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反向中间带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岳以英 赵堪兴 +2 位作者 郭新 马惠芝 单哓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先天性眼球震颤分为感觉缺陷型眼颤和运动缺陷型眼颤,其中后者较为常见。由于此型大多存在中间带(Neutral Zone),患者歪头视物利用中间带以获取最佳视力,所以国内外学者常采用中间带移位术以达到纠正代偿头位,提高患者正前方视物... 先天性眼球震颤分为感觉缺陷型眼颤和运动缺陷型眼颤,其中后者较为常见。由于此型大多存在中间带(Neutral Zone),患者歪头视物利用中间带以获取最佳视力,所以国内外学者常采用中间带移位术以达到纠正代偿头位,提高患者正前方视物时的视力。若患者同时存在左右两个相反方向的中间带,国内尚少见关于对其合理治疗的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 治疗 反向中间带
下载PDF
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2
作者 岳以英 陈风菊 +2 位作者 武桂芳 张缨 刘金敏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效果可靠的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老年性下睑内翻病因设计手术,采取将下睑轮匝肌套环缝线后,向下牵拉缝合在眶隔上,并且依据内翻不同程度调整套环缝线的数量、缝合在眶隔的深度及缝线的松紧...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安全、效果可靠的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老年性下睑内翻病因设计手术,采取将下睑轮匝肌套环缝线后,向下牵拉缝合在眶隔上,并且依据内翻不同程度调整套环缝线的数量、缝合在眶隔的深度及缝线的松紧度,以达到治愈目的。结果:运用此方法对139例183只眼进行了手术,经6-36月的随访效果良好。结论:睑轮匝肌下拉缝合眶隔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方法与其它常用术式比较,具有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效果稳定等优点。对应用其它术式矫正后复发的患者也可采用此方法进行再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内翻 眼轮匝肌缝合眶隔法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伴有隐性眼球震颤弱视的遮盖治疗
3
作者 岳以英 赵堪兴 +2 位作者 华宁 郭新 马惠芝 《眼视光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对伴有隐性眼球震颤弱视眼视力的治疗效果及眼球震颤的变化。方法 :将隐性眼球震颤合并单眼弱视的 5 2例患儿 (5 2只眼 ) ,按弱视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 ,采用全部遮盖及部分遮盖方法 ,每月复查一次视力、眼位、眼... 目的 :探讨遮盖疗法对伴有隐性眼球震颤弱视眼视力的治疗效果及眼球震颤的变化。方法 :将隐性眼球震颤合并单眼弱视的 5 2例患儿 (5 2只眼 ) ,按弱视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 ,采用全部遮盖及部分遮盖方法 ,每月复查一次视力、眼位、眼底及眼球震颤情况。视力提高到 1.0后继续治疗 3~ 6月。结果 :5 2例中视力提高≥ 2行者 48例 (国际标准视力表 ) ,提高达 1.0者 2 2例。无论弱视眼视力提高≥ 2行 ,还是提高到 1.0 ,眼球震颤无明显改变。结论 :采用遮盖疗法可以提高伴有隐性眼球震颤弱视眼的视力 ,但视力提高后眼球震颤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盖治疗 弱视 隐性眼球震颤
下载PDF
睑角结膜炎病例临床表现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雅菊 冯金玲 +5 位作者 郑曰忠 岳以英 蒋秀彩 孔怡淳 丁娟 冯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睑角结膜炎 睑缘炎
下载PDF
中药洗一号治疗眼部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庞雅菊 冯金玲 +1 位作者 岳以英 刘金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洗一号对眼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眼部接触性皮炎患者81例行眼科常规检查,并记录眼睑、结膜、角膜体征。81例患者予中药洗一号湿敷眼睑,累及结膜和角膜的患者辅予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患者用药后3、7及14天复诊... 目的观察中药洗一号对眼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眼部接触性皮炎患者81例行眼科常规检查,并记录眼睑、结膜、角膜体征。81例患者予中药洗一号湿敷眼睑,累及结膜和角膜的患者辅予复方氧氟沙星滴眼液。患者用药后3、7及14天复诊。结果 81例患者眼睑皮损经治疗3~14天平复。63例结膜充血水肿患者、37例角膜浸润患者经治疗3~7天结膜角膜体征消失。7例患者病情恢复后3天~2个月复发。结论中药洗一号治疗眼部接触性皮炎起效快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洗一号 眼部 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对Bcl-2、Bax和Caspase-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齐国武 侯静梅 +2 位作者 岳以英 张琳 王海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对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慢性青光眼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及对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10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及高剂量组(20、40及80 mg/kg),每组2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及高剂量组大鼠建立慢性青光眼模型,建模成功后,白藜芦醇低、中及高剂量组予相应药物腹腔灌胃,持续1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测量五组大鼠眼压、视网膜细胞凋亡水平,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结构变化,测定视网膜Bcl-2、Bax、Caspase-9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9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视网膜Bcl-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低、中及高剂量组大鼠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9 mRN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视网膜Bcl-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的高眼压导致视网膜神经死亡,核固缩,且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白藜芦醇低、中及高剂量组大鼠视神经纤维排列无规律,纤维间质少见水肿与空泡,伴随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白藜芦醇能降低慢性青光眼大鼠的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ax、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慢性青光眼 视神经 Bcl-2 Bax CASPASE-9
下载PDF
miRNA-4497靶向PEA1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丹 郭勇 +2 位作者 岳以英 彭静 胡俊喜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6期395-399,415,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4497通过靶向PEA1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株增殖及对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确诊的Rb患者27例,取其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NA-4497表达。使用... 目的探讨miRNA-4497通过靶向PEA1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株增殖及对奥沙利铂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确诊的Rb患者27例,取其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NA-4497表达。使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过表达组及阴性对照组Y79细胞。RT-qPCR检测感染效果。CCK8法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4497的潜在靶点。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miRNA-4497表达:在Rb组织中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0,P=0.000)。miRNA-4497在过表达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t=16.150,P=0.000)。(2)对Y79细胞增殖的影响:相对于阴性对照组,miRNA-4497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速度从第3 d开始明显增高,2组细胞增殖速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3 d)=6.500,t_(4 d)=7.691,均P=0.000)。(3)药物敏感性:奥沙利铂浓度为0.125μM时,2组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浓度为0.25、0.5、1、2μM时,过表达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0.25μM)=4.277,t_(0.5μM)=7.547,t_(1μM)=8.302,t_(2μM)=8.302;均P=0.000)。(4)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NA-4497能够与PEA15靶向结合,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514,P=0.000)。(5)PEA15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4497过表达组细胞中PEA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77.856,P=0.000),PEA1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miRNA-4497可通过靶向PEA15促进人Rb细胞株Y79的增殖水平,降低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497 PEA15 视网膜母细胞瘤 耐药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国兴 林发森 +1 位作者 韩晓丽 岳以英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45-346,共2页
下斜肌功能过强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可由该肌缺少节制韧带所引起,也可由同眼上斜肌麻痹或另一眼上直肌麻痹所继发。其特有的症状表现为下斜肌过强,眼内转位时合并上转。现将我们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开展... 下斜肌功能过强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可由该肌缺少节制韧带所引起,也可由同眼上斜肌麻痹或另一眼上直肌麻痹所继发。其特有的症状表现为下斜肌过强,眼内转位时合并上转。现将我们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的下斜肌功能过强6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过强 下斜肌减弱术
下载PDF
AC/A与双眼内直肌徙后的手术定量关系探讨
9
作者 操盛春 岳以英 +1 位作者 耿维力 王红悦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4年第2期61-62,68,共3页
作者总结分析了1984年4月至1991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中双眼矫正视力相等.AC/A≥3,看近较看远斜度≥10^△,单纯行最眼内直肌徒后5mm的共同性内斜视94例,结果表明:(1)AC/A比值与所矫正的看远斜视度数伴行增加.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正... 作者总结分析了1984年4月至1991年5月期间住院患者中双眼矫正视力相等.AC/A≥3,看近较看远斜度≥10^△,单纯行最眼内直肌徒后5mm的共同性内斜视94例,结果表明:(1)AC/A比值与所矫正的看远斜视度数伴行增加.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2)AC/A比值在3~5者术后一周与2个月以上之间的斜视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C/A≥6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 双眼内直肌徙后 手术定量 视力矫正 斜视度
下载PDF
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追踪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玉娥 张丹 岳以英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及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2014年在我院行先天性内斜矫正术后103例患者的视力、斜视度数、屈光状态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先天性内斜术前20.4%(21/103)有弱视;术后48.54%(50/103)存在弱视... 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术后视力、斜视度数及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2014年在我院行先天性内斜矫正术后103例患者的视力、斜视度数、屈光状态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先天性内斜术前20.4%(21/103)有弱视;术后48.54%(50/103)存在弱视,术后短期内眼位正位率为84.5%(87/103),远期3年观察正位率74.5%(77/103)建议用客观词汇,不要使用带有口语化词汇;术后屈光状态在+1.0D以内戴镜矫正残余内斜的正位率为6.8%(7/103),+1.0-+3.0D戴镜正位率为26.2%(27/103),大于+3.0D戴镜正位率为9.8%(10/103)。结论先天性内斜患者术后弱视发生率高于术前;术后戴镜矫正低度远视的残余内斜很有必要。因此术后密切随访视力及眼位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斜视度数 先天性内斜
下载PDF
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建军 王霁雪 岳以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5收治的行常规斜视矫正术的45例71眼患者(对照组)与应用Clifford Terry滑结斜视矫正术45例70眼患者(研究组)为研究... 目的:探讨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5收治的行常规斜视矫正术的45例71眼患者(对照组)与应用Clifford Terry滑结斜视矫正术45例70眼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随访1d^12mo。观察术后眼位、有无调整眼位及是否有二次手术,对术后眼位与术前眼位矫正变化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d 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达正位42例67眼,1例1眼过矫,2例2眼欠矫,正位率为96%。经过Clifford Terry滑结调整松紧,正位率达到100%,研究组1、3、6、12mo术后眼位情况与对照组矫正正位效果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结膜裂开、肌肉滑脱、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采用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对眼位进行微调,可即刻达到目标眼位。结论:Clifford Terry滑结术中操作简单、术后调整缝线松紧容易操作,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早期表面麻醉下即可达到目标眼位,减低术后早期二次手术的风险,优于单纯可调节缝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FFORD Terry滑结 可调节缝合 斜视手术
下载PDF
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手术疗效的观察
12
作者 汪丽娟 李本聪 +2 位作者 关虹 颜玉娥 岳以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Yokoyama术的改良方式联合内直肌悬吊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5例(5只眼)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患者的相关资料,如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眼位... 目的观察Yokoyama术的改良方式联合内直肌悬吊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5例(5只眼)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患者的相关资料,如视力、屈光状态、眼轴、眼位、眼球运动、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采用Yokoyama术的改良方式联合内直肌悬吊术,观察其手术疗效并随访术后3~12个月的眼位。结果术后眼位:第1天眼位基本正位,术眼无眼前节缺血症状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眼球上转及外转均可过中线;术后3~12个月观察眼位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Yokoyama术的改良方式联合内直肌的悬吊术对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的手术疗效肯定,能改善眼外肌的走行情况将脱出的眼球还纳至肌锥内,同时还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眼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限制性内斜视 Yokoyama术
下载PDF
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岳以英 赵堪兴 +2 位作者 郭新 马惠芝 单晓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14例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患者 ,采用三棱镜中和两侧代偿头位扭转角的方法确定两个中间带中起主导作用的中间带后 ,配戴三棱镜 ;... 目的 探讨治疗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14例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患者 ,采用三棱镜中和两侧代偿头位扭转角的方法确定两个中间带中起主导作用的中间带后 ,配戴三棱镜 ;对代偿头位改善且不转向对侧者 ,设计并实施中间带移位手术。结果 采用此方法治疗的 14例患者中 ,1次手术成功者 10例 ,2次手术成功者 2例 ,1次手术后配戴三棱镜症状缓解者 2例 ;全部患者正前方注视视力均提高。结论 手术前确定两个中间带中起主导作用的中间带 ;配戴三棱镜后确定代偿头位改善且不转向对侧 ,是行中间带移位手术治疗存在两个反方向中间带的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成功的关键。该方法疗效可靠 ,可供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学 眼球震颤 反方向 中间带
原文传递
转换注视眼治疗分离垂直性偏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岳以英 赵堪兴 +2 位作者 马惠芝 华宁 王乐今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单眼分离垂直性偏斜 (DVD)或双眼不对称性DVD患者上斜视的效果。方法 收集弱视眼矫正视力≥ 0 5的儿童DVD患者 2 3例 (9例为单眼 ,14例为双眼 ) ,采用戴镜后遮盖和光学方法使原注视眼视力低于现注视眼视... 目的 探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单眼分离垂直性偏斜 (DVD)或双眼不对称性DVD患者上斜视的效果。方法 收集弱视眼矫正视力≥ 0 5的儿童DVD患者 2 3例 (9例为单眼 ,14例为双眼 ) ,采用戴镜后遮盖和光学方法使原注视眼视力低于现注视眼视力 2或 3行 (国际标准视力表 ) ,以达到转换注视眼的目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位及视网膜对应情况。结果 采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后 ,原注视眼视力无明显下降 ,现注视眼视力提高 2行者 10例 ;19例患者眼位达到外观美容效果 ,4例双眼上斜视度数相差不明显 (≤ 10 △)患者原注视眼出现上飘现象 ;3例近距离注视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远距离注视表现为高位眼抑制的患者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结论 转换注视眼方法可有效矫正DVD患者的上斜视症状 ,尤其对于单眼DVD和双眼不对称性DVD一侧眼为上斜视、对侧眼为隐性上斜视者效果较好。本方法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轻中度弱视和屈光不正的儿童DV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眼 治疗 分离垂直性偏斜 DVD 视力 视网膜
原文传递
弱视治愈行斜视矫正术后视力追踪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岳以英 赵堪兴 +1 位作者 郭浩 王乐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03-304,共2页
了解斜视性弱视及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弱视治愈 ,行斜视矫正术后 ,弱视眼视力的变化。方法 :对 1992~ 1997年在我院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矫正患者 10 3例进行视力追踪观察。结果 :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后原弱视眼有 50 .4 9%存... 了解斜视性弱视及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弱视治愈 ,行斜视矫正术后 ,弱视眼视力的变化。方法 :对 1992~ 1997年在我院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矫正患者 10 3例进行视力追踪观察。结果 :弱视治愈后行斜视手术后原弱视眼有 50 .4 9%存在不同程度视力减退 ,并且与开始治疗时弱视程度有关 ,即弱视开始治疗时的视力越低越易出现视力减退。结论 :弱视治愈行斜视术后的弱视眼 ,应密切监护 ,直到视力、眼位均巩固在正常范围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性弱视 弱视治愈 矫正术 视力变化
原文传递
A-V综合征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伟 赵堪兴 +5 位作者 郭新 杜翠琴 宋坤英 马惠芝 朱丽娜 岳以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138例A-V综合征患者中104例给予手术处理,其中V征90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A征14例,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双眼视功能状...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138例A-V综合征患者中104例给予手术处理,其中V征90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A征14例,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双眼视功能状况以及是否伴有内旋偏斜,行上斜肌切断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对无双眼视功能的A征患者,上斜肌亢进达到或超过者,适用于上斜肌断腱术;而双眼视功能良好,又未见内旋或上斜肌亢进程度≤+,用水平肌肉移位术效果最好。结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视情况,决定行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进 肌功能 移位术 A-V综合征 上斜肌 下斜肌 双眼视功能 垂直 水平 依据
原文传递
旋转斜视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伟 赵堪兴 +6 位作者 郭新 杜翠琴 宋坤英 马惠芝 岳以英 朱丽娜 陈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26-827,共2页
目的 探讨旋转斜视临床特征及不同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主述旋转复视患者根据眼球运动、同视机、双马氏杆和眼底照相等不同检查结果 2例行下斜肌减弱术 ,10例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结果 所有患者未再述旋转复视 ,视自然物体清晰。结... 目的 探讨旋转斜视临床特征及不同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主述旋转复视患者根据眼球运动、同视机、双马氏杆和眼底照相等不同检查结果 2例行下斜肌减弱术 ,10例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结果 所有患者未再述旋转复视 ,视自然物体清晰。结论 上斜肌矢状移位术适用于前下方明显的外旋转斜视 ,是治疗旋转斜视的主要方法 ,而上半视野旋转斜视明显时应采取下斜肌减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临床特征 移位术 上斜肌 下斜肌减弱术 复视 患者 旋转 方明 结论
原文传递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前后的立体视觉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伟 赵堪兴 +6 位作者 郭新 杜翠琴 马惠芝 岳以英 朱丽娜 陈霞 宋坤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主诉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术后视物效果自然、清晰。双马氏杆法检查术前上方注视野外旋≤10°,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0°~20°,下方注视野外旋15°~20°;术后上方注视野外旋消失、减弱或产生少许内旋(外旋4°~内旋3°),正前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8°),下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14°)。术后全部患者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锐度均由无到有或从粗糙到较精细,立体视锐度从800″到60″呈逐步提高趋势;立体视觉从周边立体视到黄斑立体视,直至正常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前、后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用于治疗前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不仅使患者消除了实用注视野的旋转复视症状,而且使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 手术前后 黄斑中心凹立体视 上斜肌矢状移位 矢状移位术 立体视锐度 立体视觉功能 中华眼科杂志 注视野 斜视患者 患者资料 眼球运动 斜视度数 不同程度 野外 复视 上方 前方 回顾性 症状 术后 马氏杆
原文传递
内直肌与外直肌同时后徙治疗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明美 赵堪兴 +7 位作者 张伟 郭新 朱丽娜 马惠芝 岳以英 杜翠琴 陈霞 李宁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评价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治疗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对16例因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而采用内、外直肌同时后徙的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Duane眼球后退综合... 目的评价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治疗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对16例因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而采用内、外直肌同时后徙的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效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到1年。结果单眼受累15例,双眼受累1例。I型患者共3例,其中内斜视1例,原在位无斜视2例;m型患者共13例,其中内斜视6例(7只眼),外斜视1例,原在位无斜视6例。10例患者存在明显的代偿头位,所有患者患眼企图内转时存在急速上转和(或)下转现象及不同程度的眼球后退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内、外直肌同时后徙,根据斜视类型不同,内直肌后徙量为5~7mm,外直肌后徙量为3—9mm,其中2例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术后患者原在位眼位均为正位,代偿头位明显改善或消失,眼球后退现象及睑裂变化明显改善。患眼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改善或消失,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加后徙术式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单眼内、外直肌同时后徙能有效的改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的眼球后退症状及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对于Ⅲ型原在位无明显斜视及代偿头位但伴有明显眼球后退的患者可采用此法改善外观。内、外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Y形劈开对解决患眼内转时急速的上转、下转现象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动眼肌
原文传递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在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司明宇 杨士强 +2 位作者 郭新 岳以英 邵新香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0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上直肌颞侧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内斜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1例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外展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斜视度、代偿头位角度、受累眼外转... 目的 探讨上直肌颞侧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内斜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1例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外展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斜视度、代偿头位角度、受累眼外转和内转受限的程度.11例患者均行上直肌颞侧转位手术,其中8例同期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内直肌后徙手术采用术中调整缝线方法,根据术中眼位,确定内直肌后徙的位置.平均随访6个月以上.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内斜度、代偿头位角度、外转及内转受限的程度.结果 10例患者一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患者代偿头位和复视消失,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1例患者上直肌全肌腹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后欠矫,残余代偿头位及复视,3个月后行下直肌颞侧转位术,头位及复视消除.11例患者内斜视从术前31.2°±13.7°矫正至术后3.4°±1.7°(t=7.28,P<0.01);代偿头位从术前26.1°±7.7°矫正至术后0.9°±3.0°(t=10.75,P<0.01);外转受限从术前-4.8±0.9矫正至术后-2.0±0.9(t=8.84,P<0.01);内转受限从术前-0.2±0.4矫正至术后-1.0±0.4(t=4.62,P<0.05).本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垂直或旋转复视.结论 上直肌转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同期进行.单独上直肌转位不会带来新的垂直斜视和旋转斜视.上直肌转位术联合调整缝线下的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外展神经全麻痹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手术 眼肌麻痹 上直肌转位术 内直肌后徙术 展神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