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对策
1
作者 崔宝文 王瑞 +6 位作者 白云风 刘立峰 刘鑫 王建凯 刘召 吕建才 张红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古龙页岩油是继常规油之后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通过系统阐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和分区带落实资源潜力,为古龙页岩油未来发展制定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主要经历了勘探评价、先导... 古龙页岩油是继常规油之后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通过系统阐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和分区带落实资源潜力,为古龙页岩油未来发展制定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主要经历了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3个勘探开发阶段;富有机质页岩具有面积广、厚度大、生油能力强等特点,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雄厚;古龙页岩油纵向上主要富集于下油组(Q_(1)―Q_(4)油层)和上油组的Q_(9)油层,平面上具有全盆地分布的特征,在古龙凹陷深凹区地质条件最为优越;按照轻质油带核心区―斜坡区―稀油带―低熟页岩油的规划,逐步对古龙页岩油实施勘探研究及开发动用;基于原生源储的富集规律,建立了原位成藏理论,古龙页岩油提交了12.68×10^(8)t的预测地质储量及2.04×10^(8)t的探明地质储量,指导了国家级示范区及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体积法估算轻质油带Q9油层资源量为9.6×10^(8)t,轻质油带Q_(2)―Q_(8)油层整体资源量为38.8×10^(8)t,三肇地区稀油带资源量达11×10^(8)t以上,能够有效支撑古龙页岩油革命行动目标。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技术进步,推进管理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古龙页岩油必将成为大庆油田资源接续和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研究进展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资源潜力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水平井技术及勘探实践 被引量:38
2
作者 崔宝文 林铁锋 +3 位作者 董万百 李国会 戴国威 张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2,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有形成大规模、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青山口组烃源岩内部和下部分别发育高台子和扶余2套致密油层,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但应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庆油田按照“预探先行、储备技术、评价跟进”思...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具有形成大规模、连续型致密油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青山口组烃源岩内部和下部分别发育高台子和扶余2套致密油层,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但应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动用.大庆油田按照“预探先行、储备技术、评价跟进”思路积极探索致密油藏勘探开发模式,在建立扶余、高台子油层致密油资源精细分类评价,以及“甜点”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秉承“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理念,形成了“三优二精一配套”的水平井设计、钻探跟踪及增产改造技术.在致密油水平井段钻探长度、油层钻遇率、压裂方式、压裂段数、压裂规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平井提产效果显著.针对扶余和高台子油层特定的致密储层地质条件,优选有利区块,通过个性化井网设计和尝试工厂化作业模式,初步建立了3个水平井开发试验区,为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全面有效开发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 “三优二精一配套”技术 工厂化作业模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44
3
作者 崔宝文 陈春瑞 +4 位作者 林旭东 赵莹 程心阳 张玉鹏 鲁国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具有储集性能好、含油丰富、地层压力高、原油密度低、原油黏度小、较高的气油比等特点;高有机质层状和纹层状页岩发育、高成熟热演化和较高的地层压力是古龙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纵向上,甜点层主要发育在青一段及青二段下部,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含油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个甜点段,其中下甜点段发育优质甜点层,横向分布稳定。平面上,甜点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地区。目前齐家—古龙地区下甜点段试油已得到证实,是勘探开发最有利目标区和甜点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四性”评价 甜点特征 甜点区 突破方向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有机层序地层划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4
作者 崔宝文 张顺 +2 位作者 付秀丽 苏杨鑫 金明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8,共16页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深湖—半深湖相细粒沉积是古龙页岩的有利发育层,但存在岩性识别难、层序对比难等技术问题。为了准确识别湖相区细粒沉积层序界面,建立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地化参数指标总有机碳、游离烃含量分布曲线,结...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深湖—半深湖相细粒沉积是古龙页岩的有利发育层,但存在岩性识别难、层序对比难等技术问题。为了准确识别湖相区细粒沉积层序界面,建立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层序地层格架,利用地化参数指标总有机碳、游离烃含量分布曲线,结合岩心特征、古盐度、古水深及生物化石等多参数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青山口组有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青山口组共发育2个一级有机层序界面、2个二级有机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有机层序界面,一级有机层序受到异整合面影响,岩性、测井曲线、地化指标和元素组合参数均呈现明显的台阶式突变,二级有机层序和三级有机层序受到有机质丰度、沉积环境及古水深的影响,有机质丰度、游离烃及环境参数等指标亦呈现旋回性变化;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层序的分布,页岩总有机碳、游离烃含量与沉积环境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气候条件、水体盐度、水体深度、沉积还原环境等因素控制有机质的富集。古龙页岩有机地层层序的厘定,为该区页岩地层准确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可在三级有机地层层序尺度上进行地层对比和描述,对于古龙页岩油勘探和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 古龙页岩 有机层序地层 异整合面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29
5
作者 崔宝文 蒙启安 +1 位作者 白雪峰 梁江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经过60年的勘探实践,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入了常规油与非常规油并重的新阶段,必须重新认识资源潜力,明确勘探方向,制定勘探对策,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富油气区集中勘探、精细勘探,新区新... 经过60年的勘探实践,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进入了常规油与非常规油并重的新阶段,必须重新认识资源潜力,明确勘探方向,制定勘探对策,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富油气区集中勘探、精细勘探,新区新领域甩开勘探、风险勘探"的工作要求,松辽盆地北部石油勘探确立了"精细勘探常规油、稳步推进致密油、积极准备泥(页)岩油"的部署思路。精细勘探常规油,建立了"2新、4精、1控、2突出"的高效勘探模式,老探区走出了新路子;稳步推进致密油,形成了以"5精细、8优化"为核心的勘探配套技术,实现了规模增储;积极准备泥(页)岩油,明确了古龙地区为有利勘探突破区,甩开探索获新进展,松辽盆地北部多类型石油勘探见到好效果,老探区焕发出新活力。提出了常规油精细勘探要全面展开、致密油勘探要加快节奏及新类型研究要加大力度等3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对策 潜力分析 石油勘探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深化油田地质和配套方法研究,发展勘探开发一体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宝文 王永卓 +2 位作者 万新德 苏致新 孙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5期27-32,共6页
2002年以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由于受所处阶段的限制,以及在地质研究、地震资料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衔接上存在问题,储量动用率较低,为此实行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经过几年的努力,迎来了大庆油田探明储量的第3个高峰,积极探索有效开... 2002年以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由于受所处阶段的限制,以及在地质研究、地震资料应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衔接上存在问题,储量动用率较低,为此实行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经过几年的努力,迎来了大庆油田探明储量的第3个高峰,积极探索有效开发途经,储量动用率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外围油田有效快速上产,实现了勘探开发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一体化 大庆油田 探明储量 和谐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宝文 周永炳 刘国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51-154,共4页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建立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油层初期含水率解释图版。经葡西油田古109试验区11口井单层射孔资料验证,图版解释符合率为82%。该图版为油水同层油藏开发中确定开发井完井下限和界定开发井射孔层位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油水同层 初期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解释图版
下载PDF
频谱代换无拉伸动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宝文 王维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0-965,共6页
动校正拉伸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解决拉伸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切除.现代地震数据大多为长排列采集,动校正拉伸更为严重.依据褶积模型和Fourier变换的基本性质,本文给出频谱代换无拉伸动校正方法.算法实现就是将CMP道集变换到频率... 动校正拉伸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解决拉伸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切除.现代地震数据大多为长排列采集,动校正拉伸更为严重.依据褶积模型和Fourier变换的基本性质,本文给出频谱代换无拉伸动校正方法.算法实现就是将CMP道集变换到频率域,取参考道的相位谱替换其它偏移距道的相位,同时保持其振幅谱不变,再做Fourier反变换就得到动校正后的地震剖面.通过其实现过程可知该方法不需要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算法可完全自动实现,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频谱代换无拉伸动校正可适用于任何偏移距的地震资料,而且还可有效保持地震资料的AVO效应.理论模拟数据及其叠加结果显示频谱代换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随机噪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校正 频谱代换 无拉伸 随机噪音 叠加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深层断陷区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崔宝文 王维红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03-1708,共6页
Kirchhoff积分叠前时间偏移应用波动方程的Kirchhoff积分解实现地下反射层的偏移问题,该技术应用所有偏移距的地震资料,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较理想的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是对偏移处理和偏移速度修改... Kirchhoff积分叠前时间偏移应用波动方程的Kirchhoff积分解实现地下反射层的偏移问题,该技术应用所有偏移距的地震资料,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的较理想的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是对偏移处理和偏移速度修改的一个迭代过程,偏移速度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偏移效果.对大庆油田古龙断陷某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成像处理,对于埋深较大的目的层,断陷结构复杂,介质的各向异性较为严重,所以应用考虑各向异性参数的速度修改公式,得到较为精确的偏移速度体,进而保证偏移CRP道集拉平,得到成像良好的偏移数据体.实际地震数据偏移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可对复杂构造的地震数据准确成像,可在古龙地区断陷地层勘探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Kirchhoff积分 速度各向异性 高精度速度分析 古龙断陷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平安1井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何文渊 何海清 +5 位作者 王玉华 崔宝文 蒙启安 郭绪杰 白雪峰 王有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 o为1.51%~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在前陆盆地背景下,广泛分布的半深湖相页岩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其中凉上段发育3套页岩,生烃能力强,演化程度高,整体为一套高质量烃源岩;保存条件好、地层超压、孔—缝体系发育,既是有效储层又是高效产层。平安1井的突破,展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巨大勘探潜力,对加快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重大突破 平安1井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莉 董平川 +2 位作者 张茂林 崔宝文 梅海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72-2279,共8页
根据矿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研究成果,开发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时会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尤其是原油渗流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考虑油、水两相渗流均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岩石存在应力敏感,建立... 根据矿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研究成果,开发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时会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尤其是原油渗流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考虑油、水两相渗流均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岩石存在应力敏感,建立三维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利用差分方法得到该模型的数值差分格式,在此基础上编制模拟软件。以大庆肇源油田源121-3区块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建立的非达西渗流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然后,在五点注采井网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正方形注采单元”,在保持采油井和注水井井底流压的前提条件下,改变注采井距,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油井见水时地层流体压力、流体压力梯度、地层绝对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空间分布,最后得到有效驱动注采井距,从而为该特低渗透油藏的注采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有效驱动 井距 特低渗透 非达西 油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3 位作者 李辉 王海涛 张荻楠 崔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4-490,共7页
近年来,在大庆油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中新发现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其油气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在岩心裂缝观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演化历史分析基础... 近年来,在大庆油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中新发现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其油气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在岩心裂缝观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演化历史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裂缝充填方解石的稳定同住素测定和包裹体测定以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对裂缝形成的主要期次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布达特群裂缝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的发育特点,主要存在3个破裂期:第一期裂缝与南屯末一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的构造运动有关,缝内以石英充填为主,石英的形成温度介于72~76℃,并见有烃类包裹体,但其成熟度较低;第二期裂缝是在伊敏时期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的,裂缝以方解石和微-细晶石英充填为主,其形成温度介于117~154℃,该期烃类成熟度明显增强;第三期裂缝是在伊敏末期强烈的抬升作用下形成的,裂缝内充填了微-细晶方解石和石英,其形成温度介于89~110℃,烃类成熟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发育期次 稳定同位素分析 流体包裹体 苏德尔特构造带 布达特群
下载PDF
表面多次波衰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维红 崔宝文 刘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64,共9页
表面多次波是一种相干干扰,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表面多次波尤为明显.本文给出了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的研究现状的系统阐述,并分析了表面多次波衰减研究的发展趋势.表面多次波衰减主要有滤波法和波动理论方法.对于滤波法给出了广泛应用... 表面多次波是一种相干干扰,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表面多次波尤为明显.本文给出了表面多次波衰减方法的研究现状的系统阐述,并分析了表面多次波衰减研究的发展趋势.表面多次波衰减主要有滤波法和波动理论方法.对于滤波法给出了广泛应用的抛物Radon变换法的实例,指出了抛物Radon变换法存在滤波时能量泄漏的问题.同时本文分析了基于波动理论的处理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处理任意介质的情形,但是对于数据的采集要求比较严格,另外在进行表面多次波衰减处理以前,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这些预处理的误差直接决定着多次波衰减的效果.最后,本文给出了表面多次波衰减的发展趋势——将滤波法和波动理论法结合来实现多次波的衰减.两类方法如何有效地结合是该类方法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多次波 多次波衰减 研究进展 波动理论 抛物Radon变换 滤波法 预测减去法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裂缝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闫伟林 崔宝文 殷树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测井解释符合率在86%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布达特群变质岩潜山裂缝油藏测井综合评价技术难题,为该区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变质岩 裂缝 识别方法 测井评价 苏德尔特油田
下载PDF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难采储量优选界限及开发方案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永炳 崔宝文 周锡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9-403,共5页
大庆外围地区扶杨油层探明储量占大庆外围地区累计探明储量一半以上。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扶杨油层加密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和开展未开发储量评价,提出了扶杨油层储量注水开发优选界限和建立有效驱动... 大庆外围地区扶杨油层探明储量占大庆外围地区累计探明储量一半以上。扶杨油层河道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分析扶杨油层加密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和开展未开发储量评价,提出了扶杨油层储量注水开发优选界限和建立有效驱动体系井排距界限,研究形成了“两个界限”以上Ⅰ,Ⅱ类储量井网与压裂整体优化设计方法,在肇源油田源35等区块注水开发见到了明显效果。此外,探索了Ⅲ类储量采用特殊结构井、非常规方式开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开发储量 评价技术界限 井排距界限 特殊结构井开采 扶杨油层 大庆外围地区
下载PDF
基于自动增益控制调制法的高频重建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锐 刘洪 +2 位作者 秦月霜 崔宝文 牛彦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0-859,共10页
针对我国东部油田目前急需解决的河流相薄互层储层预测中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频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资料极值点得到的调制函数通过与原地震资料的运算得到重建资料的高频部分,保留原地震资料的低频部... 针对我国东部油田目前急需解决的河流相薄互层储层预测中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频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地震资料极值点得到的调制函数通过与原地震资料的运算得到重建资料的高频部分,保留原地震资料的低频部分,得到重建的高频地震资料.该方法计算时间较常见方法大大缩短,参数调节非常方便,结果保持了原有同相轴的波组特征,避免了常见提频方法中打破原有同相轴添加新的零点产生假象的错误,而且对比原始剖面增添了层间细节.该方法有效的拓宽了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并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给予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建 自动增益控制 调制
下载PDF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宾斯旺格病的脑血流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宝文 齐新 郭洪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60-3461,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disease,BD)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探讨LA和BD是否存在经颅多普勒(TCD)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异常改变程度上的不同和异常部位的不同。方法:对49...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与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disease,BD)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探讨LA和BD是否存在经颅多普勒(TCD)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异常改变程度上的不同和异常部位的不同。方法:对49例LA和18例BD和30例正常老年人均行TCD检查,观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对其中10例LA和9例BD患者行SPECT检查,观察局部脑血流灌注(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情况。结果:①单纯LA组与BD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98~5.64,P<0.01),BD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又显著低于单纯LA组(t=2.67~5.40,P<0.01),BD组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液速度显著低于单纯LA组及正常对照组(t=2.69~4.80,P<0.01)。②SPECT检查发现所有BD患者均存在白质rCBF减少,而单纯LA组患者只有5例存在rCBF减少,其减少程度亦较BD轻。结论:①BD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程度较单纯LA重。②单纯LA患者脑血流低灌注主要表现在颈内动脉系统,而BD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的脑血流低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宾斯旺格病 脑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检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血流低灌注
下载PDF
双曲Radon变换法多次波衰减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维红 崔宝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5,共3页
多次波是相干干扰,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普遍存在。作部分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多次波剩余时差更接近于双曲线。研究给出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空间频率域衰减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离散采样算法。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在... 多次波是相干干扰,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普遍存在。作部分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道集,多次波剩余时差更接近于双曲线。研究给出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空间频率域衰减多次波的基本原理,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离散采样算法。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在频率域是解耦的,所以该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和抛物Radon变换一样,但是在分离多次波上比抛物Radon变换法更精确。水平层状介质的多次波衰减结果表明,时不变双曲Radon变换法在叠前能有效地衰减多次波,复杂SMAART模型的叠前多次波衰减实例显示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反射 衰减 变换 模型 算法
下载PDF
低产油田应用提捞采油工艺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长禄 崔宝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60,共3页
以头台油田为例 ,重点分析了新 (老 )开发区的低产油井在抽油机与提捞采油方式下的技术经济界限 ,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用提捞采油代替抽油机采油是解决低产井开发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提捞采油 经济效益 低产油井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
下载PDF
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法速度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维红 崔宝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9-132,共4页
叠加速度谱是当前速度分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需进行人工速度谱解释且分辨率较低。抛物Radon变换法在模型空间域有较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为该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速度分析提供了前提。给出了用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进行叠加速度拾取的方... 叠加速度谱是当前速度分析的主要方法,该方法需进行人工速度谱解释且分辨率较低。抛物Radon变换法在模型空间域有较高的分辨率,这一特点为该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速度分析提供了前提。给出了用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进行叠加速度拾取的方法,基于水平或中等倾角地层CMP道集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假设,给出抛物Radon变换法叠加速度求取的基本原理和推导过程。方法求取叠加速度计算流程简单,运算效率较高,而且可逐一CMP道集自动实现速度求取,理论数据试算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抛物Radon变换速度分析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同时具有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抛物Radon变换 速度分析 部分动校正 自动拾取 平滑滤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