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色,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由《墙角的花》的阅读教学所引发的写作思考
1
作者 崔暇 《语文知识》 2015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色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客体的最本质的了解和掌握,通常是指读者对文本所传输的最基本的概念语义、内容材料、情感态度等元素的一种自然的、放松的摄取和理解。它要求放手让学生阅读,在本真的阅读状态下还原阅读最真实的... 本色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客体的最本质的了解和掌握,通常是指读者对文本所传输的最基本的概念语义、内容材料、情感态度等元素的一种自然的、放松的摄取和理解。它要求放手让学生阅读,在本真的阅读状态下还原阅读最真实的生命。也就是说,追求本真的阅读个性、阅读面目是“本色阅读”最重要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一位教师对《繁星·春水》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活动实例加以概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墙角的花》 桥梁 阅读过程 情感态度 学生阅读 阅读状态
下载PDF
留住方寸净土 静守人性花开——谈《蜡烛》一文中炮火的描写
2
作者 崔暇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第6期5-6,共2页
在学习人教版八上第三课《蜡烛》一文的过程中,有关“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11次对炮火的描写”这一问题,教参中如是说:“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 在学习人教版八上第三课《蜡烛》一文的过程中,有关“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11次对炮火的描写”这一问题,教参中如是说:“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这些描写是为了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从而表现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烛》 描写 净土 人性 高尚品格 人教版 危险 行为
下载PDF
也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
3
作者 崔暇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第4期54-55,共2页
朗读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是很高的。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此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对朗读提出了经... 朗读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是很高的。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此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本文以人教版七上课本为例来探究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指导 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教材 朗读教学 “阅读” 训练要求
下载PDF
花苞事件
4
作者 崔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4年第6期75-77,共3页
一个冬日的午后,大课间结束了,两个女孩手捧着一堆花苞站在了我的面前。“老师,我们班有人摘了树上的花苞来打仗。”她们满脸的悲伤和愤怒让我愣了一下,我说:“知道了,我会处理的。花苞你们收好。”两个孩子郁郁而去。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下载PDF
三个“不怕”显个性——例谈孙犁小说的“塑人术”
5
作者 崔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62,共1页
孙犁的小说十分重视对人物个性语言的描写,其小说中很少有人物的冗长对白。他善于静观默察、凝神细想,然后以极俭省的笔墨使人物卓然立于纸上。他认为:“在对话里,作者的功夫是选择那个人物日常生活里的习惯话,这些话,最能表现那... 孙犁的小说十分重视对人物个性语言的描写,其小说中很少有人物的冗长对白。他善于静观默察、凝神细想,然后以极俭省的笔墨使人物卓然立于纸上。他认为:“在对话里,作者的功夫是选择那个人物日常生活里的习惯话,这些话,最能表现那个人的一切。在对话里,作者要注意保留那口语的面貌,才能突出人物个性,使对话灵活起来。”孙犁所说的口语,并不只指一些口头禅,而是指在特定的口语情境下与人物性格心理相关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所以在解读他的小说人物对话时,必然地要与独特的人物心性相结合,密切关注特定情境,才能较为准确地剖析其语言的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小说 个性语言 人物个性 人物对话 特定情境 日常生活 表情达意 性格心理
原文传递
出发
6
作者 汪静瑶 崔暇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花般开落……”我不是颠沛流离的旅人,我的目的只是向着地平线出发……——题记 陕西记这是我的起点。这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还记得家门口那棵瘦弱的枣树,年年都结出甜津津的红枣。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写作 《出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