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红O染色鉴定胰腺星状细胞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叶青 李嘉 +2 位作者 刘爽 孙海晨 李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22-523,共2页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 目的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是一类胞浆内含有Vitamin A脂滴的特殊类型的细胞。油红O能够使脂肪组织及细胞内的脂滴着色。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油红O染色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PSCs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ist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提取PSCs。异丙醇配制油红O染液,培养的PSCs应用油红O染液染色。结果油红O染色后可清晰显示PSCs内的脂滴。结论油红O染色可以特异性地显示脂滴,是鉴别PSC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星状细胞 油红O 染色
下载PDF
天狼猩红饱和苦味酸染色在大鼠胰腺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叶青 张小丽 李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762-2763,共2页
目的: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评价长期高脂饮食导致的胰腺纤维化。方法:建立18周高脂饮食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胰腺形态变化,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胰腺纤维化特点进行评价。结果:长期高脂饮食可以导致大鼠胰腺纤维化改变,对苦... 目的: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评价长期高脂饮食导致的胰腺纤维化。方法:建立18周高脂饮食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胰腺形态变化,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胰腺纤维化特点进行评价。结果:长期高脂饮食可以导致大鼠胰腺纤维化改变,对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显示胶原纤维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偏光镜下观察示以Ⅰ、Ⅲ胶原为主要成分。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是评价胰腺纤维化胶原沉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胰腺 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
下载PDF
IL-8、IL-10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栋栋 孙家邦 +6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崔叶青 刘大川 朱斌 孙海晨 刘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IL- 8、IL- 10在大鼠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 目的 探讨IL- 8、IL- 10在大鼠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 8、IL -10水平。结果 造模后1 h,大鼠即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胰腺损伤逐渐加重,以12 h为最。造模后1 h,即出现肺损伤,光镜下表现为白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水肿及肺泡腔萎陷;至4 h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开始增加,此后,肺损伤程度逐渐增加,以24 h为最。造模后1 h,大鼠血清IL- 8、IL- 10水平逐渐升高,至24h达最高。结论 IL -8、IL- 10参与了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可能是体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失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大鼠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并发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IL-8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损伤 ELISA法 损伤程度 牛磺胆酸钠 肺损伤模型 白细胞浸润 病理评分 镜下表现 肺泡间隔 病理过程 肺组织 24h 胰胆管 1h 造模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 被引量:36
4
作者 郭连瑞 谷涌泉 +5 位作者 张建 张淑文 吴英锋 崔叶青 郭德玉 汪忠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59,i003,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两种途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2/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动物室完成。通过切除股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制作Lewis大鼠单侧后肢缺血模型,7d后进行骨髓单... 目的:探讨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两种途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2/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动物室完成。通过切除股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制作Lewis大鼠单侧后肢缺血模型,7d后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取自同系健康大鼠的四肢长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26只Lewis大鼠随机分成局部肌肉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Ⅰ,n=8)和局部肌肉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Ⅰ,n=5);动脉腔内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Ⅱ,n=8)和腔内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Ⅱ,n=5)。实验组每只大鼠移植5×106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移植后4周测定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皮肤灌注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毛细血管数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两种移植途径对下肢缺血的不同治疗作用。结果:所有大鼠未出现后肢坏疽。移植后4周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实验组Ⅰ为0.90±0.17,对照组Ⅰ为2.54±0.14;实验组Ⅱ为1.01±0.22,对照组Ⅱ为2.84±0.2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显示双侧后肢皮肤灌注量之差实验组Ⅰ为18.0±5.6,对照组Ⅰ为32.1±9.4;实验组II为21.8±7.1,对照组Ⅱ为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移植 缺血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东斌 孙家邦 +5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孙海晨 崔叶青 刘爽 刘大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6h、24h、48h、72h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腺Bcl-2表达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6h、24h、48h、72h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腺Bcl-2表达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胰腺损伤加重,以24h为最;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在24h、48h、72h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制模后6h、24h、48h、72h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内分泌功能损伤的同时,机体可能存在一定的保护机制,Bcl-2可能参与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高血糖素 实验研究 放射免疫分析法 血清胰岛素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免疫组化方法 牛磺胆酸钠 Bcl-2 胰腺内分泌 24h 72h 方法应用 动物模型 病理损伤 表达情况 胰腺损伤 时间延长 大鼠血清 功能损伤 保护机制
下载PDF
犬骨髓源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效能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英锋 谷涌泉 +9 位作者 张建 郭连瑞 陈兵 罗涛 孙雪静 崔叶青 吴燕川 万岁桂 李建新 汪忠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65,i004,共4页
目的:应用离体培养法培养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并动态观察扩增效能。方法:2004-04/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使用条件培养基和纤维连接蛋白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形... 目的:应用离体培养法培养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并动态观察扩增效能。方法:2004-04/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使用条件培养基和纤维连接蛋白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测量生长曲线观察增殖能力,检测摄取Dil-ac-LDL的功能,不同时间点行flk-1,CD133和Ⅷ因子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和CD34,VEG-FR-2及CD133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定性并观察扩增效率。结果:集落样生长的贴壁细胞平均10d汇合,每毫升骨髓可获得大约(1.3±0.3)×106个细胞,外观鹅卵石样,能摄取Dil-ac-LDL,flk-1,CD133和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流式细胞仪示VEGFR-2和CD133双阳性细胞扩增达33倍。结论:离体扩增培养法可成功地从骨髓中扩增EPCs,扩增效率能够满足组织工程血管对种子细胞的需要,也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组织缺血提供了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骨髓细胞 Ⅷ因子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栋栋 孙家邦 +6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崔叶青 刘大川 朱斌 孙海晨 刘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58-261,264,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1、4、8、12、24小时组。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1、4、8、12、24小时组。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酶显色法测定血清脂肪酶水平,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鼠肺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小时,大鼠即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伴有血清脂肪酶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胰腺损伤逐渐加重,以12小时为重。造模后1小时,肺损伤评分即有升高,但肺组织湿/干比无明显变化,此后,肺损伤程度逐渐增加,以24小时为重,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渗出液、肺泡腔塌陷等。正常大鼠肺组织内COX2mRNA呈低水平表达,造模4小时后,大鼠肺组织内COX2mRNA表达明显增加,至24小时达最高水平;大鼠肺组织内COX2mRNA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肺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大鼠肺组织内COX2参与了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抑制肺组织内COX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胰腺炎和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肺组织 环氧化酶-2(COX-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mRNA表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损伤程度 胰腺损伤 牛磺胆酸钠 肺损伤模型 正常对照组 血清脂肪酶 肺损伤评分 组织内 低水平表达 实验大鼠 病理评分 酶显色法
下载PDF
小鼠皮肤移植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梁阔 刘爽 +5 位作者 崔叶青 孙海晨 罗斌 万岁桂 孙雪静 李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前6天(0~5 d)分别予腹腔注射1...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移植术后前6天(0~5 d)分别予腹腔注射1%吐温80溶剂(对照组)、Tri 100μg/kg(L-Tri组)和Tri 200μg/kg(H-Tri组)。术后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并于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选取3只,切取脾脏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结果对照组、L-Tri组和H-Tri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3±1.2)、(12.4±1.9)、(14.9±2.2)d;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5.6±0.8)%、(12.6±1.5)%和(16.1±2.1)%;L-Tri组及H-Tri组与对照组比较,H-Tri组与L-Tri组比较,小鼠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 Tri能够抑制移植后排斥反应,延长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其免疫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移植受体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有关,并且其免疫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免疫抑制 雷公藤内酯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及多药耐药标志物的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雁 周继盛 +4 位作者 李非 刘燕鹏 崔叶青 赵兰 孙家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 对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同时探讨其耐药机理。方法 对 2 0例胃癌及 31例大肠癌患者施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 ,取术前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 p53、多药耐药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 目的 对胃肠道肿瘤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同时探讨其耐药机理。方法 对 2 0例胃癌及 31例大肠癌患者施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 ,取术前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 p53、多药耐药蛋白 (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ein ,MRP)、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和端粒酶在胃肠道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对术后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确定其疗效 ,同时观察术后 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51例患者中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 1 4例 ,有效率为 2 7.45 %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 5 .69% (8/ 51 ) ,死亡率为 1 .96 % (1 / 51 )。p53、MRP、GST和端粒酶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8.0 %、51 .0 %、66 .7%和 74.0 % ;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 ,与 p53及端粒酶的表达相关。 结论 胃肠道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在胃肠道肿瘤中原发性耐药较高 ,其耐药性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化疗 疗效分析 多药耐药标志物 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AFs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伟 康骅 +6 位作者 刘晨 张琳 孙海晨 刘爽 崔叶青 张雁 海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通过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培养的体外细胞实验及裸鼠接种的在体动物实验,观察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 目的:通过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培养的体外细胞实验及裸鼠接种的在体动物实验,观察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分离培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然后分别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共培养,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Matrigel人工模拟基底膜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动物在体实验:选择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CAFs和NFs,结合生理盐水(N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配体拮抗剂AMD3100,组成不同的组别并接种于裸鼠(共6组)。观察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肺、肝脏转移。留取血标本及肿瘤组织行SDF-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MDA-MB-231与CAFs和NF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其中CAFs的作用较NFs更强(P=0.011);CAFs组的黏附能力(34.70±4.84个/视野)明显强于NFs组(20.16±3.09个/视野),P=0.000;而CAFs组的侵袭性(89.0±4.62个/视野)也明显强于NFs组(81.6±6.08个/视野,P=0.045)。CAFs组中的MDA-MB-231的早期凋亡率(2.9±2.4)较NFs组(5.0±4.2)明显降低(P=0.026);MDA231+CAFs+NS组的种植肿瘤平均体积最大(9.092±2.662cm3,P=0.000);此外,该组共有4只(66.6%),MDA231+NS组有2只(33.3%)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未见肝肺转移灶。在MDA231+CAFs+NS组中,血标本SDF-1值(75.25±16.23pg/ml)、肿瘤组织标本中SDF-1mRNA值(11.686±8.926)、组织中SDF-1蛋白表达水平(1.006±0.327)均为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CAFs可影响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强其黏附、侵袭及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SDF-1与其特定的受体CXCR4结合这一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间质成纤维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肺内趋化因子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斌 孙家邦 +4 位作者 张淑文 李非 刘爽 崔叶青 孙海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66-369,共4页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模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 1 (MCP 1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将 3 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胰腺炎不同时间点 ( 1、4、1 2和 2 4h)各组 ,应用 3 .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大鼠模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 1 (MCP 1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 ,将 3 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胰腺炎不同时间点 ( 1、4、1 2和 2 4h)各组 ,应用 3 .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NP模型。采用RT PCR法检测肺组织MCP 1mRNA表达 ,同时测定肺组织湿 /干质量比率及病理改变。结果 :造模ANP 1h后肺组织MCP 1mRNA表达水平为 0 .40± 0 .0 8,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 0 .0 3± 0 .0 2 )明显增高 (P <0 .0 5 ) ,并持续升高至 2 4h( 1 .1 3± 0 .0 7) ,同时伴有肺组织病理损害 ,其严重程度与MCP 1mRNA表达及肺湿 /干质量比率与MCP 1mRNA表达均明显相关 (P <0 .0 5 )。提示 :大鼠ANP早期肺组织MCP 1即过度表达 ,MCP 1mRNA过度表达是ANP肺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肺损伤严重程度与M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肺组织 ANP mRNA表达 大鼠 对照组 正常 基因 表达水平 牛磺胆酸钠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胰腺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嘉 刘爽 +3 位作者 孙海晨 崔叶青 王玉兰 李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观察胰腺纤维化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胰腺组织内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参与CTGF作用于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的分子信号调控通路。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 目的观察胰腺纤维化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胰腺组织内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参与CTGF作用于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的分子信号调控通路。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胰腺纤维化后PSCs的活化情况及CTGF在胰腺组织的表达。Real-time RT PCR检测CTGF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Cs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水平。结果胰腺组织纤维化后,PSCs大量活化,并显著表达CTGF。CTGF作用后,PSCs内CTGF mRNA、α-SMA和CollagenⅠ的合成均有显著增加,在给予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阻断剂后,PSCs内α-SMA的合成有显著下降,而CollagenⅠ的降低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 CTGF参与了胰腺纤维化的调控,MAPK和PI3-K信号通路均参与了CTGF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胰腺纤维化 胰腺星状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α-突触核蛋白硝基化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殿刚 陈晶 +2 位作者 宣琪 崔叶青 马雪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26-3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和病理显微分析图像系统,在中倍光镜下比较22例STC患者(STC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结肠黏膜α-Syn及硝基化α-Syn。结果两...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中的变化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和病理显微分析图像系统,在中倍光镜下比较22例STC患者(STC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结肠黏膜α-Syn及硝基化α-Syn。结果两组结肠黏膜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均有α-Syn及硝基化α-Syn表达。STC组结肠黏膜α-Syn及硝基化α-Syn较对照组明显增加,α-Syn黏膜层1101.1±26.34 vs.1431.3±30.36;黏膜下1023.1±31.42vs.1332.7±26.3;硝基化α-Syn(黏膜层396±14.16 vs.688.5±28.34;黏膜下129.7±3.78 vs.220.9±8.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黏膜神经α-Syn的硝基化参与ST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黏膜 Α-突触核蛋白 硝基化 免疫荧光双标
下载PDF
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琳 康骅 +5 位作者 孙海晨 刘爽 崔叶青 蔡伟 张雁 海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525-2528,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从6例乳腺癌病人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块分别分离培养成对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 目的:研究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从6例乳腺癌病人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块分别分离培养成对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然后,通过Transwell小室将CAFs或NFs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共培养,进行增殖(MTT)、侵袭、黏附实验及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MDA-MB-231与CAFs或NF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0.05)。与NFs相比,这种差异在同CAFs共培养组更为明显(P=0.011)。与CAFs共培养之后,MDA-MB-231的早期凋亡显著减少(P=0.026);而与NFs共培养之后则无显著差异。CAFs或NFs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和晚期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AFs或NFs共培养24小时后,MDA-MB-231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明显增强,黏附数目为(34.7±4.84)个/视野(CAFs)和(20.16±0.09)个/视野(NFs),(P=0.000);侵袭数为(89±4.62)个/视野(CAFs)和(81.6±6.08)个/视野(NFs),(P<0.05)。结论:CAFs能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减少其早期凋亡;同时对乳腺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有促进作用。可是NFs的作用较CAFs为弱。有关CAFs影响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质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MDA-MB-231
下载PDF
犬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松 张建 +8 位作者 谷涌泉 李建新 陈兵 崔叶青 张景艳 孙海辰 刘爽 张淑文 汪忠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76-3881,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的可行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器官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等级1级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30kg成年雌...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的可行性,为构建组织工程器官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等级1级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30kg成年雌性杂种犬6只,由北京市科宇实验动物养殖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京)2000-0015),动物饲养级别1级。实验方法: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穿刺健康成年实验犬髂前上棘,抽取骨髓10mL,加入肝素抗凝,以等体积PBS充分混匀,4℃条件下转入离心管中,取20mL淋巴细胞分离液,将稀释骨髓按1∶1小心加在分离液的界面上,用水平离心机以1500r/min离心10min后,单个核细胞位于血浆和离心液界面层。吸取界面层单个核细胞层,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PBS冲洗3次,备用。②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将收获的犬骨髓单个核细胞以由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0.5μg/L内皮细胞生长因子、2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0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10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mmol/L磷酸维生素C、0.04mmol/L脯氨酸组成的诱导培养基重悬,以1×109L-1种植于胶原铺底的培养瓶中,置37℃、含50mL/L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在诱导培养后第1,3,5,7,9,11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并评价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诱导的细胞生长曲线:接种第1,3,5,7,9,11天计数每孔细胞数分别为(2.73±0.18)×108,(3.17±0.36)×108,(7.35±1.28)×108,(23.61±1.56)×108,(53.48±3.47)×108,(48.51±5.36)×108L-1。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表型:原代细胞仅少数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明显阳性,明显阳性细胞约占总数的(60.5±5.9)%,细胞内肌丝样结构不明显,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碱性钙调宁蛋白染色阴性;P3代细胞生长5d,细胞生长汇合后,绝大部分诱导后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碱性钙调宁蛋白染色阳性,可见胞浆内清晰的肌丝样结构,明显阳性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86.2±13.5)%,(78.7±10.2)%,(76.63±13.8)%,明显高于原代细胞(P<0.05)。③平滑肌样细胞的亚型分析:原代细胞爬片标本Flk-1染色多数呈阳性,第3代细胞Flk-1染色几乎阴性,阳性细胞胞膜、胞浆着色呈棕黄色。原代及传代细胞Vimentin染色均呈阳性,阳性细胞胞浆着棕黄色。本组细胞Desmin染色阴性。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被定向诱导成为平滑肌样细胞,能够满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器官构建 骨髓单个核细胞 平滑肌样细胞 种子细胞
下载PDF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禄 孙家邦 +3 位作者 张淑文 崔叶青 李非 刘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稳定剂酮替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SAP大鼠模型前或模型后30min给予酮替芬,模型后3h及6h取大鼠末端回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C数目,测定髓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稳定剂酮替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SAP大鼠模型前或模型后30min给予酮替芬,模型后3h及6h取大鼠末端回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C数目,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了解中性粒细胞(PMN)聚集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类胰蛋白酶表达。结果酮替芬应用组肠组织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酮替芬预处理组3h及6h甲苯胺蓝染色每高倍视野MC计数分别为1.21及1.08,相应时段SAP组MC计数为3.52及1.38,两组3h M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h M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酮替芬早期治疗组3h及6h MC计数为1.19及1.03,与酮替芬预处理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免疫组化染色MC计数亦呈上述趋势;酮替芬处理组MPO活性较SAP组明显降低;酮替芬处理组类胰蛋白酶表达较SAP组明显下降。结论预防性或SAP早期应用酮替芬,可减轻SAP肠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肥大细胞 酮替芬 小肠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一氧化氮的胰腺保护作用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_2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在兴 孙家邦 +4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崔叶青 孙海晨 刘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_2(PLA_2)活性的关系,以5%牛磺胆酸钠溶液胰胆管注射(1mL/kg)制成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以L-硝基精氨酸(L-NNA)为内源性NO的阻断剂,观察内源性NO对... 为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与胰腺组织磷脂酶A_2(PLA_2)活性的关系,以5%牛磺胆酸钠溶液胰胆管注射(1mL/kg)制成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以L-硝基精氨酸(L-NNA)为内源性NO的阻断剂,观察内源性NO对胰腺损伤程度和胰腺组织PLA_2活性的影响。发现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可造成胰腺组织明显的水肿和坏死,部分大鼠发生胰腺实质内出血,但胰腺组织内PLA_2的活性并没有显著变化。以L-NNA阻断内源性NO明显加重胰腺损伤,却对胰腺组织局部的PLA_2活性没有影响。结果提示:内源性NO具有胰腺保护作用,但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胰腺组织局部的PLA_2活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胰腺保护作用 胰腺组织磷脂酶A2活性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下载PDF
胎肝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海晨 于丁宁 +5 位作者 张淑文 刘爽 崔叶青 李非 孙家邦 李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7年第1期14-16,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胎肝细胞分离、培养的简单方法并证实其具有近似正常肝细胞的功能。方法 取水囊引产中期(4~6月龄)妊娠死胎,用两步灌注法分离胎肝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存活情况,并以正常成人肝组织作正常对照,检测胎肝细胞五种基因的... 目的 探讨人胎肝细胞分离、培养的简单方法并证实其具有近似正常肝细胞的功能。方法 取水囊引产中期(4~6月龄)妊娠死胎,用两步灌注法分离胎肝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存活情况,并以正常成人肝组织作正常对照,检测胎肝细胞五种基因的表达,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 经台盼蓝染色、FDA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培养后11天内均存活良好,最长可存活18天;新鲜分离、培养3、5、7、10天组胎肝细胞均可表达GAPDH(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磷酸甘)由醛脱氢酶)、ALB(Albumin白蛋白)、GS(Glutamine Synthetase谷氨酰胺合成酶)、CK(Cytokeratin细胞角蛋白),经光密度分析证实,上述四种基因在培养肝细胞和正常成人肝细胞中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FP(Alpha Fetoprotein甲胎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肝细胞,并且于培养5天后呈显著的减弱。结论经分离、培养的人胎肝细胞存活良好,具有和正常成人肝细胞类似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 分离与培养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
19
作者 张春霞 李非 +2 位作者 张雁 张淑文 崔叶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方法 将NIHswiss小鼠分为2 组:盐水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诱导采用蛙皮素腹腔注射,用常规病理评价胰腺的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原Ⅰ的表达;流式细...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修复中胶原Ⅰ的表达和胰腺细胞的修复。方法 将NIHswiss小鼠分为2 组:盐水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诱导采用蛙皮素腹腔注射,用常规病理评价胰腺的炎症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原Ⅰ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生状态。结果 蛙皮素腹腔注射可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组小鼠诱导后8 h胰腺组织损伤最严重,至第7天时组织损伤基本恢复正常。AP时胶原Ⅰ的表达增强。AP诱导后细胞增生状态分3个时期:早期的增生活跃期、中期的增生抑制期和后期的高增生状态。结论 AP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机体可自行修复损伤。AP机体修复过程中,纤维化修复占重要地位,胶原Ⅰ表达升高;胰腺细胞增生在修复中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细胞 胶原Ⅰ 急性胰腺炎(A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增生 腹腔注射 组织损伤 自限性疾病 炎症程度 表达增强 增生抑制 自行修复 修复过程 蛙皮素 对照组 小鼠 状态 活跃期 纤维化
下载PDF
COX-2 mRNA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内分泌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20
作者 刘东斌 孙家邦 +5 位作者 李非 张淑文 孙海晨 崔叶青 刘爽 刘大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490-249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COX-2mRNA的作用。方法:使用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细胞,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COX-2mRNA的作用。方法:使用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细胞,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胰岛细胞COX-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1h,病理学评分、血糖、血清脂肪酶升高。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岛的COX-2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3.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胰岛COX-2mRNA表达明显增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影响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病 模型 动物 胰岛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