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新解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崇桂强
-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Z1期24-25,共2页
-
文摘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句中的“后”字,后人一直理解为“子嗣”;“无后”二字通俗地讲,就是“断子绝孙”。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引用孔子的这句话,便取此意。(《孟子·梁惠王上》) 如此理解,这句话便成了市井上的诅咒之语;而人们又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孔子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智者。如此人格如是之言,便有几分矛盾。——孔子不是说过“非礼勿言”吗?(《论语·颜渊》)情急之下,人们便将这句话认为是孔子在过度激愤时的反常之言。
-
关键词
始作俑
孔子思想
《论语》
杨伯峻
中国传统思想
“子嗣”
文化意义
梁惠王
精神价值
孟子
-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和”“同”悟语
- 2
-
-
作者
崇桂强
-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手头有三种《论语》的注(译)本。 朱熹在《四书集注》(陈戍国标点,岳麓书社1987年第1版)中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做如是注: [1]和者,无乖戾之心。[2]同者,有阿比之意。[3]尹氏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注一只注明了朱熹认为的“和”的否定意义,而没有肯定的内容,很不明确。大概是为了句式的要求吧,有些为文害意。若从“乖戾”的反义词中寻找,应为“
-
关键词
《论语》
“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
朱熹
刘宝楠
人之道
杨伯峻
《四书集注》
天之道
否定意义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老舍的诗人观——读《四世同堂》随笔
- 3
-
-
作者
崇桂强
-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32-35,共4页
-
文摘
在《诗人》一文中,老舍这样描述他想象中的,也是他所肯定的诗人形象:“诗人是中了魔的”,具体说,“诗人在举动上是异于常人的”,“诗人在创作的时候确实有点发狂的样子”。他又提出设问:“可是,这些狂士(或什么什么怪物)却能写出标准公民与正人君子所不能写的诗歌。怪物也许倾家荡产,冻饿而死,但是他的诗歌永远存在,为国家民族的珍宝。这是怎一回事呢?” 他分析了这么几个原因:一、诗人们心细如爱,但绝不象看财奴一样,“一手打着算盘,一手写着诗”,而是对事物的观察特别详密;二、“他的眼要看真理。
-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诗人人格
传统文化
民族战争
本体价值
民族救亡
文化批判意识
民族败类
随笔
东阳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白鹿原》的历史文化阐释
- 4
-
-
作者
崇桂强
-
出处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6-19,23,共5页
-
文摘
《白鹿原》是写历史的,而它所反映的历史不仅仅是某种矛盾斗争(如阶级斗争)的单线条的历史,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由多种矛盾复合而成的全方位演进的过程。作为当代人,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我们试图以已有观念解读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困惑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因此,我们不妨深入到《白鹿原》为我们提供的历史存在中,对其中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力所能及的阐释,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或许是有益的。
-
关键词
白嘉轩
《白鹿原》
文化阐释
鹿子霖
白孝文
君子人格
正统文化
经济社会
黑娃
历史文化内容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