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与偶然——评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观 被引量:5
1
作者 岳国法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文坛上有名的哲理小说家 ,她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从默多克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入手 ,结合她小说的叙事特点阐明其小说观为 :理想的小说要保持叙事的“形式”和内容的“偶然...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文坛上有名的哲理小说家 ,她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伦理思想。从默多克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入手 ,结合她小说的叙事特点阐明其小说观为 :理想的小说要保持叙事的“形式”和内容的“偶然”之间的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形式 偶然
下载PDF
论《隐身人》中的身份叙事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国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126,共4页
艾里森的《隐身人》通过描写主人公寻求身份的历程,既揭示了西方社会里黑人的生存处境,又谴责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淡漠。以身份叙事为切入点,从"隐身"的寓意、文本的话语模型和叙事裂缝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揭示了潜藏于主人公生... 艾里森的《隐身人》通过描写主人公寻求身份的历程,既揭示了西方社会里黑人的生存处境,又谴责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淡漠。以身份叙事为切入点,从"隐身"的寓意、文本的话语模型和叙事裂缝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揭示了潜藏于主人公生活里的身份意识,同时也指出艾里森用主人公的失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丧失人性关怀的典型范例。小说旨在说明,这种失败不只是具有民族特性的失败,更是具有人类共同特性的普通人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里森 《隐身人》 身份叙事
下载PDF
修辞性:叙事批评的旨归——修辞论转向下的文学批评范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岳国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通过梳理叙事批评的两次转向,可以发现,叙事学研究是叙事批评传统中的一个"典型",而修辞性是叙事批评的旨归。当代叙事修辞批评以文本的修辞特性研究为基点,注重批评视野的扩展和方法上的综合,极大地丰富了叙事批评,但从另一... 通过梳理叙事批评的两次转向,可以发现,叙事学研究是叙事批评传统中的一个"典型",而修辞性是叙事批评的旨归。当代叙事修辞批评以文本的修辞特性研究为基点,注重批评视野的扩展和方法上的综合,极大地丰富了叙事批评,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性 叙事批评 叙事学
下载PDF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盲视”——一种保罗·德曼式阅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岳国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对话"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他的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然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却以语言的修辞性为基本立场,把对话看作是解构巴赫金思想体系的重要的"墙角石&quo... "对话"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他的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然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却以语言的修辞性为基本立场,把对话看作是解构巴赫金思想体系的重要的"墙角石":第一,对话作为理论术语和巴赫金现实生活的潜意识对应,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理论体系向艺术创作的辐射力度,造成阅读过程中的盲视;第二,对话作为文艺研究方法,忽视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否认文本语言的转义性,造成了阅读过程中诗学话语和阐释话语两种阅读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 保罗·德曼
下载PDF
心理空间·文本语象·叙事投射——霍桑《巨石人面》的认知诗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岳国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善于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来探索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巨石人面》中,心理空间的并列投射和错位构建,突出了人们对智者期盼的矛盾心理;文本语象系统内非智者的显性与智者的隐性...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善于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来探索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巨石人面》中,心理空间的并列投射和错位构建,突出了人们对智者期盼的矛盾心理;文本语象系统内非智者的显性与智者的隐性构成了美学平台之间的鲜明对比,彰显了智者的生存状态;叙事投射则通过把故事的寓意直指人的心灵困境,倡导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巨石人面》 心理空间 语象 叙事投射
下载PDF
悖论:政治叙事的美学创新——《城堡》荒诞美学的叙事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岳国法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37,共5页
卡夫卡小说注重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来揭示人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荒诞。关注《城堡》中的语言现象和修辞策略,可以发现:图像叙事是作品戏剧化效果的基础,在消解线性叙事时间的同时,不仅强化了空间叙事的多维度,更细画了人物对"城堡&qu... 卡夫卡小说注重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来揭示人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荒诞。关注《城堡》中的语言现象和修辞策略,可以发现:图像叙事是作品戏剧化效果的基础,在消解线性叙事时间的同时,不仅强化了空间叙事的多维度,更细画了人物对"城堡"的主观体验;类型修辞在简约化人物的社会性存在,表现人及其生存环境的政治性的同时,从深层次戏谑政治;悖论叙事将作家的悖论式思维戏剧化为把握世界与人生的方式,以一种艺术形式上的反相位阐释,呈现了人的悖论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城堡》 图像叙事 悖论
下载PDF
艾丽丝·默多克为什么要为柏拉图辩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国法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56-58,共3页
通过重新阐释柏拉图的洞穴喻,艾丽丝·默多克对隐喻中所蕴含的人作为认知主体与被看"客体"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此来批评现代道德哲学对于人的道德现实状况描述的不足;与此同时,默多克对"善"的"... 通过重新阐释柏拉图的洞穴喻,艾丽丝·默多克对隐喻中所蕴含的人作为认知主体与被看"客体"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此来批评现代道德哲学对于人的道德现实状况描述的不足;与此同时,默多克对"善"的"现实化"描述肯定了它对于处理"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为当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艾丽丝·默多克 洞穴喻
下载PDF
非本体论的辩证性:保罗·德·曼语言理论中的修辞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岳国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145,共5页
保罗·德·曼的修辞观汲取尼采的修辞性语言观,融合早期浪漫主义的语言理论,辩证地审视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在德·曼的修辞论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辩证法,它强调语言层面上字面义和比喻义的差异性共存,意义层面上个性... 保罗·德·曼的修辞观汲取尼采的修辞性语言观,融合早期浪漫主义的语言理论,辩证地审视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关系。在德·曼的修辞论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种辩证法,它强调语言层面上字面义和比喻义的差异性共存,意义层面上个性体验的动态生成,以及认知层面上拒绝从肯定到否定的进化,倡导一种非本体论的辩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辩证法 修辞
下载PDF
不可归约性:保罗·德曼的反讽哲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岳国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13-116,共4页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认为,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任何文本都是以一种自我解构的形式存在。在他的反讽哲学中,转喻被看作是反讽的本质,是导致意义多重性的重要因子,任何解读都是对反讽链条的人为中断。反讽的共时性结构和双...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认为,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任何文本都是以一种自我解构的形式存在。在他的反讽哲学中,转喻被看作是反讽的本质,是导致意义多重性的重要因子,任何解读都是对反讽链条的人为中断。反讽的共时性结构和双重结构是其运作的基本模式,是促成语言意义多重性的必然。反讽作为文本的自觉叙事基础,存在于叙事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点,在建构叙事的同时也解构文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反讽 转喻
下载PDF
善:人追寻的终极光源——艾丽丝·默多克道德哲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国法 王伟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默多克的道德哲学中,"善"是一个核心概念,它隐于人的道德生活中,是不可见的,是知识的源泉和人存在的根本。人的"意识"是道德存在的基本模式,是参与着一种现实化了的善的观念。人在善的指引下,消解意识中的"... 在默多克的道德哲学中,"善"是一个核心概念,它隐于人的道德生活中,是不可见的,是知识的源泉和人存在的根本。人的"意识"是道德存在的基本模式,是参与着一种现实化了的善的观念。人在善的指引下,消解意识中的"自我","关注"他者,从而发现"他性"世界的实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意识 关注
下载PDF
“类型理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不同表现形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国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类型理论因强调共性忽略个性似乎已经退出了批评话语界,但通过对类型理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它作为一种创作原则不仅是作家秉承传统开创新文体的基础,更是体现作家创作理念和社会丰富信息的载体,是叙事批... 类型理论因强调共性忽略个性似乎已经退出了批评话语界,但通过对类型理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它作为一种创作原则不仅是作家秉承传统开创新文体的基础,更是体现作家创作理念和社会丰富信息的载体,是叙事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典型 “非典型”类型 类型理论
下载PDF
论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类型化的动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国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2-74,共3页
虽然把刻画人和世界存在的偶在性作为现实主义创作的起点,但把道德意识看作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基本模式却是艾丽丝.默多克文学创作"类型化"的根本原因,而且这种文学创作的表现及其历史成因与她独特的哲学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 类型 偶在 道德意识
下载PDF
“形式”的修辞性:《金色笔记》的文学修辞批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国法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7期127-132,共6页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从文学修辞批评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在宏观修辞层面上,"多声部"并存对主人公心理意识的分化,是从历史的高度在社会层面把一种特殊的性别结构拆解开,放置于政治、情... 《金色笔记》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从文学修辞批评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在宏观修辞层面上,"多声部"并存对主人公心理意识的分化,是从历史的高度在社会层面把一种特殊的性别结构拆解开,放置于政治、情感、文化等各种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强化了文本的意识形态修辞效果;在微观修辞层面,不同的叙事模式架构起了一个层次复杂的故事,叙事空间中人称变换、叙事视点自由切换促成了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叙事时间上的混乱对社会事件的共性呈现,与多样文体形式之间的相互渗透造就了艺术内在的张力,在文本里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形式 修辞性
下载PDF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的类型化叙事模式初探
14
作者 岳国法 李自新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知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的作品常常表现为一种"哲学的诗化"模式,即以文学的形式探讨诸如人的存在、永恒价值等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类型"是她用于叙其"思"的重要修辞手段,同型...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二战后知名的小说家和哲学家,她的作品常常表现为一种"哲学的诗化"模式,即以文学的形式探讨诸如人的存在、永恒价值等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类型"是她用于叙其"思"的重要修辞手段,同型异构的叙事模式使每一部小说都成了她向读者展示人与偶在世界相逢的一次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类型 模式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思想中的“转义”
15
作者 岳国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4,共4页
转义不只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理解语言意向性的认识论前提。把转义视为语言的本体,强调语言的意向性,是德曼语言观的理论出发点;把转义作为文学阅读的原则,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文本意义的多样化;把转义看作认识论的起点... 转义不只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理解语言意向性的认识论前提。把转义视为语言的本体,强调语言的意向性,是德曼语言观的理论出发点;把转义作为文学阅读的原则,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文本意义的多样化;把转义看作认识论的起点,更好地审视了语言建构和解构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转义 语言 修辞性
下载PDF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观的哲学根源探讨
16
作者 岳国法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83-85,共3页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是艺术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默多克的“保持形式与偶在之间的张力”是从哲学层面来看待形式的美学意蕴,旨在以有限的“形式”来演绎无限的“偶在”。
关键词 默多克 形式 偶在 崇高
下载PDF
偶在世界的诱惑:默多克《断头》中的叙事伦理
17
作者 岳国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判断方面,探讨故事如何实现从社会伦理维度向宗教信仰的转换;在叙述语言方面,研究故事的叙述模式和语言的转喻性,揭示其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塑造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多克 《断头》 伦理
下载PDF
从违反会话合作角度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8
作者 岳国法 姚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对话为着手点,重点分析了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的违反所产生的夸张、幽默等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会违反合作原则,但并不影响... 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对话为着手点,重点分析了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的违反所产生的夸张、幽默等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尽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会违反合作原则,但并不影响正常的交流。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原则 合作原则 语用效果
下载PDF
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想象性模仿——以《绿衣骑士》为例
19
作者 岳国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艾丽丝·默多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哲学思维潜移默化赋予了她审视和书写当代人生存状况的独特视角。由于受柏拉图思想以及她亲身经历战争的影响,默多克没有将创作用于客观表现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当代人的所... 艾丽丝·默多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哲学思维潜移默化赋予了她审视和书写当代人生存状况的独特视角。由于受柏拉图思想以及她亲身经历战争的影响,默多克没有将创作用于客观表现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进行想象性摹仿,展示人与真实之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想象性模仿 《绿衣骑士》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批评解读
20
作者 岳国法 王媛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48-51,共4页
《特别的猫》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能够体现其生态思想的非虚构小说。本文从生态批评这一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深刻体现出莱辛的生态哲学思想。莱辛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通过... 《特别的猫》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能够体现其生态思想的非虚构小说。本文从生态批评这一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深刻体现出莱辛的生态哲学思想。莱辛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和现代人精神生态危机的披露,反映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是保护自然并回归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特别的猫》 生态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