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振 马骏 崔斯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 探讨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用LVIS编织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的51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预... 目的 探讨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用LVIS编织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的51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致密栓塞38例(74.51%),Ⅱ级瘤颈残余10例(19.61%),Ⅲ级瘤体残余3例(5.88%)。6例并发症,均为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再出血,1例术后脑肿胀,1例术中出血。3例为术中缺血性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为血栓事件。术后mRS评分50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5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均行DSA复查,无复发。结论 编织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是安全且有效的,但破裂动脉瘤的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编织支架 疗效
下载PDF
丹参酮II-A通过调控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症 被引量:32
2
作者 侯道荣 刘振 +1 位作者 崔斯童 马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丹参酮II-A(Tan IIA)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Tan II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迁移小室测定Tan IIA对LPS诱导细胞迁移能力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小鼠肿...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丹参酮II-A(Tan IIA)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Tan II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迁移小室测定Tan IIA对LPS诱导细胞迁移能力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Toll样受体-4(TLR4)、IκB-α、p-IκB-α、NFκB和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Tan II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下调MMP-2、MMP-9、TLR4、p-IκB-α和p-NFκB的蛋白的表达,抑制IκB-α磷酸化和NFκB的入核和活化。结论Tan IIA可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以及TLR4/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控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TLR4 IΚBΑ NF-κ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双微导管与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3
作者 崔斯童 马骏 +2 位作者 刘亮 夏加庚 刘振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据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综合评估两方法的疗效。结果:双微导管组和支架辅助组截至术后1年各复发6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aymond分级Ⅰ~Ⅱ级各28和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事件各1例和3例,mRS评分≤2分各32例和57例,GOS评分5分各33例和5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各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双微导管和支架辅助技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支架辅助疗法栓塞致密度更高,双微导管技术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技术 未破裂颅内宽颈分叶状动脉瘤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栓塞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破裂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岩 刘亮 +2 位作者 刘振 崔斯童 陈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4-678,共5页
目的观察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灯笼"技... 目的观察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伴有fPCA的破裂PCoA宽颈动脉瘤患者,共24例。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动脉瘤。围手术期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完全栓塞)16例,Ⅱ级栓塞(次全栓塞)4例,Ⅲ级栓塞(不完全栓塞)4例,PCoA均通畅。20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58.0±9.2)个月(25~79个月),其中mRS 0分19例,1分1例。19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3~65个月),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7例,Ⅱ级栓塞2例(其中1例为复发患者);支架内重度狭窄伴PCoA闭塞1例。结论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破裂PCoA宽颈动脉瘤安全,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后交通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灯笼技术
原文传递
小脑后下动脉破裂动脉瘤1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
5
作者 崔斯童 马骏 刘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180-1183,11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1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PIC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致密栓塞14例(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PICA)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1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PIC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致密栓塞14例(77.78%),Ⅱ级瘤颈残余2例(11.11%),Ⅲ级瘤体残余2例(11.11%)。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11.11%),1例脑干、小脑梗死致死,死亡率5.56%;1例(5.56%)破裂动脉瘤患者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除1例死亡患者外,17例患者术后mRS评分均≤3分,预后良好率94.44%(17/18)。17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经单纯弹簧圈栓塞患者PICA瘤颈复发,复发率11.11%(2/18),其中1例接受LVIS双支架治疗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PICA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策略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位置、形态特征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 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管内栓塞
原文传递
分泌型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崔斯童 刘振 马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36-239,共4页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 secretory meningioma,SM)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额叶分泌型脑膜瘤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案、病理表现、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手术采用额部冠...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 secretory meningioma,SM)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额叶分泌型脑膜瘤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案、病理表现、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手术采用额部冠状切口,术中肿瘤及受侵袭硬脑膜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分泌型脑膜瘤,术后6月复查肿瘤无复发。结论 分泌型脑膜瘤是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低复发和低风险的脑膜瘤亚型,手术切除是SM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在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脑膜瘤 手术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