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雒红涛 赫鹏 +2 位作者 熊万成 李秀庚 岳中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499-2502,共4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K3CB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K3CB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1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转移、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为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预后不良41例,预后良好112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淋巴结转移及PIK3CB阳性表达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PIK3CB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 结直肠癌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建立预测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岳中屹 李秀庚 +2 位作者 张敏 雒红涛 赫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141-4145,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LARS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LARS发生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收集模型建立后的病例81例,采用时段验证法进行外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通过计算C-index评价;模型的一致性通过计算校正后的C-index,并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吻合口瘘与术后发生LAR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P=0.003)、BMI≥30 kg·m^(-2)(P=0.035)、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P<0.001)和吻合口瘘(P=0.007)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模型C-index为0.808,校正后C-index为0.794;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与实际观察值之间无差异(χ^(2)=3.3681,P=0.9092)。结论:肥胖、低位肿瘤,术前新辅助治疗,存在吻合口瘘的患者发生LARS的风险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对术后发生LAR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 前切除综合征 列线图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岳中屹 张敏 +2 位作者 雒红涛 李秀庚 赫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4期4439-444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问卷评分,将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问卷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新辅助治疗、保护性造口、吻合口瘘、T分期、N分期,筛选出与LARS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与LARS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9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6~25个月)。男113例,女86例,中位年龄62.4岁,中位BMI 24.93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的中位距离5 cm。LARS共45例,发生率2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OR=3.108,95%CI:1.364~7.082,P=0.007)、BMI≥30 kg·m^-2(OR=4.027,95%CI:1.046~15.501,P=0.043)、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OR=6.489,95%CI:2.848~14.827,P<0.001)和吻合口瘘(OR=4.191,95%CI:1.147~15.310,P=0.030)是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LARS的发生率较高,低位肿瘤,肥胖,术前行新辅助治疗,以及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LARS的风险更高。识别这些高危因素,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做好术前宣教,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肿瘤 腹腔镜 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岳中屹 夏清华 王国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评价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为17例肝占位患者行手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评价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1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 目的:评价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为17例肝占位患者行手助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评价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1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0~23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00 ml。无气体栓塞、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2 d,平均9 d。术后随访2~18个月,无一例腹腔转移及切口转移。结论:掌握并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发生,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手辅助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股沟滑动性疝的手术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岳中屹 夏清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腹股沟滑动性疝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腹股沟滑动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未损伤滑出的脏器,术后无感染、浆液肿、阴囊肿大。随访1~15个月,无复发病例... 目的总结腹股沟滑动性疝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6例腹股沟滑动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未损伤滑出的脏器,术后无感染、浆液肿、阴囊肿大。随访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中警惕滑疝的可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腹股沟滑动性疝可安全地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性疝 腹腔镜术 腹膜前间隙
下载PDF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夏清华 岳中屹 《中国医药》 2012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我院普外科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25例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疗后腹腔积液有明显减退,2例患者治疗无... 目的总结并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我院普外科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的25例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疗后腹腔积液有明显减退,2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率92.0%;尿量由平均916.7ml/d增至平均2150ml/d。动脉压由平均75.5mmHg(1mmHg=0.133kPa)升至平均84mmHg;4例患者首次用药后有短暂的腹痛;1例患者发生高血压,暂停用药后恢复。结论使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腔积液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腔积液 特利加压素
下载PDF
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1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清华 岳中屹 +2 位作者 王继亮 帅晓明 陶凯雄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总结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7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80~300min,平均(96±48.71)min.治愈出院147例,无伤口感染、血肿及死亡病例.随访3~2... 目的 总结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7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80~300min,平均(96±48.71)min.治愈出院147例,无伤口感染、血肿及死亡病例.随访3~24个月,复发2例.结论 应用人工合成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片 外科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
下载PDF
内脏脂肪面积与直肠癌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迪 岳中屹 +1 位作者 张敏 白立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2期5960-5964,共5页
目的评估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VFA诊断肥胖的截断值为100... 目的评估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VFA诊断肥胖的截断值为100 cm^(2),VFA≥100 cm^(2)为腹型肥胖。将患者按照VFA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包括吻合口瘘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对象中腹型肥胖共61例。腹型肥胖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3.0%比5.3%,P<0.001)和中转开腹率(14.8%比3.6%,P=0.005)较非腹型肥胖患者高。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VFA≥100 cm^(2)(OR=6.373,95%CI 2.419~17.922,P<0.001)、年龄≥60岁(OR=3.877,95%CI 1.366~12.979,P=0.016)、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OR=0.203,95%CI 0.053~0.616,P=0.009)和术前放化疗(OR=3.841,95%CI 1.453~10.984,P=0.00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相关,同时也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脏脂肪面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下断流术与开腹手术比较(附48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夏清华 岳中屹 +2 位作者 王继亮 帅晓明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12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科采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8例及同期开腹手术2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科采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8例及同期开腹手术2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平均3.5h,与开腹组3.6h相似,腔镜组、开腹组术中出血分别为150ml和480.6ml,住院时间分别为9d和25.4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例(8.3%)和28例(13.0%)。156例(59.3%)获随访,随访4~48个月,死亡5例。结论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但仍需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术、肛管松解术联合应用治疗直肠前突43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熊万成 贺德栋 +3 位作者 郑巍巍 岳中屹 雒红涛 赫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肛管松解术联合应用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直肠前突患者85例,其中43例采用PPH联合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肛管松解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三联手术组),42例采用PPH治疗(PPH...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肛管松解术联合应用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直肠前突患者85例,其中43例采用PPH联合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肛管松解术(以下简称三联手术)治疗(三联手术组),42例采用PPH治疗(PPH组)。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资料;收集术后1、3、6、12个月的Wexner便秘评分记录;收集两组疗效评价资料。结果 85例均一次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均获得有效随访,未见肛门大出血、直肠阴道瘘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三联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PPH组(P均<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Wexner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三联手术组术后1、3、6、12个月Wexner评分低于PPH组(P均<0.05)。三联手术组术后1、3、6、12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PPH组。结论 PPH与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肛管松解术联合应用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较好,效果优于单纯行P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经阴道直肠前壁修补术 肛管松解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下载PDF
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秀庚 岳中屹 +2 位作者 王高翔 贺德栋 赫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0期3010-3012,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分析不同术前SII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术后1年,212例患者中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分析不同术前SII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术后1年,212例患者中11例死亡,201例生存。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I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及肿瘤是否远处转移患者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死亡患者术前SII明显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II升高与预后差相关,SII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敏感、简单且无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结直肠癌 预后
下载PDF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在直肠前突PPH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万成 贺德栋 +2 位作者 岳中屹 雒红涛 赫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在直肠前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直肠前突患者32例,均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手术前后均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比较手术前后检测指标差异,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在直肠前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直肠前突患者32例,均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手术前后均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比较手术前后检测指标差异,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直肠指检及排便造影示前突消失,排便困难症状缓解。随访12个月,有效率为81.25%(26/32)。患者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窄压、括约肌功能长度、直肠初始感觉阈值量、初始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前突患者肛管直肠测压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通过肛管直肠测压可对直肠前突PPH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是判定直肠前突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肛管直肠测压 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岳中屹 李秀庚 +2 位作者 雒红涛 张敏 赫鹏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观察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直肠前突患者204例分别行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术(联合手术组,101例)和单纯PPH手术(单纯手术组,10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6、9、12、18... 目的观察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直肠前突患者204例分别行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术(联合手术组,101例)和单纯PPH手术(单纯手术组,10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6、9、12、18个月使用Longo评分评估两组便秘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18个月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48.85±7.64)min vs.(30.85±6.53)min],术中出血量增加[(48.58±16.24)mL vs.(20.03±9.17)mL](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ongo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18个月联合手术组Longo评分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术后12、18个月总有效率增高,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经阴道修补术 痔上黏膜环切术
原文传递
悬浮培养结肠癌细胞球具有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冷政伟 尹碧辉 +5 位作者 李勇 谭俊 岳中屹 陈锦皇 奚海林 夏清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无血清悬浮培养人结肠癌DLD一1细胞形成细胞球,检测其肿瘤干细胞标志表达变化,并探讨球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及肿瘤恶性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DLD一1细胞形成球细胞,运用Transwel... 目的无血清悬浮培养人结肠癌DLD一1细胞形成细胞球,检测其肿瘤干细胞标志表达变化,并探讨球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干细胞及肿瘤恶性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DLD一1细胞形成球细胞,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变化;裸鼠皮下成瘤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内外成瘤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l33表达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CDl33、CDl66、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一蛋白偶联受体5(Lgr5)及上皮问质转化关键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球细胞中CD133^+细胞明显增加[(0.90±0.03)%LL(2.70±0.35)%,P〈0.05];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CDl33、CDl66、Lgr5和间质分子波形蛋白(Vimentin)及Snail而低表达上皮细胞标志ZO一1(P〈0.05)。球细胞的转移、侵袭、体内外成瘤能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虽然黏钙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但是结合体内外实验结果,我们认为:E—cadherin可能不是介导细胞恶性行为的独立因素,悬浮培养形成的结肠癌球细胞已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表现出肿瘤干细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45例(1022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清华 岳中屹 +2 位作者 王继亮 帅晓明 陶凯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45例(1 022侧)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2 min。术后住院2~32 d,平均8 d... 目的总结并分析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45例(1 022侧)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2 min。术后住院2~32 d,平均8 d。术后切口血肿2例,伤口感染6例,阴囊积液46例,顽固性疼痛15例,术后随访1~40个月,有效随访766例患者(81.1%)复发4例,复发率0.52%。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无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