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鲁迅作品中的仿拟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74-79,共6页
-
文摘
仿拟作为“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①的一种修辞手段,在鲁迅作品中使用频率很高。仿词、仿语比比皆是,就是仿句、乃至仿篇②也不乏其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鲁迅作品中的仿拟集古今仿拟类型之大全。然而,鲁迅作品中的仿拟,最值得称道的还不在于类型齐全,而在于他那高超的手笔,在“似曾相识”的形式中,创造出别一番风采。鲁迅善于利用“既成形式”,而又不受“既成形式”的限制,在仿成拟定的过程中巧于出新。鲁迅作品中仿拟体和被仿体之间的奇妙联想,仿拟构成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对于“既成形式”的大胆突破,都使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
关键词
鲁迅作品
仿拟
仿语
仿词
既成
字面义
多义语素
“拿来主义”
语言大师
专用名词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再谈比喻的新异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崔绍范
-
机构
内蒙古民族师院中文系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
文摘
再谈比喻的新异性崔绍范关于比喻的新异性,已有不少论著涉及到,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也本该如此。任何事物要发展,都必须创新。这就意味着不断破除旧的窠臼,出新出奇。而出“新”,就要有“异”。如果大家遵循同一规律永不改变,那也就无所谓“新”和“异”了。...
-
关键词
比喻
新异性
语境
科学术语
修辞效果
本体
设喻
同步卫星
相似点
情感体验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趣从何来——谈修辞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 3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1年第2期37-38,共2页
-
文摘
在修辞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于讲述抽象的理论、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一味地讲条条框框,那么,即使讲的是五光十色的修辞手法,也会黯然失色,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究竟“趣”从何来呢?实践证明,在阐述理论、原则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实践活动,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修辞教学的效果。修辞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欣赏别人的“成品”;一是加工自己的“半成品” 欣赏别人的“成品”;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修辞理论知识,去独立地分析、鉴赏别人特别是名家的名作,从中领略作者的修辞技巧,受到美的熏陶。比如,朱自清的《春》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许多修辞教材都较为详细地分析过,如果教者能放手让学生摆脱其他教材的束缚,自己独立分析一次,则其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除了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分析外,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辞格的运用上。
-
关键词
修辞教学
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
精力集中
半成品
教学过程
修辞手法
学习兴趣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可贵的探索 可喜的收获——评《文学语言审美论析》
- 4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3年第4期48-48,共1页
-
文摘
张万有主编的《文学语言审美论析》(以下简称《论析》)一书已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著名修辞学家、语文专家吴士文教授为之作《序》。
-
关键词
文学语言
审美论
修辞学家
出版社
《序》
-
分类号
I04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鲁迅作品中的幽默比喻
- 5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2-34,共3页
-
文摘
作为语言大师,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幽默语言风格,这是有其多方面的因素的。在构成鲁迅作品幽默风格的语言手段之中,幽默比喻不失为效果甚佳的一种。它或者以温和的戏谑,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或者以犀利的戳戟,给人以奋进的勇气。无论从喻体的选择、本体和喻体相似点的确定,还是比喻和其他手法的配合等方面看,鲁迅的幽默比喻技巧都达到了娴熟自然、炉火纯青的程度,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一、选取动物喻体给人打比方,借助动物与人的高度相似。
-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幽默风格
幽默效果
比喻
动物喻体
打比方
本体
语言风格
相似点
语言手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谈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名号
- 6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6-20,共5页
-
文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可惜我们中国人并不怎么擅长这本领。”事实上,鲁迅本人是“很擅长这本领”的。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诨名,早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小说之外,鲁迅在杂文中论及某种类型的人物时。
-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鲁迅小说
名号
本质特征
写意画
中心词
感情色彩
果戈理
杂文
政治术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作品中的“很”
- 7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8年第1期39-43,共5页
-
文摘
“很”作为副词,其语法作用是经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有时也用在助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以及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程度高、多量或强调语气。(注①)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的用法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很”修饰动词及动词性词组有哪些类型?“很”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很”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之外有无特殊的表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对副词“很”的用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心理活动动词
强调语气
鲁迅作品
语法作用
词组
感知动词
形容词
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主谓谓语句琐谈
- 8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4年第1期55-59,共5页
-
文摘
在现代汉语众多的谓语类型中,用主谓词组作谓语的主谓谓语句颇具特色。这种句子,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在表意上又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分析辨认并学习使用这种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内容和指导学生写作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远在二十年代初,饶有卓识的语法学家陈承泽就已注意到了主谓谓语句。他在一九二一年第二期《学艺》里说:“得以句为说明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主谓词组作谓语。此后,许多语法学家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主谓谓语句,但直到现在。
-
关键词
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
小主语
表意功能
小谓语
词组
文章内容
语法学家
例句
句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作品中的以实喻虚
- 9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7-50,共4页
-
文摘
鲁迅作品中的以实喻虚崔绍范以实喻虚,即用形象具体的事物去给抽象的事物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虽然是许多作家用以增强语言形象性的常见手段之一,但在鲁迅作品中,又显现出别具匠心的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心选择喻体,准确地描绘事物间的细微差...
-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复合式
比喻
心理活动
陈独秀
“淡”
细微差别
修辞手法
抽象事物
故事新编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幽默比喻撷谈
- 10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2-83,共2页
-
文摘
一般的比喻,用于刻划形象、描写事物或讲述道理,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使要讲述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比喻还可以增添语言的幽默感。
-
关键词
虎妞
《小二黑结婚》
《骆驼祥子》
写于深夜里
人情之常
《围城》
《沉沦》
赵树理
浅显易懂
栗栗危惧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全国县(市)级计划工作交流会第七届年会情况汇报
- 11
-
-
作者
郭景君
崔绍范
-
机构
榆树市计划委员会
-
出处
《经济视角》
1994年第10期38-39,共2页
-
文摘
全国县(市)级计划工作交流会第七届年会,于1994年10月10日-16日在四川省邛崃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成员县共计30个,榆树市计划委员会作为吉林省计划系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研究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与会代表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县(市)级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今年,国家有关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作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平衡的计划部门,传统的体制和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
关键词
计划工作
转变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地方经济建设
宏观调控
计划委员会
三个问题
适应形势
协调平衡
计划部门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试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修辞技巧
- 12
-
-
作者
崔绍范
-
出处
《通辽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22-28,共7页
-
文摘
我们读过《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以下简称《五卷》)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尽管《五卷》所阐发的思想是那样地深刻,所论述的道理是那样地复杂,所涉及的事物又是那样地广泛,然而,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艰难,不觉得抽象和枯燥,相反,却感到象阅读文艺作品那样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鼓舞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
-
关键词
修辞技巧
毛主席
修辞手段
《毛泽东选集》
修辞手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