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页岩干馏残渣与含油污泥混烧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岳耀奎 秦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4-393,共10页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进行混烧实验,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燃烧特性参数、混烧协同作用、样品中各组分的燃烧特性、混烧动力学参数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对两种固体废...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进行混烧实验,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燃烧特性参数、混烧协同作用、样品中各组分的燃烧特性、混烧动力学参数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对两种固体废弃物的混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的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油污泥的掺入改善了干馏残渣的燃烧状况。干馏残渣与含油污泥的混烧协同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在不同燃烧条件下会出现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现象。高斯分峰拟合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五个燃烧子反应。基于高斯分峰拟合的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各样品以及各样品中各组分的活化能均不同。含油污泥比例的变化对5个燃烧子反应的影响不同。Friedman法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混烧阶段的活化能分别处于50~150、150~200、250~350 k J/mol内。含油污泥促进了干馏残渣的前期和中期的燃烧,但没有改善其后期的燃烧。红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气体析出规律一致。CO与CO_2排放量的相对值与含油污泥比例不成正比,表明高含油污泥比例不利于充分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馏残渣 含油污泥 混烧 协同作用 高斯分峰拟合 动力学 FTIR
下载PDF
中国油页岩干馏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2
作者 秦宏 岳耀奎 +1 位作者 刘洪鹏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1198,共8页
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换算成页岩油储量高达476亿吨。目前中国页岩油生产企业仍然采用以抚顺炉为主的干馏技术,该技术成熟稳定,但油收率不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已投产运行和即将工业化的干馏技术以及曾经投入生产、后因多种原因停产的... 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换算成页岩油储量高达476亿吨。目前中国页岩油生产企业仍然采用以抚顺炉为主的干馏技术,该技术成熟稳定,但油收率不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已投产运行和即将工业化的干馏技术以及曾经投入生产、后因多种原因停产的干馏技术。分析表明,我国油页岩产业正处于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成长阶段:为显著提高油收率,针对抚顺炉的改进技术已有一些进展,自主研发的成大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固体热载体干馏技术出现。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干馏炉单炉处理量小、油收率偏低、半焦无法利用等问题亟需解决,国内固体热载体干馏自主技术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引进国外先进的干馏技术尚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内页岩油回收技术亟待改进,油洗技术亟需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干馏 油收率 气体热载体 固体热载体 油洗工艺
下载PDF
气体热载体干馏炉内布气方式对油页岩干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宏 刘云雨 +4 位作者 岳耀奎 张立栋 刘洪鹏 王擎 刘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1,共5页
为研究炉内油页岩的干馏特性及炉内的温度分布,自行搭建处理量为5 kg/h的循环瓦斯热载体干馏试验装置,试验结果表明炉内布气方式对页岩的干馏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在边壁进气与中心管进气体积比为8∶4时油收率达到最大值,且炉内温度分布... 为研究炉内油页岩的干馏特性及炉内的温度分布,自行搭建处理量为5 kg/h的循环瓦斯热载体干馏试验装置,试验结果表明炉内布气方式对页岩的干馏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在边壁进气与中心管进气体积比为8∶4时油收率达到最大值,且炉内温度分布最均匀,单位时间内的放热量最大;不同的布气方式导致干馏层内气体冲刷页岩颗粒程度的不同,使得炉内油页岩的传热特性存在差异,炉内温度分布与放热量不同,最终油收率也不同。边壁进气在炉体内部的传热效果优于中心进气。温度分布越均匀,油收率越高;该布气方式依然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热载体 油页岩 循环瓦斯 进气比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与油泥混烧协同作用分析
4
作者 岳耀奎 秦宏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29期45-46,共2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半焦与油泥的混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SC实验曲线和计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了混烧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泥轻质有机成分燃烧、油泥重质有机成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以及两种燃料中的固定... 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油页岩半焦与油泥的混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DSC实验曲线和计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了混烧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油泥轻质有机成分燃烧、油泥重质有机成分与半焦挥发分共燃,以及两种燃料中的固定碳共燃。半焦与油泥在混烧的过程中存在着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在三个燃烧阶段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四种混样中的半焦与油泥在第一阶段均相互促进,但在第二阶段样品S_3、S_4和S_5的半焦与油泥相互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油泥 混烧 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