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李明 辛娟 +2 位作者 王远侠 崔二平 决利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10∶1,泊洛沙姆188浓度0.8%,均质次数8次,包封率为81.75%,载药量为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71%,模拟胃液中2 h内、模拟肠液中12 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4.60倍。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聚乙二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瑞 马淑焕 +1 位作者 邱东侠 崔二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入性恶性疟疾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4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18)和干预组(n=22)。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入性恶性疟疾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4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18)和干预组(n=22)。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干预前,两组干预后各项疾病认知水平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组较参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与参考相比,干预组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随访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输入性恶性疟疾 疾病认知水平 并发症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崔二平 邱冬侠 王瑞瑞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20年6月1日~2022年2月28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在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20年6月1日~2022年2月28日30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维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认知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高于护理前(P<0.05),SDS、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维度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恶性疟疾 多维度护理 治疗依从性 疾病认知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全面护理模式对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瑞 邱冬侠 +1 位作者 崔二平 马淑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对输入性疟疾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查看对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4... 目的对输入性疟疾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查看对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8±1.0)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为(45.25±1.2)岁,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方案、文案书写、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比对照组组高[(93.25±2.15)分比(83.70±2.05)分、(94.35±3.35)分比(82.10±5.15)分、(95.45±3.15)分比(83.35±4.08)分、(95.28±5.15)分比(82.70±3.25)分、(86.35±4.15)分比(71.25±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7、8.917、10.498、9.238、13.122,均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3、4.152、5.493,均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0%(19/20),高于观察组[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08)。结论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全面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临床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杨丽华 宋蕊楠 +3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 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中间导管抽吸 支架取栓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6
作者 丁建 宋蕊楠 +2 位作者 王海亮 刘洁 崔二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支架取栓的对照组和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的观察组,每组4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不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mTICI评分为2b级和3级者共2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55.0%(22/40);观察组患者的mTICI评分2b级和3级者共35例,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为87.5%(35/40);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首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0.313,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13例,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32.5%(13/40);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者21例,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2.5%(21/40);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9,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8例(45.0%)、脑疝5例(12.5%)、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12例(30.0%);观察组患者发生卒中相关肺炎10例(25.0%)、脑疝4例(10.0%)、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5.0%),死亡8例(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脑疝、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0.721,P>0.05);观察组患者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6、3.954,P<0.05)。结论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能更好地提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术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高分辨MRI、血清ApoB/ApoA1及FT3/FT4与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马媛媛 张彩霞 +4 位作者 张丽丽 丁建 崔二平 宋蕊楠 杨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血清载脂蛋白(Apo)B/Apo A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血清载脂蛋白(Apo)B/Apo A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出院后随访3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n=73)、预后不良组(n=25)。采用MRI测量两组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腔面积(L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检测血清Apo B、Apo A1、FT3、FT4水平,并计算其比值Apo B/Apo A1及FT3/FT4;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Apo B/Apo A1及FT3/FT4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TVA、WA、NW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LA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Apo B水平及Apo B/Apo A1均高于预后良好组,FT3水平及FT3/FT4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o A1、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VA、WA、LA、NWI、Apo B/Apo A1、FT3/FT4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95%CI:0.601~0.849)、0.746(95%CI:0.640~0.852)、0.905(95%CI:0.842~0.968)、0.893(95%CI:0.823~0.963)、0.957(95%CI:0.918~0.996)、0.868(95%CI:0.790~0.946),颈动脉管壁参数联合Apo B/Apo A1及FT3/FT4检测的AUC为0.964(95%CI:0.930~0.998),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TVA、WA、LA、NWI等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及Apo B/Apo A1、FT3/FT4比值在不同预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有明显差异,可用于评估其短期预后,且各指标联合检测时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负荷 ApoB/ApoA1比值 FT3/FT4比值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二平 胡萍萍 邱冬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8期3419-3421,共3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SFA)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PH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建档时间分为SFA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SFA)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PH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据建档时间分为SFA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SFA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SFA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生活质量评定表(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F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FA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F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1.57%(11/51)、3.92%(2/51),SF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FA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0.59%(36/51)、96.08%(49/51),SF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FA应用于CPH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左心衰竭 焦点解决模式 机械通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辅助综合康复干预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崔二平 侯志刚 +5 位作者 许伟 回娟 宋蕊楠 田瑶瑶 刘佳琪 米玉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858-3860,共3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治疗...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和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评定;检测血液中炎症相关指标、血常规和肝功检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对辅助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急性脑梗死 综合康复干预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学指标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忠 杨跃杰 崔二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M2;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M2;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 37例PBC患者NK细胞计数比正常人明显减少[(9.57±4.85)%对(21.5±28.60)%,P<0.05];PBC患者血I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28.55±49.17)mg/dL对(108.06±64.66)mg/dL,P<0.05];在37例PBC患者中,AMA、AMA-M2、ANA、SMA阳性分别为37例(100%)、20例(54.05%)、29例(78.37%)和10例(27.02%)结论 PBC患者免疫学指标异常表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M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综合护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瑞华 崔二平 段丽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经过...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经过护理后两组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ES(自尊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试验组SES的评分情况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SDS的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艾滋病 肺结核
下载PDF
对5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二平 马丹丹 +1 位作者 曾改焕 王艳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12期265-266,共2页
目的:总结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措施,以期减少此类患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确诊的52例重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措... 目的:总结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措施,以期减少此类患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确诊的52例重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措施。结果:通过对52例重型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进行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有46例患儿被治愈出院,有6例患儿因并发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结论:在对重型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科学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并发症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肺炎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策略分析——基于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角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二平 余国新 张建宏 《当代经济》 2008年第23期118-120,共3页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把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策略,从而优化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把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策略,从而优化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大气环境污染 能源结构
下载PDF
输入性恶性疟疾72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艳 崔二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方法。结果:72例患者经医护配合,严密精心护理观察,治愈70例,占97.2%;死亡2例,占2.8%。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有坠床、褥疮... 目的:总结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方法。结果:72例患者经医护配合,严密精心护理观察,治愈70例,占97.2%;死亡2例,占2.8%。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有坠床、褥疮发生。呼吸机应用4例,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行CRRT 7例,无堵管、出血现象出现。结论:通过对临床特点细致的观察和对护理方法的注意,配合医师共同实施有力方案,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 恶性疟疾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志刚 刘佳琪 +1 位作者 米玉霞 崔二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25例。常规组予常规综...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25例。常规组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予替罗非班治疗,依达拉奉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联合组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各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4组临床疗效,不同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thel量表评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疗效优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常规组(P<0.05)。4组入院7、14、30、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呈逐渐降低趋势;联合组入院7、14、30、90 d NIHSS评分低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及常规组(P<0.05)。入院90 d时4组mRS评分[常规组(3.48±0.45)分、替罗非班组(2.00±0.38)分、依达拉奉组(2.16±0.42)分、联合组(0.92±0.12)分]较入院时[常规组(4.28±0.65)分、替罗非班组(4.40±0.71)分、依达拉奉组(4.28±0.63)分、联合组(4.44±0.71)分]改善(P<0.05);联合组入院90 d时mRS评分低于替罗非班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入院90 d时4组Bathel量表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联合组入院90 d时Bathel量表评分高于依达拉奉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P<0.05)。4组入院7、14 d hs-CRP、NLR均低于入院时(P<0.05);联合组入院7、14 d hs-CRP、NLR均低于依达拉奉组、替罗非班组、常规组(P<0.05)。4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能减小颈内动脉漂浮物,减轻神经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增强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漂浮血栓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Bathel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药物毒性
下载PDF
博爱局成功排除一处威胁校舍地灾隐患
16
作者 张涛 崔二平 《资源导刊》 2009年第9期31-31,共1页
8月31日,博爱县国土资源局成功排除了该县寨豁乡黄塘村牛坠自然村山坡土崖坍塌,消除了直接威胁山坡脚下黄塘学校房屋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了校舍安全。
关键词 地质灾害隐患 校舍 威胁 房屋安全 国土资源局 自然村 博爱县 山坡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辅助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霞 许伟 +1 位作者 崔二平 侯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43-5145,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检测两组血液中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等差异,从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液中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幅度较大(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等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综合康复训练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血清Lp-PLA2、PON-1及vWF水平对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彩霞 马媛媛 +3 位作者 崔二平 宋蕊楠 张丽丽 杨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脂酶1(PON-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血清Lp-PLA2、PON-1及vWF水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 目的 探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脂酶1(PON-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血清Lp-PLA2、PON-1及vWF水平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02例老年颈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的颈动脉血管与斑块稳定性,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稳定斑块组(n=54)与不稳定斑块组(n=48);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BMI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Lp-PLA2、PON-1与vWF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PON-1与vWF水平对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Lp-PLA2、PON-1与vWF水平均是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OR=1.908)、有糖尿病史(OR=1.621)、吸烟史>1年(OR=2.092)、血清Lp-PLA2水平升高(OR=2.104)、血清PON-1水平降低(OR=1.927)和血清vWF水平升高(OR=2.113)均是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PON-1、vWF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0.768、0.731、0.888,表明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Lp-PLA2、PON-1、vWF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且联合检测对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对氧磷脂酶-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输入性恶性疟疾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冬侠 王瑞瑞 +1 位作者 崔二平 马淑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探讨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 目的探讨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1.0)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5.3±1.2)岁,采用常规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住院天数、疾病认知程度、依从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8.30±1.85)d比(9.35±1.25)d],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75.0%(17/20)比50.0%(10/20)、95.0%(19/20)比60.0%(1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疾病认知度和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应用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恶性疟疾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 崔二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均采用一次性Y型留置针。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3.33%:血管充盈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为90.9%,对照组为88.89%;血管充...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实验,均采用一次性Y型留置针。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3.33%:血管充盈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为90.9%,对照组为88.89%;血管充盈不良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为80.65%,对照组为44.83%;留置时间达三天,实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64%。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穿刺 成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