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彤 崔海娇 +2 位作者 吴淑杰 祝佳媛 周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条件下的叶绿素a/b值最低为2.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幼苗的Pn最高,L3次之,L1最低;FL幼苗在PAR>1000μmol/(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条件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平均净光合速率(Pa)、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最高,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相对较低;FL条件下,LSP、AQY最低,LCP、Rd最高。FL条件下幼苗荧光参数与遮荫条件相比,初始荧光(F0)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活性(Fv/F0)和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略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略低;L2和L3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L1适宜。结果表明,全光照破坏了幼苗的光合机构,30%左右的全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光照条件 光合作用 荧光特性
下载PDF
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彤 祝佳媛 +2 位作者 李鹏 崔海娇 周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室外自然越冬幼苗以及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导致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大。从9月...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室外自然越冬幼苗以及初次室外越冬幼苗在秋冬季节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揭示了东北红豆杉幼苗适应低温条件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导致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大。从9月至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的相对电导率由44.32%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52.9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由47.80%上升至12月的最高点62.12%。2)半致死温度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越冬幼苗的半致死温度的最低值分别为-37.5和-31.1℃。3)叶绿素含量下降。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翌年1月份的叶绿素含量相对9月份分别下降了24.7%和38.0%。4)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逐月升高,2组幼苗间差异不显著。5)SOD和POD活性升高。自然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升高了11.6%和17.2%,初次室外越冬幼苗SOD和POD活性的最高值比9月份升高了19.6%和5.9%。6)MDA含量逐月上升。翌年1月自然越冬幼苗和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MDA含量较9月分别上升了26.8%和24.8%。初次室外越冬幼苗的多项指标都显示出其对低温的耐受力远低于自然越冬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自然降温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企业文化、协同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海娇 《大众科技》 2005年第8期147-148,共2页
文章认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是协同效应,并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心理契约的作用做了阐述,明晰了企业文化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集团 核心竞争力 心理契约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原油消费量与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肖文韬 崔海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从原油消费量与产业规模的联系入手,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影响原油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构建了一个影响原油消费量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应制定致力于第二产业内的节能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政策,以便实现经... 从原油消费量与产业规模的联系入手,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影响原油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构建了一个影响原油消费量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应制定致力于第二产业内的节能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的政策,以便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消费量 第二产业总产值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