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海固传统窑洞聚落的景观风貌研究
1
作者 马娜 崔文河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132-134,共3页
宁夏西海固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塬顶塬底地坑窑、独立式窑洞、塬边塬坡靠崖窑等多种类型的传统窑洞民居,其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窑洞聚落。近年来,乡村景观风貌发生巨大变化。该文采用田野调查法,首先梳理西海固的窑洞聚落发... 宁夏西海固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塬顶塬底地坑窑、独立式窑洞、塬边塬坡靠崖窑等多种类型的传统窑洞民居,其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窑洞聚落。近年来,乡村景观风貌发生巨大变化。该文采用田野调查法,首先梳理西海固的窑洞聚落发展与现状,其次分析在地形地貌影响下产生的传统窑洞聚落及其景观风貌特征,提出适合当地传统窑洞聚落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西海固地区传统窑洞在适应当代需求的前提下形成新的窑洞聚落景观风貌,为地方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海固 窑洞聚落 景观风貌
下载PDF
青海湖布哈河流域牧区风土景观特质研究
2
作者 王羽佳 崔文河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布哈河流域两岸形成的自然景观及风土景观展现了当地的民族风俗、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牧区景观特质。但同时,受到恶劣、闭塞的地域环境的影响,牧区景观与村落的发展并不协调。城镇中70%的人口为青年,而青年牧民多数活动时间并不在... 目的:布哈河流域两岸形成的自然景观及风土景观展现了当地的民族风俗、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牧区景观特质。但同时,受到恶劣、闭塞的地域环境的影响,牧区景观与村落的发展并不协调。城镇中70%的人口为青年,而青年牧民多数活动时间并不在城镇,而是在草场度过,从而引发对牧区景观环境特质及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文章以青海湖布哈河流域两岸的牧区风土景观为研究对象,立足风景园林学科,从布哈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村落形态切入,根据宏观视角提取其景观特质信息,通过查阅文献、景观解析并深入牧区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探讨牧区风土景观现状,并通过GIS分析研究其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结果:构建布哈河流域牧区的景观形态,得出该地区景观现有格局是受到自然环境、当地人文风俗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归纳列举其影响牧区景观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通过研究发现流域内各地牧区景观的特征,归纳总结地域景观特质下牧区景观应具备的营造技艺和营建智慧。结论:通过对景观特质的提炼,提高牧区景观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抗风险能力,制定应对措施,维持其人居景观的稳定健康发展。文章对牧区风土景观特质进行深入研究剖析,以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牧区景观,对青海湖地区乃至高原牧区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土景观 人居景观 布哈河 牧区
下载PDF
青海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绿色更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金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0-194,共5页
残酷的自然气候和匮乏的资源条件造就了青海传统民居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鲜明的高原特色。在当前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承载力下降的客观环境下,传统民居绿色生态的营建智慧对当前人居环境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挖掘和归纳... 残酷的自然气候和匮乏的资源条件造就了青海传统民居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鲜明的高原特色。在当前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承载力下降的客观环境下,传统民居绿色生态的营建智慧对当前人居环境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挖掘和归纳传统民居适应环境、节约资源的生存智慧,引入现代生态建筑理念,研究探索乡土民居更新绿色设计方法,是实现地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生态适应性 绿色更新 青海 本土技术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解析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1 位作者 靳亦冰 乔柳 《新建筑》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 以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自然气候环境与多元文化为背景,分析比较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应对自然环境所呈现出的地域共性与文化差异性,探寻民居生存智慧及本土建筑语言。结合河湟庄院新居设计实践,探索建立基于环境适应、技术适宜、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 民居原型 营建智慧 庄廓 青海
下载PDF
资源气候导向下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于杨 《南方建筑》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研究依据青海自然地理区划,结合青海全省传统民居实地考察,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及民族文化背景,分别对青海东部河湟庄廓民居、中部环湖游牧民居、西部柴达木绿洲民居、南部三江源碉房民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不同地区所具有的... 研究依据青海自然地理区划,结合青海全省传统民居实地考察,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及民族文化背景,分别对青海东部河湟庄廓民居、中部环湖游牧民居、西部柴达木绿洲民居、南部三江源碉房民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气候条件,是地域民居建筑原型生成的主导因素,脱离本土自然环境的建筑文化是不真实的,建立在本地区自然资源气候基础上的建筑革新才具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原型 资源气候 建筑类型 青海
下载PDF
游牧与农耕的交汇——青海庄廓民居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6期77-81,共5页
基于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及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先民居住形态特征、游牧与农耕的交融碰撞、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庄廓民居的产生与演变轨迹。指出庄廓民居是西北游牧文化与东部农耕文化的结合,其中自然环境... 基于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及多元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先民居住形态特征、游牧与农耕的交融碰撞、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庄廓民居的产生与演变轨迹。指出庄廓民居是西北游牧文化与东部农耕文化的结合,其中自然环境是民居最初原型产生的主导因素,多元民族文化是驱动民居原型演变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庄廓民居 原型 演变 多元文化
下载PDF
甘青民族走廊多民族聚落空间与共生智慧研究
7
作者 周雅维 崔文河 洪见兰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46-50,共5页
清水河谷地处甘青民族走廊的腹心地带,这里民族多元、地貌多变、气候多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当前多民族聚居地区空间格局正发生巨大变化。本文首先解读清水河谷的地域自然环境与多元民族文化;其次对多民族聚... 清水河谷地处甘青民族走廊的腹心地带,这里民族多元、地貌多变、气候多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当前多民族聚居地区空间格局正发生巨大变化。本文首先解读清水河谷的地域自然环境与多元民族文化;其次对多民族聚落的景观空间格局、族群分布、文化空间、生产用地等空间要素进行剖析;最后研究归纳了清水河谷多民族聚落和谐聚居的传统共生智慧。本文研究对我国多民族地区人居环境建设以及创建民族互嵌型社区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民族走廊 多民族聚落 空间格局 共生智慧 多元一体
下载PDF
青海南部地区传统碉房民居更新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南方建筑》 2012年第6期13-17,共5页
青海南部地区地理区位特殊,其自然与人文环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民居处于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从青南地区资源、气候等客观自然环境出发,分析传统碉房民居绿色环保的生存智慧,总结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青海南部地区地理区位特殊,其自然与人文环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民居处于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从青南地区资源、气候等客观自然环境出发,分析传统碉房民居绿色环保的生存智慧,总结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适应气候、绿色传统技艺等地域特征;针对新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其中有益经验,基于环境保护为前提,探索从地区环境适应、新老技术融合、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建立地区适宜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 民居原型 营建智慧 碉房 青海
下载PDF
青海藏族庄廓民居及聚落研究——以巴麻堂村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期74-80,共7页
青海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是适应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藏族聚落,它仍旧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特征,其民居及聚落环境与地区自然气候相适应、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取得人、建筑、环境的良性互动。该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 青海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是适应高原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典型藏族聚落,它仍旧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聚落特征,其民居及聚落环境与地区自然气候相适应、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取得人、建筑、环境的良性互动。该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从聚落形态到民居建筑单体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传统、在建、新建三个不同时段的庄廓民居建筑现状,总结概括出巴麻堂村民居及聚落的生存智慧。传统营建经验的再挖掘,是为了当下乡村建设的良性发展,希望能为当地民居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廓 巴麻堂村 地域性 青海 民居
下载PDF
“多元共生”——青海乡土民居建筑文化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文河 于杨 《南方建筑》 2014年第6期60-65,共6页
青海地处西北游牧与农耕的交汇处,民族文化多元,是我国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融合交流的典型地区。通过对青海乡村环境的调研及民居测绘,系统分析了青海多元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总结出各民族聚落及住居空间形态特征... 青海地处西北游牧与农耕的交汇处,民族文化多元,是我国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融合交流的典型地区。通过对青海乡村环境的调研及民居测绘,系统分析了青海多元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总结出各民族聚落及住居空间形态特征。指出建筑文化多样性源于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模式及民族宗教文化自然与人文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地区 多样性 民居 青海 多元共生
下载PDF
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文河 岳邦瑞 +1 位作者 刘峰 孙学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 庄廓 营建智慧 更新策略
下载PDF
青海东部地区传统庄廓民居的生成与演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文河 王军 《青藏高原论坛》 2013年第2期4-8,共5页
本文基于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新石器时期先民居住形态特征、游牧与农耕的交融碰撞、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庄廓民居的产生与演变轨迹。指出对民居原型生成发展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认... 本文基于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新石器时期先民居住形态特征、游牧与农耕的交融碰撞、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庄廓民居的产生与演变轨迹。指出对民居原型生成发展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晰的认知青海自然与人文环境,对于高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以及高原特色乡村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庄廓民居 原型 演变
下载PDF
甘青民族地区乡土民居更新与整合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文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3期90-93,共4页
甘青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乡土民居极具高原特色。文章基于当地乡土民居建设现状,分析乡土风貌保护困境,指出本土适宜技术的缺位、居民主体地位的丧失以及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淡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乡土民居传统文化应与... 甘青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多样,乡土民居极具高原特色。文章基于当地乡土民居建设现状,分析乡土风貌保护困境,指出本土适宜技术的缺位、居民主体地位的丧失以及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淡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乡土民居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绿色节能技术相融合,以便满足当前民居生产、生活、生态的多重需要,文章从空间、技术、文化3个方面提出乡土民居风貌保护与传承的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设计实践,探讨单一设计要素的新旧衔接以及各要素协同整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多民族地区 风貌保护 整合设计 更新
下载PDF
民族地区聚落景观与民居特质保护传承研究——以丝绸之路甘青段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文河 王炜 令狐梓燃 《中国名城》 2017年第12期74-78,共5页
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多民族景观构成的一个缩影,具有学科研究的典型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建筑特质,在该地区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在分析了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乡土民居共性、差异性的具体特征及之间相互关系,指出这是研究多... 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多民族景观构成的一个缩影,具有学科研究的典型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建筑特质,在该地区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在分析了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乡土民居共性、差异性的具体特征及之间相互关系,指出这是研究多民族聚居区乡土民居的基本前提,文章最后对地区特质传承策略建议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从宏观聚居尺度和多元共生的高度,更能够清晰认知多民族聚居区人、环境与建筑的互动关系,并且认为挖掘乡土民居地区特质和研究探讨传承发展路径,将有助于推动多民族聚居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聚落景观 乡土民居 地区特质
下载PDF
族群杂居村落的空间特征研究——以甘青民族走廊贺隆堡塘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文河 樊蓉 周雅维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5期38-42,共5页
简述当前族群空间相关研究进展,基于多元共生的视角剖析贺隆堡塘族群杂居村落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形态,梳理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空间特点,并总结出族群杂居村落空间营建智慧。结合当前村落族群空间问题,提出族群杂居村落空间的共生设计... 简述当前族群空间相关研究进展,基于多元共生的视角剖析贺隆堡塘族群杂居村落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形态,梳理族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空间特点,并总结出族群杂居村落空间营建智慧。结合当前村落族群空间问题,提出族群杂居村落空间的共生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民族走廊 族群杂居村落 空间特征 营建智慧
下载PDF
甘青多民族地区传统聚落环境特征与更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文河 任捷 武琪 《古建园林技术》 2018年第3期10-13,69,共5页
甘青多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殊,传统聚落更新面临机遇与挑战,保护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是聚落民居更新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对甘青地区自然及人文环境进行总体分析,指出传统聚落更新应树立"多元共生、和而不同"... 甘青多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特殊,传统聚落更新面临机遇与挑战,保护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是聚落民居更新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对甘青地区自然及人文环境进行总体分析,指出传统聚落更新应树立"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同时提出整合设计方法,即将自然气候因素的"共质性"与民族文化因素的"异质性"以及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时代性"进行综合协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 多民族地区 聚落环境 更新设计
下载PDF
甘川交界区藏族水动力转经筒乡土特色研究
17
作者 崔文河 王炜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6期22-25,共4页
传统水动力转经筒是藏族宗教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分布在林木及水资源丰富的山谷地带,与周边山体、村落、田地、寺庙等共同构成聚落的特色景观。文章简要概述了水动力转经筒的分布情况,并对甘川交界区洞戈村水动力转经筒的成因进行了分... 传统水动力转经筒是藏族宗教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分布在林木及水资源丰富的山谷地带,与周边山体、村落、田地、寺庙等共同构成聚落的特色景观。文章简要概述了水动力转经筒的分布情况,并对甘川交界区洞戈村水动力转经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村民生活、材料选用、构造形式等方面阐述了水动力转经筒的乡土特色。文章提出水动力转经筒是藏族宗教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营建智慧及建筑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强调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宗教设施的个案研究,为少数民族特色聚落整体系统保护与活化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水动力转经筒 乡土特色 宗教设施
下载PDF
乡土文脉视角下晋南传统村落街巷风貌解析与提升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红斌 赵珍 崔文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1-59,100,共10页
晋南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具有河东地域文化风貌特色,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面临乡土文脉断裂、风貌杂乱缺失、空间活力低下等现实问题。从乡土文脉视角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和类型分析方法揭示晋南传统... 晋南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具有河东地域文化风貌特色,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面临乡土文脉断裂、风貌杂乱缺失、空间活力低下等现实问题。从乡土文脉视角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和类型分析方法揭示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乡土地域性特征,并提出晋南传统村落街巷景观风貌的提升重构策略,以促进传统村落乡土文脉的延续和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地区 传统村落 街巷风貌 乡土文脉
下载PDF
中原特色餐饮空间装修材料研究
19
作者 陈芊宇 崔文河 《河南建材》 2010年第3期128-128,共1页
着眼于中原特色餐饮空间装修材料研究,为促进中原餐饮行业品牌建设,打造豫菜产业文化艺术新形象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餐饮文化 装修材料
下载PDF
特色餐饮空间主题装修设计研究
20
作者 陈芊宇 崔文河 《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367-367,共1页
用餐环境如同餐饮业的包装工程,本文针对中小城市特色餐饮空间设计定位及手法研究,力求使中小城市特色餐饮空间在满足人们用餐需要的同时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 餐饮空间 主题性 空间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