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3 位作者 岳晓彤 刘玲英 王统民 何秀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36-42,共7页
背景: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再生汗腺的可行性打下基础。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包皮组织,充分清洗消毒后去除皮下组织,... 背景:人表皮干细胞和汗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探讨人表皮干细胞再生汗腺的可行性打下基础。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包皮组织,充分清洗消毒后去除皮下组织,将其修剪成0.5cm×0.5cm的皮片,用Ⅳ型胶原纯化、富集成人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成人表皮干细胞表型进行分析;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曲线;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全层无损伤皮肤中分离提取汗腺细胞,并进行扩增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分离培养的成人表皮干细胞呈卵圆形、细胞之间紧密相连,呈铺路石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表达CK19、β1整合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汗腺细胞呈扁平多角形,表达汗腺细胞标志细胞CK7、18、19及CEA。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人表皮干细胞及汗腺样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细胞 表皮干细胞 培养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汗腺细胞在人体皮肤创伤及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2 位作者 王统民 何秀叶 岳晓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73-77,共5页
汗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面积重度烧创伤患者因其皮肤均为增生性瘢痕修复,大部分汗腺结构被破坏且无法再生,失去了通过汗液蒸发来调控体温这一基本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组织工... 汗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重要的附属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面积重度烧创伤患者因其皮肤均为增生性瘢痕修复,大部分汗腺结构被破坏且无法再生,失去了通过汗液蒸发来调控体温这一基本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疗效。文章首先借助于前言文献研究,介绍汗腺细胞的基本形态,功能等;其次,探究相关干细胞向汗腺细胞的分化进展研究,详细地介绍了表皮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毛囊干细胞向汗腺细胞的分化,以及其分化的通路MAPK,ERK等介绍;然后对汗腺细胞体外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研究分析了再生汗腺细胞用于皮肤创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 汗腺细胞 表皮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伤 修复
下载PDF
浅析办公室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
作者 岳晓彤 《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 2020年第4期101-101,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管理手段以及管理职能的不断改变,办公室工作的地位逐渐上升,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语。煤矿企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管理手段以及管理职能的不断改变,办公室工作的地位逐渐上升,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语。煤矿企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其管理水平也要跟随其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管理质量。煤矿企业的办公室管理职能从基本职能开始,逐渐对企业内部的生产信息传达以及部门协调、行政管理等方面予以管理。因此,本文通过对办公室管理工作在煤矿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予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室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 发展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鑫鑫 岳晓彤 +3 位作者 李德鹏 邱婷婷 武家庆 黄一虹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DLBCL患者388例,同期住院的滤泡性淋巴瘤...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8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DLBCL患者388例,同期住院的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53例,T/NK细胞淋巴瘤患者172例,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患者363例(肺癌185例和乳腺癌178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住院治疗,诊断经病理活检证实。另随机抽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54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调查对象均完善HBV血清学标志5项检查。结果 388例DLBCL患者HBsAg阳性率为13.9%(54/388),53例FL患者HBsAg阳性率为13.2%(7/53),172例T/NK细胞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4.1%(7/172),363例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5.8%(21/363),541例健康体检人员的HBsAg阳性率为3.3%(18/541)。DLBCL组与FL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高于T/NK细胞淋巴瘤组、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P均<0.05)。FL组HBV慢性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NK细胞淋巴瘤组、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组患者(P均<0.05)。结论 DLBCL和FL患者的HBV感染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非淋巴细胞性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DLBCL患者与FL患者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BV感染与DLBCL、FL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中高职贯通校企共育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探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与京博控股集团“五即”模式的实践
5
作者 宋学礼 岳晓彤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第4期41-45,共5页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山东省和潍坊市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借鉴“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优势,探索中高职贯通、校企共育“长学...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山东省和潍坊市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系列文件精神,借鉴“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优势,探索中高职贯通、校企共育“长学制”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的“五即”模式(招生即招工、岗位即课堂、劳动即学习、师徒即师生、毕业即就业),让学生提前、近距离地走进化工企业,客观、全面认知化工生产,进而认同并投身化工事业,展现出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思路、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共育 化工人才 “五即”模式 三教改革
下载PDF
PD-1/PD-L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于长春 岳晓彤 +1 位作者 张小雷 郭海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肿瘤免疫疗法是继放化疗、靶向治疗之后最新的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PD-1/PD-L1作为参与机体肿瘤免疫调节过程的重要组成标志物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成功应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目前,... 肿瘤免疫疗法是继放化疗、靶向治疗之后最新的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PD-1/PD-L1作为参与机体肿瘤免疫调节过程的重要组成标志物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成功应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目前,成功上市的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均为大分子单抗类药物,结合PD-1/PD-L1的结构域特点提出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表现出了促进药物吸收、减轻患者负担的优势.将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治疗方式联用,不仅能够恢复正常免疫功能,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对PD-1/PD-L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肿瘤免疫疗法发展新思路,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免疫检查点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对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岳晓彤 陈甫寰 +4 位作者 何秀叶 宋慧锋 王统民 郭希民 钱智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整形外科除皱患者所弃头皮分离培养毛乳头,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鉴定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的表达,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10、20、30、4...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取整形外科除皱患者所弃头皮分离培养毛乳头,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鉴定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的表达,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10、20、30、40ng/ml的PDGF—C,在0、1、2、3、4、5、6d7个时间点对体外培养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最适合浓度下人毛乳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测定PDGF—C对毛乳头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结果碱性磷酸酶在人毛乳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PDGF—C在0~40ng/ml范围内,能明显促进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并成剂量依赖关系,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30ng/ml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GF-C为30ng/ml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处于S期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C组相对于对照组向划痕处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多。PDGF-C组向Transwell小室下面迁移细胞数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C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能力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C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 毛乳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育寿 岳晓彤 +6 位作者 柴家科 畅阳 刘玲英 刘伟 韩绍芳 王晓腾 胡森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共360只雄性SD大鼠,(1)实验一,选择30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延迟补液组(SD组,n=50)、假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SPD组,n=50)、烧冲复合...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共360只雄性SD大鼠,(1)实验一,选择30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延迟补液组(SD组,n=50)、假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SPD组,n=50)、烧冲复合伤+延迟补液组(BD组,n=100)、烧冲复合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BPD组,n=100)。SD组和SPD组大鼠37℃水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BD组和BPD组先用5 g高爆炸药距离大鼠50 cm爆炸致中度冲击伤,然后立即94℃沸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致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SPD组和BPD组伤后即刻皮下注射丙戊酸钠(300 mg/kg)。SD组、SPD组、BPD组和BD组于伤后6、24 h分别按照Parkland公式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进行补液。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均从SD组、SPD组、BD组、BPD组选择10、10、20、20只大鼠进行各脏器血流量和血气分析。(2)实验二,选取剩余的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也分为SD组(n=10)、SPD组(n=10)、BD组(n=20)、BPD组(n=20)。于造模前48 h进行颈动脉置管。各组大鼠造模、处理同实验一操作。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计算各组大鼠生存率。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og-rank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1)伤后即刻,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45、267.27、449.6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7.52、125.23、1210.8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2、6.57、10.23,P值均小于0.05);伤后48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4.13、20.69、174.35,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0、34.72,P值均小于0.05),肾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伤后72 h,4组肝脏、肾脏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8.27,16.01,P值均小于0.05),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与BD组肝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肾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即刻和伤后48 h,4组pH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24、72 h,4组pH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48、5.68、1.98,P值均小于0.05),伤后6、24 h,BPD组与BD组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3.51,P值均小于0.05),伤后72 h,2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即刻、伤后6、24 h,4组氧分压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16.34、2.37,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BPD组和BD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24 h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0.62,P值均小于0.05);伤后48、72 h,4组血乳酸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即刻、伤后6、24 h,4组血乳酸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61.67、50.83,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BPD组和BD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24 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3.56,P值均小于0.05)。实验二结果显示:(1)伤后即刻和伤后72 h,4组MAP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24、48 h,4组MAP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73、104.29、5.01,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P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6.02、6.70、1.24,P值均小于0.05)。(2)伤后72 h,BPD组和BD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0%和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结论丙戊酸钠复合延迟补液能显著增加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大鼠肝脏、肾脏和肠道血流灌注,维持伤后早期的血压稳定,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伤后72 h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丙戊酸 大鼠 灌流 休克 存活率 冲击伤 血流量
原文传递
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及其通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甫寰 岳晓彤 +4 位作者 宋慧锋 柴家科 何秀叶 王统民 刘玲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sweat gland cells,SGCs)过程中表型的改变及其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健康成人包皮,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后高浓度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获得ESCs,行β_1整合素、角蛋...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sweat gland cells,SGCs)过程中表型的改变及其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健康成人包皮,采用中性蛋白酶消化后高浓度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获得ESCs,行β_1整合素、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及p63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取健康成人全层皮肤,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汗腺组织,体外增殖培养SGCs,行CK7、CK18、CK1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免疫荧光法鉴定。取第2代ESCs分为4组:A组将ESCs及SGCs两种细胞通过T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B组通过单纯添加汗腺上清液培养ESCs,C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60 ng/mL的EGF,D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10 mmol/L的PD98059。分别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ESCs表型阳性率及Western blot检测分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机制。结果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提示培养细胞为ESCs和SG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A、C、D组培养后细胞形态变化相似,9 d后细胞开始出现扁平多角形结构改变;B组形态变化较慢培养12 d后与其他3组结构相似。流式细胞术结果示,与B组比较,A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后,ESCs的β_1整合素阳性率显著下调、CEA阳性率显著上调(P<0.05);C组加入EGF可降低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_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D组加入PD98059可增强共培养系统中ESCs的β_1整合素下调和CEA上调,A、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4组均有较高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但B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磷酸化-ERK表达A组最高、C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SGCs生长环境中时,通过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ESCs可经诱导分化为SGCs,其表型发生相应改变;通过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通路的控制,可以调节ESCs的分化方向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表皮干细胞 汗腺细胞 细胞分化 表型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甫寰 宋慧锋 +7 位作者 郭希民 岳晓彤 刘玲英 周勇 刘东华 钱智勇 王统民 何秀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健康包皮获取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健康成人皮肤获取汗腺细胞,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分... 目的探讨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健康包皮获取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健康成人皮肤获取汗腺细胞,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分为过表达组、敲低表皮干细胞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3组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表达。每组分别通过Transwell板与汗腺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前、后表皮干细胞CEA和B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符合其相应特异性抗原。共培养前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高表达(98.69±0.67)%,CEA几乎不表达(6.20±3.15)%;共培养后B1整合素表达程度:敲低组(19.30±0.53)%〈空白对照组(65.77±2.32)%〈过表达组(92.63±10.97)%;共培养后CEA表达程度:敲低组(95.43±2.36)%〉空白对照组(51.20±0.79)%〉过表达组(45.91±0.93)%。以上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可抑制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并可提高保留其本身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汗腺细胞 分化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
原文传递
浅谈煤矿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
11
作者 岳晓彤 《探索科学》 2019年第1期213-214,共2页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煤炭技术上的创新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重视煤炭技术创新,加强与企业安全、生产、效益过程中的联系,在煤炭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安全为前提,以生产为环节,... 煤矿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煤炭技术上的创新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重视煤炭技术创新,加强与企业安全、生产、效益过程中的联系,在煤炭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安全为前提,以生产为环节,以效益为最终目的,协调好彼此之间关系,促进煤炭产业健康绿色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技术创新 生产过程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Belinostat对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文华 毛慧 +5 位作者 陈婉如 岳晓彤 魏鑫鑫 李德鹏 徐开林 黄一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Belinostat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体外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诱导培养第5天为未成熟DC(imDC)组,设0、50、100nmol/LBelinostat作用组...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Belinostat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体外诱导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诱导培养第5天为未成熟DC(imDC)组,设0、50、100nmol/LBelinostat作用组;imDC以脂多糖作用24h为成熟DC(mDC),设0、50、100nmol/LBelinostat作用组。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免疫表型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免疫表型及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水平,趋化实验检测DC的体外迁移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各组DC刺激下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各组DC培养上清中TNF—α、IL-12及IL-10的表达水平。RQ—PCR检测Belinostat对DC中RelB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诱导培养出imDC及mDC并鉴定。50和100nmol/LBelinostat+imDC组CCR7表达水平均低于imDc组[(25.82±7.25)%对(50.44±5.61)%、(18.71±2.00)%对(50.44±5.61)%j;50nmol/LBelinostat+mDC组CCR7表达水平高于mDC组[(71.14±1.96)%对(64.90±1.47)%]。Belinostat作用下imDC和mDC的迁移率均下降,但在imDC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刺激细胞:反应细胞比例为1:2时,100nmol/LBelinostat+imDC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imDC组[(227.09±13.49)%对(309.49±53.69)%]。Belinostat作用下mDC所分泌的TNF-α、IL-12和IL-10较mDC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elinostat+imDC及Belinostat+mDC中RelBmRNA表达水平较imDC组及mDC组均有降低(P值均〈0.05)。结论Belinostat可调节DC迁移、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一定程度上抑制DC成熟,可能与其下调DC中NF—kB的转录因子RelBmR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Belinostat 树突细胞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