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新生幼虫抗原的免疫印迹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岳莉莉 崔祖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6-68,共3页
利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了旋毛虫的新生幼虫(NBL)抗原,并与旋毛虫的成虫和肌肉期幼虫抗原加以比较。NBL虫体组分经SDS-PAGE分离出约40条区带,与成虫和肌肉期幼虫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免疫印迹表明,用NBL作免疫原可诱导家兔产生具有期特异性... 利用免疫印迹法分析了旋毛虫的新生幼虫(NBL)抗原,并与旋毛虫的成虫和肌肉期幼虫抗原加以比较。NBL虫体组分经SDS-PAGE分离出约40条区带,与成虫和肌肉期幼虫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免疫印迹表明,用NBL作免疫原可诱导家兔产生具有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其有抗原性的分子量分别为129、120、89、87、79、72、64、58、43、40、38、34、32和20kDa。但在自然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未检测到抗NBL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新生幼虫 抗原 免疫印迹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汴利 崔祖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8-29,共2页
本文对旋毛虫新生幼虫扫描电镜下的体表形态作了描述。虫体呈线形,两端较细,中段较粗,其直径约6~7μm。头端呈圆锥形,其端部有一口孔,直径约0.5μm,内有一个可伸缩的口刺。头端周围有环状排列的感觉乳头,并有头感器,直径约0.27μm。虫... 本文对旋毛虫新生幼虫扫描电镜下的体表形态作了描述。虫体呈线形,两端较细,中段较粗,其直径约6~7μm。头端呈圆锥形,其端部有一口孔,直径约0.5μm,内有一个可伸缩的口刺。头端周围有环状排列的感觉乳头,并有头感器,直径约0.27μm。虫体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褶,每一皱褶宽约0.57μm,还有许多纵形的小嵴,每条纵嵴宽约0.17μm,排列相当规则。虫体后端钝圆有一缝隙状的肛孔,宽约0.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幼虫 形态学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体外培养
3
作者 薛长贵 崔祖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35-37,共3页
有关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探索,始于Smalley(1976)~[1]。此后,Jensen (1979)~[2]、Sinden(1979)[3]等都证明配子体可从体外培养的无性体中分化出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目前已能体外培养出成熟的配子体。培养的配子体感染媒介按... 有关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探索,始于Smalley(1976)~[1]。此后,Jensen (1979)~[2]、Sinden(1979)[3]等都证明配子体可从体外培养的无性体中分化出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目前已能体外培养出成熟的配子体。培养的配子体感染媒介按蚊,可在蚊体内发育为形态正常、具有感染性的成熟子孢子~[4-7]。下面仅就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一、配子体的体外培养条件研究表明,使用Trager和Jensen(1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无性体 配子体发育 恶性疟原虫 子孢子 油镜 红内期 感染性 环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旋毛虫表面抗原研究的新进展
4
作者 岳莉莉 崔祖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89年第6期326-329,共4页
随着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和免疫学家越来越重视对寄生虫抗原的研究,尤其是寄生虫的表面是机体免疫识别的最初部位,它与寄生虫的生存和/或排斥有关,在宿主保护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查明寄生虫表面抗原的性质、成分、作用等... 随着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和免疫学家越来越重视对寄生虫抗原的研究,尤其是寄生虫的表面是机体免疫识别的最初部位,它与寄生虫的生存和/或排斥有关,在宿主保护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查明寄生虫表面抗原的性质、成分、作用等,对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免疫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表面抗原的分子结构特点线虫角皮层的外膜是由多聚的糖萼与衬贴其下的三层膜结构所组成的上表皮复合物,上表皮的外被为带负电荷的碳水化合物,可结合多效价的阳离子复合物,如正铁蛋白和钌红。但是在旋毛虫肌肉期幼虫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表面抗原 寄生虫病 预防
下载PDF
旋毛虫新生幼虫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许汴利 崔祖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一九七○年以前旋毛虫新生幼虫的收集不易,因此有关新生幼虫阶段的研究资料很少,自Dennis于一九七○年发明大量收集旋毛虫新生幼虫的方法以来,有关研究才有了进展,现将有旋毛虫新生幼虫阶段的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关键词 旋毛虫 新生幼虫 免疫预防
下载PDF
驱蛔净涂布剂驱治肠蛔虫疗效试验观察
6
作者 薛晓玲 程道永 +5 位作者 杨晓慧 徐继芳 张智华 谢华都 崔祖让 常江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3年第5期263-264,共2页
本文报告驱蛔净涂布剂治肠蛔虫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结果表明驱蛔净涂布剂对单纯蛔虫感染者疗后55天虫卵阴转率为94%(47/50);对蛔虫与钩虫混合感染者疗后55天蛔虫卵阴转率为100%;对蛔虫与鞭虫混合感染者疗后55天为96%(26/27),与对照组经两... 本文报告驱蛔净涂布剂治肠蛔虫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结果表明驱蛔净涂布剂对单纯蛔虫感染者疗后55天虫卵阴转率为94%(47/50);对蛔虫与钩虫混合感染者疗后55天蛔虫卵阴转率为100%;对蛔虫与鞭虫混合感染者疗后55天为96%(26/27),与对照组经两样本u检验u=0.0188,P=0.05,无显著性差异,显示该药对蛔虫的疗效较好。为儿童、尤其是幼儿的蛔虫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蛔净 蛔虫 疗效 驱线虫药
下载PDF
旋毛虫生殖力的实验研究——成虫产幼虫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汴利 崔祖让 王梅英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实验动物不同对旋毛虫产幼虫数有影响,从大鼠小肠收集的成虫产虫数较长爪沙鼠和小鼠的明显为多;自雄性大鼠小肠所收集的成虫其产虫数较雌性大鼠的屈著为多;自大鼠小肠前半部所收集的成虫产虫数较小肠后半部者的著为多。感染大鼠的肌肉... 实验动物不同对旋毛虫产幼虫数有影响,从大鼠小肠收集的成虫产虫数较长爪沙鼠和小鼠的明显为多;自雄性大鼠小肠所收集的成虫其产虫数较雌性大鼠的屈著为多;自大鼠小肠前半部所收集的成虫产虫数较小肠后半部者的著为多。感染大鼠的肌肉期幼虫用量对成虫的产虫数有影响,感染量越多,平均每条成虫产幼虫数越少。7日龄成虫其产虫数较5、9、11日龄的显著为多;在M—199或RPMT—1640完全培养液中成虫产虫数较在BME、MEM或Hank′s完全培养液中显著为多;37℃时培养的成虫其产虫数较25、30、35、40、42℃培养的显著为多。在20~160条/3ml培养液范围内成虫数不受培养密度的影响,在培养液中雌虫的产虫数不受雄虫存在与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生殖力 体外培养 新生幼虫
下载PDF
肿瘤坏死血清诱生条件及小鼠体内抗疟原虫作用
8
作者 姚彦明 毛兰芝 +3 位作者 王全德 候广培 崔祖让 蔡访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本文就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肿瘤坏死血清(TNS)产生的适宜条件及小鼠体内抗疟原虫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W兔在卡介苗(BCG)注射二周后经细菌内毒素(LPS)攻击1.5小时在其血清中出现最高活性TNF;TNS对感染疟原虫小鼠体内实验显示:实... 本文就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肿瘤坏死血清(TNS)产生的适宜条件及小鼠体内抗疟原虫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W兔在卡介苗(BCG)注射二周后经细菌内毒素(LPS)攻击1.5小时在其血清中出现最高活性TNF;TNS对感染疟原虫小鼠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疟原虫血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TNS有体内抗疟原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疟原虫
下载PDF
含肿瘤坏死因子血清导致恶性疟原虫危象的研究
9
作者 姚彦明 侯广培 +2 位作者 王梅英 崔祖让 蔡访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2-303,共2页
本文就含肿瘤坏死因子的肿瘤坏死血清(TNS)对恶性疟原虫的影响进行了体外研究。TNS来自卡介苗和细菌内毒素刺激后的兔血清。结果表明:当TNS稀释度为1:3、1:6和1:12时,6h即对恶性疟原虫发生作用,12h后红细胞感染率下降,疟原虫裂殖体退化... 本文就含肿瘤坏死因子的肿瘤坏死血清(TNS)对恶性疟原虫的影响进行了体外研究。TNS来自卡介苗和细菌内毒素刺激后的兔血清。结果表明:当TNS稀释度为1:3、1:6和1:12时,6h即对恶性疟原虫发生作用,12h后红细胞感染率下降,疟原虫裂殖体退化,裂殖子数目减少,24h后1:3稀释度的TNS仍使红细胞感染率下降,裂殖体呈现固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免疫研究的回顾
10
作者 侯广培 崔祖让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65-68,76,共5页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的免疫学研究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在所有研究过的动物中除裸鼠外,均可产生免疫力,其表现为成虫发育不全,生殖力下降,加速外排,新生幼虫及侵入肌肉内幼虫数目减少,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有关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的免疫学研究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在所有研究过的动物中除裸鼠外,均可产生免疫力,其表现为成虫发育不全,生殖力下降,加速外排,新生幼虫及侵入肌肉内幼虫数目减少,对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有关免疫机制、疫苗制备及血清学诊断等问题还远远没有搞清楚,本文就其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做一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线虫 免疫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