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流-针肋微通道混合型蒸发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付龙 詹可敬 洪芳军 《制冷技术》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搭建了闭环冷却实验平台,以HFE7000为工质,对单侧出口的阵列式射流冲击针肋微通道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控制背压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流量、入口温度以及蒸发器放置方向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流量,可以增强换热,同时... 本文搭建了闭环冷却实验平台,以HFE7000为工质,对单侧出口的阵列式射流冲击针肋微通道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控制背压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流量、入口温度以及蒸发器放置方向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流量,可以增强换热,同时延缓传热的恶化;提高入口温度,核态沸腾提前,并可以提高换热系数,但传热恶化也提早;蒸发器放置方向对单相换热和核态沸腾发展段的平均换热性能影响较小,但对换热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射流向下和横流向上的均温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肋微通道 阵列式射流 核态沸腾 放置方向
下载PDF
板式单环路脉动热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春鹏 胡伟男 +1 位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制冷剂R245fa为工质对常规以及带连通通道的板式单环路脉动热管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对传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常规环路,充液率一定时,随加热功率增加,工作方式依次经历振荡流、... 以制冷剂R245fa为工质对常规以及带连通通道的板式单环路脉动热管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对传热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充液率和加热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常规环路,充液率一定时,随加热功率增加,工作方式依次经历振荡流、有方向改变的循环流、定向循环流,且充液率越高,出现定向循环的加热功率越低;连通通道提供了流动的额外通路,工作方式更具振荡特性,定向循环在高充液率、高功率下才能出现。在合适的充液率下,连通通道不但能降低热阻,而且能提高传热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单环路 连通通道 可视化 热阻
下载PDF
周期性热流下受限阵列射流沸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可敬 崔付龙 +1 位作者 洪芳军 陈钢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2,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恒热流和周期性热流加热下的受限式阵列射流进行了沸腾特性实验,获得了加热面温度分布、沸腾可视化图像以及测试段出口压力波动等数据,综合分析发现:(1)恒热流密度单相换热时,射流对冲区的温度高于滞止区的温度,温差...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恒热流和周期性热流加热下的受限式阵列射流进行了沸腾特性实验,获得了加热面温度分布、沸腾可视化图像以及测试段出口压力波动等数据,综合分析发现:(1)恒热流密度单相换热时,射流对冲区的温度高于滞止区的温度,温差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变大,当对冲区出现稳定沸腾后,温差逐渐减小,并且出现滞止区温度超过对冲区的情况;(2)沸腾时测试段出口压力的频谱分布与气泡在表面的周期性生长和湮灭相对应;(3)周期热流密度时,在高占空比、低频下,沸腾能较快接近稳定沸腾,而在小占空比、高频率下,沸腾无法达到恒热流密度时的沸腾剧烈程度,当热流密度在沸腾起始热流密度附近时,加热结束时对冲区的温度相比于恒热流密度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射流 周期热流 沸腾 压力波动
下载PDF
导流结构强化重力热管传热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袁璐凌 崔付龙 洪芳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13,共8页
为了强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在闭式重力热管中插入合理设计的导流结构。对比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重力热管,即无导流热管、直导流热管和喇叭口导流热管。实验观察到导流重力热管中工质的定向循环,即导流管内为上行的气柱和液塞,导流管外... 为了强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在闭式重力热管中插入合理设计的导流结构。对比研究3种不同结构的重力热管,即无导流热管、直导流热管和喇叭口导流热管。实验观察到导流重力热管中工质的定向循环,即导流管内为上行的气柱和液塞,导流管外为回流单相液体。在不同冷却水温下,实验测得重力热管的两相流型、系统压力和热阻。实验结果表明:直导流热管为非定向流动或间歇性定向循环时,热阻与无导流热管相近;喇叭口导流热管较容易形成持续性定向循环,热阻最小;另外,定向循环能够强化冷凝传热,降低导流热管的系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导流结构 定向循环 两相流 强化传热
下载PDF
烧结多孔表面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 被引量:4
5
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1 位作者 林涛 李文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60-1769,共10页
使用50,100和200μm粒径的铜粉,分别烧结制作了厚度为2倍粒径的多孔结构表面,以新型环保电子冷却液HFE7000为工质,进行了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的换热性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光滑表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烧结多孔表面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 使用50,100和200μm粒径的铜粉,分别烧结制作了厚度为2倍粒径的多孔结构表面,以新型环保电子冷却液HFE7000为工质,进行了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的换热性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光滑表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烧结多孔表面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增强了流体扰动,大大强化了单相段换热性能,且流量越高,强化效果越显著;100和200μm颗粒烧结表面的强化效果接近,且明显好于50μm颗粒烧结表面,表明粒径和厚度对传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射流沸腾换热过程中,多孔烧结表面提供了更多的气化核心和更大的换热面积,但同时也增加了蒸汽逸出阻力,100μm颗粒烧结表面强化效果最佳,其最大沸腾换热系数比光滑表面提高了61%.分布式射流是沸腾表面补液的主要途径,由于HFE7000本身表面张力小、亲水性好,多孔表面吸液能力对于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的影响较小,100μm颗粒烧结表面的CHF和光滑表面相比仅提高了17%.尽管如此,烧结多孔表面的核态沸腾偏离点(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DNB)与CHF之间的热流密度区间显著变大,对实际应用过程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多孔表面 分布式阵列射流 沸腾强化 临界热流密度
原文传递
针肋表面分布式射流沸腾汽泡动力学特性
6
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11-1814,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两相泵流体回路,设计了可视化分布式射流沸腾实验测试段,研究了针肋表面上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汽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汽泡率先在回流孔正下方区域产生,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向射流孔下方扩展,在核态沸腾中后期,会出现沸腾不稳... 本文建立了两相泵流体回路,设计了可视化分布式射流沸腾实验测试段,研究了针肋表面上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汽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汽泡率先在回流孔正下方区域产生,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向射流孔下方扩展,在核态沸腾中后期,会出现沸腾不稳定,并且伴随进出口压力的大幅波动,但当进一步提高热流密度后,沸腾重新回归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射流 针肋 可视化 沸腾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单环路平板脉动热管定向循环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伟男 周春鹏 +1 位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4,共8页
根据脉动热管薄液膜蒸发和凝结相变换热的特点,对基于体积分数法的VOF相变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单环路板式脉动热管的三维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对高充液率下的定向循环工作特性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泡状流,柱塞流以... 根据脉动热管薄液膜蒸发和凝结相变换热的特点,对基于体积分数法的VOF相变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单环路板式脉动热管的三维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对高充液率下的定向循环工作特性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泡状流,柱塞流以及环状流的分布以及转换规律和可视化实验结果较好吻合;在一定的充液率下,随着热负荷的增加,热阻先减小,然后上升,充液率越低,热阻越小,和实验结果的热阻误差在10%以内。分析发现,除了相变换热系数,脉动热管的热阻还和系统压力密切有关,高充液率、高功率下,内部压力(相变温度)上升过快,是其热阻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路 脉动热管 VOF 薄液膜 相变换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