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在不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应用及初步结果
1
作者 阚远晴 潘智裕 +3 位作者 李华青 潘天岳 符伟国 岳嘉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11-313,31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应用于球囊辅助促成熟(balloon-assisted maturation,BAM)技术治疗不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应用于球囊辅助促成熟(balloon-assisted maturation,BAM)技术治疗不成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8例使用DCB进行首次BAM治疗的AVF不成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AM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成功率为94.4%。术后6个月、1年、2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3.0%、73.7%、39.5%,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8%、93.8%、70.3%。结论DCB应用于BAM技术治疗不成熟AVF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优异,短中期通畅率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通畅率
下载PDF
大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嘉宁 斯东锋 +2 位作者 李济宇 杨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目的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DC,获得贴壁细胞群和悬浮细胞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X62、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结果大鼠脾脏来源DC在体外培养7-8 d后OX62表达率达到高峰。在贴壁细胞中出现OX62的高表达,而CD80、CD86和MHC-II的表达与悬浮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过7-8 d的培养,在贴壁细胞群中可收获大量DC,且贴壁DC更为幼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OX62 脾脏 免疫耐受 大鼠
下载PDF
脑脊液压力检测及引流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岳嘉宁 符伟国 +10 位作者 王玉琦 郭大乔 徐欣 陈斌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竺挺 董智慧 石赟 王利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评价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共8例患者接受围术期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治疗,其中5例为主动脉夹层综合征,3例为主动脉瘤。术前行蛛网膜下隙置管,检测并记录脑脊液压力的基... 目的评价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脊髓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共8例患者接受围术期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治疗,其中5例为主动脉夹层综合征,3例为主动脉瘤。术前行蛛网膜下隙置管,检测并记录脑脊液压力的基础水平。支架释放后记录脑脊液压力峰值,对压力升高30%以上者行脑脊液引流,维持压力至术前基础水平。结果主动脉夹层综合征患者支架释放后的脑脊液压力升高(42.13±22.51)%,显著高于主动脉瘤患者的(8.33±4.04)%(P<0.05)。其中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脑脊液引流,其余患者仅行脑脊液压力检测。共6例患者接受降主动脉内2枚覆膜支架长节段覆盖,降主动脉被覆膜支架隔绝的长度平均为(24.78±5.11)cm。术后及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截瘫或下肢轻瘫,无中枢感染及低颅压并发症。结论脑脊液压力监测及引流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及术后脊髓缺血,并可有效避免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脑脊液 脊髓缺血
下载PDF
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概况
4
作者 岳嘉宁 田志杰 +1 位作者 陈大伟 全志伟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胰岛移植作为一种β细胞替代疗法,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因为其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易推广等优点,已在一些移植中心应用于临床,成为有效的I型糖尿病治疗方法之一。在以基础研究为指导的临床应用中,相对于胰岛素替代疗法、胰腺移... 胰岛移植作为一种β细胞替代疗法,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因为其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易推广等优点,已在一些移植中心应用于临床,成为有效的I型糖尿病治疗方法之一。在以基础研究为指导的临床应用中,相对于胰岛素替代疗法、胰腺移植,胰岛移植表现出更好的前景和独特优势,但其远期疗效不尽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替代 胰岛细胞移植 胰岛移植 糖尿病
下载PDF
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6
5
作者 斯东锋 岳嘉宁 +2 位作者 杨勇 李济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培养7d和14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分离的大鼠脾脏DCs细胞呈圆形,胞体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表面抗原表达很低。诱导分化7d时,部分细胞体积增大且形态不规则,表面呈毛刺样,细胞核大而不规则;MHC-Ⅱ分子呈较高水平表达,CD80、CD86表达较低。诱导分化14d时,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MHC-Ⅱ分子呈高表达,CD80、CD86表达增加,OX62表达阳性率为25.0%-86.2%。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较低浓度GM-CSF+IL-4培养,是大鼠脾脏D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脾脏 分离培养 鉴定
下载PDF
胆囊癌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田志杰 杨勇 +3 位作者 张勇 李济宇 岳嘉宁 全志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胆囊癌的临床综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5年5月收治的胆囊癌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男∶女为1∶2.3,中位年龄69岁。30例(69.8%)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30例(69... 目的探讨提高胆囊癌的临床综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5年5月收治的胆囊癌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男∶女为1∶2.3,中位年龄69岁。30例(69.8%)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30例(69.8%)CA19-9指标升高,13例(30.2%)CEA升高。35例(81.4%)术前由CT或MRI提示胆囊恶性肿瘤可能。43例患者中共30例(69.8%)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共14例患者接受化学治疗。本组资料共随访30例患者,5例患者仍然存活,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其余患者生存期1~2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诊断困难,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诊断方法,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以化疗为主的胆囊癌新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化学疗法 辅助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延迟性脾破裂23例报道及其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欧敬民 全志伟 +2 位作者 杨勇 姜宏华 岳嘉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774-2776,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以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性脾破裂23例临床资料。对2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年龄、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的指征。结果非手术组患者年龄和损伤严重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而在输血量、ICU时间、住院时间方面高于手术组。非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手术,手术组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和脾热。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筛选制定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指征对提高该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脾破裂 外伤 治疗 脾脏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振宇 符伟国 +11 位作者 陈斌 郭大乔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竺挺 董智慧 石赟 王利新 唐骁 岳嘉宁 王玉琦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 ~ 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 ~ 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 ~ 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 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 ±18.3)/(83.1 ±9.3)mmHg与肌酐(145.8 ±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 (38/64).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动脉粥样硬化 外科手术 血压 肾功能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勇 岳嘉宁 +2 位作者 陆炯炯 李济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雌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异性别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n=4)。术后第7天处死受体大鼠,分离受体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受体脾脏微嵌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雌性SD大鼠为受体,建立异性别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n=4)。术后第7天处死受体大鼠,分离受体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表达予以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脾脏DCs培养体系的Y染色体基因片段(SRY基因)表达情况,明确受体脾脏中微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大鼠异性别原位肝移植术后7 d,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的细胞具有DCs的形态学特征,并表达其表型OX62。PCR结果显示,受体脾脏来源DCs培养体系表达供体来源的SRY基因片段。结论原位肝移植后,供体肝源性DCs或其前体在受体内迁移至脾脏,参与了受体微嵌合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 微嵌合 肝移植 大鼠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和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13
10
作者 符伟国 岳嘉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最初仅被用于扩张性主动脉瘤的治疗,并获得满意的疗效。而TEVAR首次应用主动脉夹层则是于1999年分别由Dake等[1]和Nienaber等[2]报道,至今已超过10年。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炎性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分析:附3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振宇 符伟国 +11 位作者 郭大乔 陈斌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竺挺 董智慧 王利新 石赟 唐骁 岳嘉宁 王玉琦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1例行外科治疗的炎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33例次,其中手术治疗17例次,包括腹主动脉肾动脉... 目的:探讨炎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1例行外科治疗的炎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33例次,其中手术治疗17例次,包括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10例次,自体肾移植术5例次,肾切除2例次;腔内治疗16例次,包括球囊扩张术9例次(其中切割球囊术2例),支架成形术7例次(其中药物涂层支架1例)。结果;31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死1例,其余30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8±35.7)个月,随访期内无病死病例。23例患者的随访显示,患者血压[(135.7±16.3)mmHg/(85.5±10.6)mmHg]较术前[(1 59.6±19.4)mmHg/(96.3±16.7)mmHg]显著下降(P<0.01);治愈3例,好转16例,降血压的有效率为82.6%;23例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彩超随访显示,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吻合口轻度再狭窄,而腔内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中度再狭窄甚至闭塞。结论:炎性肾动脉狭窄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外科治疗控制血压的效果确切,传统手术疗效优于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炎症 腔内治疗 血压 肾功能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符伟国 岳嘉宁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作为心血管系统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至今仍被血管外科界定义为一种极具挑战性的主动脉病变。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近端夹层段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手术一直是Stanford B型夹层的标准外科术式。此类手术创伤巨大,围手术期... 作为心血管系统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至今仍被血管外科界定义为一种极具挑战性的主动脉病变。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近端夹层段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手术一直是Stanford B型夹层的标准外科术式。此类手术创伤巨大,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对高龄或合并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单纯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已超过夹层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2
13
作者 符伟国 岳嘉宁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可能威胁生命的血管性疾病。除了夹层破裂和心包填塞以外,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夹层累积范围内所致的各分支动脉缺血所引发的并发症。各靶器官受累几率为:四肢10%-20%,肾脏15%,心肌10%,脑5%-15%,肠道及脊髓3...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可能威胁生命的血管性疾病。除了夹层破裂和心包填塞以外,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夹层累积范围内所致的各分支动脉缺血所引发的并发症。各靶器官受累几率为:四肢10%-20%,肾脏15%,心肌10%,脑5%-15%,肠道及脊髓3%。其中神经系统缺血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复杂多变以及处理的困难,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中最为棘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发生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 并发症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杨勇 全志伟 +4 位作者 李济宇 岳嘉宁 陆炯炯 周学平 杜隽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肠内营养(EN)是否干预他克莫司(FK506)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即EN组:给予安素920.5 kJ/(kg·d)、FK组:用FK506 0.8... 目的:研究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肠内营养(EN)是否干预他克莫司(FK506)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建立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即EN组:给予安素920.5 kJ/(kg·d)、FK组:用FK506 0.8 mg/(kg·d),自然进食、免疫抑制(FN)组:联合应用安素+FK506和对照组:自然进食,均于术后1-7 d进行。术后第8天检测移植受鼠PBMC的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肝移植后各细胞因子表达,EN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K组和FN组IL-2、IL-10、IFN-γ和TGF-β表达显著降低(P〈0.01),FK组与FN组比IL-10、IFN-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PBMC高表达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应用FK506在抑制IL-2,减轻排斥反应的同时,其他细胞因子也呈低表达。早期EN可能通过保护肠道黏膜,减轻术后炎性反应,产生与FK506一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大鼠 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对比分析
15
作者 李永生 侯凯 +6 位作者 符伟国 徐欣 杨珏 竺挺 董智慧 岳嘉宁 王玉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58-160,165,共4页
目的比较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A组):术前分别采用经验性和MPR两种方法获得C形臂的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 目的比较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A组):术前分别采用经验性和MPR两种方法获得C形臂的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术中采用MPR技术确定角度,统计支架释放后近端标记点的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另4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经验性方法释放支架(B组):计算近端标记点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支架标记点散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内经验性方法和MPR方法之间旋转角度及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标记点散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42.9%,P<0.05);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21.4%,P<0.05)。结论结合MPR技术进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中定位调整,指导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旋转角度 倾斜角度
下载PDF
载药球囊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荣富 符伟国 +3 位作者 徐欣 杨珏 竺挺 岳嘉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1974年,Gruentzig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至今数十年间,球囊扩张已成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手术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球囊、导丝等器械的不断发展和... 1974年,Gruentzig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至今数十年间,球囊扩张已成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手术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球囊、导丝等器械的不断发展和改善,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始终是这项微创术的一个主要缺陷。载药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下肢动脉疾病 支架成形术 eluting 微创术 外周动脉疾病 ANGIOPLASTY 冠状动脉病 靶病变 冠脉疾病
下载PDF
室温固相合成氧化铈纳米抛光粉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文杰 徐晓倩 +1 位作者 岳嘉宁 孙海滨 《山东陶瓷》 CAS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高效合成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球形氧化铈(CeO_(2))抛光粉,采用室温固相合成工艺制备了CeO_(2)抛光粉,探究了原料配比、分散剂种类及含量对CeO_(2)成相温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将CeO_(2)抛光粉配制成抛光液,通过抛光液的沉降效果研究分... 为了高效合成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球形氧化铈(CeO_(2))抛光粉,采用室温固相合成工艺制备了CeO_(2)抛光粉,探究了原料配比、分散剂种类及含量对CeO_(2)成相温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将CeO_(2)抛光粉配制成抛光液,通过抛光液的沉降效果研究分散剂对抛光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e(NO_(3))3·6H_(2)O与Na_(2) CO_(3)摩尔比为1∶2.5,分散剂吐温-80质量分数为20%,煅烧温度为700℃时,CeO_(2)抛光粉呈现出粒径约75 nm的高分散球形结构,此外采用吐温-80做分散剂配制的抛光液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抛光粉 室温固相法 高效合成 分散性
下载PDF
一步都不能少——笔记本电脑的验收过程
18
作者 岳嘉宁 《新潮电子》 2002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笔记本电脑 微机 验收过程
下载PDF
胰岛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嘉宁 田志杰 +1 位作者 陈大伟 全志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88-1590,共3页
在人类找到某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前,胰岛素替代仅是一种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并不能阻止其并发症。相比之下,8细胞替代治疗(包括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能够为T1DM患者提供健康的胰腺组织,达... 在人类找到某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前,胰岛素替代仅是一种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并不能阻止其并发症。相比之下,8细胞替代治疗(包括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能够为T1DM患者提供健康的胰腺组织,达到生理性调控胰岛素分泌,维持正常血糖。而胰腺移植手术的复杂性和围手术期的致残率以及高额费用,使人们难以接受其作为T1DM的常规治疗方法。自2000年加拿大Edmonton的Shapiro实验室的胰岛移植方案获得成功之后,胰岛移植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受到广泛的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临床应用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细胞替代治疗 胰腺组织 T1DM 胰岛素替代
原文传递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药物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嘉宁 符伟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9-1092,共4页
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肠道血供减少均可导致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虽然外科血运重建及坏死肠段的切除仍然是该类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积极的支持及药物治疗是整体外科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肠管尚未出现坏死的病例,... 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肠道血供减少均可导致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虽然外科血运重建及坏死肠段的切除仍然是该类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积极的支持及药物治疗是整体外科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肠管尚未出现坏死的病例,药物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对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用药是保证手术成败的关键;随访期间的药物治疗则是维持移植物(或支架)功能及控制危险因素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缺血 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