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哲学视野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3
1
作者 岑朝阳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22-30,共9页
历史哲学在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语境的同时,亦揭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面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即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拓荒”。它不仅展现了广博而精深的历史... 历史哲学在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语境的同时,亦揭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面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即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拓荒”。它不仅展现了广博而精深的历史哲学意蕴与人文主义内涵,还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规律、历史方位、历史境遇、人类文明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从主体选择论与历史动力论看,“人类”作为历史主体与前进动力,是历史演进的主体与主角;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进步论看,“文明”作为现实境域与未来指向,是历史变迁的主旨与主线;从普遍交往论与世界历史论看,“新形态”作为发展必然与超越路径,则象征历史发展的精义与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之中呈现为中国性与世界性交融、开放性与包容性交织的文明样态及话语体系,延拓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视界、开辟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新境域,因而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纵深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哲学 世界历史 原创性贡献
下载PDF
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空间之维 被引量:1
2
作者 岑朝阳 薛永龙 《观察与思考》 2023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空间治理的市域社会表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实现路径。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公共资源空间分布有所不均、行政体制空间效能有待提升、信息要素空间传递路径受阻、技术程式空间秩序亟待治理、文化传播...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空间治理的市域社会表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实现路径。当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公共资源空间分布有所不均、行政体制空间效能有待提升、信息要素空间传递路径受阻、技术程式空间秩序亟待治理、文化传播空间展开遭受限制等多重空间症候。构建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经济空间,创设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政治空间,架构科学规范、集成高效的技术空间,营建体系严密、张弛有度的法治空间,筑造生动立体、开放包容的人文空间是在空间向度全方位、多层级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旨归与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空间治理 空间正义 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历史自信:现实基础、多维面相及其当代展开 被引量:1
3
作者 岑朝阳 付浩亮 《重庆行政》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历史自信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性表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场域内的现代化叙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 历史自信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性表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场域内的现代化叙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1]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立历史自信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的生动彰显。坚定历史自觉、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不仅具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价值,更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自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自信
下载PDF
穿越幻象:技术进步的当代省思与人文审视
4
作者 岑朝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155-158,共4页
技术进步是纵贯人类文明演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永恒主题。信息时代,作为科技进步现代性表现的数字化实存正幻化为技术迷思与观念之幕,障蔽着人类的原初理性与本真意识。技术在本体论层面完成了从技术存在、技术共在到技术遍在... 技术进步是纵贯人类文明演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永恒主题。信息时代,作为科技进步现代性表现的数字化实存正幻化为技术迷思与观念之幕,障蔽着人类的原初理性与本真意识。技术在本体论层面完成了从技术存在、技术共在到技术遍在的维度跃迁,在认识论维度则经历了自技术规则、技术逻辑至技术主义的知性历险。历经锻造阶段、铺陈阶段与成像阶段,连续的技术流形促生了技术幻象,最终引发并形成了技术进步的非正义性难题。面对诸如技术宰制、数据暴政、伦理缺位等待决议题,唯有通过人文主义审视与人道主义关怀方能进行价值追溯与逻辑展陈,继而在总体性逻辑中深描并展望伦理在场的技术规制及其出位之思,以穿越技术幻象并澄明技术进步的现代性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逻辑 技术主义 人文审视 技术伦理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实践路径及发展方向
5
作者 岑朝阳 孙哲敏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政党制度层面的显著特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着巩固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夯实国家治理政治基础、求同存异共画协商民主同心圆的鲜明价值取向,蕴含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政党制度层面的显著特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蕴含着巩固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夯实国家治理政治基础、求同存异共画协商民主同心圆的鲜明价值取向,蕴含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实践路径,蕴含着坚持政党协商、落实民主监督、推动团结合作的鲜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协商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蕴义实践要义与发展旨义论纲
6
作者 岑朝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哲学蕴义层面,既具有从思辨的精神维度解放过渡至现实的物质维度解放的实践哲学意蕴,也内含调谐公平性与效率性、规范性与价值性的政治哲学底蕴,更蕴藏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世界历史论等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哲学蕴义层面,既具有从思辨的精神维度解放过渡至现实的物质维度解放的实践哲学意蕴,也内含调谐公平性与效率性、规范性与价值性的政治哲学底蕴,更蕴藏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世界历史论等历史哲学涵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义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建设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实现共同富裕以建设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增进文化认同以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强化民生保障以建设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夯实法治基础以建设中华民族法治共同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旨义则在于助推彰显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生态意蕴与发展旨趣
7
作者 岑朝阳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从“六个必须坚持”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与思想境界
8
作者 岑朝阳 《理论研究》 2023年第6期28-36,共9页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凝练与方法论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内在品格和基本特质,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凝练与方法论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内在品格和基本特质,全面且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上继往开来、迎难而上、驰而不息、奋勇拼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智慧。“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显著标识与理论要求,为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锚定了整体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相协调的崭新历史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特质
9
作者 岑朝阳 刘颖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路,更是描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之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步履坚定、行稳致远,必须了解与掌握其发展脉络与内在特质。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路,更是描绘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之路。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步履坚定、行稳致远,必须了解与掌握其发展脉络与内在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特质,包含追寻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特质、统筹与协调各领域发展的整体性特质、追问与超越以往文明形态的发展性特质。在经济领域,我国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政治领域,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相互衔接;在文化领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间实现了互动融合;在社会领域,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在生态领域,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发展,不仅昭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还创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人类文明新形态 内在特质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主张与世界意义
10
作者 岑朝阳 袁民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人权事业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存立,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则是关涉人类社会与世界历史未来走向的重要使命与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尊重与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开拓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境域,开辟... 人权事业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国家存立,而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则是关涉人类社会与世界历史未来走向的重要使命与时代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尊重与保障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开拓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道路,开创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境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新境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发展逻辑共同构成了贯穿我国人权事业进步始终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协调人与自然间关系等实践主张,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是最为真实、最为现实的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哲学理路、方法思路与实践进路
11
作者 岑朝阳 《长江论坛》 2023年第2期26-31,F0002,共7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政治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理论高度厘清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哲学理路,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思维和正确方...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政治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理论高度厘清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哲学理路,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科学思维和正确方法找到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思路,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政治、思想、制度、人事、组织、作风、纪律等各方面的建设明确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进路。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深入推进以加强党的自我革命为核心的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有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不断提升长期执政能力的高远战略眼光和高超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党独有难题 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下载PDF
赓续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何以可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岑朝阳 肖香龙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6期18-22,共5页
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线索,通过厘清与明晰人民、政党、国家三者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回答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何以可能”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从人民—政党的关系层面看,人民指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守的价值旨归;从政... 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线索,通过厘清与明晰人民、政党、国家三者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回答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何以可能”的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从人民—政党的关系层面看,人民指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守的价值旨归;从政党—国家的关系层面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人民—政党—国家的关系层面看,中国能取得如今的发展,达到如今的综合国力水平,离不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接续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 国家 历史征程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岑朝阳 肖香龙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第10期49-56,共8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须从“五个振兴”的维度进行科学谋划。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振兴”的概念至今,如何通过“五个振兴”协调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须从“五个振兴”的维度进行科学谋划。从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振兴”的概念至今,如何通过“五个振兴”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如何评价其成效,成为学者们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学界涌现了许多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研究成果。针对产业振兴,现有研究从经济发展阶段性、第三次科技革命大背景及其在“五个振兴”中的首要地位出发提出对策;针对人才振兴,现有研究认为应当提升乡村内部已有人才素质、吸纳外部人才以及构建人才引进与保留的制度框架;针对文化振兴,现有研究从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出发,认为应当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主体协同配合、公共文化空间重构;针对生态振兴,现有研究在厘清内涵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改变乡村生态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激活闲置的土地资源、生态产业化和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组织振兴,现有研究在指出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应招募乡贤、增强组织与村民互动及建立多元共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五个振兴” 综述 农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纵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岑朝阳 刘颖 阳盛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2,共4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国家场域内接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征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重要的时代传承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共同富裕导向,在现实中进行了坚决的反贫困斗争,完成了全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在国家场域内接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征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重要的时代传承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共同富裕导向,在现实中进行了坚决的反贫困斗争,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蕴与实践意蕴,还涵育着高远的价值意蕴与未来意蕴。在回顾历史、立足当下的基础上,梳理并明晰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四重意蕴,是凝练过去推进实现全面小康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推动共同富裕早日实现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消弭的界限:当代数字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现实应对 被引量:2
15
作者 岑朝阳 肖香龙 《观察与思考》 2022年第5期17-27,共11页
当代的数字劳动愈发呈现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双重特征。追根溯源,这一方面,从结构性与制度性角度看,是由于数字资本在当下的增殖模式的演进造成的资本运行途径及其特征持续演化所引起的;另一方面,从内生性与外源性角度看,是由... 当代的数字劳动愈发呈现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双重特征。追根溯源,这一方面,从结构性与制度性角度看,是由于数字资本在当下的增殖模式的演进造成的资本运行途径及其特征持续演化所引起的;另一方面,从内生性与外源性角度看,是由于当代数字劳动所涉及的领域、内容以及所涵盖范围的扩大导致数字劳动的边界蔓延所生发的。在其现实性上从理论运演与实践分析的角度厘清与明晰当代数字劳动的二重性,有助于规范数字资本的运行机制、构建数字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在历史新起点上,着力建设体现新时代视域下积蓄新动能、描绘新蓝图、兼备新优势的数字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劳动 生产性劳动 非生产性劳动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的逻辑必然 被引量:1
16
作者 岑朝阳 肖香龙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2-98,共7页
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仅关于根本,还关乎全局,更关乎长远。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步伐也迈入了崭新历史时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厚重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有四个维度的逻辑必然性:一... 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仅关于根本,还关乎全局,更关乎长远。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步伐也迈入了崭新历史时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厚重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有四个维度的逻辑必然性:一是科学总结党的自我革命经验的历史必然;二是接续推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现实必然;三是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必然;四是坚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必然。深入推进政治建设是接续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领导核心地位以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建设 逻辑必然 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字中国:国内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岑朝阳 肖香龙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72-76,共5页
持续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明确要求。当前,国内学界有关数字中国的研究数量较多、范围较广,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未来数字中国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有关数字中国的研究成果仍存在着技术... 持续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明确要求。当前,国内学界有关数字中国的研究数量较多、范围较广,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未来数字中国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有关数字中国的研究成果仍存在着技术性与实证性研究占比过多、缺匮溯源性研究及多维度分析、未弥合应然与实然的逻辑堑壕等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的数字中国建设要行稳致远,研究者必须善于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把握我国建设数字中国与网络强国的实践经验与发展脉络,才能为其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研究现状 未来发展 综述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的历史沿革、实践进路与时代意涵 被引量:12
18
作者 岑朝阳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既成为指导了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又成为了驱动革命建设的目标导向;其次,在实践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其现实价值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党的领导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最后,在现实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不仅是对既往革命理论的忠实继承与创新发展,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在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中心论 历史沿革 实践进路 时代意涵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被引量:15
19
作者 岑朝阳 武文豪 《理论建设》 2021年第4期27-32,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凸显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和干事创业的力量之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历史性变革的精神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现实彰显与时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建党百年
下载PDF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的时代必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5
20
作者 岑朝阳 程丙 《理论建设》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党的百年奋斗史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凝练“四个阶段”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现实要求的理论必然、坚定遵循“十个坚...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唯物主义历史观,对党的百年奋斗史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凝练“四个阶段”伟大成就的历史必然、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现实要求的理论必然、坚定遵循“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实践必然与奋力彰显“两个创造”世界意义的发展必然。《决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百年党史的现实淬炼,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奋斗成就 历史经验 历史决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