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6-40,共5页
-
文摘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庄子》
儒家思想
《老子》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哲学
理论主题
精神境界
精神生活
中国历史
-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儒学的一种缺弱:私德与公德
被引量:15
- 2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6,共7页
-
文摘
在被儒家伦理观念笼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儒学的“公私之辨”,也能彰显出一种儒家的公德精神;但通常是在一种巨大的伦理危机的情境中,才能将这种精神激活。儒学主要是通过伦理关系来实现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理论特性,使儒家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发生认同障碍,阻滞了道德感情和道德行为的释放,表现为公德的缺弱。这里是儒学笼罩不住的空间,但也是儒学会有新的生长的空间。
-
关键词
儒学
伦理认同
私德
公德
-
Keywords
Confucianism
ethical identification
private morality
public morality
-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
文摘
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模式经历了可姑称之为历史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的三次变迁。审视这三次变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义理之学在现代境遇下发生了观念的断裂,但这也是新的理论生长的开始;这种变迁由于是外缘性的理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内在理论演进的过程,因而有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的产生,但在这里合理性高于和重于合法性。
-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诠释模式
历史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新历史主义
-
Keywords
Chinese history of philosophy
Explaining pattern
Historic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Neo-historicism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二程与宋明理学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4年第5期51-58,39,共9页
-
文摘
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是作为中国思想主体的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理学的理论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探寻儒家所主张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最后根源,从而证明它们的合理性、永恒性;一是探究践履和完成儒家所主张的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方法或途径。用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两个方面可称为“本体”和“功夫”,故清代学者耿介编《理学要旨》即认为:“本体理也,功夫学也,凡皆其要也。”
-
关键词
“理”
宋明理学
程颐
明代心学
陆九渊
遗书
朱熹
程颢
“心”
理论主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刘蕺山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64-68,共5页
-
文摘
刘蕺山与明代理学的基本走向崔大华明代理学有两个展现其新的理论思潮的基本走向:一是在朱学笼罩下由理本论向气本论的转移;一是明代中叶以后在王学风靡和流弊滋甚的情况下,心学本体论的重建。刘蕺山的理学思想正处在这两个走向的交会点上,也是在这两个走向的终点上。...
-
关键词
刘蕺山
明代理学
气本论
工夫论
本体论
理学思想
《传习录》
心性论
王阳明
理论走向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江门心学简述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6年第2期47-54,共8页
-
文摘
《明史·儒林传序》在概述明代学术思想演变时说: 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未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明史》卷二八二)
-
关键词
陈献章
湛若水
江门心学
体认
书卷
王守仁
陆九渊
程朱
“心”
白沙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五四”的文化选择与今天的精神建设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19,共2页
-
文摘
标志着中国人民现代觉醒的“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七十年了。亲身参加这一运动的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大都走完了他们的人生旅程,生命消逝了;但是,“五四”青年追求民主和科学的启蒙精神,却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五四”的青年和“五四”的精神,在我们的感情里,在我们心中的祭坛上,永远具有亲切而又崇高的位置. “五四”伟大而深远的文化的,精神的意义,在于它启动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
关键词
精神建设
文化选择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思想
精神力
俄国十月革命
行年
定意
中国现代化进程
客观必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新理学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79-82,共4页
-
文摘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
关键词
新理学
维也纳学派
逻辑分析
新实在论
中国哲学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形而上学
《新理学》
“理”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77,共7页
-
文摘
《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崔大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儒学的思想体系或理论构成中,《易传》最显著的特色和价值,是它为儒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周延的自然哲学的宇宙图景,弥补了孔子儒学的学术内容上的主要缺陷。《易传》的宇宙图景是通过解说八卦或六十四...
-
关键词
《易传》
《系辞》
《易》
孔子儒学
理想人格
宇宙图
理论层
孔孟儒学
《周易》
《易经》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章炳麟的儒学观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
文摘
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学说,一个具有演变、发展的历史内容的思想观念体系。这一定位的肇始者、最为代表者,当属章炳麟。章炳麟将子学定位、定性在近现代学科分类的哲学的位置上,被肢解的、作为子学的儒学,以其"义理"内容在哲学的学术领域里获得了自己的立身之地。儒学是一种哲学,一种有自己独特内容的思想观念体系;儒学可以从中国固有的诸子思想中,从世界哲学的背景下,从某一独特哲学理论架构的视角里,作出审视、研判:这就是章炳麟对儒学的定位,对儒学的诠释模式。这一定位和诠释模式,此后逐渐建构成和显现为20世纪中国儒学存在的主要形态。
-
关键词
章炳麟
儒学
义理
西方哲学
唯识
-
分类号
B25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思想史视野中的许衡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习论坛》
2005年第4期60-61,共2页
-
文摘
从思想史的角度观察,作为儒家学者的许衡,他的思想特别凸显之处是:第一,张扬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念和历史经验;第二,承传理学主流而未遑辨析其分歧;第三,开启理学向实学的转向。许衡思想特色的形成,与元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个人的生平遭际分不开。
-
关键词
许衡
思想史
视野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礼记》的思想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研究员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4期22-31,共10页
-
文摘
大体上说,《礼记》是秦汉之际和汉代初期儒家学者的著述;唐代“十二经”出现时,确立了作为儒家经典的学术地位.《礼记》四十九篇内容比较芜杂,刘向《别录》分为八类,近人梁启超细分为十类.但是,对“礼”的阐述无疑地是共同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礼记》的题材或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诠释《仪礼》和考证古礼,这些礼仪制度是此后儒家文化中的生活习俗的源头;二是孔门弟子的言行杂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礼”的生活实践;三是对“礼”的理论性论述.《礼记》中的这些内容,在社会的、人性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上,都显示出与原始儒学(孔子)及孟子、荀子儒学思想不同的变化、发展.
-
关键词
《礼记》
“礼”
“诚”
孟子
《中庸》
孔子儒学
思想观念
社会功能
黄老思想
《国语》
-
分类号
B23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学选择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
文摘
如何调整、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当代伦理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回应、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 ,儒学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是理学中的程颢“与物同体”、程颐“万物无一失所”和张载“民胞物与”三种观点。朱熹一方面对程颢、程颐二人观点之间的差别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取舍 ,另一方面对张载的观点给予了进一步的、准确的诠释。在朱熹这个诠释中确定的人与自然之伦理关系的三项内涵 。
-
关键词
人
自然
儒学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
文摘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伦理道德
《老子》
精神境界
《庄子》
中国传统哲学
理论主题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历史
-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经学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5年第1期55-63,共9页
-
文摘
本文依据经学内容和方法的倾向或特色的不同,将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汉学、宋学和清学三个阶段,并探讨了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历史时期、基本的学术特色及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学派特色,展示了经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关键词
传统经学
学术特色
兼采今古文
《春秋》
《诗》
《尚书》
《易》
《左传》
《公羊传》
皮锡瑞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朱陆之争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
文摘
朱熹和陆九渊前后有六次争论,可归约为为学之方、经典诠释、人物评价等三项内容,反映了朱陆在理学本体论和工夫论上的深刻分歧。朱陆之争在其后的理学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理学理论水平的一个尺度,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契机。对朱陆之争理论性质的诠定,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显示了明清以来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
-
关键词
朱陆之争
为学之方
经典诠释
人物评价
-
Keywords
arguments between Zhu and Lu
methods of study
classic annotation
character appraisal
-
分类号
B22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原之根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71-73,共3页
-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思想核心 ,其中最重要的儒、墨、道、法、名五家 ,在地望归属关系上都属于或犀连于中原地区。本文就是从这个浅近的意义上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原之根 ,并分辨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歧见。
-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
诸子百家
地望归属
-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origin in the central plains
confucianism
Moism
Daoism
Fa
Ming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 18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3-69,共7页
-
文摘
超越经学──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重要的:超越经学和消化佛老。并且,这两个支撑点之间是互溶互动的...
-
关键词
传统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
分类号
B244.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全球伦理的儒学资源
- 19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习论坛》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
文摘
全球伦理应被界定为在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共识和规范。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中,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或道德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禽之辨"和"义利之辨"、"民胞物与",可以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的、能构成周延的道德界限,因而可称为"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此三项道德原则与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三个现存的最主要的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基本道德观念具有相容性,这是儒学贡献给全球伦理的主要资源。
-
关键词
全球伦理
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
相容性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易传》的宇宙图景与三个理论层面
- 20
-
-
作者
崔大华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3期17-23,共7页
-
文摘
在儒学的思想体系或理论构成中,《易传》最显著的特色和价值,是它为儒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周延的自然哲学的宇宙图景,弥补了孔子儒学的学术内容上的主要缺陷。《易传》的宇宙图景是通过解说八卦或六十四卦这个独特的逻辑框架而表述出来的,并且显然是感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样三点:
-
关键词
《易传》
《系辞》
《易》
理想人格
宇宙图
《庄子》
孔子儒学
理论层
孔孟儒学
《周易》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