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觅诗词的津梁——读《李仁甫执教〈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有感
1
作者 崔云里 《语文天地》 2018年第1期43-44,共2页
诗词教学不在于给学生讲授了多少首诗歌,而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亲近诗歌,从这些精美的作品中感受人间的至情至性。通过李仁甫老师的《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进而探究中学古诗词课的教学方式,从而寻觅到诗词教学的津梁,帮助学... 诗词教学不在于给学生讲授了多少首诗歌,而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亲近诗歌,从这些精美的作品中感受人间的至情至性。通过李仁甫老师的《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进而探究中学古诗词课的教学方式,从而寻觅到诗词教学的津梁,帮助学生找到并徜徉于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至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诗词教学 课堂实录 寻觅 执教 激励学生 教学方式
下载PDF
宽容唤醒自我调控 互助加强自我维护
2
作者 崔云里 《大众心理学》 2011年第9期25-27,共3页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这个时候就要求我...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期,在心理上处在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人格的建构期,心理的脆弱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有信心和勇气把握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控 自我维护 唤醒 宽容 心理健康 成功人生 高中阶段 心理变化
原文传递
厌学心理的干预——心理学教育个案分析
3
作者 崔云里 《大众心理学》 2011年第10期13-14,共2页
小雨是一位高一男生。该生玩心极重,自由散漫,不遵守校纪校规,但又极想表现自己,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习态度也不佳,经常不做作业。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
关键词 心理学教育 个案分析 厌学心理 干预 校纪校规 学习态度
原文传递
慧眼识“材”,慧心仿“材”——议论文写作教学初探之从生活课本中汲取养分
4
作者 崔云里 《高考》 2016年第6期239-239,共1页
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不仅靠多写几篇议论文就可以的,还需要挖掘更多省时省力而有效的方法。议论文论证手法训练的片段写作,将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如何让片段写作更具操作性,更有抓手?本文力求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事物——课本着手... 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不仅靠多写几篇议论文就可以的,还需要挖掘更多省时省力而有效的方法。议论文论证手法训练的片段写作,将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如何让片段写作更具操作性,更有抓手?本文力求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事物——课本着手,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写作能起示范作用的模板,供学生参照模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本 对比论证 循序渐进 粘连 联系实际
原文传递
习诗课堂有“平仄”,事半功倍高效率——以《望海潮》《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为例诗词教学新探
5
作者 崔云里 《高考》 2020年第20期109-109,共1页
押韵是我国古典诗歌音乐美的极其重要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好处之一在于它的音韵优美,"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朗朗上口,珠圆玉润,能使人获得诸多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针对目前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尴尬,尝试用诗词中的... 押韵是我国古典诗歌音乐美的极其重要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好处之一在于它的音韵优美,"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读起来朗朗上口,珠圆玉润,能使人获得诸多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针对目前高中诗词鉴赏教学的尴尬,尝试用诗词中的音韵法则和吟诵体悟教学,让学生能在不一样的习诗课堂中获得非凡的美学感受,让经典诗篇进入他们的血液当中,成为每一个中国青年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 吟诵 押韵 韵脚
原文传递
“无”中生“有”——语文教学之“怪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刍议
6
作者 崔云里 《高考》 2014年第11X期11-11,共1页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越学越回去,越学越迷糊,越学越无趣的尴尬现状,语文课堂教学亟待改变。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是创造的主体,教学过程充满创造的契机,更有待于教师贴近学生,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一...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越学越回去,越学越迷糊,越学越无趣的尴尬现状,语文课堂教学亟待改变。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都是创造的主体,教学过程充满创造的契机,更有待于教师贴近学生,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活泼有序、生机盎然,充满情致美和智慧美的生命课堂,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六大解放” 共生互学 “放”字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