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条件培养基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杨燕 王静娴 +4 位作者 张荣红 李晨 范安然 崔冬冰 吴淑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背景:利用条件培养基与人牙髓干细胞共培养,初步探索可以快速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方法,为今后细胞治疗、扩增高质量种子细胞提供研究基础。目的:初步探究不同来源条件培养基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 背景:利用条件培养基与人牙髓干细胞共培养,初步探索可以快速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方法,为今后细胞治疗、扩增高质量种子细胞提供研究基础。目的:初步探究不同来源条件培养基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然后将胎牛血清超高速低温离心产物、骨折患者尿液超高速低温离心产物、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与低糖DMEM培养液配置成条件培养基后,再分别与人牙髓干细胞共培养,使用细胞无标记培养观察装置(BioStation-T)连续拍摄各组细胞生长72 h的照片、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RTCA)动态监测150 h,比较各组细胞的标准化细胞指数值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人牙髓干细胞为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②细胞无标记培养观察装置动态监测时,发现胎牛血清超高速低温离心组的颗粒物质被吸收时间要显著早于其他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③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胎牛血清超高速低温离心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组的标准化细胞指数值均显著升高(P<0.001),骨折患者尿液超高速低温离心组的标准化细胞指数值显著降低(P<0.001);④结果表明,胎牛血清超高速低温离心产物、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所配置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其中胎牛血清超高速低温离心产物所配置的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还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干细胞 超高速低温离心 条件培养基 细胞增殖 标准化细胞指数 组织块培养法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和双歧杆菌对小鼠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冬冰 左丽 +2 位作者 陈阿英 龙世棋 钟志强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3-365,370,共4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GSP)、双歧杆菌(BB)对小白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给实验小鼠灌胃0.36 g/kg连续6 d,建立小鼠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包括一个正常对照组(CG),一个菌群失调模型组...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GSP)、双歧杆菌(BB)对小白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给实验小鼠灌胃0.36 g/kg连续6 d,建立小鼠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包括一个正常对照组(CG),一个菌群失调模型组(MIG)和9个治疗组(根据不同剂量和治疗方法建立的3个GSP治疗组,3个BB治疗组以及3个共同治疗组)。连续6 d后,处死小鼠,取直肠粪便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10-7、1×10-8、1×10-9三个稀释度,行有氧及厌氧培养48 h后作菌落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MIG组的需氧菌和厌氧菌菌落计数均低于CG组,并且在经过GSP和BB治疗后小鼠肠道菌群数量明显得到恢复,其中高剂量灵芝孢子粉和高剂量双歧杆菌治疗组的效果最好,与CG组及相应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P和BB对治疗因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双歧杆菌感染 细菌 需氧 细菌 厌氧 直肠 小鼠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冬冰 何志旭 +2 位作者 李永念 舒莉萍 王黎龙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11,17,共5页
目的:探讨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胎盘,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羊膜问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对P1-P3代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阳性分子CD73.APC、CD9... 目的:探讨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胎盘,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羊膜问充质干细胞并传代培养,对P1-P3代细胞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阳性分子CD73.APC、CD90-FITC、CIM4.PE、CDl05.Cy5.5和阴性分子CDllb-PE、CDl9.PE、CD34-PE、CD45-PE、HLA-DR-PE,并采用六孔板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hAMSCs的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状,hAMSCs在培养3-d达到对数增长期,通过流式检测,发现细胞可表达CD73、CD90、CD44和CDl05,未表达CDllb、CDl9、CD34,CD45、HLA-DR。结论: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培养 胎盘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与鉴定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后细胞核型稳定性
4
作者 崔冬冰 何志旭 +1 位作者 李永念 王凤昌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49-453,457,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经过培养和传代后是否会出现染色体异常改变。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脐带,采用胶原酶加胰酶消化法和机械法分离出UC-MSCs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细胞增殖实验...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经过培养和传代后是否会出现染色体异常改变。方法:收集剖宫产足月胎儿脐带,采用胶原酶加胰酶消化法和机械法分离出UC-MSCs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细胞增殖实验等生物学特性,利用G显带分析原代(Po)和第3~6代(P3~P6)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P0和P3~P6UC-MSCs均为正常二倍体核型,G显带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UC-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P3~P6代高表达CD73、CD90、CD44,并且UC-MSCs在培养2~3d时达到对数增长期。结论: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6代以内染色体结构稳定,未出现染色体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连续传代 核型分析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对染色体核型的影响
5
作者 崔冬冰 范安然 +1 位作者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并进行体外长期传代培养,通过对连续传代的细胞形态、膜表面标志、增殖、分化特性以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以观察体外培养对该细胞的影响,为其储备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从... 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并进行体外长期传代培养,通过对连续传代的细胞形态、膜表面标志、增殖、分化特性以及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以观察体外培养对该细胞的影响,为其储备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从新鲜人胎盘组织分离羊膜,采用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hAMSCs,并对原代细胞~P11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膜表面标志物;取P3~P4代细胞向神经细胞和成骨细胞诱导,免疫组化染色、PCR检测基因表达情况;采用染色体G显带法制备染色体核型。结果:hAMSCs形态似长梭型,呈流水状生长,细胞活性高,冻存复苏后仍能保持正常形态,并可在体外稳定扩增,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高表达CD90、CD73、CD44、CD105;细胞经诱导后可以向神经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成骨细胞矿化结节检测为阳性,PCR检测巢蛋白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为阳性;P3~P10代的hAMSCs染色体核型均为正常二倍体核型。结论:hAMSCs在体外经数代培养后能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显和遗传特性,并且未见染色体核型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传代培养 核型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6
作者 崔冬冰 范安然 何志旭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14-417,42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贴壁法和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h AMSCs,观察3种方法所获得h AMSCs细胞形态、获得时间,流式细胞学检测其免疫表型;并用不同的诱导体系将h AM...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贴壁法和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出h AMSCs,观察3种方法所获得h AMSCs细胞形态、获得时间,流式细胞学检测其免疫表型;并用不同的诱导体系将h AMSCs向成骨细胞、成神经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改进的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 AMSCs细胞的纯度更高,传代次数更多,相同的培养时间里,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3-4倍,是传统组织块贴壁法的1-2倍;h AMSCs细胞高表达CD73、CD90、CD44和CD105,不表达CD11b、CD19、CD34、CD45、HLA-DR;茜素红染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证实h AMSCs细胞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结论:改进的h AMSCs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较大数量细胞,且保留了向神经细胞或成骨细胞可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鉴定 诱导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后肺组织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志旭 汪浩文 +3 位作者 尚峰 杨红宇 崔冬冰 杨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07-19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MMSCs移植治疗组(M组)、肺动脉高压模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MMSCs移植治疗组(M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H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M组采用野百合碱(50mg·kg-1)注射复制PAH模型成功后3周经舌下静脉移植5×109cells/LMMSCs细胞悬液1mL;H组复制PAH模型后3周移植1mLL-DMEM细胞培养液,C组在同时间注射等量L-DMEM液。饲养4周,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生存率、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动物移植MMSCs后,生存状况明显改善,食欲及活动增加,毛色顺滑、光亮,动物存活率为100%;而模型组动物活动明显减少、食欲下降,消瘦,体重下降或不增,在1月内相继死亡,死亡率为100%。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MMSCs移植组(M组)大鼠较单纯肺动脉高压组(H组)右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移植组为(32.20±2.32)mmHg,而模型组为(48.30±1.56)mmHg,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右心指数下降[移植组为(38.80±3.24)%,模型组为(45.10±3.4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肺小动脉的重建和超微结构的血气屏障、线粒体、板层小体等改变均有明显改善,其结果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MMSCs移植后可通过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枝循环,有效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和肺组织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野百合碱
下载PDF
双歧杆菌及灵芝孢子对胃肠菌群失调的预防 被引量:7
8
作者 龙世棋 左丽 +2 位作者 陈阿英 崔冬冰 钟志强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88-490,494,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赤灵芝孢子及其联合制剂对小鼠胃肠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双歧杆菌、灵芝孢子粉及其联合制剂灌胃7d,然后林可霉素连续灌胃7d,计数直肠成型粪便菌落。结果:(1)各预防组需氧及...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赤灵芝孢子及其联合制剂对小鼠胃肠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双歧杆菌、灵芝孢子粉及其联合制剂灌胃7d,然后林可霉素连续灌胃7d,计数直肠成型粪便菌落。结果:(1)各预防组需氧及厌氧菌落数均明显高于菌群失调组(P<0.01);(2)双歧高剂量组需氧菌落数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灵芝孢子高剂量组厌氧菌落数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低剂量组需氧菌落数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联合制剂高剂量组厌氧菌落数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歧杆菌、赤灵芝孢子、联合制剂有一定预防菌群失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细菌 厌氧 灵芝 小鼠 肠道菌群失调 双歧杆菌 灵芝孢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家辉 毛巨江 +2 位作者 崔冬冰 熊光静 黄富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MSCT平扫联合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联合CT增强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MSCT平扫联合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联合CT增强的病例资料,总结急性阑尾炎及并发症的CT表现,并与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进行比较,记录MSCT平扫联合增强联合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4排螺旋CT平扫联合重建(MPR、CPR、MIP、VR)联合增强技术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0%,75例患者中,经MSCT联合重建联合CT增强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3例(57.3%)、坏疽性或穿孔型阑尾炎9例(12.0%)、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10.67%)、阑尾周围脓肿1例(1.3%);漏诊7例、误诊为盲肠肿瘤3例、误诊为脂膜炎3例、误诊为盆腔炎1例,诊断符合率81.3%、漏诊率9.3%、误诊率9.3%。结论:MSCT平扫联合重建联合增强技术对阑尾炎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急性 诊断 并发症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同轴电纺P3HB4HB/聚乙烯醇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琴 叶川 +7 位作者 张俊标 何志旭 崔冬冰 杨燕 李靖 朱婷婷 陈娇 马敏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背景: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4-hydroxybutyrate),P3HB4HB]是一种能够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物理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但其亲水性较差。目的:制备同轴电纺P3HB4HB/聚乙烯醇复合支架,通过体外实验... 背景: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4-hydroxybutyrate),P3HB4HB]是一种能够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物理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但其亲水性较差。目的:制备同轴电纺P3HB4HB/聚乙烯醇复合支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支架的物理属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制备P3HB4HB电纺支架、聚乙烯醇电纺支架及同轴电纺P3HB4HB/聚乙烯醇复合支架,检测3组支架的形貌、接触角及拉伸力学性能。将第4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支架上,接种1,3,6 h,检测细胞黏附率;接种第1,3,5,7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接种7 d后,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活性。将第4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支架上,成骨及成软骨诱导分化14 d后,进行茜素红、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结论:(1)支架形貌:扫描电镜下,3组支架呈三维网状相互连通的结构,相互交错,P3HB4HB电纺支架、复合支架纤维直径较为均一,排列规整;透射电镜下仅复合支架可见明显的芯-壳结构;(2)支架表征:P3HB4HB电纺支架、复合支架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拉伸最大力明显高于聚乙烯醇电纺支架(P<0.05);复合支架的接触角<90°;(3)细胞黏附率:聚乙烯醇电纺支架组>复合支架组>P3HB4HB电纺支架组(P<0.05);(4)细胞增殖及活性:复合支架组接种5,7 d的细胞增殖快于其余两组(P<0.05);接种7 d后,聚乙烯醇电纺支架、复合支架上的活细胞多于P3HB4HB电纺支架;(5)细胞分化:复合支架组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特异性染色强于其余两组;(6)结果表明:同轴电纺P3HB4HB/聚乙烯醇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有一定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试验 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键炜 舒莉萍 +4 位作者 申长清 赵芳芳 杨燕 崔冬冰 何志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的治疗、干预作用。方法收集培养48 h的SD大鼠骨髓MSCs上清液,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上清液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的治疗、干预作用。方法收集培养48 h的SD大鼠骨髓MSCs上清液,健康雄性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造模,造模成功后行MSCs上清液治疗及干预。造模后第1、7、14、21和28天测量大鼠体质量、踝关节周长和后足爪体积,同时观察大鼠生存状况。治疗后第21天,行四肢关节X线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模型大鼠经MSCs上清液治疗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X线示骨质破坏明显修复。病理HE染色见关节滑膜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组织水肿减轻。干预组经MSCs上清液治疗,原发性炎症和继发病变均不明显,关节X线和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体质量、足爪体积以及踝关节周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上清液治疗可有效减轻并逆转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为MSCs分泌了可溶性细胞因子到达患部修复受损组织,具体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清液 佐剂性关节炎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志旭 汪浩文 +3 位作者 尚峰 严虎 杨燕 崔冬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移植前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MMSCs移植组(M...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经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并纯化MMSCs,移植前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MMSCs移植组(M组),单纯肺动脉高压组(H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M组采用野百合碱(50mg/kg)注射复制PAH模型成功后3周,经舌下静脉移植5×106/ml的MMSCs细胞悬液1ml;H组复制PAH模型后3周,移植1mlL-DMEM细胞培养液,C组不作任何处理;饲养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动脉血气指标、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及肺小动脉血管的变化。结果:H组大鼠注射野百合碱21d后,右心室收缩压、右心指数、管壁中膜厚度明显增高,但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及动脉血pH值、PaO2、HCO3-明显下降;M组移植MMSC28d后,较H组右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移植组为(32.0±2.32)mmHg,模型组为(48.30±1.56)mmHg],右心指数下降[移植组为(38.80±3.24)%,模型组为(45.10±3.43)%,两组相比P<0.05],血气分析结果显示M组pH值、PaO2、HCO3-值接近正常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M组荧光标记的M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的侧枝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甚至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进程,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脑通汤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筑 况时祥 +3 位作者 张树森 邹家莉 杨燕 崔冬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973-69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通汤对缺氧/复氧(H/R)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防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培养9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H/R模型组、正常血清组、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 目的探讨脑通汤对缺氧/复氧(H/R)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防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培养9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H/R模型组、正常血清组、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细胞组以外,各组均缺氧24 h再复氧2 h造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Ba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细胞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增高,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呈剂量依赖性(P<0.05);但正常血清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Bcl-2、Bax mRNA趋势同蛋白表达一致,Caspase-3 mRNA趋势同Bax mRNA表达一致。结论脑通汤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和Bcl-2/Bax比值,抑制Bax及Caspase-3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H/R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通汤 缺氧/复氧 海马神经元 Bcl-2 Bax 半胱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不同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雨思 王凤昌 +6 位作者 夏海雄 许键炜 杨燕 崔冬冰 王黎龙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的新兴种子细胞,其应用价值有赖于能否在长期体外传代扩增后仍保持稳定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培养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要生物学属性的...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的新兴种子细胞,其应用价值有赖于能否在长期体外传代扩增后仍保持稳定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培养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要生物学属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与MTT法检测第3-6代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1-9代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染色法分析第3-6代细胞核型。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肝样细胞的能力。结果与结论:(1)细胞计数法与MTT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第3-6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曲线均呈"S"型,在一二天时处于缓慢增长期,2-4 d时处于对数增长期,四五天时处于平台期,五六天时处于衰退期;(2)第1-9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高表达CD90、CD44、CD73,不或低表达CD11b、CD18、CD34、CD43及HLA-DR;(3)第3-6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核型均为正常人体核型;(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肝样细胞;(5)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脐带脐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组织块贴壁培养 增殖 表型 染色体制备 诱导分化 三胚层
下载PDF
脑通汤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大鼠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筑 况时祥 +3 位作者 张树森 邹家莉 杨燕 崔冬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脑通汤通过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及鉴定,取培养9 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正常血清组、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细胞组以外,各... 目的探讨脑通汤通过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及鉴定,取培养9 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正常血清组、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细胞组以外,各组均置入(95%N2+5%CO2)混合气体的三气培养箱缺氧24 h再复氧2 h造模。采用MTT法检测缺氧24 h和复氧2 h时间点海马神经元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亚型(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显示:缺氧24 h:模型组的海马神经元活性及存活率较正常细胞组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血清组及脑通汤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氧2 h:脑通汤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正常血清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通汤含药血清能够促进缺氧/复氧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rf2、HO-1、NQO1的表达(P<0.05),并且脑通汤含药血清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上述3个基因水平明显高于缺氧/复氧模型组(P<0.01)。结论脑通汤可通过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HO-1、NQO1的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通汤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 抗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临床输血病历规范性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胜高 朱俊伟 崔冬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10-211,214,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输血规范化。方法:抽取635份住院输血病历,分析输血病例的科室及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结果:635分输血病历中,手术科室284份,问题病历123份;非手术科室351份,问题病历78份;主要问题包括输... 目的:分析输血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输血规范化。方法:抽取635份住院输血病历,分析输血病例的科室及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结果:635分输血病历中,手术科室284份,问题病历123份;非手术科室351份,问题病历78份;主要问题包括输血记录单填写不完整(7.72%),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5.98%)等。结论:临床输血病历书写仍存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病历 调查
下载PDF
心血管发育相关基因mpx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17
作者 向文碧 周栋珍 +5 位作者 李志操 周艳华 张鹏 崔冬冰 何志旭 舒莉萍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26-530,615,共6页
目的:探讨斑马鱼体内髓样特异性过氧化物酶(mpx)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按Trizol法提取斑马鱼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RT-PCR扩增mpx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S2^+-mpx重组质粒后将质粒酶切线性化,T3聚合酶... 目的:探讨斑马鱼体内髓样特异性过氧化物酶(mpx)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按Trizol法提取斑马鱼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RT-PCR扩增mpx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CS2^+-mpx重组质粒后将质粒酶切线性化,T3聚合酶制备mpx反义RNA探针,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mpx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S2^+-mpx重组质粒,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24 hpf,mpx基因在斑马鱼胚胎中间细胞团表达;从24 hpf开始,mpx基因在斑马鱼胚胎卵黄囊表面、心脏和轴向脉管系统中高表达,一直持续到72 hpf;尤其是在72 hpf,mpx基因在整个胚胎头部、卵黄囊表面、尾部中弥散表达。结论:mpx基因在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部位中都有表达,mpx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斑马鱼心血管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心血管疾病 早期胚胎发育 mpx基因 全胚胎原位杂交 心血管
下载PDF
三种淀粉样前体蛋白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建立及功能验证
18
作者 张鹏 崔冬冰 +1 位作者 舒莉萍 范安然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构建3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细胞株并进行功能的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ouch down PCR的方法扩增E1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以及E1和信号肽双缺失的片段,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扩增E2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并将获得的... 目的:构建3种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细胞株并进行功能的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ouch down PCR的方法扩增E1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以及E1和信号肽双缺失的片段,采用融合PCR的方法扩增E2结构域缺失的APP695片段,并将获得的片段连接于pCMV-APP695载体中得到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质粒;质粒转染CHO细胞后,添加G418筛选表达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单克隆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P胞外结构域突变体的表达及胞外分泌水平,分析信号肽对该突变体分泌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APP的E1结构域突变体、E1/信号肽双缺失突变体以及E2结构域突变体细胞株,且APP突变体可以正常表达和分泌,但是信号肽缺失后APP突变体可以表达、而不能分泌。结论:APP的E1和E2结构域对APP蛋白的胞外分泌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前体蛋白 胞外结构域 突变体 信号肽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卡瓦胡椒素B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19
作者 李悦 崔冬冰 +1 位作者 郑迪杰 王秀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66-772,共7页
目的探讨卡瓦胡椒素B(FKB)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分别设置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DMSO)]和5、10、20、40μmol/L FKB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 目的探讨卡瓦胡椒素B(FKB)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分别设置对照组[0.1%二甲基亚砜(DMSO)]和5、10、20、40μmol/L FKB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胰腺癌细胞PANC-1和SW1990的凋亡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ase-9]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DMSO组比,随着FKB浓度的增加,PANC-1和SW199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SO组比,随着FKB浓度的增加,PANC-1和SW1990细胞的Caspase-3、Caspase-9、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KB可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干预EMT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卡瓦胡椒素B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侵袭 半胱天冬酶-3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尚峰 何志旭 +2 位作者 汪浩文 崔冬冰 杨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847-18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MMSC,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VEGF质粒转进MMSC。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PH模型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MMSC,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VEGF质粒转进MMSC。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PH模型组;MMSC移植组,转基因移植组。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mg,/kg),复制PH模型,观察21d后,MMSC移植组及转基因移植组分别给予浓度为5×10^5个细胞/ml和5×10^5个细胞/ml的MMSC悬液1ml静脉注射,模型组及正常组均给予等量L-DMEM液注射。移植后30d,观察4组大鼠一般情况、生存率、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血气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移植后30d,MMSC移植组及转基因移植组大鼠的RVSP分别为(30.2±2.1)和(29.2±1.1)mmHg(1mmHg=0.133kPa),RVH分别为(37.9±3.2)%和(27.2±3.4)%,肺小动脉中膜厚度(MT)分别为(21.3±3.4)和(14.3±2.8)μm,肺小动脉管腔横截面积与血管总横截面积的比值(V/T)分别为(39.3±4.3)%和(43.0±1.5)%。上述指标与PH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MSC移植组与转基因移植组间RVH、MT及V/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MMSC移植组与转基因移植组动脉血气各指标较PH模型组均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到肺内损伤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现象。结论转染有VEGF165基因的MMSC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PH进程,此作用较单纯移植MMSC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修复及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