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甄珍
袁越
+3 位作者
高路
邵魏
崔娘
田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右冠脉高位开口7例,双侧冠脉高位开口4例;主诉为胸痛(22例,44.90%),胸闷或长出气(13例,26.53%),活动耐力下降(7例,14.29%),乏力(5例,10.20%),心悸(3例,6.21%),晕厥(1例,2.04%);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病理性Q波、期前收缩、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扩大14例,其中2例患儿射血分数〈60%。经住院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症状上胸痛、胸闷或长出气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儿中39例随访至1年,出院3个月后有6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6个月后有10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1年后有17例ST—T改变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高位开口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其导致的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见多种异常表现,少部分可见左心室扩大,临床上易与心肌炎、心肌损害混淆。经系统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改善,但心电图、超声心动结果短期内恢复不明显,需长期观察治疗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儿童
心电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
冠脉畸形
左心室扩大
治疗转归
首都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儿童室间隔修补术后远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2
作者
高路
袁越
+2 位作者
林利
崔娘
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布:6例位于三尖瓣环峡部,1例于右心房界嵴至下腔静脉间,1例于三尖瓣环9点位置至界嵴问。所有(100%)患儿手术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5.2±16.5)个月,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7/8(87.5%)。左心室人小及射血分数均明显好转。结论儿童VSD术后IART机制多为三尖瓣环一下腔静脉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可经导管消融治愈或明显改善。三维标测技术能准确快速定位折返环的电生理峡部并指导消融,显著减少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甄珍
袁越
高路
邵魏
崔娘
田莉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右冠脉高位开口7例,双侧冠脉高位开口4例;主诉为胸痛(22例,44.90%),胸闷或长出气(13例,26.53%),活动耐力下降(7例,14.29%),乏力(5例,10.20%),心悸(3例,6.21%),晕厥(1例,2.04%);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病理性Q波、期前收缩、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扩大14例,其中2例患儿射血分数〈60%。经住院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症状上胸痛、胸闷或长出气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儿中39例随访至1年,出院3个月后有6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6个月后有10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1年后有17例ST—T改变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高位开口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其导致的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见多种异常表现,少部分可见左心室扩大,临床上易与心肌炎、心肌损害混淆。经系统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改善,但心电图、超声心动结果短期内恢复不明显,需长期观察治疗转归。
关键词
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儿童
心电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
冠脉畸形
左心室扩大
治疗转归
首都医科大学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Child
分类号
R725.4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室间隔修补术后远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2
作者
高路
袁越
林利
崔娘
姚焰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出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文摘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布:6例位于三尖瓣环峡部,1例于右心房界嵴至下腔静脉间,1例于三尖瓣环9点位置至界嵴问。所有(100%)患儿手术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5.2±16.5)个月,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7/8(87.5%)。左心室人小及射血分数均明显好转。结论儿童VSD术后IART机制多为三尖瓣环一下腔静脉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可经导管消融治愈或明显改善。三维标测技术能准确快速定位折返环的电生理峡部并指导消融,显著减少曝光时间。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复发
Keywords
Pediatrics
Congenital heart defect
Atrial tachycard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ecurrence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
甄珍
袁越
高路
邵魏
崔娘
田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2
儿童室间隔修补术后远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高路
袁越
林利
崔娘
姚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