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鉴定板蓝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1
作者 崔维恒 邓晓兰 王思琴 《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对板蓝根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色谱柱: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含0.1%甲酸的水溶液(A液)和含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对板蓝根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色谱柱: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流动相:含0.1%甲酸的水溶液(A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B液)。采用以下梯度进行洗脱:0~2 min 5%B液;2~22 min 5%~95%B液;22~27 min 95%B液;27~30 min 5%B液。流速为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为5μL。结果显示从板蓝根中鉴定111个化合物,包括12个氨基酸类、12个苯丙素类、2个酚类、6个核苷类、5个黄酮类、11个生物碱类、4个糖类、4个萜类、7个酰胺类、4个香豆素类、33个有机酸类、1个甾体类和10个其他类。本研究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板蓝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维恒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63-166,176,共5页
质子泵抑制剂(PPIs)广泛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表现出特异性高、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酸分泌异常及胃酸相关性疾病并趋于长期使用,而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与骨折、低镁血症、维生素B1... 质子泵抑制剂(PPIs)广泛用于治疗胃酸相关疾病,表现出特异性高、抑酸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酸分泌异常及胃酸相关性疾病并趋于长期使用,而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与骨折、低镁血症、维生素B12缺乏、痴呆、感染、肾损害、心血管事件、胃黏膜病变、肝性脑病等。因此,有效控制其风险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蒙古产柽柳和多枝柽柳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常星 崔维恒 +2 位作者 张俊柯 吴雨虹 康文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46-148,197,共4页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96微孔板法,对内蒙古产2种柽柳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6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远远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 首次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96微孔板法,对内蒙古产2种柽柳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6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远远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同一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相比较,两者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不同植物同一溶剂的提取物抑制活性也不同,6种提取物中,多枝柽柳的正丁醇和柽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13.36和17.35μg·mL-1)。所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且多枝柽柳抑制活性整体上较柽柳好,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属 柽柳 多枝柽柳 a-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下载PDF
槐花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康文艺 宋艳丽 崔维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7-1079,1092,共4页
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槐花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丙酮水总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强活性的3种浸膏进行了抑制动力学研究。槐花总提取物(IC50=50.56 mg.L-1)、乙酸乙酯部位(IC50=1... 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槐花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丙酮水总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对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强活性的3种浸膏进行了抑制动力学研究。槐花总提取物(IC50=50.56 mg.L-1)、乙酸乙酯部位(IC50=1.25 mg.L-1)、正丁醇部位(IC50=16.14 mg.L-1)。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 081.27 mg.L-1);并全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类型(Ki值分别为4.53、652.5 mg.L-1和62.38mg.L-1);从乙酸乙酯部位得到活性成分槲皮素(IC50=8.86 mg.L-1)和山奈酚(IC50=73.69 mg.L-1)。结果表明,槐花乙酸乙酯部位可作为降血糖活性部位进行体内研究。该文报道的新颖性已为河南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24日出具的第CX200906242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抑制类型
下载PDF
桂花(晚银桂、窈窕淑女和贵妃红)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乃锋 李元元 +2 位作者 崔维恒 许启泰 康文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对3个品种(桂花贵妃红、晚银桂和窈窕淑女)的桂花叶和花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桂花的叶和花提取物,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3种桂花的叶和花均有较好的α-葡... 目的:对3个品种(桂花贵妃红、晚银桂和窈窕淑女)的桂花叶和花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桂花的叶和花提取物,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3种桂花的叶和花均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中以贵妃红叶提取物的活性最好(IC50=68.26 mg/L),其次为晚银桂叶和窈窕淑女叶部分提取物(IC50=145.25 mg/L和145.08 mg/L),远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mg/L)。结论:3个品种的叶和花部分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均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下载PDF
GC-MS法分析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 被引量:4
6
作者 苑鹏飞 崔维恒 +1 位作者 王二辉 康文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耳蕨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该耳蕨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油酸(25.37%)、棕榈酸(16.18%)、亚油酸(10.92%)和植醇(... 目的: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革叶耳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方法: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该耳蕨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发现该耳蕨叶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是:油酸(25.37%)、棕榈酸(16.18%)、亚油酸(10.92%)和植醇(10.96%)。结论:油酸和亚油酸是革叶耳蕨叶的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油酸 亚油酸 革叶耳蕨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快速鉴定蒲公英根的化学成分
7
作者 崔维恒 邓晓兰 陈驰宇 《河南科学》 2023年第7期978-984,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对蒲公英根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色谱柱采用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并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A液)和含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 MS)对蒲公英根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色谱柱采用Hypersil GOLD aQ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并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A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B液)作为流动相.采用以下梯度进行洗脱:0~2 min 5%B液;2~22 min 5%~95%B液;22~27 min 95%B液;27.1~30 min 5%B液.流速为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为5μL.从蒲公英根中鉴定92个化合物,包括6个氨基酸类、17个苯丙素类、3个核苷类、4个黄酮类、4个醛类、2个生物碱类、4个糖类、11个萜类、3个酰胺类、1个香豆素类、23个有机酸类、14个其他类.本研究对蒲公英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蒲公英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化学成分 UPLC-Q-Exactive-orbitrap MS
下载PDF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内治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维恒 陈元阔 《中医研究》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患儿1年内频繁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6个月至6岁小儿是其主要发病对象,常于冬、春季节及气温骤变时发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西医学与中医学存在不同认识。西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被动吸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患儿1年内频繁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6个月至6岁小儿是其主要发病对象,常于冬、春季节及气温骤变时发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西医学与中医学存在不同认识。西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被动吸烟、入托、早产、过敏体质、营养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重视平调患儿体质以求恢复阴平阳秘状态。临床要重视恢复患儿体质,治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恢复微生物稳态,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及预防复发。通过综述近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文献,从内因说、外因说、内外因素共同作用3个方向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机制,从不同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辨儿童体质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总结多种中医药方剂,分析近年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引用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中医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作用机制方面的探讨。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的综述,为该病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内治法 病因 病机 综述
下载PDF
雷尼替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维恒 张罡 +3 位作者 肖音 陈冬琳 王思琴 陈弛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91-2894,共4页
目的 观察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LP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每次20 mg,qd;试验组... 目的 观察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LP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每次2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 g,bid。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咽喉反流情况、炎症因子、食管动力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50例,脱落3例,最终有47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因入组51例,脱落5例,最终有46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45例/47例)和78.26%(36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12.01±2.14)和(15.81±3.02)分,反流体征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5.89±1.06)和(8.20±1.45)分,核因子-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18和1.13±0.21,高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01±3.52)和(32.01±5.29)mg·L^(-1),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分别为(28.49±4.01)和(24.68±3.58)mmHg,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分别为(72.01±8.69)和(65.58±7.14)mmHg,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分别为(1 584.19±258.67)和(1 348.67±226.35)mmHg·cm^(-1)·s^(-1),远端潜伏期分别为(2.92±0.49)和(3.62±0.6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便秘、口干、恶心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LPRD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咽喉反流情况、体征和食管动力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咽喉反流性疾病 食管动力学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矮桃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岳淑梅 陈百泉 +2 位作者 苑鹏飞 崔维恒 康文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矮桃(Lysimachia clethroidesDuby)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甲醇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α-香树酯醇(1),β-香树酯醇(2),β-谷甾醇(3),豆甾-5,22(E)-二烯-3... 目的研究矮桃(Lysimachia clethroidesDuby)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甲醇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α-香树酯醇(1),β-香树酯醇(2),β-谷甾醇(3),豆甾-5,22(E)-二烯-3β-醇(4),12-乌苏酸-3-O-β-D-葡萄糖苷(5),12-乌苏烷-3-O-β-D-葡萄糖苷(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3、5和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桃 12-乌苏酸-3-O-β-D-葡萄糖苷 12-乌苏烷-3-O-β-D-葡萄糖苷 β-胡萝卜苷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