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状况分析
1
作者 崔童 陈鲜艳 +3 位作者 邹旭恺 曾红玲 孙林海 张强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37-46,共10页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逐日观测资料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再分析资料CRA-40,分析了2022年三峡地区气候特征,梳理了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简析了发生在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成因。得出以下结论:2022年,长江三峡地区暖干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较...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逐日观测资料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再分析资料CRA-40,分析了2022年三峡地区气候特征,梳理了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简析了发生在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成因。得出以下结论:2022年,长江三峡地区暖干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高0.8℃,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夏季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分别较常年高出2.4℃和24.8d;三峡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减少18.4%,与常年相比大部分地区更加干燥,阶段性变化大,夏季和秋季降水偏少,年暴雨日数较常年减少。三峡地区夏秋季持续高温少雨引发严重气象干旱,对农业生产、水库蓄水、能源供应及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南亚高压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CRA-40 极端高温 气象干旱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一种华北夏季潜势雨季监测方法
2
作者 郝立生 崔童 +1 位作者 马宁 何丽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6-755,共10页
针对华北夏季雨季监测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华北夏季潜势雨季概念,并建立了一种新监测方法——比湿副高法。主要监测结果如下:1961—2022年平均华北夏季雨季开始日期为7月10日,结束日期为8月8日,雨季长度为28 d;华北雨季起止时间无明显长... 针对华北夏季雨季监测存在的难题,提出了华北夏季潜势雨季概念,并建立了一种新监测方法——比湿副高法。主要监测结果如下:1961—2022年平均华北夏季雨季开始日期为7月10日,结束日期为8月8日,雨季长度为28 d;华北雨季起止时间无明显长期变化趋势,但年代际变化明显。该方法监测到的华北夏季雨季降水量、雨季综合强度指数与夏季降水量变化非常一致,为高度正相关,表明监测到的各雨季参数对华北夏季降水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性。华北夏季雨季开始、结束伴随着大气环流的明显变化:850 hPa层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增强与减弱、30°N以北华北地区大气比湿迅速增大与减小;500 hPa层高度场在华北地区出现正、负距平中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亚沿岸开始明显北抬或东撤;200 hPa层高空西风急流轴由37.5°N附近北移到41.5°N附近或由44.5°N附近南移到40.5°N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雨季 监测 强度指数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崔童 孙林海 +5 位作者 张驰 李莹 叶殿秀 陈峪 艾婉秀 李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 基于19612022年中国2412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中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占全国总站数43.8%的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21世纪以来,持续时间在20 d和30 d以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占过去61年中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6.8%和50.0%,反映出近20年高温事件持续日数增多。在此背景下,2022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复合型高温事件,其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分析表明,全球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的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发生且极端性突出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气候特征 夏季 成因
下载PDF
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崔童 杜善豪 +3 位作者 钱高祥 张宇博 王同敏 李廷举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是核反应堆、航空器及高端装备中各种导电导热元件的关键材料,在核电、航空、交通、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位合成法是在一定温度下... 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是核反应堆、航空器及高端装备中各种导电导热元件的关键材料,在核电、航空、交通、军事等诸多重要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位合成法是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陶瓷增强体的技术。原位反应制备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增强相的团聚问题,二是增强相的尺寸调控问题。本文总结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制备弥散强化型铜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特点、优劣及技术难点。同时,本文综述了原位合成法对铜基复合材料中颗粒尺寸和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原位合成法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及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从增强相颗粒形核与生长的原理出发,提出了促成细小弥散颗粒增强相的工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法 铜基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 高强高导 物理外场
下载PDF
2022年夏季中国气候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莹 叶殿秀 +5 位作者 高歌 梅梅 王有民 王国复 王凌 崔童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2022年夏季,中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290.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季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1961... 2022年夏季,中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290.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2.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少。季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此次高温事件持续79 d,江南大部、江淮西部、江汉、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 d以上,对电力供应和人体健康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夏伏旱,范围广、强度大,高温干旱叠加给农业生产、水资源、能源供保、长江通航能力等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全国共发生1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珠江流域、松辽流域出现阶段性汛情;台风生成、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初台“暹芭”登陆强度强,对华南及江西等地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对缓解华南高温和干旱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天气气候事件 高温 夏季 中国
下载PDF
2022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林海 王凌 +16 位作者 李威 陈鲜艳 陈峪 李修仓 邹旭恺 姜允迪 曾红玲 艾婉秀 赵琳 崔童 石帅 李莹 王有民 冯爱青 代潭龙 朱晓金 郭艳君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期8-15,21,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历史和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对2022年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夏季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2212号台风“梅花”4次登陆;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2022年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科学认识进展及未来展望——中国《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一部分》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巢清尘 李柔珂 +1 位作者 崔童 魏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部分反映了自2015年以来,基于气候系统观测、古气候档案、理论研究和气候模拟等科学分析,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新认识,总结了中国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等气...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部分反映了自2015年以来,基于气候系统观测、古气候档案、理论研究和气候模拟等科学分析,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新认识,总结了中国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等气候基本变量以及极端事件、典型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人类活动驱动因子的变化,预估了中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此次评估报告与《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框架结构、结论认识等方面的新特点,指出中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体系性不断丰富、科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化。文章最后通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初步比较,提出了未来我国在气候变化监测诊断、检测归因、模拟预估,以及工具方法等方面应加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家评估 科学进展 未来展望
下载PDF
面向算力网络的算力建模与度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施霁 张岩 +3 位作者 李传宝 崔童 曹畅 唐雄燕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算力度量与建模技术作为算力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统一建模算力需求和资源,结合网络性能指标,形成算网能力模板,为算力路由、管理和计费提供统一度量标准。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了算力网络发展中的算力度量需求。... 算力度量与建模技术作为算力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统一建模算力需求和资源,结合网络性能指标,形成算网能力模板,为算力路由、管理和计费提供统一度量标准。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了算力网络发展中的算力度量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算力网络各层级进行抽象建模,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基本处理单元的算力度量和管理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算力度量与建模体系,为算力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网络 度量 建模 管理
下载PDF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军 任宏昌 +1 位作者 王蒙 崔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数据对此次干旱过程进行特征分析,并探索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总面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3.7%,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进入7~8月高温迅速发展...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事件。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以及再分析数据对此次干旱过程进行特征分析,并探索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总面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3.7%,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进入7~8月高温迅速发展,平均气温及高温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高温少雨导致长江流域干旱迅速发展,干旱日数普遍达20 d以上,中旱以上站点同样为历史最多。由于6月下旬南亚高压偏强,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使得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水量偏少。7~8月长江流域长期处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北方冷空气无法南下,也不利于南方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高压内部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流域出现长时间高温少雨。此外,晴热天气使得流域蒸发量显著加大,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面雨量 极端高温 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基于姿势估计和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
10
作者 姬晓飞 赵帅 +1 位作者 宋京浩 崔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4,共8页
行人重识别在交通管理、寻找走失人口等范畴用途较广。现有算法难以处理人体姿势改变、遮挡和特征不对齐的问题,提出一种姿势引导和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包括3个分支,包括全局分支、基于姿势估计引导的全局分支、局... 行人重识别在交通管理、寻找走失人口等范畴用途较广。现有算法难以处理人体姿势改变、遮挡和特征不对齐的问题,提出一种姿势引导和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包括3个分支,包括全局分支、基于姿势估计引导的全局分支、局部对齐分支。全局分支提取行人的全局特征,可以捕捉行人的粗粒度信息以及整体的上下文关系。基于姿势估计引导的全局分支利用姿势估计网络引导模型关注行人的全局可见区域,降低遮挡物对行人识别的干扰。局部对齐分支利用姿势估计算法构成对齐的局部特征,同时区分可见的局部区域,以降低遮挡以及姿势变化的影响。通过多分支结构,将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融合,以加强特征的多元化,增强模型的鲁棒性。最终,利用交叉熵和软边界三元损失进行模型训练。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效验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其间,DukeMTMC-ReID数据集的Rank-1、mAP各达成了91.2%、81.8%,具有较佳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深度学习 多损失函数 行人遮挡
下载PDF
2014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成因简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崔童 王东阡 +3 位作者 李多 孙丞虎 李清泉 王遵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北少南多的直接原因;印度洋海温偏暖和厄尔尼诺状态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两者是造成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气候 夏季风 副热带高压 厄尔尼诺状态
下载PDF
华北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水汽输送的联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童 张若楠 +1 位作者 郝立生 孙丞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3-920,共18页
本文基于1961~2018年华北地区均一化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全球再分析环流资料,采用一种综合考虑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影响的雨季监测标准,计算了华北雨季起讫日期和降水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北雨... 本文基于1961~2018年华北地区均一化逐日降水资料和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全球再分析环流资料,采用一种综合考虑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影响的雨季监测标准,计算了华北雨季起讫日期和降水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北雨季季节内进程的水汽输送特征。重点分析了降水量与水汽收支的年代际变化关系,揭示了水汽输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华北雨季降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雨季每年的起讫日期不同,从而每年雨季发生时段和季节内进程不同。(2)降水的形成与水汽输送及其辐合密切相关,有四个水汽通道维持华北雨季降水,即印度季风水汽、东亚季风水汽、110°E~120°E之间越赤道气流向北的水汽输送和40°N附近中纬度西风带水汽。(3)华北雨季降水和净水汽收支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77、1987、1999年发生突变,总体呈现“减—增—减”的阶段性变化趋势,两者位相转变相关性很强。(4)水汽输送的强弱和到达华北时间的早晚均对雨季降水多寡有重要影响。华北多雨年代与少雨年代水汽通量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多雨年代,西北太平洋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偏南水汽强盛,并且与中高纬西风带异常偏西水汽汇聚于华北,华北地区水汽辐合偏强;考虑季节内进程,水汽到达华北的时间早、强度大,停留时间长、辐合强,减弱的时间晚;而在少雨年代,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及日本海附近为气旋式环流异常,华北地区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偏弱,水汽辐散明显加强;季节内进程表现出与多雨年代相反的特征。(5)考虑华北地区四个边界的水汽收支,南边界和西边界有最大、次大水汽输入,二者的年代际变化是影响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多雨年代,南边界和西边界水汽净输入很强,但北边界的输出也很强;在少雨年代,南边界和西边界水汽净输入很弱,但北边界转为输入,这是区别于多雨年代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雨季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2020年长江三峡地区气候状况及降水异常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童 宋思敏 +3 位作者 陈鲜艳 邹旭恺 张强 曾红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共6页
长江三峡地区2020年平均气温为17.2℃,与气候值接近但年内变化大,冬春季偏高,秋季偏低;年高温日数偏少,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降水量为1530.8mm,为仅次于1998年以来的历史第二多,夏秋冬三季降水均偏多,6月和7月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长江三峡地区2020年平均气温为17.2℃,与气候值接近但年内变化大,冬春季偏高,秋季偏低;年高温日数偏少,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降水量为1530.8mm,为仅次于1998年以来的历史第二多,夏秋冬三季降水均偏多,6月和7月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年暴雨日数偏多,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三峡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上游东段,其降水的年际气候波动主要受东亚大气环流、季风、海温等外强迫作用影响。2020年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丰沛的西南暖湿水汽交汇是造成三峡地区6—7月降水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此外,春季以后印度洋海温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也是造成降水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气候状况 降水异常 成因
下载PDF
2019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莹 曾红玲 +20 位作者 王国复 王遵娅 陈鲜艳 邹旭恺 石帅 姜允迪 赵琳 周兵 崔童 周星妍 孙劭 王有民 朱晓金 代潭龙 张颖娴 蔡雯悦 钟海玲 郭艳君 柳艳菊 丁婷 支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5,共9页
2019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连续第五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季明显偏暖;年降水量为645.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5%,冬、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 2019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连续第五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季明显偏暖;年降水量为645.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5%,冬、春、夏季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仅台风利奇马灾损重;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校园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童 李平 曹江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6-80,共5页
针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为了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实时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在VC6.0搭配OpenCV1.0的软件平台上设计出一套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校园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了GMM前景检测、基于Meanshift算法的团块跟踪等多种实用性较强的视频... 针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为了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实时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在VC6.0搭配OpenCV1.0的软件平台上设计出一套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校园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了GMM前景检测、基于Meanshift算法的团块跟踪等多种实用性较强的视频分析技术,完成了对多目标的跟踪,并提出一种基于HSV色彩空间特征的阴影消除新方法,使得系统可以应用于较复杂的监控环境。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入侵检测、人数统计、人员聚集检测和徘徊检测等功能,并在实际校园环境中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证明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分析 智能监控 校园安全 高斯混合背景建模 阴影去除
下载PDF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活动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东阡 崔童 +3 位作者 司东 邵勰 李清泉 孙丞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7-914,共8页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弱,季内冬季风强弱转换阶段性特征明显,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风强度...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弱,季内冬季风强弱转换阶段性特征明显,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风强度偏弱与2014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偏大(去线性趋势)有关,前期北极海冰偏大不利于西伯利亚高压偏强,进而导致冬季风偏弱和冬季气温偏高。中部型尼尔尼诺(El Nino)和太平洋十年振荡(PDO)暖位相的配合是造成冬季风强度偏弱的另一个重要外强迫。PDO位相在El Nin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中起调制作用,赤道中太平洋暖海温有利于偏南风距平控制我国东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弱,当PDO暖位相和El Nino事件协同作用时,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更加显著。东亚冬季风的季内变化则与大气对中部型El Nino事件的响应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ENSO 太平洋十年振荡 北极海冰
下载PDF
2013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司东 袁媛 +5 位作者 崔童 孙冷 王东阡 柳艳菊 郭艳君 王遵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本文对2013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季,北极涛动持续维持负位相,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的... 本文对2013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年冬季,北极涛动持续维持负位相,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的高压脊持续偏强,而东亚槽也异常偏强,导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季内,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变化显著,与之相对应,我国气温季内阶段性变化大,前冬冷、后冬暖。进一步研究表明,前秋北极海冰的大幅偏少是造成东亚冬季风偏强的重要原因。2013年冬季至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而海洋性大陆至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受此影响,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导致我国北方夏季多雨。与此同时,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的控制,我国南方大部高温持续。2013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两候,结束偏晚4候,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大气环流 气候异常
下载PDF
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
18
作者 崔童 张春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10期67-67,共1页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语言学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其在语言生活实践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应用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更高效的学习英语,成了摆在广...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语言学理论不断得到完善,其在语言生活实践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应用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更高效的学习英语,成了摆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教学法 英语教学
下载PDF
2015年夏季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简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东阡 王艳姣 +1 位作者 崔童 李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2015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297.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8.5%,空间分布呈"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偏多,梅雨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5月以来热带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正位相... 2015年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297.6 mm,较常年同期偏少8.5%,空间分布呈"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降水显著偏多,梅雨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5月以来热带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模态正位相发展,激发出西升东降的局地异常纬向环流,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加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造成我国东南部地区西南低空急流频发,强度偏强。低空急流将来自南海的水汽向江淮等地输送,并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对流活动的发展和降水的产生,导致梅雨雨季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低空急流 副热带高压 印度洋海温一致偏暖
下载PDF
ENSO位相转换对华北雨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树云 陈丽娟 崔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7-868,共12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地区站点雨季降水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对应的Ni?o3.4指数变化特征,发现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地区站点雨季降水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数据等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4年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少)年对应的Ni?o3.4指数变化特征,发现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通常发生在El Ni?o结束且当年转为La Ni?a的年份,而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少年通常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位相结束且当年发展成El Ni?o事件的年份。并且在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7~8月华北平均日降水量超过10 mm的天数约占25%,日降水量在4~10 mm的天数也约占25%,两者所占比率远高于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少年。对华北雨季降水异常偏多年的同期环流特征分析显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北跳偏早且有明显阶段性偏北情况,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移,从而造成华北雨季天气过程频繁、降水偏多。进一步诊断环流特征与ENSO位相转换的关系发现:相比El Ni?o衰减年,在El Ni?o转为La Ni?a的年份,7~8月500 h Pa日本海到渤海正位势高度距平加强,更符合华北雨季降水偏多年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热带沃克环流显著加强,造成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北移更为显著,从而更有利于华北盛夏和雨季降水偏多。文中揭示的现象启示我们在做华北盛夏降水和雨季降水的预测时,需要关注ENSO事件前期的变化速度以及未来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雨季 ENSO 位相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