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祝艳芳 岳丽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4期99-100,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总结有关经验,为医院改善管理环境,抑制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54作为观察对象,调取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数据...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总结有关经验,为医院改善管理环境,抑制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54作为观察对象,调取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854患者其中男性476人,女性378人;年龄范围在23~86岁之间,平均年龄(62.34&#177;5.95)岁;其中感染70人,平均住院时间(32.88&#177;7.12)d。结论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是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加强有关方面的监控,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意外患者 交叉感染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C-反应蛋白变化观察
2
作者 王赓 焦祺 +3 位作者 张迎新 马娇 刘浙宁 岳丽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对照组80例行冠脉造影术。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6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对照组80例行冠脉造影术。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清CRP浓度。结果观察组CRP浓度术前比术后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术后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浓度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损伤血管内膜,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可作为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疗效及NIHSS、B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岳丽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5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对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的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 目的观察对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的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80例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纳入时间是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即A组(n=40例,单纯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n=40例,给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B组NIHSS评分较A组低,BI指数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TNF-α水平与CRP水平均较A组低,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A组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5.00%,较B组的95.0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处在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采取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早期进展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NIHSS评分 BI评分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岳丽蕾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接收的9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将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联...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接收的9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将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联合使用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2种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V、WBV、FIB、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B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羟乙基淀粉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脑血流量,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 阿托伐他汀 脑血流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岳丽蕾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实施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痴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