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及周围解剖形态与垂直骨面型之间关系的CBCT研究
1
作者 许哲欣 崔啸尘 +4 位作者 房雅静 任群 李舒宁 陈雅萍 杨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基于CBCT图像探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下角区应用解剖形态及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BCT检查的219例受检者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下颌平面角、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下颌角... 目的基于CBCT图像探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下角区应用解剖形态及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BCT检查的219例受检者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下颌平面角、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下颌角角间宽度、下颌夹角、双侧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双侧下颌体长度及双侧下颌角角度等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结果219例受检者CBCT影像资料中,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角度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呈负相关性,随下颌角角度增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越小。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后缘高度、下颌角角度和下颌夹角在3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颌角角度越大,第三磨牙阻生方向越接近垂直位,其他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不会影响第三磨牙的阻生方向;在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制定正颌手术或整形美容手术方案时,关注点应放在患者的面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第三磨牙 垂直骨面型 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分支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雅萍 任群 +2 位作者 崔啸尘 许哲欣 杨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形态与发生率,研究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关系,为临床进行下颌磨牙根管治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及下颌后牙区种植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形态与发生率,研究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关系,为临床进行下颌磨牙根管治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及下颌后牙区种植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703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符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位置分类的702侧样本,由专业口腔医生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分型及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结果703例(1406侧)样本中,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1.54%,其中前行管最多为276侧(47.26%),其次为磨牙后管248侧(42.47%)、牙管36侧(6.16%)、颊舌管23侧(3.94%),三分支下颌神经管分支1侧。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位430侧,分支发生率37.67%;近中阻生位111侧,发生率37.83%;水平阻生位161侧,发生率26.09%。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位时分支发生率高于水平阻生位分支发生率(P<0.05)。结论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较高,且下颌神经管分支、分型与下颌第三磨牙不同位置关系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神经管分支 锥形束CT
下载PDF
鼻内镜下微创拔除异位上颌窦阻生智齿1例报道
3
作者 崔啸尘 许哲欣 +1 位作者 任群 杨威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1期340-341,共2页
上颌埋伏阻生智齿为牙槽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异位于上颌窦内的埋伏阻生智齿不仅少见,且拔除难度较高。笔者总结1例异位于上颌窦内的上颌阻生智齿,经鼻内镜下成功微创拔除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上颌窦 阻生智齿 牙槽外科 微创拔除 鼻内镜下 异位 经鼻内镜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颏孔区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哲欣 陈雅萍 +1 位作者 崔啸尘 杨威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颏孔位置、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MF-MLB),下牙槽神经前襻的发生率、长度,副颏孔的发生率、位置分类、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AMF-MLB)及其中心至颏孔中心距离(MF-AMF),侧方舌侧孔的发生率、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LLF-MLB)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580侧下颌骨中能精确定位553个颏孔,71.07%(393/55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其中,男性患者颏孔的横径、纵径及MF-MLB均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和≥60岁患者的MFMLB大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37例患者存在下牙槽神经前襻(392个),其发生率为81.7%(237/290),其长度为(3.3±0.6)mm;其中,男性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发生率及长度均大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年龄段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1例患者存在副颏孔(38个),其发生率为10.7%(31/290),第Ⅲ类副颏孔占比最大为44.7%(17/38);副颏孔的横径、纵径分别为(1.3±0.3)、(1.2±0.2)mm,AMF-MLB、MF-AMF分别为(15.3±2.2)、(4.9±0.9)mm;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副颏孔发生率及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202例患者存在侧方舌侧孔(320个),其发生率为69.7%(202/290),侧方舌侧孔纵径为(0.8±0.2)mm,LLF-MLB为(7.2±1.2)mm;其中,男性患者LLF-MLB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患者侧方舌侧孔纵径小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颏孔区下牙槽神经前襻和侧方舌侧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均有较大的解剖结构变异。建议在颏孔区行牙种植术或其他颌面外科手术时,术前常规行CBCT检查,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孔 下牙槽神经前襻 副颏孔 侧方舌侧孔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