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宜栋 桑成林 +4 位作者 李筠 邹林 李宗玉 刘立峰 蔡锦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术后钢板及骨外露患者11例,拆除原内固定钢板,使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缺损创面采用VSD。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皮肤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骨不愈合、骨感染或伤口感染。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VSD治疗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负压封闭引流 下肢骨折 内固定术 钢板外露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平台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宜栋 崔艳青 +5 位作者 陈斌 刘奔 孙玉亮 张虹 朱磊 许庆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平台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外科学习的实习医师80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大组40名,每个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平台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外科学习的实习医师80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大组40名,每个大组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8名。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平台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授课和临床病例观摩教学法。实习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标准,包括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微信平台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增加医学生在手外科临床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信平台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手外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宜栋 许庆家 +4 位作者 刘奔 王刚 林俊豪 裴艳涛 朱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学年在手外科实习的医师60人,对基础医学课程已经做了系统学习,将实习医师随机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个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学年在手外科实习的医师60人,对基础医学课程已经做了系统学习,将实习医师随机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个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大组30人。试验组采用PBL联合案例情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观摩结合专题讲座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标准,包括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模拟临床情境成绩,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模拟临床情境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手外科的实习教学效果,对培养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情景模拟 案例 手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教育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手足外科急诊患者优化管理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乔丽 朱磊 +3 位作者 许庆家 于晓凤 韩金梅 崔宜栋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10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手足外科病区接收急诊患者优化管理方案。方法:急诊患者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急诊患者管理流程、严格分区管理、加强病区人员与环境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等,同时重视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结果:疫情期间...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手足外科病区接收急诊患者优化管理方案。方法:急诊患者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急诊患者管理流程、严格分区管理、加强病区人员与环境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等,同时重视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加强人文关怀。结果:疫情期间手足外科病区54例急诊手术顺利开展。申请感染科会诊5例,相关检查后均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疫情期间合理分区,增设急诊处置室和隔离病室,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和审核制度、加强病区人员与环境安全管理,积极排查发热患者,优化手足外科急诊患者管理流程,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传播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诊患者 优化管理 新冠肺炎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融入骨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宜栋 李筠 +4 位作者 许庆家 王俊涛 林俊豪 裴艳涛 朱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34-36,共3页
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是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掌握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基础训练课程。高质量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对医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或从事科研工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文... 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是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掌握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基础训练课程。高质量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对医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或从事科研工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从显微外技术的重要性开始讨论,讲述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历史,并从其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术等方面对显微外科培训进行的思考和探讨,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用循序渐进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模式,不仅丰富了临床医学生的技术储备,还培养了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对显微外科手术的耐心和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科 教学 医学教育 反馈 实习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涛 刘奔 +5 位作者 孙玉亮 崔宜栋 林俊豪 王刚 许庆家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共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伴足部坏疽合并感染,行清创、抗...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共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伴足部坏疽合并感染,行清创、抗感染治疗后仍存留较大面积的创面,对患者控制血糖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对于外观臃肿的病例,皮瓣成活后于后期再行“去脂修整术”进一步处置。结果4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糖尿病足创面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螺钉联合锚钉在融合法治疗Ⅱ型疼痛性副舟骨中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宜栋 李筠 +4 位作者 朱磊 王俊涛 孙玉亮 王刚 许庆家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螺钉联合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Ⅱ型足疼痛性副舟骨患者15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右足11例,左足4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 目的探讨螺钉联合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Ⅱ型足疼痛性副舟骨患者15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右足11例,左足4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采用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行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法进行术前、末次随访相关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断裂及拔出、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前患者AOFAS评分为(51.7±6.5)分,末次随访为(88.5±5.5)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副舟骨 疼痛 骨融合
下载PDF
40例足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刚 孙玉亮 +3 位作者 崔宜栋 裴艳涛 许庆家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6-20,I0001,共6页
目的通过总结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足趾恶性黑色素瘤8例、跖底恶性黑色素瘤12例、足跟... 目的通过总结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足趾恶性黑色素瘤8例、跖底恶性黑色素瘤12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20例。术前通过查体、病理检查和淋巴结B超等检查方式来证实足部肿瘤的性质以及相对应的腹股沟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给予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创面修复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治疗,后对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再次给予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患者术后于肿瘤科就诊指导下一步治疗,40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恢复良好;其余39例均未复发,预后良好。结论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外科规范化治疗是后期综合治疗的前提,能够改善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规范化外科治疗 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
9
作者 乔丽 崔宜栋 +1 位作者 林俊豪 朱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20月1月共收治7例单纯性并指(趾)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0±1.6)岁;左侧2例,右侧5例。均采...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20月1月共收治7例单纯性并指(趾)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0±1.6)岁;左侧2例,右侧5例。均采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行并指(趾)间皮肤牵伸,术后3d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2mm。手术肢体采用支具外固定,待软组织牵伸获得充足皮源后,行并指(趾)皮肤“Z”形分离指蹼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医生评估患儿的手指外观,瘢痕质量、指蹼瘢痕爬移、手指主动活动范围等,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评分评价。家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外观和手指功能。结果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0±2.3)个月。使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行皮肤牵伸16~27 d后,均可获得1.5 cm以上的充足皮源,Ⅱ期手术分离并指(趾)时不再需要游离植皮,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外固定针眼感染、外固定针脱落、皮肤坏死以及瘢痕爬移等症状。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温哥华评分为0~2分,平均(0.6±0.8)分。色素沉着、柔韧性和指蹼高度分别为(0.4±0.5)分、(0.1±0.3)分和(0.3±0.5)分。家长提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1~4分,平均(2.0±1.2)分;外观0~2分,平均(0.7±0.8)分;功能0~1分,平均(0.4±0.5)分。结论基于Ilizarov的张力-应力法则,使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缓慢牵张治疗并指(趾),构型简单、护理方便,可以获得充足皮源,Ⅱ期手术时不影响患指血运,不再需要自体取皮和游离植皮,是治疗单纯性并指(趾)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固定 并指
下载PDF
显微镜下治疗5例足部甲下血管球瘤
10
作者 裴艳涛 周晓军 +3 位作者 孙玉亮 王刚 崔宜栋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88-90,共3页
血管球瘤,又名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错构瘤。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手指的甲床,足部血管球瘤相对少见。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血管球瘤的病因目前尚... 血管球瘤,又名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错构瘤。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手指的甲床,足部血管球瘤相对少见。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血管球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疼痛,呈间歇性疼痛、触痛和冷刺激痛,多局限于患处。目前公认,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足部甲下血管球瘤患者5例,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血管球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足部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金龙 崔宜栋 +4 位作者 王刚 孙玉亮 裴艳涛 许庆家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9-83,共5页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病因未明的侵袭性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骨盆、脊柱附件及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发病率为1.4/10000,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常存在分歧,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表现,晚期可出现疼痛症状,...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是病因未明的侵袭性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骨盆、脊柱附件及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发病率为1.4/10000,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常存在分歧,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表现,晚期可出现疼痛症状,以酸痛为主,具有一定的侵蚀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距骨 跟骨 骨肿瘤
下载PDF
大鼠皮肤的保存与撕脱伤模型冷藏皮延迟植皮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李季 苗智莹 +3 位作者 蔡锦芳 邹林 李宗玉 崔宜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709-4711,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冷藏皮和反植皮的成活率及冷藏皮和液氮冷冻皮肤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分析冷藏皮延迟植皮的成活率及病理学变化情况,并对冷藏皮和液氮冷冻皮进行病理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率观察。结果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即时回植组与冷藏皮24 h、4... 目的对比研究冷藏皮和反植皮的成活率及冷藏皮和液氮冷冻皮肤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分析冷藏皮延迟植皮的成活率及病理学变化情况,并对冷藏皮和液氮冷冻皮进行病理形态学和细胞凋亡率观察。结果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即时回植组与冷藏皮24 h、48 h组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皮72 h、120 h、168 h回植组成活率明显低于即时回植组(P<0.05),提示冷藏皮回植黄金时间为48 h以内。大鼠皮肤细胞空泡变性率比较,冷藏皮在第1,3,5,10天的空泡变性率均高于即时回植组(P<0.05),但第1天的空泡变性率接近即时回植组,而第3,5,10天的空泡变性率与即时回植组差距较大。液氮组第1,3,5,10天的空泡变性率也高于即时回植组(P<0.05),但是空泡变性率均较接近即时回植组,组间绝对数差距也较冷藏组的组间差距小。大鼠皮肤细胞凋亡率比较,冷藏皮在第1,3,5,10天的凋亡率均高于即时回植组(P<0.05),但第1、3天的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第5、10天的凋亡率差距较大。液氮组的第1,3,5,10天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即时回植组(P<0.05),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冷藏组。结论皮肤冷藏48 h以内为回植的安全期限,液氮冷藏皮肤,细胞变性率低,但是冻存和解冻过程可能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冷藏皮 液氮冻存皮肤
下载PDF
跟腱裸露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宜栋 蔡锦方 +4 位作者 刘立峰 曹学成 李宗玉 邹林 桑成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 目的探讨采用皮瓣修复跟腱裸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21例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7~63岁,中位年龄3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车轮绞伤7例,重物挤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跟腱延长术后2例。均伴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坏死,缺损范围为2 cm×2 cm~10 cm×8 cm。经清创、换药后采用内踝上筋膜皮瓣5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足外侧皮瓣2例、足内侧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4例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 cm×3 cm~12 cm×10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跟腱断裂采用直接缝合2例,Abraham法缝合2例。结果术后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磨损及破溃,患足穿鞋、行走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20 mm,平均14 mm。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获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1.0%。14例提踵功能良好;5例能完成提踵,但力量较健侧差;2例不能提踵。结论跟腱裸露创面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带血管蒂皮瓣尽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跟腱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宜栋 蔡锦方 +4 位作者 刘立峰 曹学成 邹林 尹海磊 李宗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40~63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4例,交通事故伤1例。创面均伴骨、肌腱外露。前足皮肤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改良腓浅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40~63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4例,交通事故伤1例。创面均伴骨、肌腱外露。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cm×2cm~8cm×4cm。采用以踝关节周围血管网为蒂,旋转点位于踝关节胫距间隙处,大小为5cm×4cm~10cm×6cm的改良腓浅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区中厚皮片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臃肿,无磨损及破溃。患者穿鞋行走正常,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辩别觉为10~13mm。结论以踝关节周围血管网为蒂的改良腓浅神经营养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营养皮瓣 前足 皮肤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手指短缩畸形
15
作者 崔宜栋 臧建成 +3 位作者 王刚 孙玉亮 许庆家 朱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手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10例手指短缩患者,男9例,女l例;左侧4例,右侧6例;年龄18~55岁,平均31岁;外伤性手指短缩畸形7例,发育性手指短缩畸形3例;拇指7...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手指短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治疗10例手指短缩患者,男9例,女l例;左侧4例,右侧6例;年龄18~55岁,平均31岁;外伤性手指短缩畸形7例,发育性手指短缩畸形3例;拇指7例,示指1例,中指2例。7例外伤性手指短缩畸形为机器挤压致手指离断,行短缩再植手术;3例发育性拇指短缩畸形为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幼儿期行多指切除术,逐渐出现短缩畸形。10例患者均采用单边轨道外固定器,术后第7日开始逐渐延长,每日延长0.5 mm,分3次完成。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手指再造功能。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患者指骨均骨性愈合,不需要植骨。骨延长时间25~65 d,平均41.5 d;骨延长长度1.0~2.2 cm,平均1.6 cm;指骨固定时间为90~210 d,平均163 d。手指功能评价:优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0%(9/10)。两点辨别觉4~11 mm。患者对手指的外观和功能均表示满意。结论:采用Ilizarov技术行指骨延长,手术损伤小,避免供区损伤,能够改善手指的外观及功能,是治疗手指短缩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手指 短缩畸形 骨延长 外固定器
下载PDF
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修复前足外侧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宗玉 蔡锦方 +5 位作者 尹海磊 崔宜栋 邹林 郑金龙 刘立峰 曹学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456,531,共4页
目的 前足外侧缺损,足部三柱桁架动态支撑结构破坏,造成内侧纵弓过度承担负重.对足的负重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研究解决前足外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旨在恢复前足外侧生理支撑结构。方法从1989年3月至2008年6月,对前足外侧缺损采川带... 目的 前足外侧缺损,足部三柱桁架动态支撑结构破坏,造成内侧纵弓过度承担负重.对足的负重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研究解决前足外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旨在恢复前足外侧生理支撑结构。方法从1989年3月至2008年6月,对前足外侧缺损采川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转位移植修复并重建前足的外侧支撑点38例:结果术后3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10年,平均23.5个月。足的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85分以上8例.75~85分23例,60~75分7例。结论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修复前足外侧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足 小腿外侧复合皮瓣 移植 显做外科
原文传递
改进的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掌指骨骨折
17
作者 李宗玉 蔡锦方 +3 位作者 尹海磊 崔宜栋 刘立峰 曹学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2-852,共1页
关键词 开放性掌指骨骨折 改进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涡轮增压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宜栋 许庆家 +5 位作者 李筠 刘奔 王俊涛 张虹 王刚 朱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前股时外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最大面积依赖于穿支的数量和位置,大量的文献报道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的最大面积可达38cm×24cm,但在只有1条穿支的情况下,股前外侧皮瓣能切取的最大面积尚不明确。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应用 面积 穿支 切取
原文传递
自体皮肤冷冻保存回植技术在上肢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玉亮 林俊豪 +5 位作者 崔宜栋 裴艳涛 王俊涛 王刚 许庆家 朱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自体皮肤深低温冷冻保存回植技术在上肢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皮肤深低温冷冻回植技术治疗上肢脱套伤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27~77岁,平均4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例,机器挤伤6例。受伤部位:单... 目的研究自体皮肤深低温冷冻保存回植技术在上肢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皮肤深低温冷冻回植技术治疗上肢脱套伤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27~77岁,平均4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例,机器挤伤6例。受伤部位:单侧前臂6例,单侧手部4例。皮肤离体2~14 h,平均5.8 h,冻存8~38 d,平均24.8 d,回植皮肤面积3 cm×5 cm^20 cm×24 cm。撕脱皮肤均因创面污染严重,组织挫伤重,局部骨质肌腱外露无法一期回植,行深低温冷冻保存,二期经清创手术后,行原位回植或异位植皮。结果回植皮肤中,1例因感染完全坏死,其他存活50%~100%,3例术后经再次植皮创面痊愈。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回植皮肤有不同程度色素脱失,无毛发生长,但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浅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应用深低温冷冻技术成功保存脱套伤患者的撕脱皮肤,可以为创面的肉芽修复提供充足的时间,回植皮肤成活率高,长期随访皮肤质地及功能满意,基本满足修复上肢创面的要求,同时也可避免或减少患者自体取皮,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冷冻 深低温 回植 脱套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