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黄铁矿微量元素及He-A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运强 李胜荣 +5 位作者 陈海燕 张秀宝 周起凤 崔举超 宋玉波 郭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金青顶金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其金储量超过50 t,规模为大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通过Ⅱ号矿体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其Co/Ni为2.317~11.734(平均7.17),显示主要为热液成... 金青顶金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其金储量超过50 t,规模为大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通过Ⅱ号矿体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其Co/Ni为2.317~11.734(平均7.17),显示主要为热液成因;高场强元素(HFSE)特征显示,成矿早期以富F流体为主,主成矿期以富Cl流体为主;稀土配分模式显示成矿物质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围岩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3He/4He、40Ar/36Ar分别为0.1~2.2 Ra(平均值0.60 Ra),462.7~1 507.5(平均值831),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壳,并与深部幔源流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且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氦氩同位素 成矿流体 金青顶金矿 胶东
下载PDF
胶东乳山英格庄金矿碲化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起凤 李胜荣 +4 位作者 陈海燕 宋玉波 张运强 张秀宝 崔举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47-1856,共10页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微束分析,在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内的英格庄金矿发现碲银矿、辉碲铋矿,并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楚碲铋矿,该矿物系列以复杂的连生关系呈细小片状产出于白云石及石英矿物颗粒间。碲化物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本区碲化物...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微束分析,在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内的英格庄金矿发现碲银矿、辉碲铋矿,并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楚碲铋矿,该矿物系列以复杂的连生关系呈细小片状产出于白云石及石英矿物颗粒间。碲化物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本区碲化物普遍贫碲。依据碲化物及其共生矿物的产出关系和矿物化学成分,推测其形成顺序为黄铁矿→镍黄铁矿→辉碲铋矿→楚碲铋矿→碲银矿。依据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对体系中碲化物形成时的fTe2和fS2进行了限定,logfTe2范围为-19.5~-11.2,logfS2上限为-16.8;并试图对碲的来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探讨,认为英格庄金矿中碲化物的发现揭示了深成幔源的信息,鉴于碲与金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密切关系,认为金矿赋矿围岩荆山群和昆嵛山杂岩体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可能性不大,而早白垩世的构造-岩浆活动特别是壳幔物质的交换过程与金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银矿 楚碲铋矿 辉碲铋矿 英格庄 金矿 胶东
下载PDF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海燕 李胜荣 +5 位作者 张秀宝 张运强 周起凤 崔举超 刘振豪 宋玉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3,共9页
金青顶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从近矿到远矿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并呈近似对称的带状分布。由地表至深部,钾长石化蚀变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局部出现膨大收缩的豆荚状构造特征;绢英岩化浅部较发育,深部反复尖灭重现;黄铁... 金青顶金矿围岩蚀变发育,从近矿到远矿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和钾长石化,并呈近似对称的带状分布。由地表至深部,钾长石化蚀变强度有增大的趋势,局部出现膨大收缩的豆荚状构造特征;绢英岩化浅部较发育,深部反复尖灭重现;黄铁绢英岩化带宽度很窄,仅浅部独立成带产出。各类蚀变过程中与Au成矿相关的Ag、As、Hg等元素含量增加,蚀变围岩中成矿元素以带入为主,推测围岩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成矿热液,并改变其化学性质,使成矿物质在有利的容矿空间沉淀富集,而非提供成矿物质的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微量元素 金青顶金矿 胶东
下载PDF
胶东牟乳成矿带金矿床石英热释光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薛建玲 李胜荣 崔举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83-188,共6页
牟平-乳山成矿带位于我国著名的胶东金矿矿集区东部,牟平—即墨断裂的东侧,是仅次于招掖成矿带的第二大金矿远景区,该区分布有我国典型的大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作为该区贯通性脉石矿物,也是金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 牟平-乳山成矿带位于我国著名的胶东金矿矿集区东部,牟平—即墨断裂的东侧,是仅次于招掖成矿带的第二大金矿远景区,该区分布有我国典型的大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作为该区贯通性脉石矿物,也是金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本文利用热释光剂量仪对区内金青顶、邓格庄、英格庄等14个矿床(点)进行石英热释光分析,通过石英热释光曲线的特征及热释光峰值温度、热释光强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一定的找矿信息。本区石英热释光曲线分成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尖锐峰、宽峰、平缓峰和双峰,其中尖锐峰和双峰石英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热释光中温峰、强度较大的石英也有利金的富集。石英热释光曲线峰型及热释光曲线峰值温度和热释光强度填图表明,牟乳金成矿带石英大多生成较早,为金矿含金石英,整个区域指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乳成矿带 石英 热释光 峰值温度 热释光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