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霜雪灾害与寒冷气候事件研究
1
作者 李嘉宁 岳大鹏 +1 位作者 赵景波 杨天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0,共7页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频期,1704—1783年和1784—1863年为较低频期,且存在3年、7年、11年、28年的准周期。(2)霜雪灾害频次和等级存在季节性特征。霜灾在春秋两季最为频繁,雪灾在冬春季节发生最多,冻灾几乎仅在冬季发生。中度等级灾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重度等级灾害常发生于秋冬之际。(3)霜雪灾害的强弱与频次在空间上有较好一致性,多集中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关中盆地东南部。(4)霜雪灾害发生高频期对应气候更为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度是决定霜雪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5)小冰期气候在清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较暖或炎热月份发生降温达15~20℃的灾难性降温事件,并导致灾难性天气过程。(6)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发生两次极端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在1662—1692年和1861—1900年,后者指示清代气温最低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霜雪灾害 时空变化 寒冷气候事件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RUSLE的黄土洼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岳大鹏 李奎 +2 位作者 刘鹏 颜艳 李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共7页
采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调查还原法和淹没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淤地坝多年平均拦截泥沙量和天然淤地坝所在黄土洼小流域侵蚀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坝淤地及上游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 116.14t/(km2... 采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调查还原法和淹没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淤地坝多年平均拦截泥沙量和天然淤地坝所在黄土洼小流域侵蚀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坝淤地及上游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 116.14t/(km2·a);RUSLE模拟的淤地坝及上游丘陵沟壑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为7 714.73t/(km2·a),通过与实测值对比,模拟精度为95%。模拟的黄土洼小流域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流域面积的53.18%,研究区土壤侵蚀严重;黄土洼天然坝地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度大于15°的粱峁耕种区、沟间地和坝地边缘。黄土洼小流域进行人工水土保持措施后侵蚀模数降低26.15%;天然淤地坝将周围控制区域的泥沙全部拦截,对黄土洼小流域泥沙拦截贡献率高达77%,水土保持效益明显。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还可淤积泥沙体积约为2.303×106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洼小流域 天然淤地坝 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陕北子洲黄土洼坝淤地淤积剖面元素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岳大鹏 袁晓宁 +2 位作者 李奎 刘鹏 颜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5-882,共8页
坝淤地淤积剖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可反映沉积环境信息。运用荧光光谱仪对黄土洼主坝内首次坑采的4.1 m淤积剖面进行全量元素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期探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动力侵蚀堆积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土洼坝淤地... 坝淤地淤积剖面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可反映沉积环境信息。运用荧光光谱仪对黄土洼主坝内首次坑采的4.1 m淤积剖面进行全量元素测定与相关性分析,以期探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动力侵蚀堆积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土洼坝淤地淤积剖面中Si元素相对含量最大,Al、Ca元素相对含量次之。微量元素中,Ti元素相对含量最大。根据元素在剖面的分布特征可分为三类:Ⅰ类元素垂直层理有变化,淤积层明显;Si类元素(Si、Na)与黄土淤积呈正相关,是黄土淤积物多少的标型元素。Ⅱ类元素中Zr、Cr、Hf元素在2.40 m、3.00 m、3.44 m达到峰值,与土壤中有机质和粘土富集密切相关,其他Ⅱ类元素层理变化不明显。Ⅲ类元素在剖面内的含量出现相对稳定期与剧烈变化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剖面内,0.68~0.76 m、0.8~0.96 m、2.42~2.58 m、2.64~2.74m、3.1~3.26 m深度处沉积物分别对应于一次较大的来沙事件。1.4 m以上累积层内N元素含量的增加与人工氮肥的施放有一定的关联。除Cs、P元素外,大部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剖面内P元素分布主要受人为因素与化学性质"亲生物性"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洼 坝淤地 元素 沉积环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分析与拓展——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岳大鹏 石劲松 焦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42,共6页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利用新的指标衡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为不同开发区之间的潜力比较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机会成本法,比较法。研究结果:按国家规定的测算方法计算出的开发区土地...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利用新的指标衡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为不同开发区之间的潜力比较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机会成本法,比较法。研究结果:按国家规定的测算方法计算出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只考虑了面积潜力,不能完全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全部内涵;提出了衡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新指标——总潜力效益和总潜力指数,以经济效益指标统一量化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价值。研究结论: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与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配置状况和整体经济发展情况有关;在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过程中,应综合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总潜力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 机会成本
下载PDF
黄土洼古滑塌体引起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岳大鹏 李奎 +2 位作者 陈宝群 刘鹏 颜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滑塌是一种复合地质灾害,它改变地貌形态,并引起诸多环境效应。以陕北子洲县庞家沟黄土洼流域内的古滑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记载、野外调查、剖面分析等方法,对古滑塌体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 滑塌是一种复合地质灾害,它改变地貌形态,并引起诸多环境效应。以陕北子洲县庞家沟黄土洼流域内的古滑塌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记载、野外调查、剖面分析等方法,对古滑塌体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洼古滑塌体形成于1569年8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古滑塌阻塞沟道,产生了侵蚀堆积地貌和堆积侵蚀地貌,塑造了平川地形,减轻了侵蚀强度;黄土洼天然坝淤地、后小滩沟和大嘴沟中,泥沙淤积后的沉积物中洪水旋回层具有"二元结构",其中"细淤泥层"对洪水具有指示作用;黄土洼天然坝淤地经过了440多年的淤积,其泥沙淤积最深厚度可达50 m,有效的阻止了水土流失,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为黄土洼古滑塌体的综合治理、天然坝系的保护和反演黄土高原近500年来沉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塌体 黄土洼 环境效应 沉积环境 天然坝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水蚀定位观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岳大鹏 甘枝茂 +1 位作者 甘锐 查小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2-146,共5页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 为研究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在陕北榆林、绥德、延安建立观测站,于2003年对乡村聚落中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院落在降雨时的次径流泥沙含量、平均含沙量、次侵蚀强度及观测期降雨形成的总侵蚀强度,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其观测结果,均说明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径流平均含沙量较大,榆林为29.37g/L、29.96g/L,缓德为21.06g/L、17.53g/L、延安为54.6g/L2、9.18g/L,而院落平均径流含沙量较小,榆林、绥德、延安分别为9.47g/L、8.64g/L、14.87g/L。观测期降雨侵蚀总强度,三个观测站均以户间道路最大,分别为1142t/km2、2156.6t/km26、285.7t/km2;户间空地次之,分别为744.5t/km2、1192.6t/km2、1953.2t/km2;院落较小,分别为161.1t/km23、78.7t/km2、1274.3t/km2。说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不可忽视,应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乡村聚落 土壤水蚀 观测与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典型省份对比的我国入境游客流量时间分布集中性计算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岳大鹏 焦洋 +1 位作者 刘耿 石劲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1年第7期603-606,F0004,共5页
客流量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季节性调整方略具有重要影响。选取了代表我国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中部的5个典型省份的入境游客时间分布数据,分析了游客流量的时间集中性指数和高峰指数的内涵和变化状况,并对集中性... 客流量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季节性调整方略具有重要影响。选取了代表我国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中部的5个典型省份的入境游客时间分布数据,分析了游客流量的时间集中性指数和高峰指数的内涵和变化状况,并对集中性指数的差异进行了简要的区域对比分析,为旅游企业季节性对策的确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客流量月强度指数Rm和中值月高峰指数Pmid较好地反映了客流量时间分布集中性。就区域而言,我国东部游客量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小于西部,南部小于北部,沿海小于内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强度指数 月高峰指数 入境游客流量 典型省区
下载PDF
河南省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岳大鹏 张露露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7期612-616,共5页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8项经济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745796hm2增加到2007年的3.019299hm2,而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373397hm2下降到2007年的0.361618hm2,导致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且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以及相邻省份;社会经济强烈驱动着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其中人均GDP、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等与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经济驱动因子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岳大鹏 王会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897-9899,共3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相差较大,从整体上看陕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性高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又高于陕南地区。分析了各城市土地利...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相差较大,从整体上看陕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性高于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又高于陕南地区。分析了各城市土地利用DEA值低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用地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DEA)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陕西省
下载PDF
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岳大鹏 董群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0年第6期513-516,共4页
在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方法和已有的研究实例,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对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2000—2007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动态变化呈现"中—低—中—... 在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方法和已有的研究实例,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对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2000—2007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动态变化呈现"中—低—中—高"的特点,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降低主要受自然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影响。因此,以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发展为突破口,带动和维护自然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发展速度与水平,是今后全面提高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动态变化 指标体系 评价 西安市
下载PDF
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大鹏 甘枝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93,共6页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水蚀 泥沙 多沙粗沙区 陕北
下载PDF
关中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大鹏 李奎 +1 位作者 张肖南 刘鹏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49-52,共4页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mm·10a...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mm·10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a和8a,其中18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降水量变化 Mann-Kendall检测 小波变换
下载PDF
西安市中心市区土地级别分布格局变化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大鹏 霍贝贝 +1 位作者 雒爱萍 刘胤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3,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1992年以来西安市中心市区三次土地定级所提出的土地级别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1993年土地级别分布格局和1997年相似,呈不严整"同心圆"状,而到2005年演变为区片型...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1992年以来西安市中心市区三次土地定级所提出的土地级别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1993年土地级别分布格局和1997年相似,呈不严整"同心圆"状,而到2005年演变为区片型;(2)未来西安市中心市区土地级别分布格局将向多核心圈层结构演变,同时也会出现"串珠状"结构和一些"高级别飞地";(3)西安市中心市区土地级别分布格局的历年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城市布局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对比分析 西安市中心市区 土地级别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乡村聚落水蚀特征研究——以陕北3个典型乡村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大鹏 董美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1-418,共8页
通过2003-2005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1)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特殊的下垫面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导致水的流失,而水蚀后的下垫面产流量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径流系数为0.27,2004年为0.34),水蚀强度也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侵蚀强度为169... 通过2003-2005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1)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特殊的下垫面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导致水的流失,而水蚀后的下垫面产流量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径流系数为0.27,2004年为0.34),水蚀强度也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侵蚀强度为1698.7t/km2,2004年为5434.3t/km2)。2004年全区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他均达强度级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2)水蚀泥沙的粒度各年均以0.01~0.05mm的粗粉沙为主,占到43%以上。泥沙粒度结构从区域来看,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径较小的泥沙(包括粒径<0.05μm的胶粒、粘粒和粉沙)含量逐年减小,而粒径>0.05μm的粗泥沙含量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水蚀 多沙粗沙区 陕北
下载PDF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典型流域调查与估算——以碾庄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大鹏 董美云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多沙粗沙区 碾庄沟流域 乡村聚落 土壤侵蚀 人居侵蚀模数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城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大鹏 刘鹏 刘焱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88-291,共4页
基于GIS技术与遥感图像,通过建立矢量格网运算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地被指数与水文指数4项指标,难以找到绝对最优的人居自然适宜性格网样本。通过变异系数确定权重进行综合人居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南部6县适宜性指标值普遍高于... 基于GIS技术与遥感图像,通过建立矢量格网运算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地被指数与水文指数4项指标,难以找到绝对最优的人居自然适宜性格网样本。通过变异系数确定权重进行综合人居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南部6县适宜性指标值普遍高于北部6县,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向恰恰相反。在能源开采的短时间内出现人口数量严重超出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经济杠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以弥补,但若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易恢复的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自然适宜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岳大鹏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在研究土地级别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级差收益递减原理,分析了商业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原则、方法和评估模型,并利用铺面租金剥离法测算了铜川市商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包括路线价和区片价),为铜川市住宅、工业。
关键词 商业用地 基准地价 地价评估 土地级别划分
下载PDF
关于西宁市基准地价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构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大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西宁市基准地价构成的分析,从土地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内涵、构成和具体操作过程中国有土地出让、新增建设用地出让及招标和拍卖三种情况的出让金计算办法,最后根据西宁市目前地价水平分别提出商业用地。
关键词 出让金 土地使用权 基准地价 西宁市
下载PDF
陕西省旬阳县耕地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大鹏 袁晓宁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88-191,共4页
陕西省旬阳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传统的农耕区,耕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起到指向性作用。笔者基于2001-2009年期间旬阳县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分析旬阳县耕地时空变化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 陕西省旬阳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传统的农耕区,耕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起到指向性作用。笔者基于2001-2009年期间旬阳县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分析旬阳县耕地时空变化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旬阳县耕地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2001-2009年,旬阳县耕地面积减少;各乡镇的耕地变化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性。在影响旬阳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因子中,经济发展因子是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耕地变化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天镇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大鹏 袁晓宁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71-173,224,共4页
通过对1996、2007年天镇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分析,可知1996-2007年间,各类用地扩张面积由大到小的地类是: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用地面积减少数量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牧草地、水域。12a内,不同乡镇不同地... 通过对1996、2007年天镇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分析,可知1996-2007年间,各类用地扩张面积由大到小的地类是: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用地面积减少数量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牧草地、水域。12a内,不同乡镇不同地类的土地利用年变率不同;全县园地及牧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而且这两种地类土地利用年变率区域差异大。研究期间,除赵家沟外,其余乡镇的土地利用开发潜力增大,并且这些乡镇大部分位于平川区。天镇县各乡镇的建设用地率都变大,说明所有乡镇的用地都处于发展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镇县 土地利用变化 年变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