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经额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春泳 梁国标 +6 位作者 高旭 陈军 张海峰 李靖远 崔宝川 许晓川 魏学忠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经额纹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共7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眶上经额纹锁孔开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73例全部夹闭,恢复良好70例(95.9%),病... 目的探讨眶上经额纹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共79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眶上经额纹锁孔开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73例全部夹闭,恢复良好70例(95.9%),病残3例(4.1%)。术后1周头部CTA复查: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夹固定良好。41例于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眶上经额纹锁孔手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恰当的选择适应证和手术时机以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 入路 额纹 眶上 锁孔手术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初步分析
2
作者 王顺 崔宝川 赵宜良 《航空航天医药》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 吻合口瘘 并发症
下载PDF
标准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宝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5期36-37,共2页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疗效加以阐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120例,经头颅放射线及相关临床检查显示,符合《神经外科学》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的疗效加以阐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120例,经头颅放射线及相关临床检查显示,符合《神经外科学》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平均(4.3±1.2)分。全部患者均具有手术指症,选择静吸复合麻醉。选择耳廓上方至顶骨中线切口,前方至额部发际。颅骨钻眼4~5个,铣刀切开骨瓣,骨窗大小约15 cm×12 cm,暴露颞叶和部分额叶。于颞叶前部切开硬脑膜,再做纵行“T”字切口,硬脑膜做悬吊,充分显露额顶部各叶和颅窝。清除血肿,并探查大脑中动脉血运情况,及时复位脑疝和去除坏死脑组织。手术治疗后转入NICU继续治疗并做生命体征支持治疗。对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瞳孔、GCS评分、颅内压力进行观察和记录,术后复查CT,评估脑组织水肿情况和中线结构位移情况。结果患者GC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第1天平均(5.9±1.1)分,术后第3天平均(7.8±1.6)分,术后第7天平均(8.5±1.8)分。术后复查CT,脑水肿及中线位移情况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中度残疾69例(占病例总数57.5%),植物状态/重度残疾30例(占病例总数25%),死亡21例(占病例总数17.5%),患者存活率为82.5%。结论治疗后患者脑水肿情况明显减轻,通过CT复查显示患者中线结构位移不明显。采取标准去骨瓣血肿清除术达到了扩大颅腔、降低颅压的目的。颅压降低后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骨窗的位置和大小也保证了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和复位脑疝,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综上所述,标准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用于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治疗,可以及时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侧裂区 去骨瓣血肿清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CT下定位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宝川 闻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2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意义,并为更加合理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东北国际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0例,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的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意义,并为更加合理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东北国际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0例,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的手术方式。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1.3±9.8)岁;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17例;高血压病史3~15年,收缩压(185±24)mm Hg,舒张压(119±17)mm Hg;发病距手术时间8~26 h;出血量(52±13)mL。先于床头局麻下带上Leksell头架,复查头CT后将CT资料输入电脑手术计划系统或手工计算确定靶点,入手术室安装弓形架,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依据计算好的靶点切开头皮2~3cm长度,牵开器固定皮肤。剥离骨膜后电钻钻孔。导入穿刺针抽出部分血肿后,导入并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妥善固定软管。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脑组织重要功能区。术后根据情况决定血肿腔是否应用尿激酶注射及应用次数。结果术后复查CT,脑内出血量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为92.7%。1个月随访,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7.5%,与同期开颅手术的病死率24.6%相比,病死率明显降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由于手术对脑组织会带来较大创伤,因此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越小的创伤,患者的预后越好。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目的是减轻占位效应,避免脑内血肿增大,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应结合患者临床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而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应积极尽早手术,避免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脑内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研究
下载PDF
Hunt-Hess Ⅴ级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薛洪利 孙荣君 +2 位作者 闻华 崔宝川 王金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Ⅴ级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效果。方法作者自2007年1月起,对Hunt-HessⅤ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昏迷,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没有行脑血管造影的7例患者。根据头颅CT所示出血部位,行针对性的急诊开颅手术探查... 目的探讨Hunt-HessⅤ级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效果。方法作者自2007年1月起,对Hunt-HessⅤ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昏迷,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没有行脑血管造影的7例患者。根据头颅CT所示出血部位,行针对性的急诊开颅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术后根据脑组织塌陷的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 7例患者经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生活自理2例;植物生存3例;术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的3例患者,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1年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作者认为对Hunt-HessⅤ级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较采取保守、观察等待的方法要积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一期锁孔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多发动脉瘤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洪利 孙荣君 +2 位作者 闻华 崔宝川 王金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9期598-599,共2页
目的总结锁孔技术在大脑前循环多发动脉瘤一期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锁孔手术治疗的26例(56个动脉瘤)大脑前循环多发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一侧多发动脉瘤19例,采用一侧额纹切口,经锁孔手术夹闭动脉瘤;两侧多发动脉瘤7... 目的总结锁孔技术在大脑前循环多发动脉瘤一期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锁孔手术治疗的26例(56个动脉瘤)大脑前循环多发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一侧多发动脉瘤19例,采用一侧额纹切口,经锁孔手术夹闭动脉瘤;两侧多发动脉瘤7例,采用双侧额纹切口,经锁孔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26例无死亡,无残疾。56个动脉瘤,夹闭54个,筋膜包裹2个。26例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均健康生活和工作。结论一期手术、一个切口、一次性锁孔手术治疗单侧或双侧颅内前循环多发动脉瘤是可行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前循环 锁孔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