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患儿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岑罗旭 王华芬 +1 位作者 卢芳燕 王燕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9期56-61,共6页
目的总结肌少症患儿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加拿大医学协会临床指南网站、澳大利亚乔安... 目的总结肌少症患儿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加拿大医学协会临床指南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医脉通网站、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网站、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网站中关于肌少症患儿营养支持的所有证据,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3篇、队列研究2篇、横断面研究2篇、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从多学科合作、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营养素的摄入、营养摄入的时机与内容、营养摄入的方式和健康指导6个方面总结出22条最佳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的肌少症患儿营养支持的最佳证据内容较全面,总结过程科学、严谨,可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应用证据前,医护人员应评估临床情景及障碍因素,促使证据有效、安全地向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儿科 营养支持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肝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岑罗旭 何江娟 万鹏夏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10期1115-1116,共2页
总结2例肝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患者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护理。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用药评估,重视给药护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做好隔离工作预防感染。2例患者都出现发热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反应,经... 总结2例肝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患者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护理。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用药评估,重视给药护理,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做好隔离工作预防感染。2例患者都出现发热反应,其中1例出现低血压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均完成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护理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旭叶 王薇 +2 位作者 卢芳燕 柳静霞 岑罗旭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期为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及决策支持。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期为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及决策支持。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中关于肝移植术后糖尿病相关的证据;此外,检索证据中的参考文献及纳入研究的原始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证据。证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规范、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15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1篇,规范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最佳证据包括营养咨询及营养治疗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血糖监测及控制目标、药物干预5个方面,共1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肝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证据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糖管理 移植术后糖尿病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岑罗旭 卢芳燕 王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3-15,共3页
目的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多学科协作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包括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口腔准备、术前免疫诱导、术中带药、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目的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多学科协作设计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包括肠道准备、皮肤准备、口腔准备、术前免疫诱导、术中带药、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7个项目,并将核查单应用于13例接受小肠移植手术受者,由护理组长检查落实情况。结果核查单使用后,受者7个项目准备完善率为84.6%~100%,总体术前准备完善率达96.7%;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排斥反应发生率23.1%。移植医护团队核查单使用满意率为100%。结论设计并应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准备核查单,有助于提高小肠移植受者术前各项准备措施落实率,降低术后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率,且移植医护人员使用核查单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受者 术前准备 核查单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小肠功能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燕 卢芳燕 +2 位作者 董丽 董思依 岑罗旭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小肠移植是指将一定长度或全部的异体小肠通过血管吻合、肠道重建的方式,移植给因解剖和(或)功能性原因导致小肠解剖结构、消化吸收功能丧失而需要依靠营养支持维持生命的患者,并通过免疫抑制等一系列治疗措施使得移植小肠在患者体内有... 小肠移植是指将一定长度或全部的异体小肠通过血管吻合、肠道重建的方式,移植给因解剖和(或)功能性原因导致小肠解剖结构、消化吸收功能丧失而需要依靠营养支持维持生命的患者,并通过免疫抑制等一系列治疗措施使得移植小肠在患者体内有功能存活,进而依靠移植小肠维持生命。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以及不可逆性肠衰竭的首选手段[1]。随着小肠移植关键技术的成熟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小肠移植在中国已成为常规手术,患者预后也得到显著改善[2]。根据小肠移植注册委员会统计的数据,全球小肠移植受者总体1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6%和56%[3,4]。亲属活体小肠移植因组织相容性好、术后感染和排斥反应并发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5]。在国内外活体小肠移植的临床实践中,供者在捐献一段小肠后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6]。但不可否认的是,活体小肠移植需要一个健康的机体作为供者,后者将承受手术的痛苦并切除一段健康的小肠,并且与术前相比供者的营养物质吸收功能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因此,供者在捐献部分小肠后的生活质量及小肠吸收功能非常值得关注。本研究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亲属活体小肠移植13例供者进行了生活质量和小肠吸收功能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营养物质吸收 移植受者 组织相容性 消化吸收功能 血管吻合 短肠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一例肝移植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岑罗旭 卢芳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肝移植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肛周皮肤护理、预见性急救护理、肠内... 目的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肝移植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肛周皮肤护理、预见性急救护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康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结果经过22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每日排黄色软便1~2次,实验室粪便细菌培养结果转阴,解除隔离。结论针对此类患者护理要点包括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严重反复腹泻期间合理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警惕排斥反应;正确采集与送检标本,确保培养结果无误;密切监测排便情况,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提高病情警示级别,进行预见性急救护理;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制订个体化活动方案,促进康复;运用共享决策理念,全程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腹泻 护理
原文传递
活体小肠移植受者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卢芳燕 汤洒潇 +3 位作者 王燕 岑罗旭 戴燕红 王华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制订活体小肠移植受者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活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难点,查阅指南、操作规范及相关文献,制订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包括营养管理、感染预防和控制、排斥反应监测、免疫... 目的制订活体小肠移植受者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针对活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难点,查阅指南、操作规范及相关文献,制订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包括营养管理、感染预防和控制、排斥反应监测、免疫抑制、康复运动、心理干预及延续性照护。选取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移植中心接受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6例成人受者作为应用对象,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并评价其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本组共6例亲属活体小肠移植受者,其中1例受者术后腹水培养提示屎肠球菌感染,经积极干预后感染得到控制;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0。6例受者病情稳定,移植肠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并于术后3个月内如期完成造口回纳术。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达100%;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控制良好。结论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方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并确保活体小肠移植受者从医院到家庭这一过渡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小肠 多学科团队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