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吉卜赛民族及其文艺 被引量:3
1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吉卜赛(Gypsies)亦译“吉普赛人”或“吉卜息人”。是一个古老的、以游浪生活为主的并富有特殊色彩的少数民族。它源于印度的西北部,带有印度雅安人的血统。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迫使他们成为飘泊者,又由于战祸等迫使他们于公元1000年左... 吉卜赛(Gypsies)亦译“吉普赛人”或“吉卜息人”。是一个古老的、以游浪生活为主的并富有特殊色彩的少数民族。它源于印度的西北部,带有印度雅安人的血统。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迫使他们成为飘泊者,又由于战祸等迫使他们于公元1000年左右向西徙迁。(一说,十四世纪被蒙古人所逐而徙迁。)据法国历史学家、原巴黎市档案馆馆长弗·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性 吉卜赛人 西班牙 法国 巴黎 俄罗斯 卡门 作品 艺术宝库
下载PDF
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岸波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至1855)创作的《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大不列颠和欧美大陆,新西兰、印度等地,由于盖斯凯尔夫人为女作... 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岸波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至1855)创作的《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大不列颠和欧美大陆,新西兰、印度等地,由于盖斯凯尔夫人为女作家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传》的译本在欧洲纷纷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女性觉醒 罗切斯特 平等意识 婚姻自主意识 先进意识 夏洛蒂·勃朗特 妇女解放 家庭教师 反抗意识
下载PDF
梅里美小说的独创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14-122,共9页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尤其是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以其雄浑有力、波澜壮阔之势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于是,文坛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尤其是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在文艺领域,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以其雄浑有力、波澜壮阔之势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于是,文坛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出现了雨果、司汤达、大仲马、巴尔札克、欧仁·苏和福楼拜等这样一批文学巨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里美 独创性 嘉尔曼 作家 巴尔札克 小说创作 司汤达 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
下载PDF
艺术创作必须“依照美底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60-65,49,共7页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美的物质产品:美丽的纺识品,精巧的宫殿,漂亮的家具等等。同样,也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精神产品。因此,马克思说:人类是“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的”。①创造物质产品要依照“美底规律”;创造精神产品,尤...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美的物质产品:美丽的纺识品,精巧的宫殿,漂亮的家具等等。同样,也创造了千姿万态的精神产品。因此,马克思说:人类是“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的”。①创造物质产品要依照“美底规律”;创造精神产品,尤其是艺术作品更是如此。进步的艺术家们对生活进行开掘、提炼的典型化过程,同时也就是在进行着“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理论 艺术美 艺术形象 内容美 规律 崇高美 壮美
下载PDF
《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岸波 《社科纵横》 1997年第1期61-66,共6页
《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论析○岸波世界名著《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欧洲大陆,成为亿万读者,尤其是年轻女读者们喜爱的读物。在我国,《简·爱》一直是畅销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审视,其中朱虹... 《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论析○岸波世界名著《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欧洲大陆,成为亿万读者,尤其是年轻女读者们喜爱的读物。在我国,《简·爱》一直是畅销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审视,其中朱虹、方平两先生的系列文章最为醒目。值得一提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罗切斯特 夏洛蒂·勃朗特 压迫者 男性压迫 女作家 奉献意识 疯女人 主体意识 论析
下载PDF
欧美文学的象征魅力
6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95-101,共7页
象征(symbolon),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指“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概念的符号,“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后来,象征成了生活和文艺创作中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见所见的事... 象征(symbolon),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指“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概念的符号,“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后来,象征成了生活和文艺创作中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见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意境。正因为如此,艾青说:“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之后,象征又演变成多义词,形成了诸如象征、象征手法、象征主义等多种概念。本文既不讨论生活中诸如火炬象征兴旺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象征 欧美文学 象征性 文学作品 象征手法 人物形象 象征寓意 现实主义 象征意味 象征主义
下载PDF
屠格涅夫小说的独创性
7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12-120,14,共10页
俄国文学成就的最高时期是19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象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高尔基语)。在那些灿若星群、闻名于世界的作家里,伊凡·屠格涅夫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跟其他属于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子”... 俄国文学成就的最高时期是19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象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高尔基语)。在那些灿若星群、闻名于世界的作家里,伊凡·屠格涅夫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跟其他属于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子”的作家生活在同一国度,同一世纪,但由于他的思想、性格、审美理想和艺术修养等精神特质所决定,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作家;同时,又由于他的小说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独创性,使他赢得了东西方读者普遍而热烈的欢迎,产生了“没有别的俄国作家曾经象屠格涅夫那样,在欧洲被那么热烈地读着”的影响①。在我国,屠格涅夫也同样受到了热爱和崇拜,中国作家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巴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 小说作品 形象塑造 艺术独创性 俄国作家 郁达夫 审美理想 屠格涅夫 艺术个性 艺术表现
下载PDF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硕果——元代“四大悲剧”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比较
8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84-90,共7页
中国元代之后的学者们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白朴的《梧桐雨》并称为“四大悲剧”,这是名符其实的赞誉。我还认为将这“四大悲剧”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 中国元代之后的学者们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白朴的《梧桐雨》并称为“四大悲剧”,这是名符其实的赞誉。我还认为将这“四大悲剧”跟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写的“四大悲剧”进行平行研究,更有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元代戏剧家跟莎士比亚尽管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又相距遥遥万里,但由于人类在天性、情感和心理结构等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类同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赵氏孤儿 剧作家 喜剧性 英国戏剧 莎士比亚 悲剧性 悲剧人物 悲剧氛围 艺术表现
下载PDF
盛开在天各一方的“春葩”——《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生透视和民族性差异
9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评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说:这个戏名是悲剧,实际上剧情的发展却充满了“青春与春天的气息。它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轻率,有着春天的种种芬芳、迷人,也有着春天的‘无常’”。①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的话,那么出现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文坛上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也同样充满着“青春与春天的气息”,有着“青春的种种愚蠢与美德,急躁与急率”,自然也“有着春天的芬芳、迷人。”这是因为《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厢记诸宫调 莎士比亚 民族性 莺莺 十九世纪 王实甫 封建礼教 相似之处 张生
下载PDF
约克山郡的宝石花从《简·爱》看夏洛蒂的审美观
10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73-78,共6页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
关键词 夏洛蒂 审美观 探讨
下载PDF
论文学的人性表现问题——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札记
11
作者 毅明 岸波 宏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8-112,共15页
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发表,一扫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的混乱。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理论工作者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现实背景、所产生的恶果以及关于这场论争的实质。论文清楚地回答了作为世... 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发表,一扫几年来我国理论界的混乱。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理论工作者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现实背景、所产生的恶果以及关于这场论争的实质。论文清楚地回答了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表现 资产阶级 爱情 人与人 异化 列夫·托尔斯泰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 文学表现 十八世纪
下载PDF
妙在画龙点睛——《红与黑》书名小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岸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40-141,共2页
一部书的好的书名,应当是确切地表达作品内容、精炼、醒目、甚至还富于文彩的。它能够使人发生兴味,引起联想,加深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红与黑》便是这样的好书名之一。《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的代表作... 一部书的好的书名,应当是确切地表达作品内容、精炼、醒目、甚至还富于文彩的。它能够使人发生兴味,引起联想,加深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红与黑》便是这样的好书名之一。《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的代表作,它的副标题是“一八三○年纪事”。小说揭示了一八三○年法国革命前夕波旁复辟王朝最后阶段的法国社会现实。主人公于连·索黑尔是个平民子弟,靠精通拉丁文被德·端那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他与市长夫人发生暖昧关系,事情败露后被迫转入神学院。过了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小议 文学大师 作品内容 社会现实 代表作 小说 平民
下载PDF
他在痴情地歌吟——东乡族诗人舍·尤素夫作品漫评
13
作者 岸波 《民族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76-77,共2页
我喜欢东乡族青年诗人舍·尤素夫(马自祥)的诗,因为他的诗带有诱人的魅力。舍·尤素夫对生活有热情的追求,对祖国有诚挚的痴情,对大西北有热忱的思慕,因此他从那五彩的生活中采擷而来并经过心灵“酿造”的诗,就具有强烈的艺术... 我喜欢东乡族青年诗人舍·尤素夫(马自祥)的诗,因为他的诗带有诱人的魅力。舍·尤素夫对生活有热情的追求,对祖国有诚挚的痴情,对大西北有热忱的思慕,因此他从那五彩的生活中采擷而来并经过心灵“酿造”的诗,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在省内外所获的八次文艺创作奖中,诗歌就占了五次。舍·尤素夫是东乡族作家,但他的观察和笔触所至,并不限于东乡族自治县和东乡族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自治县 作品 艺术魅力 文艺创作 痴情 诗歌 生活中 大西北 青年 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