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用药情况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传芬 李政 +4 位作者 伍满燕 崔淯夏 宋婧 张椿英 陈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背景血脂异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了解AMI患者的血脂变化,对临床给患者施行更好的调脂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5-01-01至2018-02-2... 背景血脂异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了解AMI患者的血脂变化,对临床给患者施行更好的调脂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5-01-01至2018-02-28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457例,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随访时第一次复查时血脂水平演变情况,并记录患者服药情况。结果AMI患者不同时间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LDL-C呈下降趋势,发病后24 h左右的LDL-C达到(2.21±0.63)mmol/L,较入院时平均下降(0.98±0.34)mmol/L,此后患者的LDL-C水平逐渐趋于平稳。AMI患者不同时间点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呈下降趋势,发病后24 h左右总胆固醇(TC)水平较入院时平均下降(1.34±0.46)mmol/L,此后患者的TC水平趋于平稳。AMI患者不同时间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 h内呈下降趋势,此后患者的HDL-C水平趋于平稳。AMI患者不同时间点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2 h内呈上升趋势,24 h后有所下降,此后患者TG水平趋于平稳。在调脂治疗方面,36.8%(168/457)的AMI患者于院前接受调脂治疗;院前未接受调脂治疗的人群中,有28.2%(129/457)的患者在院前已患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院内99.2%(453/457)的患者加用调脂治疗,药物以他汀类为主,剂量以中等剂量为主。至出院后1年时,仅有59.3%(271/457)的患者仍坚持规律服用调脂药物。出院后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为43.7%(200/457)。结论AMI患者发病后24 h左右LDL-C下降达到谷值,院前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患者下降趋势更明显;AMI患者的调脂治疗以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为主,院内他汀使用率可达99.2%,但随访期间患者的LDL-C达标率为43.7%,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能对提升达标率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脂异常 胆固醇 调脂治疗 他汀类药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7
2
作者 崔淯夏 梁文卿 +1 位作者 李素芳 陈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6-768,共3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其主要表现为血清LDL-C水平的异常升高以及由此引起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的4个最主要致病基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其主要表现为血清LDL-C水平的异常升高以及由此引起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的4个最主要致病基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dapter protein 1,LDLRAP1)基因[1].FH虽然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其临床危害巨大.因此,早期诊断FH至关重要.我们针对FH目前的诊断现状及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基因检测 诊断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心房重构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崔淯夏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944-949,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调控机制和作用靶点的研究也有了较深入的发展.本文将重点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小分子RNA
下载PDF
早发心肌梗死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淯夏 陈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41-544,共4页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最严重的类型,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近10年我国MI的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截...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最严重的类型,因其高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近10年我国MI的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截至2014年,我国城市和农村MI的死亡率已分别达到了55.32/10万和68.60/10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遗传学 高胆固醇血症 等位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可吸收的镁合金支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萍 雷力成 +16 位作者 王丽丽 王汝鹏 陈丽丽 崔淯夏 刘延 王爽 杨诺 徐桂玉 赵楠楠 昌红 高丽 王尔德 吴坤 福斋 杨静罄 朱锦文 杨水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8071-8077,共7页
背景:目前以钴铬合金为基础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问题,于是生物可吸收支架成为关注的焦点。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5只犬均... 背景:目前以钴铬合金为基础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问题,于是生物可吸收支架成为关注的焦点。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5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或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支架置入后24h、3d、5d、1周、2周、3周、4周(n=5)复查冠状动脉及血管造影后取材,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弹力板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与结论:51枚支架成功置入35只犬的冠状动脉和股动脉,支架置入后不同时点各组冠状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证实管腔通畅,无狭窄病变,无血栓形成,置入后1周左右支架完全降解。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支架置入后2周开始出现轻微内膜增生,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提示自行研发的冠状动脉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周内降解,置入早期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再狭窄程度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镁合金 支架 冠状动脉 病理学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的释放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水祥 魏晓菲 +1 位作者 崔淯夏 周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WPB)释放的效果和意义,为防治心血管病和开发小分子RNA药物奠定基础。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WPB释放的关键蛋白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SF)N端功能区的小发卡RNA(shRNA),筛选鉴定收获病毒,使用NSF shRNA转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病毒感染为阴性组、不加任何干扰为空白组,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对NSF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WPB释放的影响。结果用携带NSF shRNA的腺病毒感染内皮细胞后,实验组NSF mRNA表达与空白组(P=0.02)及阴性组(P=0.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SF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持续下降,24、48及72 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实验组NSF蛋白表达,与空白组(P=0.031)及阴性组(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SF-shRNA腺病毒感染,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结论携带NSF-shRNA的腺病毒感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能明显抑制NSF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WPB释放,对未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内皮细胞 Weibel-Palade小体 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蛋白质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NA 信使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对冠状窦血mi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力成 崔淯夏 +4 位作者 徐桂玉 赵楠楠 王汝朋 岳语喃 杨水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9-826,共8页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RFA)对房颤患者冠状窦血mi RNAs表达的影响,以揭示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寻找可能的mi RNAs干预靶点。方法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以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RFA)对房颤患者冠状窦血mi RNAs表达的影响,以揭示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寻找可能的mi RNAs干预靶点。方法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以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分别取冠状窦血和外周血,术后3个月取外周血,应用mi RNAs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 RNAs表达谱微阵列分析,Real-time PCR对冠状窦血差异表达的主要调控mi RNA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并对重要mi RNAs进行双荧光素酶结合实验,分析验证靶基因。结果房颤患者术前冠状窦血与自身外周血比较,共有142种mi RNAs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种表达上调,8种表达下调(P<0.05)。射频消融术后外周血再与自身术前外周血比较,术前上调的6种mi RNAs中,分别有3种表达上调和下调,其中mi R-1266下调–204.17倍,术前下调的8种mi RNAs中,术后7种继续下调,其中mi R-3664-5p下调–44.66倍,仅mi R-574-3p上调5.25倍。荧光素酶结合实验证实SCN5A是mi R-1266的直接靶基因,而CACNA1C是mi R-4279的直接靶基因。结论冠状窦血mi RNAs的表达差异能直接反映房颤发作时心肌mi RNAs的调控状况。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逆转或改变了术前冠状窦血显著改变的mi RNAs表达异常。手术前后表达差异幅度较大和同时调控多个离子通道蛋白的mi RNAs如mi R-1266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微RNAS 离子通道 基因组学
下载PDF
早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丽 刘传芬 +3 位作者 陈红 丁春华 伍满燕 崔淯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763-767,802,共6页
目的研究早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发组)159例,非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早发组)190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早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发组)159例,非早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早发组)190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发组男性比例、BMI水平、吸烟比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舒张压水平、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以上比例高于非早发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肾脏疾病和贫血比例均低于非早发组;早发组LDL-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非HDL-C水平均高于非早发组;早发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早发组,血肌酐、血糖水平均低于非早发组;早发组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比例均高于非早发组,早发组梗死相关血管以左前降支最常见,比例高于非早发组;受累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例高于非早发组,病变部位以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受累在非早发组中更多见;早发组院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低于非早发组。结论早发心肌梗死患者的男性、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BMI水平、血脂水平均高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最常见,院内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发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疾病特征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莱姆病的诊断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素华 崔淯夏 邱忠鹏 《农垦医学》 2008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以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主。临床分为多个阶段,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初发症状常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莱姆病列为重点防...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硬蜱作为传播媒介、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病以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主。临床分为多个阶段,可造成多个器官损害,初发症状常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莱姆病列为重点防治对象。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主要就莱姆病的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诊断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的释放
10
作者 杨水祥 魏晓菲 +1 位作者 崔淯夏 周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01-308,共8页
背景:利用RNA干扰和沉默基因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利用小干扰RNA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释放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韦伯潘力氏小体释放的关键蛋白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 背景:利用RNA干扰和沉默基因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利用小干扰RNA方法抑制内皮细胞韦伯潘力氏小体释放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设计腺病毒介导的针对调节韦伯潘力氏小体释放的关键蛋白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N端功能区shRNA,筛选鉴定收获病毒,转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携带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shRNA的腺病毒感染设为实验组、单纯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设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东西。结果与结论:用携带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shRNA的腺病毒感染内皮细胞后,3组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持续下降,24,48,72h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8)。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蛋白表达实验组低于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4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shRNA腺病毒感染,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韦伯潘力氏小体的释放。说明携带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shRNA的腺病毒感染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能明显抑制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韦伯潘力氏小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细胞学实验 韦伯潘力氏小体 RNA干扰 N-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因子 内皮细胞 腺病毒 省级基金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下载PDF
急性胸痛患者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的分布特征和院前延迟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伍满燕 黄文凤 +4 位作者 李忠佑 宋俊贤 李素芳 崔淯夏 陈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急性胸痛患者呼叫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s,EMS)的分布特征及院前延迟现状。方法连续人选2014-01-01-2015-12-31期间北京地区呼叫某EMS的急性胸痛患者,通过调取EMS调度中心的全智能数字化指挥平台数...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急性胸痛患者呼叫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s,EMS)的分布特征及院前延迟现状。方法连续人选2014-01-01-2015-12-31期间北京地区呼叫某EMS的急性胸痛患者,通过调取EMS调度中心的全智能数字化指挥平台数据精确获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呼叫EMS的地点、呼叫EMS的时间和院前救治时间点。院前延迟细分为患者延迟和EMS转运延迟。结果北京地区呼叫某EMS的急性胸痛患者共28090例,占所有呼叫EMS患者的4.7%;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叫EMS的急性胸痛患者增多。城区发病的胸痛患者呼叫EMS更多(72.0%),冬季、工作日、晨起和傍晚是急性胸痛患者使用EMS的高峰。急性胸痛患者院前延迟的中位时间为180(113,720)min,其中患者延迟的中位时间为96(24,662)min,EMS转运延迟的中位时间为78(58,101)min,分别占院前延迟的53.1%和46.9%,而交通时间(74.6%)是EMS转运延迟的主要部分。结论急性胸痛患者呼叫EMS具有地区差异和时间节律,患者延迟和交通延迟是影响院前救治的主要环节,提示加强患者宣教和改善交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院前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急救医疗服务(EMS) 院前延迟
下载PDF
调控离子通道蛋白的miRNA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前后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伊然 崔淯夏 +3 位作者 李龙 苏迎 岳语喃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090-1096,1151,1152,共9页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对房颤离子通道蛋白和离子流重构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寻找可能的miRNAs调控干预靶点,为房颤的预警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名作为...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对房颤离子通道蛋白和离子流重构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寻找可能的miRNAs调控干预靶点,为房颤的预警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Real—timePCR对调控离子通道蛋白的主要miRNAs表达差异结果进行验证,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结果主要参与调控离子通道蛋白SCN5A、CACNAlC、KCNA5、KCNH2、KCNEI、KCNQl、KCNJ2、KCNC4、KCND3、KC—NN3、HCNl、HCN3和HCN4的miRNAs共21个。射频消融术前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房颤组与自身术前比较,这些miRNAs表达亦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miR-1266等5个miRNAs术前表达上凋,术后明显下调,仅miR-3664—5p术后较术前进一步下调,其余15种miRNAs均术前表达下调,术后显著上调。调控外向型钾离子通道(如KCNA5)的miRNA手术前后调控趋势一致,调控幅度较大。结论外向性K+离子流增多在房颤电重构中可能起主要作用。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对房颤的电重构起到了离子流再平衡和逆重构的作用。调控多个离子流的miR-1266等miRNAs,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微小RNA 离子通道 基因调控 组学研究
下载PDF
再生医学研究新进展:DNA甲基化与细胞重编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丽丽 崔淯夏 杨水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9期9287-9290,共4页
背景:使用一些生长因子能使终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而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目的:讨论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胞重编程和调节中的作用,揭示表观遗传基因调控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标记的稳定性及其对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在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 背景:使用一些生长因子能使终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而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目的:讨论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胞重编程和调节中的作用,揭示表观遗传基因调控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标记的稳定性及其对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在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以"DNA甲基化,细胞重编程,干细胞"为关键词检索1990/2008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尽管在体内细胞分化通常是单向和不可逆的,但这个过程可被重编程而改变。使用一些生长因子能使终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而产生多能性干细胞。目前为止,导入转录因子、DNA去甲基化、表观基因改变已被用于诱导重编程。通过了解其分子机制,揭示表观遗传基因调控的变化、表观遗传修饰标记的稳定性及其对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对基因治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而依然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如:是AID还是DNA去甲基酶对DNA去甲基化起重要作用?DNA去甲基化需要什么条件?肿瘤细胞中CpG片段能否去甲基化,癌细胞是否更难重编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组学 DNA甲基化 重编程 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下载PDF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知情决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满燕 李忠佑 +1 位作者 崔淯夏 陈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知情决策的质量,并探讨其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择期PCI知情决策交流的、疑诊或确诊SCAD的住院患者。通过查询病历和问... 目的 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知情决策的质量,并探讨其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择期PCI知情决策交流的、疑诊或确诊SCAD的住院患者。通过查询病历和问卷调查分别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和知情决策信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决策结果分为同意组(152例)和拒绝组(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的知情决策要素。结果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知情决策交流共174人次,由81名医生完成,仅5(2.9%)人次交流内容满足知情决策七要素,12(6.9%)人次满足知情决策基本要求。与同意组比较,拒绝组的年龄较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阳性率较低,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药物应用率较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讨论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OR=6.05,95%CI:1.08~33.85,P=0.041)及其优缺点(OR=6.40,95%CI:1.07~38.18,P=0.042)的患者更容易拒绝冠状动脉造影,而讨论择期PCI风险(OR=0.06,95%CI:0.01~0.29,P<0.001)的患者与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有关。结论 医生与SCAD患者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的知情决策交流通常是不充分的,交流内容涉及替代方案的患者更倾向于拒绝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决策 稳定性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价值评估
15
作者 崔淯夏 宋俊贤 +3 位作者 李忠佑 李素芳 刘传芬 陈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估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FH相关基因低密... 目的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估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FH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载脂蛋白B(APOB)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因子蛋白1(LDLRAP1)的基因检测。临床诊断分别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诊断FH患者。结果225例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88例(83.6%),首次心肌梗死的年龄为(46.6±7.2)岁。共有10例(4.4%)患者携带FH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较单独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3种临床标准,基因检测使FH的诊断率分别提高了53.3%,33.3%和42.1%。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FH的诊断,对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启动FH的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早发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enetic testing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inpatients with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6
作者 崔淯夏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98-98,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ene testing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PMI).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single 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A retro...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ene testing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PMI).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single 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PMI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from May 1,2015 to March 31,2017.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gene testing of FH related genes lowdensity lipoprotei1nreceptor(LDLR),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apolipoprotein B(APOB)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1(LDLRAP1)was carried out.Clinical diagnosis of FH patients was performed using Simon Broome criteria,DLCN criteria,and FH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Results There were 188 males(83.6%)among 225 PMI patients,and the age of the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46.6±7.2)years old.Ten patients carried FH pathogenic or possibly pathogenic mutations(4.4%).Compared with Simon Broome standard,DLCN standard and FH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gene testing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rate of FH by 53.3%,33.3%and 42.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RCTION TESTING FAMILIAL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作用于淋巴系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子琪 宋俊贤 +2 位作者 崔淯夏 李素芳 陈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8-295,共8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作用于淋巴系统,影响淋巴系统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使用48只高脂饮食饲养载脂蛋白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予瑞舒伐他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作用于淋巴系统,影响淋巴系统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使用48只高脂饮食饲养载脂蛋白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予瑞舒伐他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瑞舒伐他汀+VEGF-C抑制剂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无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淋巴液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腘窝淋巴管引流外周Evans蓝的功能、淋巴系统转运外周细胞膜红色荧光探针标记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能力。随后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对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的影响和对淋巴内皮细胞上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和VEGF-C可以减小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P<0.05)。在瑞舒伐他汀他汀基础上加用VEGF-C抑制剂,主动脉内斑块面积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可以增加小鼠淋巴液内HDL-C含量(P<0.05),增强淋巴管引流功能,增强淋巴系统转运组织液中HDL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VEGF-C增加小鼠淋巴液内HDL-C的含量(P<0.01)、增强腘窝淋巴管引流功能、增强淋巴系统转运HDL的能力。在瑞舒伐他汀基础上加用VEGF-C抑制剂,淋巴液中HDL-C含量减少、腘窝淋巴管出现引流中断,淋巴系统转运HDL的能力降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可以增加SR-B1的蛋白表达。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促进淋巴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同时促进淋巴内皮细胞上SR-B1的表达,从而增强淋巴系统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逆转运 淋巴系统 瑞舒伐他汀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可逆转微小RNA的调控异常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淯夏 苏迎 +4 位作者 李龙 赵晟 南京 岳语喃 杨水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外周血微小RNA(miRNA)的改变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和手术干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外周血微小RNA(miRNA)的改变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和手术干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房颤组分别在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调控的主要miRNA表达差异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Mirbase)、美国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六分析.术前差异倍数为房颤组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所得,术后差异倍数为房颤组术后与术前自身外周血比较所得.结果 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房颤组手术前后外刷血比较,共有 25种miRNA术前表达减少,术后表达增多;40种miRNA术前表达增多,术后表达减少,其中miR-199a-3 p/milR-199b-3p、miR-152等7种miRNA术前表达下调>1.5倍,术后表达上调>100倍;miR-BART8-3p、miR-4796等6种miRNA术前表达上调>1.5倍,术后表达下凋>10倍房颤相关的miR-30b-5p等6种miRNA术前表达下降>5倍,术后表达增加>50倍.参与调控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CACNA1C的miR-377-5p等4种miRNA手术前后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 miRNA参与调控房颤的发生发展;射频消融手术可改变miRNA的表达调控异常,对术后逆转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及窦性心律维持有一定的调控价值miR-30b-5p、miR-377-5p、miR-199a-3p/miR-199b-3p等miRNA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早期诊断与干预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组学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ACEI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淯夏 杨水祥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2年第4期5-8,12,共5页
本文简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的发展、药理和生理作用及治疗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依据,同时讨论ACEI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心力衰竭 ACEI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弓形虫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淯夏 吴万贵 +4 位作者 渠海章 谌详 靳俊功 郑玉刚 姜素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1-703,共3页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主要因食入未熟的受污染畜禽的肉、奶、蛋等感染,也可因食入被猫粪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其所有器官均可受到损害.临床表现较复杂。成人弓形...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主要因食入未熟的受污染畜禽的肉、奶、蛋等感染,也可因食入被猫粪污染的食物、饮水而感染,其所有器官均可受到损害.临床表现较复杂。成人弓形虫感染多呈无症状的带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治疗 化学 药物 激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