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城市文明的审视和批判:韩万峰诗歌美学探赜 |
岳凯华
杨景交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2
|
茅盾论冰心 |
岳凯华
程凯华
刘雪姣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3
|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鲁迅的翻译策略与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发生 |
岳凯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4
|
走向民间:从“活的文学”到“人的文学”——论五四激进文人的文学革命策略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新青年》编委会与中国新文学方向的生成 |
岳凯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6
|
歌谣的搜集:五四激进文人民间情怀的表述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7
|
20世纪中国影视文学改编研究文献的学术史梳理 |
岳凯华
|
《长江学术》
CSSCI
|
2019 |
4
|
|
8
|
模式化艺术规范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制约——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的透视 |
岳凯华
黄立平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9 |
4
|
|
9
|
新世纪“学术坚持”的象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综述 |
岳凯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0
|
《佳人奇遇》:梁启超的翻译缘由与对中国政治小说的影响 |
岳凯华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11
|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由《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引发的思考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2
|
烟雨长河的影像况味——浅论沈从文小说《丈夫》的电影改编 |
岳凯华
唐曼曦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3
|
科学精神与五四文学的理性品格 |
岳凯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4
|
残雪小说的迷宫意象——兼与博尔赫斯比较 |
岳凯华
肖毅
|
《理论与创作》
|
2009 |
1
|
|
15
|
从《秦腔》到《高兴》:贾平凹叙事艺术的转变 |
岳凯华
林丽
|
《理论与创作》
|
2008 |
1
|
|
16
|
“鲁迅与‘左联’”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鲁迅研究会2010年理事会综述 |
岳凯华
陈进武
宋海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7
|
茅盾论庐隐 |
岳凯华
程凯华
刘瑞华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8
|
“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批评”──周扬文艺思想述评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7 |
2
|
|
19
|
日常生活美育路径的执著诉求与科学导引——邹豪生《美与美育》论评 |
岳凯华
欧阳志胜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20
|
“亭子间”里隐藏的“信息密码”——周立波20世纪30年代外国文学译介活动的社会学考察 |
岳凯华
邓竞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