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地区线性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凯 崇显灿 +2 位作者 谌文武 关喜鹏 陈蒙蒙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7-555,共9页
底部掏蚀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干旱区受环境因素控制最为典型和危害最为普遍的土遗址病害之一,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12市县明长城遗址掏蚀区形态、盐分、干湿条件及风场特征的调查、监测与分析,发现了遗址阴阳坡掏蚀区的形态、含盐状态、风场... 底部掏蚀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干旱区受环境因素控制最为典型和危害最为普遍的土遗址病害之一,通过对河西走廊沿线12市县明长城遗址掏蚀区形态、盐分、干湿条件及风场特征的调查、监测与分析,发现了遗址阴阳坡掏蚀区的形态、含盐状态、风场条件和降雨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并结合室内实验条件下脱盐后分别掺入不同含量NaCl和Na_2SO_4并经历3、6、9、12次干湿循环养护的遗址土重塑试样的风洞模拟实验,提出干旱地区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揭示了盐分类型与含量、干湿循环次数、挟沙风风速和吹蚀时间对土遗址阴阳坡掏蚀区差异效应的影响,最后结合调查分析和实验结果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阴阳坡 掏蚀区 循环期次 风场条件
下载PDF
乐山大佛胸腹部修复材料劣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博 申喜旺 +2 位作者 杨天宇 刘鸿 崇显灿 《中华建设》 2019年第31期120-125,共6页
一、引言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寺西侧,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坐高59.96 m(通高71 m),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 一、引言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寺西侧,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坐高59.96 m(通高71 m),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崖壁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四川省乐山市 青衣江 凌云寺 弥勒佛 大渡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