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崔宏旻 王秋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治疗作用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洛丁新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12例临床研究
2
作者 崔宏旻 王秋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60-60,67,共2页
目的:探讨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中的治疗作用、耐受程度、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总结1999~2006年经筛选后符合WHO、NYHA诊断标准的312例RHF患者,其中,心功能不全Ⅱ级者82例,Ⅲ级者186例... 目的:探讨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中的治疗作用、耐受程度、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总结1999~2006年经筛选后符合WHO、NYHA诊断标准的312例RHF患者,其中,心功能不全Ⅱ级者82例,Ⅲ级者186例,Ⅳ级者44例,给予口服洛丁新5~20mg治疗3个月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Ⅰ级者82例,改善Ⅱ级者134例,改善Ⅲ级者73例,总有效率为92.6%,无效者23例,占7.4%。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轻微,患者均能承受,未影响治疗。结论:洛丁新治疗RHF,临床效果好,能迅速改善症状,用药剂量小,使用方便,是目前RHF科学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难治性 洛丁新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崔宏旻 马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6-116,共1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口服稳心颗粒及胺碘酮片,对照组(B组)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B组为87%,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口服稳心颗粒及胺碘酮片,对照组(B组)口服胺碘酮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3%,B组为87%,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应用总量A组比B组减少1/2,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有一定的疗效作用,并可减少胺碘酮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胺碘酮 心电图
下载PDF
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宏旻 崔宏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酒精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学 药动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宏旻 王晓 刘建峰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从而为COPD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临床阶段分为急性加重期(239例)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从而为COPD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临床阶段分为急性加重期(239例)和稳定期(330例),并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2分别为(3.21±0.54)、(4.95±1.25)、(5.84±1.41)μg/ L,IL-8分别为(0.43±0.17)、(0.28±0.06)、(0.28±0.08)μg/ L,IL-1β分别为(0.33±0.10)、(0.26±0.14)、(0.22±0.04)μg/ 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44±0.35)、(1.22±0.41)、(1.11±0.08)μg/ L,γ干扰素(IFN-γ)分别为(0.83±0.35)、(0.62±0.21)、(0.51±0.07)μg/ L,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分别为(122.25±15.47)、(62.42±15.15)、(51.24±24.15)μg/ 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4.156、7.654、6.512、3.415、4.569、18.622,P 均〈0.05);且急性加重期 IL-1β、IL-8、TNF-α、IFN-γ、CTGF 水平均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 〈0.05或 P 〈0.01),IL-2低于稳定期和对照组(P 〈0.01)。3组 FEV1/ FVC 值分别为(55.95±21.74)%、(68.59±26.58)%、(87.12±17.15)%,FEV1/预计值分别为(64.58±14.21)%、(84.51±17.45)%、(95.62±37.1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值分别为8.952、19.652,P 均〈0.05),急性加重期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稳定期和对照组( P 均〈0.01)。结论COPD 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随病情变化发生动态改变,临床治疗时需考虑炎性因子水平,以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因子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峰 任芳 崔宏旻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B组患者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周、2周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B组患者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周、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并比较。结果治疗前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4.2±0.6)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3.6±0.6)g/L与B组的(4.1±0.7)mol/L、(3.7±0.6)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0.78,均P〉0.05);治疗后1周及2周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分别为(1.6±0.5)mol/L、(1.2±0.3)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6±0.5)g/L、(2.2±0.3)g/L,均明显低于B组的(2.2±0.6)mol/L、(1.4±0.4)mol/L、(3.2±0.6)g/L、(2.6±0.4)g/L(t=4.32、3.58、4.87、3.25,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相比,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可以更好的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清除自由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依达拉奉 巴曲酶 溶血磷脂素类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晓 崔宏旻 +2 位作者 任芳 孔超 何媛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系统抽样分组,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甲钴胺和俚.硫辛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系统抽样分组,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甲钴胺和俚.硫辛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木丹颗粒口服治疗。两组均以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为62.2%(2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3,P〈0.01)。研究组感觉绯总神经、感觉正中神经、运动绯总神经、运动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分别为(32.3±4.3)、(37.2±3.2)、(36.3±3.2)、(36.0±2.8)m/s,治疗后为(47.6±4.8)、(56.3±3.8)、(50.1±4.4)、(57.2±3.8)m/s;对照组治疗前为(32.2±4.1)、(37.3±3.5)、(36.2±3.5)、(35.8±2.4)m/s,治疗后为(39.2±5.2)、(42.2±4.2)、(40.2±4.1)、(43.1±3.2)m/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组t值分别为12.930、20.938、13.814、24.460,P〈0.01;对照组t值分别为5.757、4.881、4.041、9.939,P〈0.01);研究组治疗后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4、13.558、8.965、15.457,P均〈0.01)。研究组治疗前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体积分别为(2.5±0.3)、(6.7±0.8)、(14.8±2.1)mPa·s,(4.8±0.5)g/L、(0.048±0.005),治疗后为(1.7±0.5)、(5.2±0.7)、(10.3±2.1)mPa·s,(3.7±0.6)g/L、(O.038±0.004);对照组治疗前为(2.5±0.5)、(6.8±0.7)、(14.7±2.3)mPa·s,(4.7±0.7)g/L、(0.048±0.004),治疗后为(2.3±0.2)、(6.3±0.8)、(13.9±1.4)mPa·s,(4.5±0.6)g/L、(0.047±0.005),治疗后研究组各类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7.472、7.685、8.252、7.670、8.505,P均〈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有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068、5.636、7.768、5.135、7.655,P均〈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尿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中药木丹颗粒和西药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促进作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丹颗粒 甲钴胺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