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细胞瘤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陈敬文 彭大云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及非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atypical central neurocytoma,ACN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N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以及电镜特点,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少量伴神经功能障碍。组织学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胞质少而略透明,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呈纤细分支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8例瘤细胞异型性小,未见坏死,核分裂象<2个/10 HPF,4例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多见,>5个/10 HPF,其中2例见坏死。免疫表型:12例Syn弥漫阳性,NeuN则阳性强度不等。5例GFAP灶阳性,8例Ki-67增殖指数<2%,4例Ki-67增殖指数>8%。电镜观察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间见突触结构。12例患者随访2个月~7年,其中2例复发,1例死于并发症,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 CNC预后较好,组织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特别是ACNC易误诊为WHOⅢ级以上的肿瘤。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观察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非典型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与其它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卓才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 目的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与其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ONB及其他鼻腔、鼻窦的小圆形细胞肿瘤14例,其中5例小细胞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低分化滑膜肉瘤,1例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ONB形态学特征: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高密度小细胞,少许纤维状胞质,核圆形深染,瘤细胞排列成分叶状,或弥漫状分布,间质为丰富的纤维血管,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Flexner菊形团和神经丝分化。2例为低级别肿瘤,1例为高级别肿瘤。免疫表型:3例NSE弥漫阳性表达,S-100蛋白特征性表达肿瘤周边的支持细胞为主要特征,2例灶性NF、Syn、CgA表达,Ki-67瘤细胞表达率高,而desmin、myogenin、HMB45、bcl-2、CK19、CD99、CD45、CD45RO均阴性。随访3例,1例2.5年无瘤生存,1例2年内复发,1例9年后多处转移,死亡。结论ONB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恶性神经外胚叶肿瘤,诊断时应与其他的小圆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小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王炜 彭大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报道2例少见的幼年型卵巢粒层细胞瘤,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分别为21岁和27岁。例1为肩胛骨...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报道2例少见的幼年型卵巢粒层细胞瘤,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均为青年女性,分别为21岁和27岁。例1为肩胛骨软骨肉瘤术后3年出现腹胀,术后诊断为JGCT,FIGOⅢ期,随访26个月死亡。例2表现为月经失调,临床诊断为FIGOⅠA期,术后随访29个月未见复发。镜下全部为弥漫生长和不典型滤泡样结构,未见Call-Exner小体。肿瘤细胞核小、较圆、深染,极少见核沟,例1细胞重度异型,核分裂象>10/10 HPF;例2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象<5/10 HPF。免疫组化2例vimentin均强阳性,CD99散在弱阳性;例1滤泡内物质黏液卡红染色阳性,例2α抑制素(α-inhibin)小灶阳性;CK18阳性,其余一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CKpan)、S-100蛋白、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PGP)9.5、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肌源性标记物结蛋白(desmi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PLAP)、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CD45、Calretinin均阴性。结论 JGCT属于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但少数病例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是预后的重要因素,需要与卵巢成年型粒层细胞瘤、高血钙型小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幼年型粒层细胞瘤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彭大云 赖续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活动障碍及排尿困难。PET-CT示全身弥漫性骨及骨髓内肿瘤转移。肺部肿物镜下呈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杂排列,有黏液样基质及多量炎细胞浸润。局灶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双色性,胞核常偏位,泡状核,可见单个明显核仁,并见大量神经节样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4个/10HPF,并有较多多核巨细胞及灶性坏死。转移灶均为异型的上皮样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伴明显的黏液样基质,核分裂>10个/10HPF,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瘤细胞vimentin、ALK、SMA及EMA均(+),部分瘤细胞p53(+),上皮样区Ki-67增殖指数40%。患者出院20天后死亡。结论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罕见,诊断时需与未分化大细胞癌、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其他类型肉瘤鉴别。正确诊断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下载PDF
人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系DNA聚合酶β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华娟 金戈 +4 位作者 杨洪艳 黄幼田 郑智敏 赵继敏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系,测定耐药细胞系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方法:以临床食管磷癌化疗用药的最低剂量换算终浓度,采用cDDP(10mg/L)反复间歇 24h暴露法作用于食管癌细胞系ECa -109,建立cDDP耐药细胞系ECa 109 /c...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系,测定耐药细胞系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方法:以临床食管磷癌化疗用药的最低剂量换算终浓度,采用cDDP(10mg/L)反复间歇 24h暴露法作用于食管癌细胞系ECa -109,建立cDDP耐药细胞系ECa 109 /cDDP;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blot测定细胞内DNApolβ表达水平。结果:与ECa- 109细胞比较,ECa -109 /cD DP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对cDDP的耐药指数为 1. 56;细胞周期发生了变化,S期细胞增多,G0 /G1 期细胞减少,细胞内DNApolβ表达水平增高(P<0. 05或 0. 01)。结论:ECa-109 /cDDP具有耐药表型,其耐药性产生可能与细胞内DNApolβ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系 顺铂 耐药 DNA聚合酶Β
下载PDF
直肠碰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赖日权 彭大云 陈敬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67-770,共4页
目的提高对直肠碰撞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形成的碰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5岁。体检发现下腹部肿块。CT提示直肠右侧... 目的提高对直肠碰撞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形成的碰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5岁。体检发现下腹部肿块。CT提示直肠右侧壁可见2.8 cm×1.9 cm大小软组织影,邻近直肠管腔受压变窄。在直肠肿瘤切除标本中,同一肿物内可见胃肠神经鞘瘤和MALT淋巴瘤2种成分。2种肿瘤成分界限清楚,形成碰撞瘤,其中淋巴瘤成分包裹神经鞘瘤。神经鞘瘤S-100、PDG9.5、nestin和GFAP(-);淋巴瘤LCA、CD20和CD79α(+),CD3和CD45RO(-)。基因重排显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IgH/MALT1 t(14;18)(q32;q21)及API2/MALT1 t(11;18)(q21;q21)染色体异位(-)。c-kit及PDGFRA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罕见。应与胃肠间质瘤及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碰撞瘤 胃肠神经鞘瘤 淋巴瘤
下载PDF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陈晓东 王卓才 彭大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E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PE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PES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8~54岁,分别位于头部、臀部、腹股...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E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PE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5例PES中男性3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8~54岁,分别位于头部、臀部、腹股沟、胸壁、胸椎。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结节状肿块。镜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混合并相互过渡组成,呈结节状或结节融弥漫合成片状,中央常见坏死;其中2例周边可见肉芽肿性改变。细胞间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沉积。细胞呈上皮样或梭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核分裂象多见,常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表型:5例瘤细胞vimentin、CKpan、EMA和β-catenin(+),3例CD34(+),1例desmin(+),2例CD99(+),而S-100、HMB45、melanA、SMA、myogenin、CD31、FⅧ、HHF35和bcl-2均(-)。5例PES均行肿物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其中3例辅以放疗或化疗,5年的随访中均有复发和转移。结论 PES因肿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形态复杂多样,极易与具有类似形态的多种肿瘤混淆,故其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近端型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鞍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李天栋 王伟民 赖日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MSF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发现:瘤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细胞致密区与... 目的探讨鞍区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MSF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发现:瘤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细胞致密区与疏松区交替分布,但以细胞致密区为主,血管增多并明显胶原化。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4/10 HP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CD34、Bcl-2及CD99阳性。结论鞍区的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极为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孤立性 鞍区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彭大云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OFT)的认识。方法对4例OFT采用光镜观察及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良恶性进行讨论。结果 4例OFT均为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3.5岁。临床表现为四肢皮...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ssifying fibromyxoid tumor,OFT)的认识。方法对4例OFT采用光镜观察及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对其良恶性进行讨论。结果 4例OFT均为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3.5岁。临床表现为四肢皮下缓慢生长的肿块。3例肿瘤镜下境界清楚,有一层厚的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包膜内可见一层薄的不连续性骨壳,由成熟的化生性板层骨组成;肿瘤实质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叶组成,小叶内瘤细胞呈特征性巢状、条索状或纤细网格状排列,肿瘤间质呈黏液样。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境界较清楚,胞质淡染或嗜酸性。3例核染色质细致,核分裂象偶见(<2个/50 HPF);1例表面仅见无骨壳的纤维性包膜,肿瘤中心见不规则骨样基质,细胞密度增高,胞核有异型,核分裂>2个/50 HP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4/4),多数表达S-100蛋白(3/4),部分表达desmin、CD56及CKpan。3例典型OFT随访12~38个月未复发,1例非典型/恶性OFT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 OFT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软组织肿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需与神经鞘膜瘤、皮肤混合瘤及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 软组织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彭大云 赖续文 陈敬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atypical 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AE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罕见发生于颅内的AEVN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电镜下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 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atypical 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AEV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罕见发生于颅内的AEVN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电镜下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36及3岁。各位于左额叶、左额颞叶及左侧基底节。组织学上,瘤细胞呈一致中等大小,弥漫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透明,细胞间可见小片状分布的神经毡样结构,3例瘤细胞均有异型,核分裂象>3个/10 HPF,均见血管内皮增生,1例见坏死。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Syn均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3%,NeuN呈不同程度的阳性。2例GFAP少量瘤细胞阳性。电镜下见瘤细胞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细胞间见突触结构。结论 AEVN临床较罕见,组织形态学类似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等,易误诊。确诊需综合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颅内肿瘤 非典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颞叶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2 位作者 王卓才 王蔚 廖秋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颞叶孤立性纤维瘤(solito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发生于颞叶的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镜检细胞致密区与疏松区交替性分布,瘤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血管增多并... 目的探讨颞叶孤立性纤维瘤(solito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发生于颞叶的孤立性纤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镜检细胞致密区与疏松区交替性分布,瘤细胞呈梭形及短梭形,血管增多并明显胶原化,并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间含有粗细不等、形状不一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10/10HP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D34、vimentin、Bcl-2及CD99弥漫阳性。手术切除后,随访18个月,每3个月复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颞叶孤立性纤维瘤少见,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 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脑膜血管瘤病合并脑膜瘤临床病理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华娟 王卓才 +2 位作者 李天栋 王伟民 赖日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A)合并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MA合并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光镜观察:皮质内血管增生,脑膜上皮细胞及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A)合并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MA合并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光镜观察:皮质内血管增生,脑膜上皮细胞及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围绕血管排列,部分大血管明显胶原化及透明变性,伴钙化或砂砾体形成,且可见明显的过渡型脑膜瘤成分,病灶内残留变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局灶性阳性,Ki-67阳性率在脑膜瘤区域约为3%,在脑膜血管瘤病区则<1%。结论 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病变通常位于大脑额颞叶皮质并可累及周围脑膜组织,MA合并脑膜瘤更少见,在形态学上应与侵袭性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颅内神经鞘膜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血管瘤病 脑膜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华娟 赖日权 陈晓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Ⅰ期结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的免疫组化分析:与预后及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2-642,共1页
部分研究表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微转移)与I期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因此,作者分析了一组Ⅰ期结直肠癌中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血管侵犯(LVI)或淋巴血管密度(LVD)之间的关系,所有病例均有随访,有无特征性描述疾病级数的病例均包... 部分研究表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微转移)与I期结直肠癌预后不良有关。因此,作者分析了一组Ⅰ期结直肠癌中淋巴结微转移与淋巴血管侵犯(LVI)或淋巴血管密度(LVD)之间的关系,所有病例均有随访,有无特征性描述疾病级数的病例均包含在内。LVD与LVI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血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来测量。在已经有微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中LVI明显增多(P〈0.0001),LVD密度更高(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微转移 结直肠癌 血管侵犯 预后不良 免疫组化分析 Ⅰ期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特异性标记物
下载PDF
伴有cyclinD1阳性免疫表型的CD5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及分子特点1例报道
15
作者 崔华娟 王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18,共1页
众所周知,由于染色体t(11;12)(q13;q32)异位不同程度地影响CyclinD1基因,而后者特异性地表达于套细胞淋巴瘤。本文介绍了一例罕见的表达CyclinD1而原位杂交荧光标记检测到染色体异位且CD5阴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YCLIND1 CD5 CyclinD1基因 免疫表型 阴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染色体异位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应该基于核仁情况进行分级
16
作者 崔华娟 王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3,共1页
肾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着重于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核仁是否明显。尽管该分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但是关于其分级标准的预后意义和可重复性仍有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病理学医生仅根据核仁是否明显判定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然而其准... 肾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着重于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核仁是否明显。尽管该分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但是关于其分级标准的预后意义和可重复性仍有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病理学医生仅根据核仁是否明显判定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然而其准确性尚未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核仁 肾细胞癌 临床研究 可重复性 细胞核 病理学
下载PDF
横纹肌样乳头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17
作者 崔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26,共1页
乳头状脑膜瘤及横纹肌样的脑膜瘤均为WHOHI级,一些脑膜瘤甚至含有由横纹肌样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结构。此外,这些肿瘤还表现出恶性的组织学特点并伴有侵袭性的临床表现,肿瘤局部复发后还倾向于沿脑脊液播散。作者首次报道了一组横纹肌... 乳头状脑膜瘤及横纹肌样的脑膜瘤均为WHOHI级,一些脑膜瘤甚至含有由横纹肌样细胞组成的乳头状结构。此外,这些肿瘤还表现出恶性的组织学特点并伴有侵袭性的临床表现,肿瘤局部复发后还倾向于沿脑脊液播散。作者首次报道了一组横纹肌样乳头状脑膜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阐明这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收集1994年-2010年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的9例横纹肌样乳头状脑膜瘤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样 脑膜瘤 临床病理 乳头型 肿瘤局部复发 乳头状结构 组织学特点 脑脊液播散
下载PDF
Claudin-6不是恶性横纹肌瘤以及其他儿科肿瘤的特异性抗体
18
作者 崔华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1,共1页
Claudins是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大部分局限于胚胎和胎儿期组织。以往文献报道基因表达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肉瘤相比,CLDN6在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AT/RTs)中表达升高。但是这个结果与... Claudins是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CLDN6)的表达大部分局限于胚胎和胎儿期组织。以往文献报道基因表达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肉瘤相比,CLDN6在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AT/RTs)中表达升高。但是这个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CLDN6免疫组化表达的结果不一致。将CLDN6在胎儿和青少年组织中的表达作为对照组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可重复性的胞膜着色来评价CLDN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儿科肿瘤 横纹肌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CLAUDINS 恶性 紧密连接蛋白 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维维 崔华娟 +1 位作者 石海燕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C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CCS,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FISH技术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11例肿瘤均为单发,肿瘤直径为1.5~6.8 cm,其中〉5 cm者3例,〈5 cm者8例。肿瘤呈分叶结节状,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镜检:瘤细胞多角形、梭形,形态相对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偶见黑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瘤组织被纤维间隔分隔成巢状、腺泡状或束状,常见散在花环状的多核巨细胞。免疫表型:S-100蛋白阳性率为100%、HMB-45阳性率为90.9%。FISH检测7例CCS,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红绿信号分离,EWSR1均出现基因易位。1例电镜下见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和数量不等的胞质内糖原。结论 CCS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肌腱腱膜相关的易复发和转移性恶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电磁辐射对Raji细胞损伤效应及其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炜 崔华娟 +4 位作者 王德文 左红艳 彭瑞云 王晓民 姚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比对性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S波段高功率微波(S-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S-HPM)和X波段高功率微波(X-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X-HPM)三种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Raji细胞的损伤效应和对其Bax和Bcl-2蛋白... 目的比对性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S波段高功率微波(S-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S-HPM)和X波段高功率微波(X-band high power microwave,X-HPM)三种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Raji细胞的损伤效应和对其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损伤效应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Raji细胞,以EMP、S-HPM和X-HPM三种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为辐照源,分别照射Raji细胞,设伪照射为对照组。于照后6 h后收集细胞,用电镜观察Raji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细胞计数的方法对损伤细胞进行半定量计数;采用敏感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aji细胞内Bax、Bcl-2的蛋白表达,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turecolor medical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CMIAS)对阳性信号条带进行定量分析。所得数据分别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的χ2检验和一元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均可导致Raji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并见凋亡小体形成,损伤程度呈X-HPM组>EMP组>S-HPM组的规律特点;三种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还可致Raji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发生改变。与对照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在EMP组和X-HPM组均明显上调(P<0.01或0.05),S-HPM组略有下调,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间比较,S-HPM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EMP组(P<0.01)和X-HPM组(P<0.05),S-HPM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EMP组和X-HPM组(P<0.01)。两种蛋白上调或下调的程度呈现X-HPM组>EMP组>S-HPM组的规律特点。结论电磁辐射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Raji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RAJI细胞 BAX BCL-2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