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氮和降水减少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谷越 王芳 +5 位作者 陈鹏狮 张军辉 韩士杰 张雪 陈志杰 岳琳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主要集中在9—10月份,降水减少会使其他树种凋落物的凋落期提前;不同组分凋落物对氮水控制响应不同,氮添加显著降低红松叶凋落物产量,降雨减少显著提高了总叶凋落物产量,减水施氮显著提高了其他树种叶凋落产量,而氮水控制对蒙古栎、枝和花果皮凋落物产量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会抑制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促进阔叶树种的凋落量,降水减少会促进各组分凋落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施氮 降水减少 胸高断面积 凋落系数
下载PDF
藏北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随海拔和季节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静 Said Muhanmmad +4 位作者 岳琳艳 何永涛 斯确多吉 张宪州 孔维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16-3824,共9页
研究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对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量PCR(qPCR)、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 研究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对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量PCR(qPCR)、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随海拔和季节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随海拔升高高寒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显著升高,但季节变化不明显,不同类别微生物固碳基因cbbL丰度依次为:Form IC>Form IAB>Form ID,其中Form IC类固碳微生物可达10~8拷贝数/g土壤,cbbL基因丰度与海拔、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含量(NH_4^+-N)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和pH值负相关;2)固碳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4800m达到最大,且二者受季节影响较小,其群落结构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变化,主要受土壤pH值、海拔和土壤水分影响;3)Form IC类固碳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门和和变形菌门,其中α变形菌门是高寒草甸土壤优势固碳微生物类群。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其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为更准确评估高寒草甸土壤碳循环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固碳微生物 RubisCO酶 海拔梯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长白山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岳琳艳 郑俊强 +5 位作者 韩士杰 杨建华 耿世聪 陈志杰 张雪 谷越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90-2597,共8页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驱动者,其群落结构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对地上植被变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时空替代法在长白山地区选取了阔叶红松林演替序列的5个不同阶段:杨桦幼龄林、杨桦中龄林、杨桦成熟林...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驱动者,其群落结构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对地上植被变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时空替代法在长白山地区选取了阔叶红松林演替序列的5个不同阶段:杨桦幼龄林、杨桦中龄林、杨桦成熟林、阔叶红松成熟林和阔叶红松过熟林,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分析了其随地上植被演替过程的变化,同时比较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土壤总有机碳、全碳、全氮、全磷含量显著提高,碳氮比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及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菌PLFAs、革兰氏阴性菌PLFAs含量显著增加;真菌PLFAs(18:2ω6c)先增加后减少,中期阶段的杨桦成熟林土壤真菌PLFA含量最高,同时细菌/真菌最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全碳、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全碳、总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随着植被演替的正向进行,土壤质量逐渐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化学性质 磷脂脂肪酸
原文传递
长白山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雪 韩士杰 +5 位作者 王树起 谷越 岳琳艳 冯月 耿世聪 陈志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2-289,共8页
为了解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群落恢复演替土壤碳储量的变化,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白桦幼龄林、白桦中龄林、白桦成熟林、阔叶红松成熟林和阔叶红松过熟林5个不同演替序列,研究其土壤总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 为了解长白山天然针阔混交林群落恢复演替土壤碳储量的变化,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白桦幼龄林、白桦中龄林、白桦成熟林、阔叶红松成熟林和阔叶红松过熟林5个不同演替序列,研究其土壤总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白桦林从早期到晚期的演替,SOC、MBC、ROC、POC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和碳氮比(C/N)均呈现先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的规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MBC、ROC和PO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5个演替序列内ROC/SOC和POC/S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91%~47.95%和14.21%~69.46%。相关分析表明:MBC、ROC和POC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OC、MBC、ROC和POC含量与全氮、全磷及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为了解白桦林在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变化和固碳潜力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演替 微生物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原文传递
长期施氮与减水处理对红松和蒙古栎根际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建华 王芳 +5 位作者 张军辉 岳琳艳 朱保坤 耿世聪 王秀秀 韩士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99-2704,共6页
磷素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过程之一,其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野外施氮降水控制实验手段,分析了施氮和降水控制第6年优势树种红松和蒙古栎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 磷素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过程之一,其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野外施氮降水控制实验手段,分析了施氮和降水控制第6年优势树种红松和蒙古栎根际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长期施氮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全磷浓度7.4%-10.9%,两个树种根际土壤全磷浓度差异不显著;长期施氮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红松和蒙古栎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分别提高25.1%和32.4%;蒙古栎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比红松高31.8%~84.1%。减水处理对红松和蒙古栎根际土壤全磷、有效磷浓度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减少 树种 全磷浓度 有效磷浓度 根际土 野外控制实验
原文传递
水样保存方法对青藏高原湖泊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春燕 岳琳艳 +2 位作者 赵康 邢鹏 孔维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41-2548,共8页
青藏高原湖水中生存着大量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如耐冷及嗜冷菌。合适的湖水样品保存方法是野外取样的关键和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对比了冷冻和4℃冷藏两种保存方法对湖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的影响。首先从不同保存方法样品中分... 青藏高原湖水中生存着大量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如耐冷及嗜冷菌。合适的湖水样品保存方法是野外取样的关键和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对比了冷冻和4℃冷藏两种保存方法对湖水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的影响。首先从不同保存方法样品中分离得到纯菌,然后对分离菌的16S rRNA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自冷冻保存湖水中分离得到7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UT(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冷藏保存水样共分离得到14个不同的16S rRNA基因OTU。冷冻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包括芽孢杆菌、简单芽孢杆菌、微小杆菌、不动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冷藏保存水样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包括γ-变形菌、金黄杆菌、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寡养单胞菌、假炭疽杆菌、缺陷假单胞菌、细杆菌。研究表明,冷藏保存方法比冷冻保存方法可分离得到更多种类可培养微生物,这两种保存方法均分离得到了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可培养微生物 耐冷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