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崔向慧 褚建民 +1 位作者 李少宁 杨洪国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0,共4页
开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文中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管理对策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崔向慧 李海静 王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2,共5页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772.7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研究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平均年输入降水1772.7mm,其中44%集中在4—6月,主要支出项为径流、蒸散及土壤蓄水,分别为854.3、852.5和65.9mm,占降水的48.2%、48.1%和3.7%;林冠对降水的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02年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和降水频率高的雨季(4—9月),林冠截留率偏小(16.5%),而在干旱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截留率相当大(22.2%);集水区平均年径流输出总量为854.3mm,径流系数为48.2%,其中地下径流为853.1mm,地表径流仅为1.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常绿阔叶林 水文特征 水量平衡
下载PDF
全球FACE实验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向慧 李昊 +1 位作者 卢琦 林光辉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FACE实验是最近十几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文中对FACE实验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FACE实验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植物个体和微生物等领域对国内外FACE科... FACE实验是最近十几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文中对FACE实验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FACE实验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植物个体和微生物等领域对国内外FACE科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FACE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高(FACE) 气候变化 植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亢新刚 冯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水热平衡规律 系统小气候 研究方法 水热传输 水文动态特征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邓宗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60-665,共6页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对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冠层水量平衡中,穿透水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76.8%、5.4%和1...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对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冠层水量平衡中,穿透水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76.8%、5.4%和17.8%,单次降水过程中穿透水量、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量占降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80.1%、0~10.6%和9.4%~100%。(2)常绿阔叶林林地枯落物厚度约为3cm,现存量为17200kg/hm2,有效持水量为3.21mm,不同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毛竹人工林。(3)常绿阔叶林具有良好涵蓄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功能以及调蓄径流、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生态效应,其水文生态功能的综合调节能力达129.3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常绿阔叶林 水文生态效应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沙土温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高志海 纪永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8-714,共7页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动态以及垂直变化规律;与红柳和白刺沙包相比,流动沙丘地表层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日较差达30 4℃,而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也非常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内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和最小温度来临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土温变化幅度的大小上,在5cm土层土温的昼夜变化相对剧烈,温波振幅大,而到80cm处,沙土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接近于0;影响沙土温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植被盖度、气象因子及沙土本身的热状况和水分条件等;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气温和日照与沙土表层温度的关联度最好,分别是0 833和0 726,说明辐射热能对土温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 沙土 土壤温度 动态变化规律 植被盖度 气象因子 水分条件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景观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朱学灵 朱聪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规模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宝天曼5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属于景段的有4个,属于景元的有46个;其中气候... 采用国家相关规范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规模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宝天曼5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属于景段的有4个,属于景元的有46个;其中气候生物类景元占32.5%,地文景观类景元占26.1%、水文景观类景元占19.6%,历史遗产类景元占10.9%,说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以生物、地文、水文景观资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天曼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河南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沙包的蒸散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崔向慧 冯强 王学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44-48,54,共6页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模式,对不同植被灌丛的蒸散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蒸散日进程中,有植被覆盖的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出现时间比流动沙丘早1-2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柽柳沙包(0.24mm/h)〉白刺沙包(0.20mm/h)〉流动沙丘(0.18mm/h);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在7-9月的蒸散量最高,分别占各自生长期耗水量的69.3%和65.4%;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植被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0.717、0.643、0.649和0.705;SPAC耦合数值模式能够模拟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灌丛植被蒸散的变化趋势,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蒸散 模拟 灌丛沙包 民勤
下载PDF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国际标准化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崔向慧 却晓娥 杨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2,共6页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研究制订相关国际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有助于全球、国家和区域层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首先概述目前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综述土地...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研究制订相关国际标准并加以推广应用,有助于全球、国家和区域层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首先概述目前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然后综述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领域国际标准化现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该领域的工作进程,从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履行国际公约等方面分析开展该领域国际标准工作的必要性,最后基于国际需求和中国的优势,提出我国完善标准体系、培养标准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国际标准提案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举措,以及申请依托中国设立秘书处,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技术委员会(LDC-TC)的设想和工作方案,包括技术委员会的业务范围、工作机制和内容以及总体目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标准化 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其成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向慧 齐丹卉 杨柳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19年第1期3-10,共8页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落实《中国生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在野生动植物物种保育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切实保护了兵团垦区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文分析了兵团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评估了兵团...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落实《中国生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在野生动植物物种保育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切实保护了兵团垦区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文分析了兵团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评估了兵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工程实施、科普宣传等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保护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地 成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增强与服务提升策略
11
作者 崔向慧 杨柳 +1 位作者 朱耀军 包岩峰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简称兵团)建设60多年来,境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效能大幅提高,这些对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区域战略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在系统分析兵团生态系统资源状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简称兵团)建设60多年来,境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效能大幅提高,这些对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区域战略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在系统分析兵团生态系统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特点及分布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其主体生态功能包括防风固沙、固碳、土壤保持、水文(水资源)调控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5个类别,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确定兵团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生态价值系数,初步核算出2014年兵团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总和达519.94亿元;对比发现,1986年到2014年近30年间,兵团耕地、林地、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递增趋势,生态系统(不包括湿地)服务价值增加120.44亿元,增长率为47.76%;兵团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调整,特别是林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对兵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管理与生态保护等领域提出兵团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增强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评估 生态服务 提升策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少宁 王兵 +2 位作者 赵广东 崔向慧 白秀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8,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是指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与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而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文中回顾和介绍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 ,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是指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与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而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文中回顾和介绍了当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 ,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 ,并着重对其指标评价的理论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陆地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 价值评估
下载PDF
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1 位作者 白秀兰 马全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 ,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 ;(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 ,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 ;(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 ,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 ,前者约是后两者的 2倍 ,最高达到 15 4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地区 土壤水分 时空格局 动态规律
下载PDF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1 位作者 李海静 白秀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3-699,共7页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候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 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⑵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 气象要素分析 森林小气候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林群落不同火烧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学灵 刘晓静 +2 位作者 崔向慧 吴明作 叶永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38,共8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地表火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 Shannon-Wiener 指数和 Simpson 指数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 乔木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大,灌木层和幼苗层 Pielou 指数先增加后降低,但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表现为先高后低再升高然后降低的特点,说明林火扰动对栎类群落林下草本层产生了重要影响; 栎类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幼苗层和草本层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大多不显著,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以及草本层和幼苗层之间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层物种多样性特征变化不具规律性; 栎类群落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过火后 10 年物种变化更替频繁,但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始终占据一定优势; 随着植被恢复的进程,灌草植被的变化是耐荫种逐步替代阳生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火干扰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6
作者 褚建民 卢琦 +1 位作者 崔向慧 王利兵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3,共5页
人工林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颇具争议的问题。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下降,但是林下植被多样性并不低于所有自然生态系统,在植被稀少、种源匮乏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 人工林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颇具争议的问题。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下降,但是林下植被多样性并不低于所有自然生态系统,在植被稀少、种源匮乏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了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开展草原人工林地林下植被研究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包永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2,共7页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接受的净辐射是植被覆盖区的 5 0 %~ 70 %左右。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潜热通量 ,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 ,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 ,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 ,而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 辐射特征 热量平衡 感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潜热通量 生态系统 小气候
下载PDF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兵 刘世荣 +1 位作者 崔向慧 白秀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8,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系统观点出发 ,...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系统观点出发 ,评述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阐述了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 SPAC)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水热平衡 SPAC系统 耦合模拟 生态恢复 气候形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兵 李少宁 +2 位作者 白秀兰 崔向慧 李海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产生的渊源、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理论 ,它是传统森林经理学科的继承与发展 ,并特别注重从“人类—自然—社会”这个大系统出发 ,在合理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矛盾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协...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产生的渊源、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理论 ,它是传统森林经理学科的继承与发展 ,并特别注重从“人类—自然—社会”这个大系统出发 ,在合理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矛盾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面对当前提出的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和任务 ,展望了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森林经理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水量平衡规律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以甘肃省民勤县刘家地村外缘的绿洲 -荒漠过渡地带为定位研究区域 ,利用长期调查和水文学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绿洲 -荒漠过渡区的水量平衡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蒸散量的时空格局与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沿绿洲至流动沙丘... 以甘肃省民勤县刘家地村外缘的绿洲 -荒漠过渡地带为定位研究区域 ,利用长期调查和水文学研究方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绿洲 -荒漠过渡区的水量平衡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蒸散量的时空格局与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沿绿洲至流动沙丘这一过渡带 ,随着与绿洲距离的逐渐拉大 ,土壤含水量减小 ,0~ 80 cm土层的月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红柳沙包(5 .6 1% ) >白刺沙包 (5 .4 7% ) >流动沙丘 (5 .2 2 % )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2在蒸散日进程中 ,红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到来时间比流动沙丘早 1~ 2 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红柳沙包 (0 .2 4 mm / h) >白刺沙包 (0 .2 0 m m/ h) >流动沙丘 (0 .18mm/ h) ;影响绿洲荒漠 -过渡区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 ,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 0 .717、0 .6 4 3、0 .6 4 9和 0 .70 5。3生态系统总的水量平衡特点是 ,水分输入主要靠降水和土壤水分的水平运动补给 ,而土壤和植被蒸发散是系统的主要输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绿洲-荒漠 水量平衡 土壤水分 蒸散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