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0-2019年广州及周边地区毒蛇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展正
张作鹏
+6 位作者
岑青燕
曹赞锋
邓启科
梁子敬
曾量波
刘荣
梁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总结毒蛇伤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伤防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的健康。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蛇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年共收治蛇伤2920例,蛇伤...
目的:总结毒蛇伤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伤防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的健康。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蛇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年共收治蛇伤2920例,蛇伤事件中毒蛇伤占92.40%,以竹叶青蛇多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86.82%;9月为蛇伤高峰,占23.66%;伤者以农民为主,占26.30%;40-69岁为蛇伤高发年龄,占64.76%;下肢咬伤占51.13%,毒蛇伤事件中重度占33.15%。毒蛇伤6 h内就诊与6 h后就诊、24 h内就诊与24 h后就诊的严重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蛇种致伤事件中,就诊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平均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毒蛇伤事件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防控,提高公众蛇伤防范与就诊意识,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
流行病学
防治
广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4—2018年广州周边地区圆斑蝰蛇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展正
岑青燕
+6 位作者
曾量波
梁子敬
蔡林彬
郑咏
刘荣
曹赞锋
张作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24-429,共6页
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
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共收治毒蛇伤1481例,死亡3例,其中43例圆斑蝰蛇咬伤,死亡2例,占毒蛇伤总死亡率的66.7%(2/3);患者分布以广州珠三角地区(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伤者居多,占74.4%,9~11月是咬伤高发月份,占44.2%(19/43),被咬伤者以农民为主,占53.5%(23/43),50~69岁为主要高发年龄,下肢咬伤占67.4%(29/43),蛇伤严重程度评分重度病例占74.4%(32/43)。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P<0.01)。结论圆斑蝰蛇咬伤是广州周边地区毒蛇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对高发月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圆斑蝰蛇咬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针对性诊治,必要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蝰蛇
蛇咬伤
流行病学
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2010-2019年广州及周边地区毒蛇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展正
张作鹏
岑青燕
曹赞锋
邓启科
梁子敬
曾量波
刘荣
梁庆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
出处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2020GXJK38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果培育和临床转化培育类项目(ZH201815)。
文摘
目的:总结毒蛇伤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伤防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的健康。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蛇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年共收治蛇伤2920例,蛇伤事件中毒蛇伤占92.40%,以竹叶青蛇多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占86.82%;9月为蛇伤高峰,占23.66%;伤者以农民为主,占26.30%;40-69岁为蛇伤高发年龄,占64.76%;下肢咬伤占51.13%,毒蛇伤事件中重度占33.15%。毒蛇伤6 h内就诊与6 h后就诊、24 h内就诊与24 h后就诊的严重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在不同蛇种致伤事件中,就诊时间、平均在院时间、平均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毒蛇伤事件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防控,提高公众蛇伤防范与就诊意识,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蛇伤
流行病学
防治
广州
Keywords
snake injury
epidemiologic profil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angzhou
分类号
R64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4—2018年广州周边地区圆斑蝰蛇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展正
岑青燕
曾量波
梁子敬
蔡林彬
郑咏
刘荣
曹赞锋
张作鹏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广东省毒蛇伤救治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24-429,共6页
基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果培育和临床转化培育类项目(ZH201815)。
文摘
目的了解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圆斑蝰蛇咬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圆斑蝰蛇咬伤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时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共收治毒蛇伤1481例,死亡3例,其中43例圆斑蝰蛇咬伤,死亡2例,占毒蛇伤总死亡率的66.7%(2/3);患者分布以广州珠三角地区(肇庆、云浮、佛山、江门)伤者居多,占74.4%,9~11月是咬伤高发月份,占44.2%(19/43),被咬伤者以农民为主,占53.5%(23/43),50~69岁为主要高发年龄,下肢咬伤占67.4%(29/43),蛇伤严重程度评分重度病例占74.4%(32/43)。咬伤后就诊时间与咬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19,P<0.01)。结论圆斑蝰蛇咬伤是广州周边地区毒蛇伤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对高发月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及高发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旦发生圆斑蝰蛇咬伤,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接受针对性诊治,必要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关键词
圆斑蝰蛇
蛇咬伤
流行病学
防治
Keywords
Russell′s viper
Snake bite
Epidemiologic profile
Prevention
分类号
R64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0-2019年广州及周边地区毒蛇伤流行病学分析
杨展正
张作鹏
岑青燕
曹赞锋
邓启科
梁子敬
曾量波
刘荣
梁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4—2018年广州周边地区圆斑蝰蛇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杨展正
岑青燕
曾量波
梁子敬
蔡林彬
郑咏
刘荣
曹赞锋
张作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