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亚洲人群转子间骨折髓内钉突出程度的比较
1
作者 王安全 陈昊 +5 位作者 华兴一 卢晓林 周剑 崔益亮 李光宇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1-1906,共6页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析突出长度对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6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在髋关节X射线前后位片上定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外突值,按照是否存在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分为突出组与非突出组。采集患者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使用的髓内钉长度、直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的位置及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长度等数据,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术后疗效,观察PFNA-Ⅱ大转子近端突出对手术疗效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突出组及非突出组患者性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01);②按AO/OTA分类,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289);③两组患者使用的髓内钉直径、长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67,P=1.000);④患者身高与使用的髓内钉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510),但与突出长度有明显相关性(P=0.034);螺旋刀片位置与突出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968);⑤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但突出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⑥结果提示PFNA-Ⅱ在治疗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大转子近端经常发生髓内钉突出;当髓内钉伸入大转子近端软组织时,患者主诉大转子近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为了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群骨骼特点,建议对PFNA-Ⅱ进行改良,进一步缩短近端钉端,以获得更好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Ⅱ 髓内钉突出 内固定 疼痛
下载PDF
手外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崔益亮 王云亭(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外伤后 预防保健 医学体系 相互联系 组成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剑 王高远 +3 位作者 陆军勤 闫双根 唐康 崔益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7-980,共4页
探讨采用后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髌上入路植入40例(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植入45例(髌下入路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12个... 探讨采用后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胫骨干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髌上入路植入40例(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植入45例(髌下入路组),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使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愈合良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膝关节HSS总评分、疼痛评分和ROM评分分别为(97.78±4.14)、(97.11±5.90),(28.44±2.78)、(29.13±1.92),(21.47±2.50)、(21.73±1.2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膝关节ROM评分中,髌下入路组(17.47±1.06)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组(16.85±1.49)(P=0.023)。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植入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髌下入路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大于髌上入路患者,髌上入路植入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减少对股四头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髓内钉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浩然 汤健 +3 位作者 华兴一 崔益亮 周剑 刘鑫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锁定钢板内固定(LPF)与半肩关节置换(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自...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锁定钢板内固定(LPF)与半肩关节置换(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等方面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自200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发表的有关LPF与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550例患者,其中LPF组274例,HAP组276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在CMS评分、ASES评分的比较上,LPF组优于HA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HAP组优于LPF组,LPF组与HAP组的术后Neer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与HAP治疗老年人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各有利弊。若患者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可选择LPF;若患者骨质疏松严重,身体条件不佳且功能要求不是太高,HAP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半肩关节置换 META分析
下载PDF
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华兴一 方望 +2 位作者 崔益亮 汤健 尹宗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Tile B型骨折采用骨盆前环的钉棒皮下内固定,对Tile C型骨折加用后路钉棒内固定或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盆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前路手术时间20~30 min,术中出血量17~22 ml;后路手术时间45~75 min,术中出血量115~180 ml。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患者均无深部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全部甲类愈合,未出现骶尾部皮肤压疮、坏死。术后X线片根据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情况:优13例,良6例,可4例。术后6个月按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l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前方皮下固定器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华兴一 闫双根 +3 位作者 崔益亮 李光宇 唐康 周剑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1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1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78(35.2±15.4)个月。手术时间75~160(122.3±23.1)min,术中出血量150~600(339.3±115.7)min。术后48 h时按照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16/18。术后1例出现腹壁切口皮下脂肪液化,经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无感染、腹股沟疝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骨痂开始形成时间6~9(8.1±1.1)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10~14(12.3±1.2)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16/18。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显露充分、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骨折复位优良率较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腹直肌外侧入路
下载PDF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鑫 王惠 +5 位作者 方望 尤涛 崔益亮 华兴一 周剑 汤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7期11-14,共4页
POSSUM系统是一种预测外科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安全性研究。自提出以来,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查阅文献,国内外骨科专家关于POSSUM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 POSSUM系统是一种预测外科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安全性研究。自提出以来,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查阅文献,国内外骨科专家关于POSSUM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有少量学者将POSSUM系统应用于脊柱疾病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改良POSSUM系统具有优良的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能力,P-POSSUM系统对术后死亡率具有准确的预测价值。本文对POSSUM系统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回顾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UM系统 骨科 死亡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8
作者 崔益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24-124,共1页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ith spinal PNET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1999 to 2009.There wer...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ith spinal PNET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1999 to 2009.There were 8 males and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E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下载PDF
脊柱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9
作者 崔益亮 姜亮 +4 位作者 马庆军 刘忠军 刘晓光 韦峰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总结脊柱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PNET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3岁,平均(26.9±11.1)岁.肿瘤累及颈椎6例,腰椎5例,胸椎1... 目的 总结脊柱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PNET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3岁,平均(26.9±11.1)岁.肿瘤累及颈椎6例,腰椎5例,胸椎1例,骶椎1例.9例为手术后依据病理学诊断而确诊,其中6例术前曾CT引导下穿刺诊断;4例未手术患者为CT引导下穿刺诊断.13例患者中10例有椎体骨质破坏或神经功能损害,3例局部疼痛或不适.9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4例未手术者接受放、化疗.结果 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8个月,其中7例手术治疗的患者4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1.3个月,3例存活,平均已生存36个月;4例未手术患者,3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7个月,存活1例,已生存5个月.结论 PNET的诊断主要靠检查,重点是免疫组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的可靠手段.脊柱PNET的恶性度高,无论手术与否均有较高死亡率,但手术切除病灶可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鑫 王惠 +6 位作者 宋启威 方望 尤涛 崔益亮 华兴一 周剑 汤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应用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进行预测,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阅某三甲医院骨科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 目的应用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进行预测,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阅某三甲医院骨科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ossum系统 全膝关节置换 并发症率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