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20
1
作者
常志锋
王梅
+1 位作者
岳常义
崔永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21-222,22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两...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裂组血肿清除率(96.00%,24/25)明显高于颞部组(68.00%,17/25;P<0.05)。侧裂组再出率(4.00%,1/25)明显低于颞部组(32.00%,8/25;P<0.05)。侧裂组预后良好率(80.00%,20/25)明显高于颞部组(44.00%,11/25;P<0.05)。结论与颞部皮质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血肿清除术
经侧裂入路
经颞部皮质入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与PHI的相关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Ⅶ(FVII)的变化发展成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TBI患者150例,其中发展成PHI的患者66例,为PHI组,未发展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Ⅶ(FVII)的变化发展成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TBI患者150例,其中发展成PHI的患者66例,为PHI组,未发展成PHI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5年5月-2017年5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蛋(Fg)及ATIII、FVII活性。每24 h随访患者头颅CT 1次,当再次CT扫描较首次CT扫描显示的出血性病灶扩大或有新出现的出血性病灶则诊断为PHI,否则为非PHI。结果PHI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48 h内PT、D-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Fg、ATIII、FVII低于对照组,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NR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凝血-纤溶指标、ATIII、FVII异常时PH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P<0.05);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及ATIII、FVII指标的异常,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生,决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I
PHI
ATIII
FVII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
20
1
作者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崔永梅
机构
南阳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21-222,226,共3页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裂组血肿清除率(96.00%,24/25)明显高于颞部组(68.00%,17/25;P<0.05)。侧裂组再出率(4.00%,1/25)明显低于颞部组(32.00%,8/25;P<0.05)。侧裂组预后良好率(80.00%,20/25)明显高于颞部组(44.00%,11/25;P<0.05)。结论与颞部皮质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
血肿清除术
经侧裂入路
经颞部皮质入路
Keywords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Microsurgery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transtemporal cortical approach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651.1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与PHI的相关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机构
南阳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82-384,共3页
基金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编号0906058206738。
文摘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Ⅶ(FVII)的变化发展成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TBI患者150例,其中发展成PHI的患者66例,为PHI组,未发展成PHI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5年5月-2017年5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蛋(Fg)及ATIII、FVII活性。每24 h随访患者头颅CT 1次,当再次CT扫描较首次CT扫描显示的出血性病灶扩大或有新出现的出血性病灶则诊断为PHI,否则为非PHI。结果PHI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48 h内PT、D-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Fg、ATIII、FVII低于对照组,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NR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凝血-纤溶指标、ATIII、FVII异常时PH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P<0.05);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及ATIII、FVII指标的异常,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生,决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TBI
PHI
ATIII
FVII
分类号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分析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崔永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与PHI的相关性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