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崔毅军 斯景萍 +1 位作者 颜永强 王俊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7年第1期67-68,共2页
文章从加强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保存业务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的建议,其目的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血源信息库,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管理除反映本单位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规范程度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 文章从加强血站业务档案管理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保存业务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的建议,其目的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血源信息库,满足临床用血需求。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管理除反映本单位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规范程度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输血医疗纠纷的增加,血站业务档案还发挥着一定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 档案 管理 探讨
下载PDF
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挛缩52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丁邦友 崔毅军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拔罐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关节挛缩
下载PDF
抗-Di^a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颜永强 斯景萍 崔毅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Dieg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HDN) 抗-DI^A
下载PDF
针灸对104例女性尿道综合征尿流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蕙田 陈国美 +3 位作者 汪司右 郑江澜 崔毅军 张力方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共2页
观察针灸对女性尿道综合征尿流率的影响。方法针灸补肾温阳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104例,并作针灸治疗前后尿流率测定。结果针灸治疗后最大尿流率从18.69±8.60ml/s提高至21.11±10.46ml/s(P<... 观察针灸对女性尿道综合征尿流率的影响。方法针灸补肾温阳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104例,并作针灸治疗前后尿流率测定。结果针灸治疗后最大尿流率从18.69±8.60ml/s提高至21.11±10.46ml/s(P<0.001);平均尿流率从12.61±7.34ml/s提高至14.41±8.20ml/s(P<0.01)。结论针灸补肾温阳法能够解除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下尿路梗阻,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综合征 针灸疗法 尿流率 尿动力学 女性
下载PDF
献血者档案微机化管理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杜爱玲 崔毅军 斯景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03-104,共2页
保存献血者的献血档案并对其进行管理,目的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血源信息库,为血源信息快速查询,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要达到这一目的,档案微机化管理模式作用不可忽视。
关键词 献血者 档案 微机化管理
下载PDF
试析冯玉祥与郭松龄反奉的失败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敬忠 崔毅军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1925年,冯玉祥与郭松龄、李景林结盟策划了反对奉系张作霖的战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违反盟约抢占李景林的地盘,把本是盟友的李景林变成敌人。国民军的背盟行为成为导致郭松龄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使自己陷入被动。
关键词 冯玉祥 郭松龄反奉 背盟 天津之战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膀胱机能亢进模型排尿功能和蓝斑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ZHANG Gen-feng +2 位作者 徐鸣曙 崔毅军 汪司右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排尿频率、膀胱内压和脑桥排尿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抑制左旋多巴(L-多巴)诱发的大鼠膀胱机能亢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在卡比多巴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的前提下,腹腔注射的左旋多巴在中枢脱羧成多巴... 目的通过观察排尿频率、膀胱内压和脑桥排尿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抑制左旋多巴(L-多巴)诱发的大鼠膀胱机能亢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在卡比多巴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的前提下,腹腔注射的左旋多巴在中枢脱羧成多巴胺兴奋脑桥排尿中枢引起膀胱机能亢进的动物为模型,在动物清醒和自由活动状态下,应用连续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对排尿频率和膀胱内压的影响.应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观察、分析电针后脑桥排尿中枢蓝斑及其周围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电针可降低L-多巴引起的膀胱机能亢进大鼠的排尿频率和膀胱内压;降低蓝斑处DA含量.结论电针对L-多巴诱发的大鼠膀胱机能亢进具有良好调整作用.其机理与电针抑制投射到蓝斑的DA能神经元DA释放,导致DA与蓝斑排尿中枢NA能神经元的DA受体结合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膂俞 膀胱机能亢进 左旋多巴 微透析 高效液相色谱 多巴胺(DA)
下载PDF
心脉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汝兴 袁灿兴 +5 位作者 徐蓉娟 刘慰祖 顾耘 顾明昌 唐红 崔毅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11期633-636,共4页
为观察心脉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从祖国医学出发,为治疗该病提供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共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心脉龙注射液)30例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加速尿)30例,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 为观察心脉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从祖国医学出发,为治疗该病提供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共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心脉龙注射液)30例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加速尿)30例,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矍效率4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显效率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胛,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安全性观察显示用药期间无明显毒副反应。结果提示心脉龙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治疗作用,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龙注射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s of Glycine and Taurine in Corpus Striatum of Ra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鸣曙 葛林宝 +4 位作者 王新辉 徐佳 王志强 崔毅军 崔学军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glycine (Gly) and taurine (Tau) in corpus striatum of ra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and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m. Me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glycine (Gly) and taurine (Tau) in corpus striatum of ra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and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m. Methods: Thir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surgery group, mode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Rats in the sham surgery group were operated without ischemia.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ere operated to make model of cerebral IRI. The ischemia status lasts 1.5 h, and reperfusion was performed for 3.75 h. Ra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Fengchi (GB 20). Neurologic deficit score (ND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ats functions. Microdialysi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Gly and Tan in corpus striatum of rats. Results: Contents of Gly and Tan increased at 1.5 h after ischemia. Them decreased to level as same as those rats in the sham surgery group after reperfusion. The content of Gly in the model and treatment group increased again at 2-2.5 h after reperfusion, 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same level of the sham surgery group. There was a third increase of Gly cont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t 2.75 h after reperf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could delay the decrease of Tan content after reperfusion, and make it increase at 1.5, 2 and 2.75 h after reperfusion. The peak appeared in the last time. NDS in the model and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sham surgery group, and lowered at 5.25 h after surgery. Effect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RI makes contents of Gly and Tau in corpus striatum increase at a special time. Electroacuptmcture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contents of Gly and Tau at a special time after reperfusion, which may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protecting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DIALYSIS Brain Ischemia ELECTROACUPUNCTURE Reperfusion Injury GLYCINE TAURINE RA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