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普外科老年人群中应用现状与进展
1
作者 戴尧 季昱东 +4 位作者 朱青 马洁 庞明泉 樊海宁 崔红元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延迟康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因此,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诊...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延迟康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因此,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诊断主要包括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等。GLIM进入临床应用较晚,能否全面反映外科老年人群的营养状态仍有争议。本文主要探讨GLIM在普外科老年人群中诊断营养不良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普外科 老年人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筛查
下载PDF
围术期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其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崔红元 朱明炜 +4 位作者 杨鑫 吕骅 乔江春 刘燕南 韦军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 目的调查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因原发性肝癌在外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因胆囊良性疾病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评定其营养状态;以Child-pugh分级和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ICG R15)评价术前肝脏功能,应用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标准评价肝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营养状态与围术期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112例患者中,70例(62.5%)为A级,34例(30.3%)为B级,8例(7.1%)为C级,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7.5%(B+C级42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86例(86.0%)为A级,14例(14.0%)为B级,无C级病例,总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4.0%(B+C级14例),观察组患者总营养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19.73,P<0.001)。观察组患者ALB、PA、BMI、AC、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2例肝癌患者术前应用Child-pugh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其中A级81例(72.3%),B级20例(17.9%),C级11例(9.8%)。术前应用ICG R15方法评价肝脏功能状态,ICG R15<10%65例(58.0%),10%≤ICG R15<40%32例(28.6%),ICG R15≥40%15例(13.4%)。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者79例(70.5%),肝功能轻度不全28例(25%),肝功能重度不全5例(4.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前Child-pugh分级(r_s=0.829,P<0.001),术前ICG R15的方法(r_s=0.879,P<0.001),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r_s-=0.89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外科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差,并与其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CHILD-PUGH分级 吲哚菁绿15分钟残留率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崔红元 韦军民 朱明炜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4期242-246,共5页
梗阻性黄疸会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带来严重感染并发症,但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进步,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就有关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肠黏膜屏障 实时定量PCR 紧密连接蛋白 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
下载PDF
联合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肝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崔红元 韦军民 +3 位作者 朱明炜 华彬 许静涌 门吉芳 《腹部外科》 2011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与单纯PN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uodenopancreatectomy,PD)共1(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与单纯PN对病人术后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duodenopancreatectomy,PD)共1(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术后接受PN联合EN营养支持(PN+EN组),53例单纯给予PN支持(PN组);记录其一般资料,比较术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结局指标(死亡率、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结果PD术后应用联合营养支持与单纯PN比较,PN+EN组在术后14dALT、AST、TBIL、DBIL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N组(P〈O.05)i肠道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8.9%)显著少于PN组(24.5%);其他预后指标两组结果相似。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N联合EN可改善病人肝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结果评价
下载PDF
普通外科病人住院期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动态变化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鑫 崔红元 +6 位作者 陈伟 石汉平 唐云 陈鄢津 朱赛楠 朱明炜 韦军民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0-273,279,共5页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病人入院时及出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动态变化。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对5家三甲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调查;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病人进行一次营养状态评估,并收集体质量、BMI、握力、臂围、血清蛋白、血脂等营养相关指标,分析病人营养状态在住院期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1818例,其中良性疾病病人806例,恶性肿瘤病人1012例;出院时NRS 2002筛查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6.71%,显著高于入院时的52.48%(χ^2=6.578,P=0.010);出院时SGA评定轻度以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01%,也显著高于入院时的31.02%(χ^2=47.256,P<0.001);分层分析发现恶性疾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比例的差异更显著(P<0.001),而良性疾病出院时和入院时的营养状态没有显著改变(P>0.05)。出院时病人体质量、握力、臂围、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通外科住院病人出院时营养状态劣于入院时,尤其在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动态调查 临床结局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明炜 崔红元 +3 位作者 奚桓 叶国栋 李大军 韦军民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原因,探讨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170例,6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7例次(0.32%),其中2例合并菌血症... 目的分析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原因,探讨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170例,6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7例次(0.32%),其中2例合并菌血症,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手段,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者均为晚期肿瘤,分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使用聚脲氨酯材质的PICC导管,管尖位置6例次在锁骨下静脉、1例次在颈内静脉;超声确诊血栓形成后,拔出导管并抗凝治疗,5例患者放置上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平均随访10.6个月,4例血栓消失。结论PICC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管尖位置不当,置管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头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肾脏病病人营养代谢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丽丽 刘承宇 +5 位作者 程博 陈丽如 王丽娟 崔红元 徐涛 朱明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病人饮食结构、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等营养代谢状况。方法: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12...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病人饮食结构、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成分等营养代谢状况。方法: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125例病人纳为研究组(DKD组);同期住院的糖尿病非肾病113例病人(Non-DKD组)纳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饮食回顾、人体成分测定、营养代谢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分析糖尿病肾脏病病人的代谢特点,以及可能影响肾脏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的营养代谢相关因素。结果:DKD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与Non-DK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8(113)g vs 249(93)g,P=0.006],实验室指标中血肌酐、尿素、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浮肿指数、维生素D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94.42(38.70)mL/min/1.73m^(2)vs 104.60(84.24)mL/min/1.73m^(2),P<0.001],浮肿指数[0.39(0.02)vs 0.39(0.01),P=0.028],维生素D[15.20(11.20)ng/mL vs 16.50(9.30)ng/mL,P=0.038]。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浮肿指数有负相关性(r=-0.474),与白蛋白、维生素D水平等有弱正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血浆维生素D水平较低,体成分中浮肿较重;肾脏功能损伤程度与血浆白蛋白和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25-羟基维生素D 微量白蛋白尿 人体成分
下载PDF
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丽如 刘承宇 +2 位作者 丁丽丽 崔红元 朱明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应用不同营养评定工具(NRS 2002、BMI、SGA等),对比观察我国住院期间各类神经系统病人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主持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的数据库... 目的:应用不同营养评定工具(NRS 2002、BMI、SGA等),对比观察我国住院期间各类神经系统病人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方法: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主持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的数据库中摘取1043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不同类别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入院及出院时人体测量、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以及临床结局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病人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发生率为24.64%(257/1043),出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7.05%(281/1039),入院与出院营养风险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21)。入院时总营养不良(SGA B+C级)发生率为17.16%(179/1043),出院时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7.32%(180/103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2)。在不同类别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出血性疾病病人出院时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营养不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无营养不良的病人(P<0.05)。结论: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入院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出院时营养状态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并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需重视及落实对神经系统病人的营养筛查、评定及合理的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住院期间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猫脑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及MRI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祥涛 刘树伟 +4 位作者 侯中煜 柳澄 李振平 崔红元 崔向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7,276,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家猫 ,对尾状核、内囊或丘脑进行MRI三维定位后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动脉血。术后 3h行MRI扫描验证血肿 ,并于术后 72h对血肿及其周围组织行MRI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临床影像设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脑内出血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家猫 ,对尾状核、内囊或丘脑进行MRI三维定位后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动脉血。术后 3h行MRI扫描验证血肿 ,并于术后 72h对血肿及其周围组织行MRI评价。结果 :( 1 )尾状核头、内囊或丘脑的定位测量结果平均值 (mm)分别为 :前囟后距离 :5 .8、1 1 .1、1 1 .9;矢状缝右旁开距离 :5 .5、7.1、7.1 ;颅骨外板下垂直深度 :1 6.6、1 9.6、2 1 .5。 ( 2 )猫脑内注入自体血后均可形成局灶性大小、部位稳定的血肿 ,72h后血肿的MRT1WI信号强度明显增加 ,T2WI显示的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区明显增大。结论 :MRI定位后建立的猫脑内出血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出血 MRI 动物模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ω-3脂肪酸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华彬 朱明炜 +3 位作者 唐大年 崔红元 许静涌 韦军民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价添加ω-3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 ,40例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1~7天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 g/(kg·d),脂肪1... 目的评价添加ω-3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 ,40例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1~7天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 g/(kg·d),脂肪1.2 g/(kg·d),氮入量0.2g/(kg·d);对照组(20例)肠外营养中给予大豆油长链脂肪乳;研究组(20例)用鱼油脂肪乳[0.2g/(kg·d)]替代部分大豆油脂肪乳;观察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炎性反应因子(IL-6和TNF-α)的变化;记录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临床结局指标(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结果 4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接受7天全肠外营养后,将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细胞免疫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CD4的升高幅度为(13.1%±9.8%),多于对照组(4.2%±10.1%);研究组CD4/CD8升高较对照组显著,分别为(0.48±0.41)和(0.12±0.38)。研究组IL-6下降了(-29.8±26.8)ng/L,低于对照组[(-14.1±14.8)ng/L];TNF-α在术后第8天,研究组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44)ng/L,(-0.02±1.21)ng/L。研究组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少于对照组(2例比5例);研究组发现SIRS病例少于对照组(2例比8例);研究组术后总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相似。结论添加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能改善患者腹部大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因子释放和SIRS发生,可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脂肪乳 肠外营养 腹部大手术 免疫功能 SIRS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朱明炜 崔红元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综述肠内营养制剂的适应证、分类、选用时应考虑的因素,介绍了氨基酸型、短肽型、平衡型、疾病适用型等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合理应用 制剂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丽如 刘承宇 +2 位作者 丁丽丽 崔红元 朱明炜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658-661,653,共5页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肿瘤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与肿瘤疾病的各种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由于情绪、肿瘤本身以及抗肿瘤治疗等多重因素,容易导致肿瘤患者摄入不足,存在营养风险,进而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肿瘤患者需要科学的营养...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肿瘤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与肿瘤疾病的各种临床结局密切相关。由于情绪、肿瘤本身以及抗肿瘤治疗等多重因素,容易导致肿瘤患者摄入不足,存在营养风险,进而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对于肿瘤患者需要科学的营养治疗。口服营养补充(ONS)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方法,是肿瘤患者最易行、最方便的医学营养治疗方式,且具有较高等级的证据支持,已被多项指南推荐为肿瘤患者肠内营养的首选应用途径。ONS是肿瘤患者营养干预重要的方式之一,无论患者处于肿瘤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以及恶液质或肿瘤终末期等任何肿瘤的疾病阶段,ONS均适用于营养摄入不达标的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制剂,适当的服用方法,坚持不懈,必定能发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抗肿瘤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优化卫生经济学指标等作用。本文将围绕ONS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 肿瘤患者 营养不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和败血症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国栋 崔红元 +1 位作者 朱明炜 李大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第6期384-385,共2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感染
下载PDF
大幅宽SAR图像嵌入式舰船实时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天宇 徐湛 +2 位作者 崔红元 龚昊 王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09,共9页
针对星载或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时成像后的大幅宽SAR图像舰船实时检测的应用需求,传统的基于FPGA+DSP的嵌入式系统很难同时实现SAR成像处理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幅宽SAR图像舰船实时检测,为此... 针对星载或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时成像后的大幅宽SAR图像舰船实时检测的应用需求,传统的基于FPGA+DSP的嵌入式系统很难同时实现SAR成像处理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幅宽SAR图像舰船实时检测,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3U VPX FPGA+GPU架构的大幅宽SAR图像嵌入式舰船实时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舰船检测模型,采用基于L2-范数稀疏性惩罚的缩放因子控制法进行轻量化,轻量化舰船检测模型的参数量减小了47.39%,计算量减少了18.67%,平均检测精度为0.968;将轻量化舰船检测模型应用于大幅宽SAR图像嵌入式舰船实时检测系统,并针对典型的10 km×10 km的大幅宽图像应用场景,设计开发基于多线程技术和基于GPU的众核并行计算技术的大幅宽SAR图像嵌入式实时检测系统软件;通过公开的SAR数据集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该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分辨率的大幅宽SAR图像舰船实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YOLOv5s 轻量化 图形处理器(GPU) 实时舰船检测
下载PDF
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彤瑜 王官玺 +2 位作者 崔红元 乔江春 韦军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9-392,共4页
临床中胆囊囊肿很罕见,大部分为后天性囊肿,极少数为先天性。患者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黄疸,也可无明显症状。而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国内外期刊尚无报道。现将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 临床中胆囊囊肿很罕见,大部分为后天性囊肿,极少数为先天性。患者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黄疸,也可无明显症状。而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国内外期刊尚无报道。现将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囊肿合并潴留性肝囊肿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肝疾病 胆囊疾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6
作者 朱青 马洁 +6 位作者 庞明泉 戴尧 尹凤娇 王志鑫 王海久 崔红元 樊海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病人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棘球蚴病106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非干预观察性研究,于入院后48 h内使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与感染并发症相关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生化检验等信息。将病人分为发生感染并发症和未发生感染并发症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营养风险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关系。结果:106例肝棘球蚴病病人有营养风险者26例(24.5%),存在营养风险者总住院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延长(Z=-2.24,-2.986,均P<0.05),医疗总费用也显著增加(Z=-2.482,P<0.05)。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21例,发生率19.8%。单因素分析NRS 2002评分、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住院期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NRS 2002评分是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62,P<0.001)。结论:NRS 2002评分为肝棘球蚴病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营养风险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棘球蚴病 感染并发症 NRS 2002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智能医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华 熊泽众 +7 位作者 马晟 袁响林 叶哲伟 杨爱荣 程才 崔红元 刘博 宋静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31-534,共4页
从智能医学的影响力、课堂评价体系的漏洞、智能医学教学地区差异等方面,剖析智能医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结合部分高校医学院智能医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智能医学教学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 从智能医学的影响力、课堂评价体系的漏洞、智能医学教学地区差异等方面,剖析智能医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结合部分高校医学院智能医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智能医学教学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智能医学重要性宣传教育、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缩小智能医学教学的地区差异等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 教学实践 问题 对策 地区差异
下载PDF
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胃和结直肠肿瘤老年患者预后比较
18
作者 陈丽如 李子建 +5 位作者 崔红元 程博 唐大年 张岸琦 丁丽丽 朱明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3130-3135,共6页
目的比较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胃和结直肠肿瘤老年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应用全球营养组织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GLIM)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及无营养不良组;根据患者... 目的比较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胃和结直肠肿瘤老年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应用全球营养组织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GLIM)标准分为营养不良组及无营养不良组;根据患者接受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以及肠内+肠外(EN+PN)组,比较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与结直肠肿瘤患者,男287例,女139例,年龄65~91(72±6)岁。营养不良组186例,无营养不良组240例;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共257例,PN组108例,EN组48例,EN+PN组101例。营养不良组的体质指数(BMI)低于无营养不良组[(20.5±3.4)比(23.7±2.8)kg/m^(2),P<0.00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M(Q_(1),Q_(3))]高于无营养不良组[4(4,5)比2(2,3)分,P<0.001]。EN组总住院时间低于PN组和EN+PN组[(11.9±4.0)比(16.5±6.5)和(19.2±7.1)d,均P<0.001];PN组总住院时间低于EN+PN组[(16.5±6.5)比(19.2±7.1)d,P=0.005]。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0比9.3%(10/108),P=0.030]和EN+PN组[0比19.8%(20/101),P<0.001];P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N+PN组[9.3%(10/108)比19.8%(20/101),P=0.030]。结论在EN、PN、EN+PN三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中,接受EN支持治疗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老年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崔红元 朱明炜 +34 位作者 韦军民 陈伟 杨鑫 朱赛楠 张片红 熊剑 郑培奋 宋洪江 梁晓宇 张丽 许武英 王鸿波 苏国强 冯丽君 陈婷 吴咏冬 李卉 孙建琴 石燕 童本德 周苏明 王新颖 黄乙欢 张博淼 徐键 张红雨 常桂林 贾震易 陈胜芳 胡景 张晓伟 王慧 李占东 高艳艳 桂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 调查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9月在国内34家医院进行研究;按以下标准纳入6 638例住院患者:(1)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2 487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1 358例),神经系统良性疾病(1 043例),骨性良性疾... 目的 调查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9月在国内34家医院进行研究;按以下标准纳入6 638例住院患者:(1)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2 487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1 358例),神经系统良性疾病(1 043例),骨性良性疾病(451例),呼吸系统良性疾病(395例),心血管系统良性疾病(227例),甲状腺乳腺良性疾病(17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49例)等进行调查;(2)住院时间7.30 d;(3)年龄≥18岁.于入院和出院24h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人体体格测量,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工具评估营养状况;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纳入住院患者6 638例,男性3 861例,女性2 777例,男女比例为1.4∶1.0;中位年龄为60岁;中位身高为1.66 m;中位体重为62 kg;中位体重指数(BMI)为22.9 kg/m^2.与入院时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出院时的体重、BMI、握力、上臂围和小腿围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t=20.15.259.67,P值均<0.01);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体重和小腿围显著下降(沪35.27、60.40,P<0.01);骨性良性疾病患者的体重显著下降(t=2.12,P=0.033);甲状腺乳腺疾病患者的体重、握力和上臂围均显著下降(t=2.79.~ 10.18,P值均<0.01);恶性肿瘤患者出院时营养风险(NRS-2002)发生率显著升高(x^2=21.275,P=0.000);恶性肿瘤和骨性疾病患者,出院时中度以上营养不良(SGA)发生率显著升高(x^2=62.318,P=0.000;x^2=11.312,P<0.01);其他类型疾病患者出入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除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外,其他病患接受营养支持的比例不超过50%,并且肠外营养的应用比例较高.结论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问题尤为突出,其入院时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出院时有恶化表现;应规范住院期间的营养治疗,重视出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筛查和评价,合理干预,预防体重丢失,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住院病人 出院患者营养状态 营养风险筛查 主观全面营养 评定
原文传递
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23例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崔红元 杨鑫 +4 位作者 唐大年 周新平 丁润宇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5年6至8月北京医院25例在门诊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在饮食指导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同...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单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5年6至8月北京医院25例在门诊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在饮食指导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同时增加2 090 kJ/d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持续90 d,分别观察患者30、60、90 d时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等人体测量指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胃肠功能状况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变化.结果 与术后出院时相比,研究组通过口服营养补充,60 d时体质量平均变化(0.66±1.47)kg,90 d时变化(-0.90±1.82)kg,与对照组[60 d:(-5.13±1.79)kg,90 d:(-9.56±2.44)k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5);60 d时BMI变化(0.20±0.55)kg/m2,90 d时变化(-0.32±0.55)kg/m2,与对照组[60 d:(-2.06±0.67)kg/m2,90 d:(-3.21±0.73)kg/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3);两组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和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实验室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肠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体质量丢失,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药物疗法 体质量 体质量指数 生活质量 口服营养补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