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改变CFA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 被引量:9
1
作者 周萌萌 刘风雨 +6 位作者 岳路鹏 蔡捷 廖斐斐 朱兵 景向红 万有 伊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37-742,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CFA炎症痛模型组加电针,CFA炎症痛模型组加假电针,对照组加电针,对照组加假电针。应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在电针前、后... 目的:研究电针对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CFA炎症痛模型组加电针,CFA炎症痛模型组加假电针,对照组加电针,对照组加假电针。应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在电针前、后1 h内以及给予激光痛刺激前、后ACC神经元的放电,处理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后,CFA炎症痛组和对照组大鼠ACC神经元的平均放电率均增高,CFA炎症痛组大鼠ACC脑区内对激光痛刺激有反应的兴奋性神经元反应性降低。结论:电针激活炎症痛大鼠ACC脑区的神经元,但抑制ACC脑区内对痛刺激起兴奋性反应的神经元。推测电针通过调节ACC脑区神经元活动而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痛 前扣带回 电针 神经元放电
下载PDF
探析朝鲜族农乐舞中“小鼓舞”的表演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岳路鹏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4期119-119,133,共2页
"小鼓舞"是朝鲜族具有浓郁民俗风格的民间舞蹈,是从朝鲜族"农乐舞"中独立发展出来的一种朝鲜族传统民间舞蹈,保留了"农乐舞"的农耕文化属性,同时也因朝鲜族所经历的战争迁徙以及社会环境导致"小鼓舞... "小鼓舞"是朝鲜族具有浓郁民俗风格的民间舞蹈,是从朝鲜族"农乐舞"中独立发展出来的一种朝鲜族传统民间舞蹈,保留了"农乐舞"的农耕文化属性,同时也因朝鲜族所经历的战争迁徙以及社会环境导致"小鼓舞"也兼具着狩猎和战争的影子。本文通过对朝鲜族"小鼓舞"所处生态环境的考察及研究,整理归纳"小鼓舞"的表演形式以及所具有的典型民族风格特点,研究它的舞蹈文化及舞蹈元素对传承、发展、丰富朝鲜族舞蹈文化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鼓舞 表演特征 农乐舞
下载PDF
浅探安徽花鼓灯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嘉欢 岳路鹏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1期125-126,共2页
舞蹈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开始舞蹈这种艺术形态就成为人类亲密的伴侣直至今日,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它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情调。安徽花鼓灯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支,一直享誉着"东方芭蕾"... 舞蹈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开始舞蹈这种艺术形态就成为人类亲密的伴侣直至今日,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它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情调。安徽花鼓灯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支,一直享誉着"东方芭蕾"的称号,有较完的表演体系,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中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赴安徽采风中,发现花鼓灯作为歌、舞、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通过不同的情节和多种人物来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情绪,体现出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并从形象角色、舞蹈语汇、锣鼓演奏、灯歌唱腔、道具运用,这五个方面简单阐述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花鼓灯 艺术特征 情感
下载PDF
舞蹈剧场空间中的“物”表演 被引量:1
4
作者 岳路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6,共8页
在剧场空间的演出形式中,无外乎存在着两种表演的实体:一种是以人为主体,而另一种是区别于人的非人的物。在一场演出活动中,表演的主体应为活生生的演员——人,常处于主要的、中心的、支配性的位置,尤其是舞蹈这门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艺... 在剧场空间的演出形式中,无外乎存在着两种表演的实体:一种是以人为主体,而另一种是区别于人的非人的物。在一场演出活动中,表演的主体应为活生生的演员——人,常处于主要的、中心的、支配性的位置,尤其是舞蹈这门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艺术形式,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相较于人的存在的那些非人的“物”则时常处于配角地位,被认为是次要的、边缘性的、从属性的。但随着剧场演出形式的不断革新,表演主体也会随着剧场演出形式的变化不断延异,表演者的属性(人性和物性)也时刻浮动,甚至也会出现人、物难辨的奇特景观。在剧场空间中“物性”也是重要的表演环节之一,作为演出主体,是不可被忽视的,甚至连接着观者与演出主体间的情感共鸣。文章由舞蹈剧场中“物”的存在形式来讨论舞蹈剧场中的“物”如何被感知,从而强调当“物”成为舞蹈剧场表演空间中的主体时的意义,不再将剧场之物作为表演艺术观念中的“道具”——为演出的次要工具,将其由“具”还原为“物”,重新开启舞蹈剧场空间中“物”表演的新思考和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表演空间 剧场化
原文传递
疼痛相关高频振荡信号: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镇江 张立波 +2 位作者 张会娟 岳路鹏 胡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2752-2762,共11页
慢性疼痛不仅丧失了急性疼痛所具有的警示作用,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幅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成本.慢性疼痛的有效治疗依赖于对疼痛的准确评估.然而,临床诊断中仍缺乏疼痛的客观评估方法,大大增加了疼痛管理和镇痛效果评估的难度... 慢性疼痛不仅丧失了急性疼痛所具有的警示作用,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幅增加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成本.慢性疼痛的有效治疗依赖于对疼痛的准确评估.然而,临床诊断中仍缺乏疼痛的客观评估方法,大大增加了疼痛管理和镇痛效果评估的难度.最近一系列电生理研究发现,疼痛诱发的γ频带高频振荡信号和疼痛有密切关联,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疼痛强度,具体表现为:(1)在短时疼痛情境下,初级躯体感觉皮层γ振荡可特异性地编码疼痛的主观强度和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并能反映心理因素对疼痛的调节作用.(2)在长时疼痛情境下,前额叶γ振荡与主观疼痛评分显著相关.(3)在慢性疼痛情境下,前额区域γ振荡能反映不同类型慢性疼痛患者的自发疼痛强度.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γ振荡信噪比低、与其他神经振荡关系不明、产生机制复杂以及与疼痛的因果证据不足等问题.未来研究有必要采用更加敏感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整合跨物种研究、神经调节等技术,以系统、全面地阐明γ振荡在疼痛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机制,进而促进疼痛评估标准的客观化,帮助改善疼痛管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评估 疼痛管理 高频振荡信号
原文传递
编导个人视角下的经典阐释——以舞剧《浮士德》和《雷和雨》为例
6
作者 岳路鹏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95-98,共4页
本文以法国编导让—克里斯托弗·马约的舞剧《浮士德》以及中国编导王玫的舞剧《雷和雨》为例,分析编导在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舞剧时个人意识的显现、对内容的解构与重构,以及形式的转化与抽离,并分析编导在重读经典后贴近原著的... 本文以法国编导让—克里斯托弗·马约的舞剧《浮士德》以及中国编导王玫的舞剧《雷和雨》为例,分析编导在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舞剧时个人意识的显现、对内容的解构与重构,以及形式的转化与抽离,并分析编导在重读经典后贴近原著的精髓或是超越原著的编导个人态度,从而强调编导在运用文学脚本作为舞剧内涵依托时应具有真正的精神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阐释 解构 重构 舞剧编创 《浮士德》 《雷和雨》
原文传递
学院派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
7
作者 岳路鹏 曾嘉欢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第24期27-27,共1页
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又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学院派民间舞的兴起,使中国民间舞更加科学化、系... 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又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学院派民间舞的兴起,使中国民间舞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本文从学院派民间舞出发,阐述了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派民间舞 继承 发展
原文传递
疼痛跨物种研究:挑战与机遇
8
作者 吕雪靖 张立波 +4 位作者 李镇江 岳路鹏 包充宇 张峰瑞 胡理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对于揭示疼痛加工机制和检验镇痛方案效果都不可或缺.从跨物种的角度入手,有机整合不同层次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疼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然而,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在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疼痛评估... 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对于揭示疼痛加工机制和检验镇痛方案效果都不可或缺.从跨物种的角度入手,有机整合不同层次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疼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然而,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在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疼痛评估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不同物种研究成果的整合和对比带来了巨大挑战.开发物种间可转化的疼痛生物学指标将有助于提升人类研究和动物研究的可比性,为深入开展跨物种疼痛研究奠定基础.近年来的研究提示,疼痛诱发的高频振荡信号(gamma band oscillations,GBOs)是一个潜在的跨物种疼痛生物学指标,该指标编码疼痛强度的特性在人类、大鼠和小鼠中均被证实.采用跨物种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利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宏观)的技术手段探讨该指标的产生机制和调控原理,进而为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提供帮助.在今后的跨物种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物种差异,加强对不同物种研究结果的比较,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合性角度入手开展疼痛研究,从而为研究者从不同层次理解疼痛、开发镇痛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跨物种 人类研究 动物模型 生物标志物 高频振荡信号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