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冀 汪建平 +8 位作者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兰平 蔡世荣 骆衍新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检测β-原肌球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冀 康玉博 +4 位作者 黄帅 马晋平 蔡世荣 刘伟 黄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β-原肌球蛋白(TM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cytoker-atin8、cytokeratin10、S100A6、TMβ、protein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TM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蛋白质组学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结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的TMβ,可能成为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原肌球蛋白
下载PDF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结肠黏膜、腺瘤及腺癌组织蛋白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冀 汪建平 +5 位作者 蔡世荣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骆衍新 胡坤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伴有腺瘤)的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提取的总蛋...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伴有腺瘤)的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分析凝胶图片选择两两间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在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066、2986和3289,其中两两间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提示结肠腺癌与腺瘤及正常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而对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可能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腺瘤 结肠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外伤性脾破裂51例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冀 邓量 《广州医药》 2001年第4期27-28,共2页
分析引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结果有外伤史结合腹腔内出血的表现、B超、CT等检查,诊断可明确;保脾手术方法众多,但首要是抢救生命。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外伤性脾破裂 病例分析
下载PDF
97例肝肠同期手术疗效分析
5
作者 崔冀 向军 +4 位作者 黄奕华 汪建平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6-97,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1994年至2004年9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1994年至2004年9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计数资料的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结果】97例患者分为两组,同期肝切除组41例,肝转移瘤姑息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χ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χ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月、17.1月、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4%、0。【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肝切除的预后较好,我们主张对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切除术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根治性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术后肝转移瘤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梓煜 陈剑辉 +3 位作者 蔡锐彬 黄安培 黄应雄 崔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术后远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曲线。对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1%、57.1%和26.0%,中位生存期为32(1~162)个月;术后第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4%、38.4%、25.0%和1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术后30 d死亡率为1.2%。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率为46.3%,其中,边缘复发5例(6.6%),同一肝段复发7例(9.2%),邻近肝段复发7例(9.2%),远隔肝段复发13例(17.1%),多发肝段复发44例(57.9%)。各复发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3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0.013)、原发瘤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3)和肝转移瘤切缘(P=0.012)与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21)和CEA(P=0.015)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高,原发瘤分化程度和术前血浆CEA水平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肝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8
7
作者 庄晓曌 余深平 +5 位作者 贺李 崔冀 陈创奇 赵晓娟 潘碧涛 李子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 目的探讨3.0T MR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0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mm2/s和(1.05±0.30)×10-3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10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mm组及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附357例报告) 被引量:32
8
作者 黄美近 黄奕华 +4 位作者 汪建平 蔡世荣 崔冀 彭俊生 陈正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7例,对麻醉效果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术中疼痛耐受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2 min,3~24 ...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7例,对麻醉效果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术中疼痛耐受良好,平均手术时间42 min,3~24 h内可以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 d.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切口皮下脂肪液化2例,阴囊积液2例,补片异物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6%(7/357).随访2个月~5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快捷、安全、疗效好和疼痛耐受良好等优点,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局麻尤其适合老年人及合并慢性疾患的腹股沟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局部麻醉 无张力疝修补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胰腺类癌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甄宇洋 刘奕山 崔冀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02-702,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类癌 病例 手术治疗 诊断
下载PDF
4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图锋 卫洪波 崔冀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5年第4期258-260,262,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在切口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42例。其中良性及交界...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在切口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42例。其中良性及交界性GIST获得随访26例(26/28),平均随访30个月,为无瘤生存。恶性GIST获得随访15例,平均随访21个月。其中7例为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第10及21个月发生肝多发性转移,1例术后20个月发生全身骨转移,3例分别于术后第6、9及11个月死于多发性远处转移。结论GIST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镜检查往往在术前亦难以作出定性诊断,但B超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比较可靠。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治疗的原则是:良性及交界性GIST以局部切除为主,恶生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手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下载PDF
靶向Bcl-XL shRNA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文生 余俊峰 +1 位作者 崔冀 谭敏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靶向Bcl-XL的shRN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基因下调效应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Bcl-XL的shRNA载体质粒,然后转染入结肠癌Lovo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X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实验评价转染后... 目的探讨靶向Bcl-XL的shRN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基因下调效应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靶向Bcl-XL的shRNA载体质粒,然后转染入结肠癌Lovo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X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实验评价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结果靶向Bcl-XL的shRNA能够明显下调Bcl-XL 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其抑制率分别是41.24%和45.26%。MTT实验显示转染特异性shRNA的BCL实验组细胞在转染后呈现随着时间延长而进行性生长抑制的现象。在转染后72 h,BCL组的细胞存活率为47.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该组细胞还显示出明显的G_0/G_1阻滞和明显增高的凋亡率(P<0.05)。结论靶向Bcl-XL的特异性shRNA对结肠癌Lovo细胞具有下调Bcl-XL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并且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XL 结肠癌 RNA干扰 SHRNA
下载PDF
肝脏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附90例报告)
12
作者 梁力建 吕明德 +3 位作者 黄洁夫 何晓顺 杨清水 崔冀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9期597-598,656-664,共4页
Ninety patients with benign hepatic tumours,including fifty-four. hepatic cysts (A group)and thirty-six cavernous hemangiornas (B group),underwent surgical management in our departmentfrom Jan. 1963 to Oct. 1993. The ... Ninety patients with benign hepatic tumours,including fifty-four. hepatic cysts (A group)and thirty-six cavernous hemangiornas (B group),underwent surgical management in our departmentfrom Jan. 1963 to Oct. 1993. The patients were34 men and 56 women With mean age 49 years.The tumours were from 2 to 26 cm (mean,7.96 cm)in diameter. We performed regular or irregularhepatic lobectomies for 23 cases, hepatic segm-entectomies for 4, resection of tumours for 13,ligation of hepatic artery for 3,hepatic arterialembolization for 2,extirpation of single tumourfor 6,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jection ofethanol for 4, internal drainage of the cystfor 5 and "unroof" operation for 30. Because it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malignant tumour of the liver for a great partof the patients, further diagnostic approachshave to be considered, such as fusion ofMR, CT, Tc-99m-labeled red blood cellSPECTimage and tumours biopsy. The hepaticcavernous angiomas which was less than 8 cm indiameter and located at liver parenchyma canbe dynamically observed under follow up andthose more than 8 cm should be surgically removed.The extirpation of single tumour is the firstchoice of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the tumourwas less than 10 cm in diameter. The "unroof"operation can be done if the diameter of hepatic cyst was more than 5 cm. 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injection of ethanol was recentlyused to treat cyst which the diameter was lessthan 10 cm within parenchyma of the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囊肿 全肝血流阻断 肝癌者 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造影 腹部肿物 海绵状血管瘤 开窗术
下载PDF
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陈创奇 崔冀 +3 位作者 詹文华 何裕隆 郑章清 兰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84-384,F00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的原因有右侧肾或输尿管结石 2 6例 (其中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 9例 ) ,右侧腹膜后血肿 13例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 目的 探讨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腹膜后病变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的原因有右侧肾或输尿管结石 2 6例 (其中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 9例 ) ,右侧腹膜后血肿 13例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行右肾穿刺活检 5例 ,右侧肾挫裂伤 6例 ,自发性腹膜后血肿 2例 ) ,右侧肾周围脓肿 4例。结论 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应注意腹膜后病变的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诊断 急性病 误诊 腹膜后病变
下载PDF
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治分析
14
作者 陈泓磊 陈创奇 +3 位作者 马晋平 蔡世荣 何裕隆 崔冀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2例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的5例生长抑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43.0岁。临床表现腹痛4例,腹泻3例...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2例患者及国内文献报道的5例生长抑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2~72岁,平均43.0岁。临床表现腹痛4例,腹泻3例,腹部包块1例,低血糖1例。误诊为其他肿瘤4例,包括胰岛细胞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6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患者行活检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生长抑素瘤,免疫组化生长抑素(SS)表达均阳性。结论生长抑素瘤临床罕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胰腺炎48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引 崔冀 +3 位作者 陈志辉 何裕隆 黄应雄 黄奕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病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手术治疗组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结直肠癌59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胰腺炎发生和术后胰淀粉酶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59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发...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病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手术治疗组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结直肠癌59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胰腺炎发生和术后胰淀粉酶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59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发现血清淀粉酶升高79例(13.28%),其中48例发展为术后急性胰腺炎,占8.07%。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横结肠切除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55%、15.79%和14.29%,而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1.67%和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术中输血、术中出血、临床分期对结直肠癌术后淀粉酶异常升高无显著作用,术前合并高脂血症、胆道结石、腹腔感染、术后吗啡镇痛以及静脉使用脂肪乳均可增加术后淀粉酶升高的风险(P<0.05)。2例患者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患者保守治疗痊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术中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是诱发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提高术后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认识,及早检验血、尿、腹水淀粉酶及进一步干预是防治术后重症胰腺炎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急性胰腺炎 病因 诊治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甄景志 崔冀 苏友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在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5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3%(15/3...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在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5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3%(15/350)。术前诊断率为40%(6/15)。5例行根治性切除(33.3%),术后平均生存27个月。姑息性手术治疗10例,术后平均生存8个月。结论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7
作者 黄莹 骆衍新 崔冀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511-512,共2页
【目的】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本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62例为良性,其中脾血管瘤21倒,脾囊肿14例,脾结核11例,脾淋巴管瘤... 【目的】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本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62例为良性,其中脾血管瘤21倒,脾囊肿14例,脾结核11例,脾淋巴管瘤9例,脾脂肪瘤4例,脾间质瘤2例,脾错构瘤1例;36例为恶性,其中有脾转移癌24例,脾淋巴瘤12例。【结论】B超或CT是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手段,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以脾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诊断 脾肿瘤/治疗
下载PDF
戈尔补片与巴德网塞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骆衍新 崔冀 +2 位作者 蔡世荣 黄美近 黄奕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比较戈尔片状补片与巴德疝环充填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2008年12月的患有双侧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的患者63人(126例),抽签决定一侧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戈尔片状补片,A组),15~30天后对侧行疝环... 目的比较戈尔片状补片与巴德疝环充填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2008年12月的患有双侧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的患者63人(126例),抽签决定一侧行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戈尔片状补片,A组),15~30天后对侧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巴德疝环充填补片,B组),比较术中、术后的相关项目,对患者进行5~36个月(中位数为26个月)的追踪随访研究。结果对于初发疝,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早期并发症、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对于复发疝,A组修补时间较短(P<0.05);43例患者感觉运用戈尔片状补片修补一侧较为舒适(P<0.05)。结论戈尔片状补片与巴德疝环充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相同。但巴德疝环充填补片可减少复发疝修补时间,而用戈尔片状补片修补后,术区较为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透壁性肠坏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黄应雄 叶子 +3 位作者 蒋鹏 詹红 姚陈 崔冀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413-421,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TIN组(35例)和非TIN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诊首次实验室检查及CT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MVT致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TIN的价值。结果102例急性MVT患者中,男性77例(75.5%),年龄(42.9±14.9)岁,中位随访时间40(3~84)个月。4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其中40例(39.21%)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析31例发生TIN,9例为小肠黏膜及黏膜下坏死;剩余6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肠坏死无法行肠切除病死,2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因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62例(60.8%)存在MVT的继发性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WBC)计数>14.87×10^(9)/L(OR=10.574,95%CI:1.762~63.468;P=0.010)、凝血酶时间(TT)≤15.9 s(OR=7.880,95%CI:1.302~47.696;P=0.025)、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OR=11.730,95%CI:1.747~78.753;P=0.011)为急性MVT致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0、1、2和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风险分别为0、4.76%、54.55%和100.00%,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其对急性MVT致TIN的预测性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48~0.974)。结论WBC>14.87×10^(9)/L、TT≤15.9 s和CT显示中量腹腔积液,是急性MVT患者发生T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密切监测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肠切除,减少TIN进行手术治疗的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透壁性肠坏死 危险因素 肠切除
原文传递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对造口旁疝的预防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冀 向军 +3 位作者 黄美近 王磊 黄奕华 汪建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 评估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预防造口旁疝的结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Miles术)手术的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经腹... 目的 评估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预防造口旁疝的结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Miles术)手术的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经腹膜经腹直肌乳头型造口,试验组加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观察造口并发症及随访造口旁疝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8例(26.7%)出现造口旁疝;观察组患者无造口旁疝发生。结论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可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 结肠造口术 造口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