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与儒文化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崔亨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全球化战略 新自由主义 儒家文化 文化价值 “逆转论” 价值观
下载PDF
关于宋代新儒家伦理论中“诚”的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亨植 《东岳论丛》 2000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从先秦儒学到宋代新儒学 ,其思想继承的核心内容基本是围绕伦理理论中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展开的。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说”以及作为其逻辑根据而提出的天人合一理论 ,成为宋代性理学成立的决定性基础。宋代新儒家在自己的伦理理论体系中努... 从先秦儒学到宋代新儒学 ,其思想继承的核心内容基本是围绕伦理理论中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展开的。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说”以及作为其逻辑根据而提出的天人合一理论 ,成为宋代性理学成立的决定性基础。宋代新儒家在自己的伦理理论体系中努力探求规范法则与自然法则的相关关系。为此 ,他们关注先秦儒家的“诚”概念 ,并把它作为天人相关的媒介进行深入阐述。宋代新儒家们以“诚”为媒介将“性”与“命”相统一 ,从存在论上保证了他们的伦理理论根据。朱熹认为 ,“诚”并不是道德的抽象性 ,而是实在的“理” ,用“诚”来概括天理的必然性。这表示宋代新儒家的伦理理论彻底上升至存在论层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新儒家 伦理
下载PDF
民主条件下的儒教传统
3
作者 崔亨植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亚洲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其促进了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 ,亚洲价值的主要目标首先在于确保国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民的政治权利 ,实现以各国的文化特殊性为基础的理想的民主化社会。但在建设现代民主社... 亚洲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其促进了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 ,亚洲价值的主要目标首先在于确保国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民的政治权利 ,实现以各国的文化特殊性为基础的理想的民主化社会。但在建设现代民主社会的过程中 ,亚洲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特殊性的普遍主义 ,避免因追求世界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发展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中 ,若能警惕复古主义和要素主义等片面观点 ,则儒家传统就会在现代社会民主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因为儒家传统可以随着时代变化而与时俱进 ,这些因应时代需求所产生的新内容 ,将会进一步丰富亚洲价值的内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价值 民主 儒家传统 民主主义 价值观 复古主义 要素主义
下载PDF
朱熹哲学中的欲望与秩序
4
作者 崔亨植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 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的?它合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的是,怎么去定义人的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的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的表现"天理之节文"的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的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的绝对的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的私、与礼对立的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的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的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的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的关系以及天理的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的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的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下载PDF
戴震“理”论的实践意义
5
作者 崔亨植 《人文天下》 2019年第21期36-40,共5页
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追求理想社会的实现,达致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儒家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在《礼记》中被称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由于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儒家学者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各有差异,因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追求理想社会的实现,达致治国平天下,一直都是儒家学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在《礼记》中被称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由于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儒家学者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各有差异,因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者们基于自身哲学理论认识,在实践方法上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关注现实、明道救世的忧患意识精神,始终贯穿于儒家思想的发展之中,并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者 儒家思想 大同社会 哲学理论 天下为公 《礼记》 忧患意识 关注现实
下载PDF
先秦儒家伦理学说成立的背景及其特征
6
作者 崔亨植 《人文天下》 2018年第19期2-8,共7页
一、绪论 伦理学不仅是伦理相关的理论与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哲学领域。因此,伦理学的主要目的是看能否得出认证并接受相关道德、判断标准、规则的合理依据。如果能够得出合理依据,那么就要阐明具体内容。
关键词 儒家伦理 特征 学说 先秦 道德行为 道德意识 伦理学
下载PDF
董仲舒伦理学说的存在论化及其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亨植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7-52,共6页
董仲舒哲学将现实的伦理性问题提升到形而上学的层面,使其抽象化、绝对化,再以此为标准,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明确显现出与"伦理的存在论化(Ontology of Ethics)"有关的一些基本性特征,为此,他采用的主要办法是先把人的日常... 董仲舒哲学将现实的伦理性问题提升到形而上学的层面,使其抽象化、绝对化,再以此为标准,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明确显现出与"伦理的存在论化(Ontology of Ethics)"有关的一些基本性特征,为此,他采用的主要办法是先把人的日常行为投影到阴阳理论中,然后再根据这一阴阳理论规定人伦关系。但是他的天人感应说在实现天的人格化之时,还与灾异学说相关联,几近把天表现为有意志的主宰性的人格神。由此,在董仲舒哲学中,道德价值的根源从自觉的人心转移到了有意志的天,结果,只要符合天意就认定其是有道德的了。因董仲舒理论中有过度神秘化、宗教化的因素,它与先秦时期孔孟的天的概念差距很大,所以不容易被儒家的正统理论所接受,后来受到了许多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天人感应 伦理的存在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