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戴毅敏 王志群 +6 位作者 张雪斌 顾宁 岳嫒媛 兰明 冯静 仇黎丽 胡娅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分娩的 PPP孕妇41例,其中经包括自体血贮备、术前核查、髂总动脉球囊预置等内容在内的多学科系统... 目的:探讨多学科系统化管理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分娩的 PPP孕妇41例,其中经包括自体血贮备、术前核查、髂总动脉球囊预置等内容在内的多学科系统化管理者为系统管理组20例,未接受妊娠期管理者为对照组21例。分析这些病例的母儿妊娠结局。结果: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2月,凶险性前置胎盘分别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5‰(2/4402)、4.3‰(25/5762)和15.5‰(14/905),发生率大幅迅速增加,差异显著(P〈0.001)。系统管理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710ml(230~6000ml)和1500ml(310~4515ml)ml,出血率分别为30.0%和61.9% 。系统管理组的产后出血量和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6,P =0.07);产前自体血贮备量显著增高(P≤0.05),异体浓缩红细胞(RBC)输注量达到或超过4U 以上大量输血孕妇明显减少,早期发病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多学科系统化管理流程能减少 PPP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多学科系统化管理 产前贮存式自体备血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新型止血囊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岳嫒媛 顾宁 +2 位作者 戴毅敏 王志群 胡娅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宫腔止血囊作为药物治疗无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开展了经阴道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一线治疗子宫出血而无减轻趋势者,快速使... 目的研究新型宫腔止血囊作为药物治疗无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止血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开展了经阴道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一线治疗子宫出血而无减轻趋势者,快速使用新型止血囊宫腔填塞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止血囊放置前后出血量、前列腺素类宫缩剂使用距止血囊放置时间、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止血失败率、输血率及输血量、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等指标(研究组);并与新型止血囊尚未投入临床期间(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同样发生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采用自制手套水囊填塞为二线治疗的患者(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止血囊研究组时期和自制手套水囊对照组时期,经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9,P〈0.01);研究组期间共88例发生宫缩乏力出血药物治疗无效而积极采用新型止血囊宫腔填塞,止血成功率94.3%(83/88),对照组期间采用自制水囊止血者23例,止血成功率为91.3%(21/23),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时期宫腔水囊填塞率分别为7.9%(88/1 113)和2.4%(23/974),χ2=31.72,P〈0.01。研究组止血囊放置前出血量为1 000(500~2 900)m L,明显少于对照组自制水囊放置前出血量1 300(650~2 300)m L(Z=-2.98,P〈0.01);研究组产后24小时出血总量1 245(520~5 905)m 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 515(900~4 065)m L,Z=-2.63,P=0.01,前者前列腺素类宫缩剂使用距止血囊填塞时间为30(10~60)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45(15~290)分钟,Z=-2.93,P〈0.01。研究组输血率为42.0%(37/88),低于对照组91.3%(21/23),χ2=17.73,P〈0.01;其产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3(2~15)与4(3~7)天,Z=-2.58,P=0.01]。两组宫腔水囊止血失败主要原因为水囊脱落和压迫不良;两组均无子宫内膜炎、子宫坏死、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一旦发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尽早使用宫腔止血囊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及降低输血率。防止止血囊脱落对宫腔水囊填塞成功止血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水囊填塞 子宫收缩乏力 动脉栓塞
下载PDF
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卉 张蕾 +1 位作者 岳嫒媛 支小改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256例接受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治的25... 目的分析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256例接受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治的256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水平低于对照组,蛋白激酶D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较术前升高,蛋白激酶D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联合蛋白激酶D1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6.33%。在25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组术前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蛋白激酶D1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联合蛋白激酶D1预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结论血清生长抑制因子4、蛋白激酶D1均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病情演变有关,两者联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生长抑制因子4 蛋白激酶D1 淋巴结转移 预测
下载PDF
血清TSGF、MCP-1、Ang-2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唐卉 张蕾 +2 位作者 支小改 岳嫒媛 丁兰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8期3509-3515,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生成素2(Ang-2)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3例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究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生成素2(Ang-2)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3例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TSGF、MCP-1、Ang-2水平。随访3年,根据术后3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血清TSGF、MCP-1、Ang-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1、TSGF、Ang-2对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213例子宫肌瘤LM患者随访3年,失访者8例,205例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3年复发37例,复发率为18.05%(37/205)。未复发组血清Ang-2、TSGF、MCP-1水平均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肌瘤残留、血清TSGF升高、年龄≥35岁、MCP-1升高、多发肌瘤、Ang-2升高为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TSGF、MCP-1、Ang-2、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95%CI:0.801~0.944)、0.721(95%CI:0.624~0.817)、0.803(95%CI:0.722~0.885)、0.986(95%CI:0.973~0.998)。内部验证(B=1000)显示,C-index为0.972,提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0.01~0.95,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血清TSGF、MCP-1、Ang-2水平升高可导致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年龄≥35岁、多发肌瘤、术后肌瘤残留、血清TSGF升高、MCP-1升高、Ang-2升高为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子宫肌瘤患者LM术后复发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TSGF MCP-1 ANG-2 复发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魏素花 叶晓东 +6 位作者 仇黎丽 戴毅敏 王志群 李洁 岳嫒媛 张斐然 郑明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排除子宫下...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排除子宫下段瘢痕愈合不良、子宫下段厚度〈3mm,或有其他严重产科并发症、合并症或此次妊娠新出现的剖宫产指征(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双胎妊娠、臀位、重度子痫前期等)的产妇,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oflaboraftercesarean,TOLAC)纳入标准的产妇共287例,其中142例选择TOLAC,其余145例选择再次剖宫产(electiverepeatcaesareansection,ERCS)终止妊娠。收集TOLAC组、ERCS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试产成功的因素。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矿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OLAC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0.8%(129/142)。TOLAC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年龄、孕周、子宫下段厚度、距前次剖宫产分娩时间、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2组发生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户值均〉0.05),但TOLAC失败组产后的失血量高于成功组[425(195~675)ml与200(50~1400)ml],羊水胎粪污染率高于成功组[6/13与17.1%(22/129)1(P值均〈0.05)。TOLAC组142例中,141例(99.3%)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1例发生子宫不全破裂,转急诊剖宫产,其母婴结局良好。13例TOLAC失败,原因分别为难忍疼痛、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和先兆子宫破裂。(2)TOLAC组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短于ERCS组[5(2-18)与6(2~19)年],年龄小于ERCS组[(31±4)与(33±4)岁],产后出血量也少于ERCS组[200(50~1400)与300(100~1500)m1](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人群中,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较短、年龄较轻的孕妇,更倾向于选择TOLAC。经系统的产前评估和严密孕期及产程管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较高,且产后出血量少于选择ERCS的瘢痕子宫产妇,亦未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试分娩 剖宫产术 外科手术 选择性 妊娠结局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