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邵铭论治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桂婷 邵铭 史会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39-441,共3页
邵铭教授将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机总结为正气亏虚,肝府失调,邪毒深聚,聚而成积,认为肝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坚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提出以益气养阴,解毒抗癌作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基本治法,临床强调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综合调治。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中医药疗法 益气养阴 解毒抗癌 邵铭
下载PDF
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海燕 杨皓然 +4 位作者 崔桂婷 方南元 刘丽娜 史会连 乔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给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 目的:探讨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给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肝方,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质量及分布,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肥胖、脂肪分布、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BMI、BFP、WHR、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躯干及内脏脂肪沉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健脾益肝方治疗NAFLD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肥胖及脂代谢紊乱,并且与躯干和内脏脂肪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益肝方 脂代谢 脂肪分布 肥胖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海燕 杨皓然 +3 位作者 崔桂婷 方南元 刘丽娜 乔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8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脂肪肝多学科协同门诊治疗的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江苏省中医院脂肪肝多学科协同门诊治疗的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予以饮食及运动的宣教和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热化湿法,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脏三点(肝Ⅱ、Ⅳ、Ⅵ段)脂肪含量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BM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C、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在降低ALT、TC、TG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脏三点脂肪含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肝脏三点脂肪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NAFLD患者在多学科联合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清热化湿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健脾清热化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痹汤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崔桂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85-87,共3页
探究以及评估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活血通痹汤治... 探究以及评估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本院接收的62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糖水平、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5.37±1.51)mmol/L、(6.27±1.48)mmol/L、(4.51±1.24)%,均低于对照组的(6.78±1.84)mmol/L、(7.51±1.83)mmol/L、(6.27±1.84)%,P<0.05。观察组治疗后MNCV、SNCV分别(51.23±4.32)m/s、(46.35±5.15)m/s,(47.51±7.15)m/s、(38.62±5.34)m/s,优于对照组的(45.26±3.15)m/s、(41.23±3.74)m/s,(43.26±5.13)m/s、(34.23±4.27)m/s,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稳定血糖水平,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活血通痹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