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对儿童视屏时间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璐 段宇祺 +3 位作者 岳芷涵 吕瑾莨 王辉 王海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项目(DECIDE-children)对儿童视屏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因素,为控制儿童视屏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山西、新疆的24所小学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1392名四年级学生,以1∶1的比例分为...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项目(DECIDE-children)对儿童视屏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因素,为控制儿童视屏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山西、新疆的24所小学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1392名四年级学生,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饮食运动行为综合干预,对照组参加常规教学。使用基线和终期随访问卷调查儿童视屏时长和运动与视屏知识、家长对儿童视屏时间的限制相关指标。使用线性回归及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关联研究,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调整基线调查的年龄和性别。结果在1392名调查对象中,基线调查时视屏时间≥2h/d的儿童有289人(20.8%)。与基线结果相比,终期干预组中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的比例、儿童的运动与视屏知识满分率增加大于对照组(OR_(adj)=1.64、2.27);儿童视屏时间≥2h/d的比例减少大于对照组(OR_(adj)=0.57)(均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01%,儿童运动与视屏知识满分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1.40%(均P<0.05)。结论该综合干预项目可以增加儿童视屏时间达到指南标准的比例,其中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和儿童的运动和视屏知识满分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时间 家长限制 儿童知识 干预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儿童早期体重指数轨迹与超重风险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岳芷涵 韩娜 +6 位作者 鲍筝 吕瑾莨 周天一 计岳龙 王辉 刘珏 王海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目的:基于前瞻性队列比较不同方法确定的儿童早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与超重风险的关联,识别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重要窗口期具有较高肥胖风险的人群。方法:共纳入北大通州出生队列的1330名儿童,分别在儿童刚出生,1、3、6、... 目的:基于前瞻性队列比较不同方法确定的儿童早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与超重风险的关联,识别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重要窗口期具有较高肥胖风险的人群。方法:共纳入北大通州出生队列的1330名儿童,分别在儿童刚出生,1、3、6、9、12、18、24月龄和3岁进行随访,根据其身长/身高和体质量计算BMI Z评分。应用潜类别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ling,GMM)和基于纵向数据的k-means聚类方法(k-means for longitudinal data,KML)分析儿童早期(从出生至24月龄)BMI轨迹分组,采用线性回归比较不同方法确定的儿童早期BMI轨迹和儿童3岁时BMI Z评分的关联,通过五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不同方法确定的儿童早期BMI轨迹分组对儿童3岁超重风险(BMI Z评分>1)的预测性能。结果: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用GMM确定的三分类轨迹分为低、中、高轨迹,分别占39.7%、54.1%、6.2%;用KML方法确定的二分类轨迹分为低轨迹和高轨迹,分别占50.3%和49.7%;用KML方法确定的三分类轨迹分为低、中、高轨迹,分别占31.1%、47.4%、21.5%。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儿童早期BMI轨迹反映的生长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母亲民族、受教育水平、分娩方式、产次、分娩时年龄、分娩孕周、胎儿性别和1月龄母乳喂养等协变量后,用KML方法确定的三分类轨迹中的高轨迹组(表现为出生时BMI Z评分略高、婴儿期快速生长后持续稳定在高水平的生长模式)和儿童3岁BMI Z评分的关联最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ML三分类轨迹分组对儿童3岁超重风险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在额外调整儿童平衡膳食指数正端分、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和视屏时间后,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采用不同方法识别具有不同变化特征的儿童早期BMI轨迹,发现KML方法确定的高轨迹组能更好地发现儿童早期具有较高超重风险的人群,为选择适宜方法开展儿童早期BMI轨迹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 BMI轨迹 超重 前瞻性队列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被引量:4
3
作者 施宏波 岳芷涵 +2 位作者 梁滨 吕瑾莨 王海俊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4所幼儿园109名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在同样的幼儿园内选择体重正常的117名...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4所幼儿园109名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在同样的幼儿园内选择体重正常的11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身体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饮食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在调整协变量的情况下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 在调整年龄、性别、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总评分、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指数(DBI-C)正端分等因素后,每日身体活动时间<3 h的儿童与身体活动时间≥3 h的儿童相比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55倍(OR=2.55,95%CI=1.16~5.64,P=0.02),儿童每日视屏时间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44倍(OR=2.44,95%CI=1.69~3.52,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和视屏时间较长都与超重肥胖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并且减少儿童的视屏行为,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活动 注视 超重 肥胖症 回归分析 儿童 学龄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